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

好讀書,不求甚解
正文

二十四孝的故事

(2014-03-02 14:21:12) 下一個

 

二十四孝的故事

 

講幾則二十四孝的故事吧,或許對我們會有所啟發。首先重複強調一下,二十四孝的故事,類似於宗教的故事,我們隻能把它當寓言看。不能把它當成社會上具體發生的案例,去做技術上的判斷。寓言的特點在於,隻要它在某一點對你有所啟發,它就成功了。

 

  • 親嚐湯藥

 

講的是漢文帝的故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文帝的母親薄太後生病,臥床三年。文帝不僅是每日問病,並且親嚐湯藥。這個親嚐湯藥的關鍵點在於:對母親生病的痛苦,可以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後所給出的關愛,才最是被關愛者需要的。

 

  • 單衣順母

 

講的是孔子的弟子閔損,母親死後,父親續弦再娶。因為窮,後母隻給自己生的兒子穿棉衣,而給他的冬衣,是以蘆花代替的棉花。後來父親知道了,要休掉這個後妻,閔損跪求父親原諒他的後母,說道:“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來後母被感動而悔改。

 

如果改變的結果更糟,那麽犧牲一下小我,以獲取家庭的和睦。

 

  • 負米養親

 

也是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子路窮的時候,常常要為親人,從百裏之外背來吃的。後來自己發達了,親人卻都不在了,麵對佳肴美酒,他禁不住感慨:要是親人們都還在,即使要我從百裏之外去背來吃的我也願意啊!

 

有親人能去關愛,有時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 賣身葬父

 

就是那個天仙配故事的原型。講的是漢朝的董永,賣身葬父,感動上天,派來了仙女幫他,還清了債務。當然在這個原版故事裏,不是來講自由戀愛的,仙女幹完事自己走了,也沒有那個可惡的老天。

 

這個當然是典型的宗教式的故事。無非是告訴你,遵守孝道,好人有好報,所謂的“人在做,天在看!”

  • 懷橘遺親

 

後漢的陸績,六歲的時候,去袁術家做客,覺得那個橘子很好吃,就塞了兩個在懷裏,主人發現後很奇怪,問他為什麽,因為你要吃可以盡管吃啊,他說他的母親喜歡吃這個,帶回去給母親吃。

 

孝順其實就是你經常想到他們,你有什麽幸福的事情,總是想和他們分享。我們現在或許可以對情人做到這個,但很難對父母做到這些。

 

  • 臥冰求鯉

 

晉朝一個叫王祥的,也是有個惡的後母,不僅對他不好,還在他父親麵前挑唆,也弄壞了他們的父子關係。大冬天的後母要吃新鮮的魚,王祥就赤身睡在冰上想把冰化掉。忽然,冰自己化掉了,鯉魚也自己蹦出來了。

 

不用說這是寓言,誰要是也學著去做,隻能說你自己有問題。我以為,這其實和“別人打了你左臉,你就把右臉也讓他打”是類似的。現如今的中國人是最愛憎分明的,象“愛你的敵人!”這類的話我們是理解不了的。

 

  • 恣蚊飽血

 

這個更是被魯迅稱之為“愚孝”的一則故事。

 

晉朝的吳猛,八歲的時候,家裏很窮,連蚊帳也沒有。夏天蚊子多,叮到他時,他不去驅趕,他不希望這被驅趕的蚊子會去叮咬他的家人。

 

但我看了倒很感動。當苦難來臨,我們又無法去除的時候,一個有愛心的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我獨自承受這些苦難吧!

 

  • 搤虎救父


 

也是晉朝的一個叫王香的,十四歲,和父親一起去打獵。父親給老虎叼走了,王香一時情急,上前雙手死死掐住老虎的脖子,就這樣,救了父親。


 

真愛,往往是忘情的,完全沒有了功利的判斷。


 

  • 棄官尋母


 

宋朝的朱壽昌,七歲的時候,生母就被父親的大老婆給弄出去,嫁了別人。母子不相見有五十年,終於有了母親的消息,於是他就決定棄官尋母,最後找到了自己的母親。


 

當孝順需要我們舍棄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能做到什麽程度呢?也用不著棄官,隻是把眼前的事業先放放,多去看看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