正文

一個理論改變幾百萬窮人的命運: 扶貧移民

(2016-01-13 19:27:43) 下一個
  1. 扶貧移民 理論第一人 溫民能

   溫民能用“扶貧移民”作關鍵詞,在網上搜,搜出了很多很多的新聞,其中一個大新聞,然他非常震驚。其中《中國新聞周刊》王維博是這樣報道的:

大移民 ——陝西280萬移民懸念

  2010年7月,陝南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年底,陝西省高調宣布,從2011年開始,將用十年時間,實施“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和“陝北白於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涉及搬遷居民279萬多人,總投資接近1230億元。

   5月10日,一位從事扶貧工作近三十年的安康市老幹部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對於多災多難的陝南地區而言,“它(移民工程)足以與廢除幾千年來的農業稅政策相提並論”。

  1997年,“移民扶貧”這個概念 被溫民能首次提出來,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麵論述“扶貧移民”理論與實踐的學者,在這篇裏程碑式的學術論文裏,為中國總結出了一條 完美的扶貧戰略,也向全球社會介紹了一條中國獨創的偉大扶貧模式。

  其實,溫民能在1997年還在與同班同學討論的時候,也提出了“取消農業稅”的想法,但隨後就忘了。公開的報道是:

  2004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承諾五年內取消農業稅。事實上,大陸的沿海和中部地區自2003年前後即開始全部取消“農村稅費”,經濟發達地區政府財政開始給種糧農戶按麵積發放農業補貼

溫家寶在2003年至2013年間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早在1989年,溫民能讀大一的時候,同班同學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尊稱“總理”,比真正的溫總理早了14年。

  “扶貧移民”這個概念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采用,中國扶貧移民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成功,幾百萬貧困人口的命運得到永久性改變,多多少少與溫民能提出的“扶貧移民”的概念有關,也與溫民能首次全麵論述的扶貧移民理論相關。

  在溫民能之前,早已經出現了一些與“扶貧移民”類似的概念,比如“特困移民”,“特困戶移民”,等等。中國也已經推出了一些扶貧移民政策,一些扶貧移民工程,已經有幾百萬人受益。

  那麽,誰是第一個提出扶貧移民最初理念的人呢?哪個地方的政府是中國第一個實施扶貧移民政策和工程的政府呢?溫民能還沒有去考證。

  溫民能歸納了“扶貧移民”相關的一些零散評論,全麵而係統的論述了“扶貧移民”理論,是“扶貧移民”理論的奠基人。“扶貧移民”也是溫民能第一個成功建樹的戰略理論。

  “扶貧移民”這個理論,是溫民能歸納了當時已經在幾個省開始實施的與扶貧和移民相關的大型政府工程而提出的一個係統理論,這些大型工程包括:三峽移民工程,甘肅定西等地的幾十萬貧困人口移民工程,寧夏西海固等地的100萬人口的“特困移民工程”,廣西10萬人口的“特困戶移民工程”。

    溫民能的扶貧移民理論,在中國最高級學術刊物《科技導報》上破例刊登:《扶貧移民工程模式探索》。

  而在溫民能提出“扶貧移民”概念的1997年,溫民能還隻是一個學術界的無名小輩。一個碩士生竟然提出了一個戰略理論,而且,在《科技導報》發表文章的大多是博導教授級別的,甚至還有一些院士。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當時叫“西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似乎也隻有王征兵老師在《科技導報》上麵發表過一篇文章,在學院裏非常令人羨慕,稿費也相當高。

溫民能當時郵寄給《科技導報》兩篇文章,另一篇是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理論文章,因為當時這是個熱點話題。溫民能本來對這篇文章抱有很多大的希望,沒想到從來沒人研究過的扶貧移民理論卻被《科技導報》刊登了,相當意外,也相當幸運。那篇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理論文章,從此再也沒有機會發表,廢了。

《科技導報》是中國頂級 核心期刊,由朱光亞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1997年5月,《科技導報》在刊登《扶貧移民工程模式探索》這篇論文的時候,去掉了原稿中作者介紹中“碩士生”三個字,不想介紹溫民能的身份,以免讀者輕視。

多年之後的一個暑假,溫民能請二哥 溫東能把《扶貧移民工程模式探索》一文翻譯成英語:《Help Poor People through Emigration》,供全球社會學習。

先進的理論必然指導科學的決策。從此之後,各種扶貧移民工程在更多省份出台,比如貴州“扶貧生態移民工程”2012年一年就完成10萬人的移民,並在2012年5月宣布用9年時間扶貧移民200萬人口。

  陝西省也是下定決心比較晚的省份之一,但也是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氣吞山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太偉大了!2011年,陝西省開始啟動“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和“陝北白於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分別搬遷居民240萬和39.2萬,規模遠超三峽移民的150萬人。

  有些省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機構,比如,四川省政府於2010年成立省扶貧移民局,合並了原來的省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大型水電工程移民辦公室、省水利廳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工作。江西省政府也專門成立了江西省扶貧與移民辦公室。    

自費碩士生創造了奇跡

  1996年9月底,溫民能辭去 蘇州吳中區 東山中學 的語文教師工作,國慶節回到陝西,進入楊淩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貿學院,開始攻讀碩士學位。當時,學院的名稱還是“西北農業大學 經貿學院”。

  這一切都源於溫德能。溫德能先在西北農業大學,讀本科,土木工程專業。有一次,溫民能的大哥 溫波能 從西安石油學院去 西北農業大學 看望溫德能,就喜歡上了這個大學城,隨後就考上了西北農業大學 經貿學院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成為 投資方向 的博士生。

  溫民能曾參加過三次碩士生全國統考,都沒有考上。第一次是在大四那年,1993年1月,報考廣東社會科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對外經濟方向,總分差13分,找西北工業大學委培差點成功。

  參加工作後,溫民能又在蘇州參加兩次碩士生入學統考,一次考華東師範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一次考複旦大學的古代漢語,成績越考越差,不得不放棄考研這條路。

  溫波能極力要求溫民能去西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攻讀自費的在職碩士學位,溫民能才辭去了蘇州東山中學的教師工作,全職學習,自費攻讀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 碩士學位,專攻農村金融貨幣銀行學方向。

  之所以學習貨幣銀行學,是因為1996年那個時期,傳聞銀行招聘多,大專畢業生都能進銀行。然而,後來等我急匆匆讀出來,銀行業已經趨於飽和,深圳隻需要拉存款的業務員了。

  中國各行各業都隻有一兩年的人才短缺,很多專業都是報考的時候是熱門專業,畢業就成了冷門專業,比如金融和生物。

  有些專業,報考的時候是冷門,畢業卻成了熱門。比如溫民能1989年報考的師範專業,讀得心灰意冷,一萬個不願意,甚至班裏還有一個安同學,不願意讀,成了半個神經病,退學後,又參加高考,考上了西北大學。可是,等1993年畢業後,沿海都急需教師,溫民能一去蘇州就找到了教師工作。

  溫德能報考西北農業大學的時候,報考的是計算機專業,沒被錄上,但又選了“服從調配”那一項,被調劑到土木工程專業,大約在1995年畢業,正遇上房地產熱潮,輕輕鬆鬆在杭州找到一份監理的工作,天天在工地上看小說玩,工資很高,他很多同學都發了大財。

  溫民能的碩士指導老師,是擔任經貿學院副院長的副教授楊生斌。楊生斌同時還指導劉明彥、呂德紅等幾位在職碩士生。

  在所有課程中,溫民能最喜歡王征兵老師的一門選修課:農村發展戰略。王征兵老師不光講戰略,還講對策,解決實際問題,不是高談闊論。

  溫民能很快就悄然開始鑽研起多個戰略發展理論,比如信用卡發展戰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溫民能在攻讀農學碩士學位期間,除發表了3篇關於信用卡(銀行卡)的文章之外,還發表了另外兩篇文章:《扶貧移民工程模式探索》,《猶太人沙漠聚寶術》,成為扶貧移民理論家,把以色列的節水農業介紹給中國讀者。

  就研究的水平和公開發表六篇文章的影響力看,在學校數千名研究生中數一數二,因為其中四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

  溫民能隻用了三個學期就獲得了碩士學位,而當時中國還普遍實行三年製碩士教育,溫民能隻用了一般碩士生一半的時間就獲得了碩士學位,在西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院裏引起轟動。可能,在當時,全中國也罕見。

  很多在職碩士,五年都拿不到碩士學位,有的隻拿到《結業證》,根本拿不到學位證。溫民能的二哥,溫東能,2000年在西北大學經管學院上了一年的研究生班,讀國民經濟學專業,溫民能的妹妹,溫芳能,200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上了一年的金融研究生班,都隻拿到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結業證書》。

  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必須修滿大約33個學分,通過國家統一的在職申請碩士人員英語考試,大約相當於大學5.5級,然後才能申請碩士論文答辯,答辯合格就能拿到《碩士學位證》。

   溫民能在 西北農業大學 攻碩的一年半時間裏,不僅上課,寫論文,還打工,1997年暑假在西安萬成磁電公司打工三個月,擔任總經理秘書,主要做市場策劃。

  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軟磁盤,當時正從暢銷轉滯銷,麵臨倒閉,溫民能雖然親自推銷,探索市場的奧秘,也沒能力挽狂瀾,最後溫民能 在楊生斌副教授的推薦下 把王征兵老師請到公司策劃,也沒能拯救 磁盤生產線停產的命運。

  理論研究太重要了!沒有馬克思主義,哪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但馬克思不如恩格斯偉大,恩格斯讚成議會鬥爭,和平鬥爭。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指導實踐。沒有先進的理論,就沒有偉大的進步。

  溫民能在攻碩期間,除發表的六篇文章之外,還有兩篇文章能發表,一篇是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一篇是卡幣理論。

  直到1997年,西北農林大學一位一年級碩士生,總結報紙上那些零零碎碎的信用卡新聞和評論,連續發表三篇文章,為中國銀行卡業務總結出一條新戰略:“聯合共建”。溫民能是銀行卡發展戰略研究的開創者。

  溫民能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國信用卡:路在何方》,發表在《金融時報》1997年2月的一期上。

  第二篇文章,《統籌規劃 聯合共建——中國信用卡發展戰略選擇》,發表在《當代經濟科學》1997年年底的增刊上。《當代經濟科學》,是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經濟類核心期刊。

   第三篇文章,《中國信用卡發展戰略》,發表在《經濟管理》1998年第4期“經濟管理新論”專版上。《經濟管理》是經濟類核心期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主辦。

 

扶貧移民 中國獨創

  扶貧移民這個扶貧模式的成功,是因為扶貧移民符合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這個扶貧模式把扶貧戰略與工程移民、西部大開發和災民安置等幾個國家大戰略成功的整合到了一起,是一次成功的戰略整合案例。

  在溫民能最初的扶貧移民理論中,並沒有提出把扶貧移民與災民安置結合起來,結果後來出現了重大政策失誤,很多地方在災民安置的決策中竟然做出了“災民就地安置”的巨大錯誤,十分可惜!

  溫民能實在忍不住了,在2013年7月份連發三四條新浪微博:

  7月13日:“四川的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經曆兩次大地震,又遇特大洪水,不適於人類居住,必須異地安置災民,搬遷斷裂帶內的所有居民。在斷裂帶“原地重建”的主張是非常愚蠢的。”

  7月23日:“汶川草坡鄉發生高位山體滑坡, 總方量近100萬方,造成當地28戶農房、約100畝耕地全部被掩埋。北川、汶川等地震帶已經不適於人類居住,必須整體搬遷。”

7月24日:“今天甘肅定西地震位於臨潭-宕昌斷列帶上。不要祈禱!甘肅定西這一帶,災難頻繁,十年九災,位於南北地震帶,是泥石流高發區,還常有冰雹,洪水,高寒陰濕,不適於人類居住,必須整體移民搬遷。”

希望有關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能看見這些微博,從此不要再做出“原地重建、原地安置”的錯誤決策。

扶貧移民,終將成為世界扶貧史上最為成功的扶貧模式之一,與蓋茨基金會倡導的疫苗扶貧模式相比,毫不遜色,與三峽工程的戰略相比,同樣偉大。

       三峽工程從提出概念到通過決議,總共用了大約60年的時間。

上個世紀30年代初,著名水利專家宋希尚與有關專家組成中國第一支長江三峽勘測隊,經實地勘測調查,第一個提出三峽開發計劃。

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84年國務院批準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案》。

1994年,三峽工程 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

2009年,三峽工程全部完工。

2010年,三峽工程大移民宣告結束,持續18年,139.76萬移民安置任務全麵完成,其中16萬多移民遠赴外省市安家。中央先後投入6億資金培訓移民就業,並逐步完善社會保障。至2010年,庫區GDP增速連續4年超過重慶全市平均水平。

三峽工程140萬移民中,絕大部分是貧困人口,所以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根據三峽工程庫區規劃,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建房人口124.55萬,遷建房屋4365萬平方米,搬遷工礦企業1632家、城市12座、集鎮114座,實施文物保護項目1087處。截至決算基準日2011年6月30日,三峽移民投資約為856億元。

你們去過三峽嗎?1994年初的那個寒假,溫民能從蘇州東山中學回漢中鎮巴縣涇陽中學,看望家人,過年之後再回蘇州,就選擇了旅遊三峽這條線。

溫民能先從鎮巴坐車到重慶的萬源縣,坐火車到重慶,參加了重慶一日遊,馬上從重慶乘坐大客輪,遊覽了三峽,到湖北的宜昌下船,再乘火車到黃石,找同鄉李國勇玩了兩三天,再乘火車回到蘇州。

溫民能乘坐的大客輪,在長江上航行了四五天。在途徑三峽的時候,客輪上的導遊介紹說,自古以來,三峽地區是不收稅的,因為這個地方全是陡峭的山坡,根本沒有立足之地,隻有巴掌大的小塊耕地,又缺乏日照,哪個皇帝缺心眼讓三峽的農民交稅呢?

所以,三峽移民,一半是為了工程,一半是為了扶貧,以人為中心,是絕對科學的戰略決策,是偉大的人類工程。國內國外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是否去過三峽?是否看見過三峽人惡劣的生活環境呢?是否為三峽人考慮過呢?三峽,是不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扶貧移民的實踐和理論,至今才經曆了大約20年的時間,發展太快了!

中國有很多失敗的戰略政策,也有很多成功的戰略政策,在對外援助的時候,既要援助糧食,援助資金,更需要把中國一些極為寶貴的成功政策援助給一些不發達地區,比如非洲。

扶貧移民就是中國已經獲得巨大成功的基本國策之一。其它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策,包括計劃生育政策,改革開放政策,農業稅免除政策,退耕還林補貼政策,等等。

這一點,就是溫民能對扶貧移民理論的第二點補充:把扶貧移民與對外援助結合起來,徹底改變世界上幾千萬、幾億貧困人口的命運!

理論,要看長期效果!理論來自實踐,理論改變了世界,不是空談,不隻是紙上談兵!

 請大家牢記一些偉大的曆史發展規律:改革比革命好,和平比戰爭好,工業革命比暴力革命好,科技革命更好,民主法治比暴力革命好,工業革命比上山下鄉好,城市化比農村包圍城市好,人權比政權更重要。

人類的選擇是:以人為中心,不是以經濟為中心,不是以政治為中心,也不是以“綠色”為中心。

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與曆史發展規律相違背的國家政策,犯下非人道的重大錯誤:建長城,攻打高麗,抗美援朝,人民公社,上山下鄉,開發邊疆,鼓勵生育,暴力革命,反清複明,義和拳殺洋人,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閉關鎖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備戰備荒,核彈超過核電站。

“三北”防護林工程,已經有很多人批評過了,原因是,北方那些草原地帶,不適合樹木生長,隻適合草原,因為樹需要的水分比草需要的水量多幾倍。不僅樹養不活,草也被樹弄死了。

北方風沙的根源是,畜牧泛濫,牛羊把草吃光,甚至把草根都啃光了,風來沙起。

“三北”防護林工程破產之後,中國政府采取了科學的政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圈養代替放養,禁止遊牧,鼓勵定居,圈地育草。

西部大開發,也是錯誤的戰略,因為在改革開放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農業學大寨,“三線”建設,都是某種程度上的西部大開發,不都破產了嗎?西部和北方,建那麽多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建那麽多機場,對中國2億多赤貧人口來說,有什麽意義呢?那都是給富人的福利,拉大了貧富差距。

曆史上有很多看似合理的戰爭,如農民起義,綠林,土匪,似乎有一萬個理由是合理的。戰爭,殺人放火,不是唯一的選擇。

但是,還是有很多愛好和平的人,遠走他鄉,那麽多人移民外國,下南洋的,去西洋的,去東洋的,甚至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都是從東亞遷移過去的。

據DNA研究,人類曆史上有三次人類從非洲向全球的大遷徙,甚至日本人,就是從中國大陸遷徙過去的,所以,日本人,蒙古人,朝鮮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都源自中國大陸,不應該發生戰爭。

何必為一個釣魚島而發生戰爭呢?愚蠢!中日人民幾百萬年之前是一家。現在中國漁民把海洋裏的魚苗都捕光了!何必為一個珍寶島發生戰爭呢?香港在英國的統治下不是繁榮了100年嗎?澳門在葡萄牙的統治下不也繁榮了100年嗎?

尊重生命,和氣生財。愛好和平,反對戰爭!國家不是越大越好!反對大國主義!

 不要支持戰爭,不要鼓吹戰爭!不得以“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為借口鼓吹戰爭!鼓吹戰爭的人,是騙子!參戰的人,都是傻子! 鼓吹戰爭的人,出門不是被車撞死,就是走路摔死,總之,不得好死,死無葬身之地!

人類的衝突,往往是人口數量達到了極限,一旦糧食減產,即饑荒,就發生衝突;水資源缺乏,即幹旱,也會引發饑荒。饑荒就會引發戰爭,資源緊缺也會引發戰爭。

 如何避免戰爭呢?控製人口。所以,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人類最偉大的政策!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人,在懷疑中國的“一個孩子”政策,指責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指責墮胎違法了人權。

其實,我們隻要回顧一下“一夫一妻”這個政策,就明白了。很多人曾經指責“一夫一妻”製,他們曾經堅持“多夫多妻”,或者不固定夫妻,隨意,就是人權嗎?人權不需要法律約束嗎?

然而,即便有很多反對,大部分國家 還是堅持了“一夫一妻”製,因為這是個公平的法律;其公平性在於,人口的比率基本是男女各一半,正好一比一,“一夫一妻”可以在法律上保證每個人有公平的、相同的、平等的結婚機會。

所以,我向全球社會推薦我提出的一個新理論:“一夫一妻 兩個孩子”。

“一夫一妻 兩個孩子”的法律意義是:一個人最多隻能有一個丈夫,或一個妻子;一對夫妻最多隻能有兩個孩子。少生孩子的夫妻,要獎勵;超生孩子的夫妻,要懲罰。

在人口大爆炸已經到達地球承受極限的21世紀,一對夫妻最多隻能有兩個孩子,就能保證人口不繼續爆炸。人口大爆炸,人口到達生產力的極限,必然不能承受糧食減產的後果。

古語雲:“饑寒起盜心”。貧窮和天災是避免社會犯罪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建立強大的社會安全體係,社會供養窮人,讓窮人不要因為饑餓和寒冷去偷和搶。很多國家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社會安全基礎,給無家可歸者和流浪者提供庇護所,失業有救濟金,老人必有高額養老金。

“孟母三遷”指的是,一個聰明的人,一個弱小的人,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選擇環境。當然,一個強大的人,是可以改變環境的,應該為改善環境而努力。相關的古語還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有能力的個人,可以走出窮鄉僻壤;富裕家庭,也有能力搬家。想搬家卻沒有能力的貧困戶,隻能靠政府。

根據溫民能的父親溫中權主編的家譜《溫氏族譜》,鎮巴縣這支溫氏家族,一兩百年前是廣東商人,為了躲避內戰,才在大巴山區的漁渡鎮買地安家,耕讀傳家。

溫民能的故鄉鎮巴縣,很多年輕人都已經搬出了山區,溫民能的出生地,兩河口村小學,就是溫民能的母親李明潔創建的小學,在2000年代就關閉了,因為僅剩的幾個學生都跑到漁渡鎮中心小學去讀書了,漁渡鎮中心小學有一輛破校車接送。

讓溫民能深感震驚的是,溫民能的父親溫中權工作過的另一個村小學,離鎮很近,也關閉了,僅留下了幼兒園,而當年五四小學並沒有幼兒園。

據鎮巴縣扶貧開發辦公開的資料,鎮巴縣扶貧移民工程,2011年至2013年,共搬遷6240戶21840人,財政投資1.8億元,整合資金9.36億元。

扶貧移民工程,是中國政府的偉大貢獻,是一項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貧困根除工程,必然寫入世界文明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溫民能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幾年前在這裏刊登,被我妻子刪除了,現在重新刊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