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

閱讀別人的思想是學習,展示自己的觀點是探討
正文

【轉】請大家關心“浙大褚健教授事件”

(2014-02-02 18:39:37) 下一個

 

(博訊北京時間2014年1月27日 來稿)

 

近日國內媒體報道了浙江大學副校長褚健因經濟問題被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消息。其實更早之前,浙大中控公司的總裁金建祥也被調查。禇健是浙江海鹽人,15歲上浙大,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係工業自動化專業,1989年在日本京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成為浙大化自專業中日聯合培養第一人。隨後參加工作,在浙江大學自動控製學科做博士後研究。1993年參與創建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就是這家公司後來發展成了享譽國際的浙大中控。當時公司隻有幾個人,但公司的創始人員對未來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那是20多年前,當時禇健隻有30歲,是浙江大學化工係的教授。為了發展經濟,國家提出了要“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號召,鼓勵科研人員產學研結合。褚健響應號召,親手創建了浙大中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步發展起來。到目前,浙江中控公司已經發展成中國自動化行業的龍頭企業,中控集團已擁有4000多名員工,2012年公司年產值已經達到30億元。浙江中控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品牌和係統,製定了國內自動化行業的第一個國際標準,為高新技術國產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禇健是中國自動化行業的先驅,對中國的自動化事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在孫優賢、褚健的科研和學術帶動下,在浙大培養了一大批學生成為中國自動化行業的精英。他在搞科研的過程中,依托浙江大學不僅發展了自動控製這個學科,也提升了這個學科的水平;在創業過程中,也站在浙江大學這個平台上,為學術成果和實用產品之間搭起了橋梁。經過曆史變遷,浙大中控本質上是禇健一手創辦的民營企業,其主要技術SUPCON集散控製係統也是他組織親自開發研製的。他和他的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打破了外國在自動控製領域的技術壟斷,創建了國內唯一完全國產化自主知識產權的SUPCON集散控製係統,迫使國外高端控製儀表的價格降低了三分之二。

禇健是國內和國際公認的自動化行業學術帶頭人,作為學者和企業家,他一手創辦浙大中控,在長期的創業奮鬥過程中,積累起自己的人生財富本無可非議。為了發展浙大中控,同時也是服從教育部校企分開的指示,他對浙大中控公司做了一些股份製改造,他所做的是當時國家政策法規允許的。當時的浙大中控和北大方正、聯想集團、清華同方、複旦的學科性企業一樣都屬於高校附屬的高科技企業一起轉製。浙大中控也按照教育部校企改製政策和經營者持大股的方針,轉製成為浙江中控,企業的性質是股份公司。

浙大海納是十多年前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浙江大學聯合風險投資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上市公司。李立本、褚健、趙建、張錦心等作為自然人也參與到浙大海納原始股的認購和上市當中。股票上市後,浙江大學對浙大海納進行了一係列資本運作,進行了一些內部資產重組,這是當時浙江大學領導的集體決定,不是褚健個人所能左右。浙大海納在上市和股權改造過程中雖有禇健個人的參與,但按照當時的中央政策和資本市場慣例,國家是鼓勵和支持各大院校這樣操作的,他隻是按照學校要求執行。2005年,當時浙大中控公司的發展開始走上正軌,褚健本可以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但由於浙大老師的信任,在共推副校長人選時被推薦,因此被教育部破格任命擔任浙大副校長。他抱著報答浙大,報答國家的心情,隻有接受任命,肩上有多了一份責任。


禇健在2005年後退出浙大中控的經營管理,辭去了中控技術公司的一切職務,說明他沒有占有浙大中控產權的故意。企業改製工作中的決策大多是在浙大黨委的領導下,按照當時的政策和慣例,集體決策的結果。相關證券市場上的操作是經過中介機構和證監會認定合法的過程。褚健隻是在確認其合法的情況下做出的簽字,其本人並沒有侵吞浙大海納國有資產的惡意。此次追究他侵吞國有資產,其實是高校企業從產學研結合,到企業轉製、上市以及上市公司資產並購的一係列曆史過程。當時改革過程中國家法律和政策尚未完善,經過這麽多年發展,不能選擇性讓企業家個人承擔當初體製政策轉型的責任。

雖然胡錦濤、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領導都曾去過浙大中控視察和調研,但禇健本人既不是團派,不是江係,也不是紅二代,他隻是靠自我奮鬥、科技創新、創業成功的普通高校科教人員。禇健在學術、創業、教育三方麵都有所建樹,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優秀人才,沒想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要讓他經曆如此的磨難。

 

坊間對禇健被捕起因的一種傳言是:褚健創建的浙大中控公司,主營業務為化工自動化和控製係統,與中國石油化工係統聯係緊密。金建祥和褚健先後被拘是中紀委嚴辦中石油窩案的延展,有中央高層懲治腐敗和政治鬥爭的背景。

 

另一種傳言是:禇健2005年做了浙大副校長後,在2011年底剛被教育部任命履新。恰巧2012年常務副校長退休要任命新人選,加上得罪了上麵主管的官員,所以2012年3月從派中央巡視組開始上下聯手,實名匿名一起動手,先是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9人小組進駐浙大調查近2個月,隻有口頭結論不形成文字,去了他當常務的可能;再在2013年院士申報年開始推動國家審計局派出10人小組審計近3個月,還在第一輪院士答辯前夕2次群發寄匿名信做小動作,沒達目的在他進入第二輪院士答辯,再找上層領導簽字推動檢察院介入,直至答辯前不到十天被捕,一環扣一環。

 

再有傳言是:禇健一直是浙大本土力量的傑出代表,學校和教育係統內部有人懷疑是褚健發動浙大校友會聯名抵製新校長的“幕後黑手”。而查他陳年舊事,是給他這個有實力的本地副校長穿小鞋,他的被捕是權力排擠和政治迫害的結果。

 

這些傳言究竟哪個是真的,相信事實總有一天會浮出水麵。如果真像傳言所說,那浙江大學這所以“求是”為校訓的著名高校,已經淪為被政客操縱,這樣的學校是無法培養出正直、有理想、有抱負的國家棟梁之才,實為中國和浙江大學全體師生和學生家長們的悲哀。禇健被捕前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副校長, 2013年還以其在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突出貢獻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侯選人,可謂一生奮鬥。此次重新調查他的事因,涉及浙大海納在上市後,資產經資本運作,相關業務被剝離,分化為立立電子、浙大網新和中控科技,並試圖包裝後再上市的舊事。此事多年之前就一直有人非議,還到中科院、中紀委、中組部舉報,此次據說是得到了某要員的批示,最終身陷囹圄。他作為一名成功的學者型企業家,在創辦企業的時侯,或許難免有一些創業過程中資本積累的“原罪”,但說褚健有侵吞國有資產的故意,定性是不準確的。褚健的經濟問題與其說是構成侵吞國有資產罪,不如說其構成投機倒把罪,其真正的原因是為了解決國內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中的融資瓶頸和上市困局。從更廣闊的政治和經濟角度來說,是大陸民營資本和黨管國有資本對社會資源和國際資本的平等爭取權問題。浙大所屬的浙大海納、浙大網新和其它許多高校上市公司一樣,在成立上市後都進行了資產並購和股權改造,但這些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當時是在證交所和國家證監會的監管下合法進行的。

在褚健因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罪逮捕入獄之後,據傳他創辦的浙江中控公司也將再次由民營股份製企業轉變為國有企業。像他這樣一位有抱負、又有能力有才幹的中年學者,最終也隻能成為體製機製的犧牲品。當麵對專政機關的刀把子時,在政治上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禇健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信仰馬列主義。他也曾對著鮮紅的黨旗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兩年來的經曆,他還是表現出相信黨、相信組織,會公平、公正對待客觀事實,所以他積極配合調查。恐怕他至今沒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創辦的企業和民營資本,隻要得罪了朝中權貴,就可以以貪腐的名義被無情剝奪。


中國大陸60多年前選擇了公有製,消滅了一切私營工商業。改革開放之前,當政者利用強權給所有追求物質財富自由的中國公民製定了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即投機倒把罪,不允許個體和民營企業的生存。30年前才重新改革開放,提倡搞活經濟。然而,任何一個民營企業和高校在現有體製麵前也隻是弱勢群體,褚健沒有明白中國大陸民營企業的處境是危險的,一旦得罪了誰,人家就可以給你安個“侵吞國有資產”的罪名,把你連骨頭帶肉和著皮毛吃得幹幹淨淨,並把你整入大牢。

 

中國為什麽出不了微軟,出不了喬布斯?就是因為他們努力到一半就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送進監獄了。或者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被一些權貴資本眼紅,想要利益共沾或無本入股,結果得罪權貴勢力,被直接扼殺。追究褚健經濟問題說白了就是有人眼紅了,挾持刀把子追問賺錢了錢怎麽分?你們有誰能舉出拿了國家很多經費資助、一事無成的人有誰被追究的例子嗎?

 

侵吞國有資產罪是1997年10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新設立的罪名。大陸現行《刑法》規定:侵吞國有資產是指人民團體、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是單位集體犯罪,除了人民團體、國有機關、事業單位之外的民營公司、企業人員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在褚健一案中,根據刑法規定應懲罰的對象是所有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的浙江大學主管負責人員。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浙大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私分的對象必須是教育部或浙大所屬的國有資產。構成侵吞國有資產罪的犯罪人在主觀上要具有非法占有浙大國有資產的目的和故意。

我們提倡在和諧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人民民主憲政,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憲政就是國家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保證人人享有法律麵前的自由和平等。希望執政黨中央重視對禇健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罪”一案的政治定性,不要讓黨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成了一小撮政客變相搞挾私報複、整人立威、劫奪物權和政治構陷的借口。國家政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公器,而不僅是無產階級統治有產階級的專政工具。國有資產姓國不姓黨,是國家所有而不僅是一黨所有。從更廣泛的政治和法律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政黨或人民團體如果未經人民的自由民主選舉而長期無償占有國有資產其實也構成非法侵占國有資產罪。

褚健是浙大受人尊敬的教授,也是通過高科技創富成功的榜樣。他在浙江大學三十多年的生涯中,在學術、經營、教育三方麵都對浙江大學的發展作出了莫大貢獻。浙江大學是一所有著117年曆史的名校,褚健無論作為教授還是作為副校長,以他一生的勤奮和努力是發展了浙江大學而不是削弱了浙江大學。不管是在學術造詣上、在經辦實業上、在教書育人上,他都是浙大人、浙江人值得引以自豪的好學長、好領導。他創辦浙大中控不是為了侵吞國有資產,而實在是發展了學校的綜合經濟實力。他和他的團隊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浙大這個“東方劍橋”在國內和國際的影響力,推進了浙江大學這樣的名校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對褚健進行壓製和迫害。

 

褚健的所謂經濟問題,其實是浙大中控在發展中遇到的中國企業變革史上產權清晰化改革的問題。雖然這樣的問題在聯想、娃哈哈、海爾、長虹、TCL、春蘭及科龍等許多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和轉製過程中普遍存在,但因為中控是從技術創新中成長出來,所以性質上還是有區別的。我們既反對公民惡意侵吞國有資產,也反對政府惡意侵吞民營資產。如果將褚健以侵吞國有資產定罪,那麽所有參與浙大係股票上市並從中受益的浙大管理人員都是有罪的;如果將褚健以侵吞國有資產定罪,那麽所有參與中國高校校企改製而獲益的單位、企業都是有罪的;如果將褚健以侵吞國有資產定罪,那麽所有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的民營資本都是有罪的。如果法院判決褚健罪名成立,必定會使大陸2000年前後改製轉製的數百萬民營企業人心惶惶,在自感危機四伏中紛紛選擇逃離中國,這才是真正掏空了中國的主力經濟,務請當政者三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小書生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以反腐敗為名,陷害異己、陷害忠良,則是更嚴重的腐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