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蘭開斯特:“假麵總統”布坎南長眠地

(2015-04-05 13:07:45) 下一個

 

     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在任期內最受批評的是他無法調和南北之間的衝突,美國“內戰”最終爆發。這使他後來的聲望臭名昭著。布坎南的“美國總統偉大指數”為3,屬“最糟糕總統”。“美國總統曆史排名”居於36~42位,列最末級別。

     序:林肯-布坎南曆史通道之途經葛底斯堡從詹姆斯•布坎南總統出生地的默塞斯堡鎮穀口村向北3英裏處,是著名的Lincoln Highway-“林肯”公路。林肯公路是一條連接美國東西兩岸、有著逾百年曆史的“古董”級公路,它東起紐約曼哈頓的時代廣場,西至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林肯公園,橫貫美國大陸14個州,全長達3400英裏(約5500公裏),幾乎與中國的萬裏長城不相上下。這條以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命名的至尊曆史性公路,素來被譽為“橫穿美國的主街”(The Main Street Across America,“主”街是美國城鎮中心街道的常用稱謂),它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條通行汽車的公路。林肯公路在賓夕法尼亞州境內與美國30號公路重合,全長540公裏,約占美國林肯公路總裏程的1/10。它由西維吉尼州入境後,經過俄亥俄河源頭-“鋼鐵之都”匹茲堡城,沿賓州南部穿過阿巴拉契亞山脈,一路向東跨越薩斯奎漢納河穀地與山嶺地帶,抵達皮蒙特高原以東的美國著名古都費城,沿途幾乎將賓夕法尼亞州境內所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地標連接在了一起。在軍事地理位置攸關的賓州境內,林肯公路還與記載著南北戰爭時期重要戰事曆程的“內戰路徑”(Civil War Trails)與時共進著。它們二者的雙重結合,造就了“拱心石”-賓夕法尼亞州一條獨特的、久負盛名的美國曆史、人文及地理綜合大通道。

     從默塞斯堡以北踏上林肯公路向東,約10英裏處,是富蘭克林郡府地錢伯斯堡-即布坎南總統出生地小木屋曾經放置的地方。再往東穿過南去維吉尼亞的州際81號高速公路後,30號-林肯公路便與“內戰路徑”交匯並行。它時而穿街走巷,時而遊走於原野間,時而在叢林中穿過,也會在彎曲山路間出現,沿途會看到很多紀念牌,紀念碑,曆史遺跡標誌等。待行約一個小時至葛底斯堡鎮西郊外時,林肯公路兩旁的曠野突然變成了一座幕天席地的巨大戰場紀念園。那裏麵矗立著各種樣式的大小曆史標示牌、紀念碑,還有坐地鐵炮、車載鐵炮、圓形炮彈、騎馬雕塑、站立雕塑、木製防護欄及美國國旗等。路旁最醒目的一塊深藍色曆史銘牌上,有金黃色的鐫文:葛底斯堡戰役。這場爆發在詹姆斯•布坎南總統離任後不久的、被稱為內戰“轉折點”的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戰役,南北雙方共投入兵力17萬5千人,其中有5萬7千人傷亡。最後以林肯的北方政府軍獲得勝利、羅伯特•李將軍的南方軍隊敗退而告終。戰役的結果,也使葛底斯堡從賓州南部一座默默無聞的小鎮,轉變為一座世界馳名的天然龐大戰場博物館。包圍在城鎮四周的廣大原林草地上,也到處都是關於葛底斯堡戰役和後來林肯總統著名“葛底斯堡演說”的紀年物。

     佇立在葛底斯堡戰場紀念園那寬闊平坦的原野平地,仿佛看到150多年前那戰役之後屍橫遍野,硝煙彌漫的血腥場麵。當曆史灰飛煙滅、隆隆炮聲與人海拚殺的戰場化做無盡的荒野,成為沉寂在“內戰路徑”上供後人緬懷的一處遺跡之後。這場西半球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殘酷武裝博弈,普遍被曆史學家認為是詹姆斯•布坎南總統任期內的“中庸”政策,延發了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時期的出現的堪薩斯危機,最終導致走向分裂的美國南北雙方在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上任伊始爆發內戰的必然對決。林肯以美利堅合眾國的戰時統帥結束國家分裂危機,成為美國最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而布坎南,則因為在任內無力化解南北之間一觸即發的矛盾,使他後來的聲望臭名昭著,成為曆史上“最失敗的總統”之一。而這一切,還有林肯總統發表的他那偉大的葛底斯堡演說,都發生在布坎南的家鄉,並且都發生在他的眼前(葛底斯堡坐落在默塞斯堡與蘭開斯特的中間位置,南北戰爭期間布坎南一直居住在蘭開斯特)。載負著功勳背景的“林肯公路”也最終踏上並覆蓋了“布坎南路徑”,這兩位同樣來自19世紀前後拓疆地伐木小屋的前後腳總統,他們之間所具有的微妙的曆史關係,大或是布坎南的平庸造就了林肯的偉大?

    林肯公路-內戰路徑在離開葛底斯堡這一美國最受敬重的曆史性地標戰場後,沿30號公路東向約50分鍾,即到達有著“美國第一首都”之稱的約克城(這一說法源自1776年大陸會議在此起草《美國聯邦條例》)。約克始建於1741年,南北戰爭期間它曾是“聯盟國”在北方占領的最大城市,現在沿途則布滿了琳琅滿目的各式古董商店。約克再前行20分鍾,跨過流淌著悠遠曆史的薩斯奎漢納河(Susquehanna,是印第安人重要居住地域,也是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最初西邊界。薩斯奎漢納河被認為是美國東部白人文化西擴的陣地),又20分鍾則抵達“賓州第一個首府”蘭開斯特城-亦即詹姆斯•布坎南當年政治的發跡之地。從賓州地圖上看,自默塞斯堡,經錢伯斯堡、葛底斯堡、約克到蘭開斯特這一詹姆斯•布坎南的人生軌跡路徑,加上西麵的尚克斯維爾(Shanksbille,911劫機事件中美聯航墜機之地),在與林肯公路結伴而行之時,也隨著30號公路的扇形曲線作近等距離分部在賓州首府哈裏斯堡南半圓範圍內。林肯公路在經過蘭開斯特之後,又悠然彎向東南去往費城的方向。作為布坎南律師與政壇道路的起發地,蘭開斯特城之於他,恰若康科德城之於富蘭克林•皮爾斯、水牛城之於米拉德•菲爾莫、裏士滿城之於約翰•泰勒,這裏是他家鄉州的最重要城市,也是他的“第二故鄉”,最終在逝後更是他的長眠之地。

      蘭開斯特位於費城以西70英裏、華盛頓東北90英裏處,它是一座人口不足6萬、麵積接近20平方公裏的中小城市。蘭開斯特是1681年威廉•賓恩封地的一部分,它始建於1729年,為美國內陸四座古老城鎮之一(其它三座分別是馬薩諸塞的斯普林菲爾、紐約州的斯克內克塔迪和維吉尼亞的彼得斯堡)。蘭開斯特在曆史上曾兩度充當臨時都會:1777年9月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軍攻陷費城,“大陸會議”逃至蘭開斯特。在開了一天會後,他們又繼續向西去到了約克,蘭開斯特自此成為“一日首都”;1799年,蘭開斯特又因人口眾多被選為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此前賓州議會與“大陸會議”共用費城的“獨立宮”辦公),直到1812年政府又搬到西北35英裏處薩斯奎漢納河畔的哈裏斯堡。蘭開斯特在美國曆史上的重要性,亦可從1792年破土動工的“費城-蘭開斯特公路”(現為林肯公路段)可見一斑。那條於1795年啟用的62英裏長的道路,是美國曆史上鋪設的第一條長途公路。蘭開斯特在人文曆史的篇章上,有位於東南5英裏處仍保留著三個世紀前生活方式的阿米什人、世界第一艘蒸汽輪船發明者羅伯特•富爾頓(出生於蘭開斯特以南)、世界最大巧克力生產商“赫氏”的創始人米爾頓•赫爾希(創業於蘭開斯特)。而與它有著悠遠情結的,當屬在這裏生活近半個世紀、逝後並長眠於此的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

     林肯30號公路在接近蘭開斯特城西郊時,會看到一條與詹姆斯•布坎南總統出生地同名的“斜石”路,朝東北方向與另一條名為“馬裏塔”的東南方向大道相交叉。馬裏塔大道在穿過林肯公路一英裏後,跨過“小科內斯托加”河再半英裏,路南出現兩扇白色的柵欄門,一條私家道路通往林蔭深處的一座二層半的紅磚聯邦式房屋-這裏就是詹姆斯•布坎南自1848年出任國務卿到1868年去世20年間居住的地方-Wheatland“惠特蘭”官邸。惠特蘭再往東南,是“總統”大道。總統大道北去,則陸續有“布坎南”大道、“詹姆斯”街、“布坎南”公園以及“總統”方院等各種極具特定人文色彩的命名。它們所最終定位的,即是詹姆斯•布坎南曾於1852年至1866年擔任校長長達14年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應該來講,從惠特蘭官邸沿總統大道至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是詹姆斯•布坎南總統在蘭開斯特城這個“第二故鄉”最終被賦予的曆史性紀念區域。此時再沿馬裏塔大道朝東南行進,轉接市中心的“王子”街南下不久,在東向的“切薩皮克”街北麵,看到一片被黑色鐵欄杆圍護的較大墓園。墓園的門口有兩根粗矮石門柱,上麵刻著:Woodward Hill-“伍沃德山”墓園。伍沃德山墓園,即是賓夕法尼亞州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總統-有著“假麵”總統之稱的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的長眠之地。

     在伍沃德山墓園位於切薩皮克街的一個入口,鐵欄杆內插有一塊白色的標牌,上麵寫著:自此入內,美國總統詹姆斯•布坎南之墓。按照指示從敞開的黑鐵柵欄門進入到墓園,滿眼是高低錯落的各式石碑。沿著墓園內筆直的瀝青道路緩緩前行許久,再也沒有看到第二個指示布坎南總統墓的標牌。這種“有頭無頸”的墓園墓位表達態度,在布坎南之前的曆任總統裏,僅於他前任-富蘭克林•皮爾斯的康科德“老北”墓園內出現過。在滿山遍野中的墓碑內鎖定一個布坎南的墓位,猶如大海撈針。深冬的下午,夕陽已經西下,寒風在冷清的墓園中更顯刺骨。在右前方高坡處的一棵粗大枯樹上,成群烏鴉盤旋時發出的聒躁聲吸引了我和一位路過的青年黑人。我指著門口布坎南墓的牌子問他,他熱情但悵然,自言自語說他曾在孩童時期來過,現在已經沒有一點兒印象了。當墓園高坡上的烏鴉們再一次發出驚炸的吵雜聲後,我們也不約而同地朝那棵被夕陽照射得泛黃的枯樹邊望去。在它那高大而光禿的樹幹之後,霍然可見一麵迎風飄動的紅藍白三色星條旗。那位黑人頓時漲大了雙眼,用誇張的表情喊道,耶!那就是(它)!那一刻他那驟然發亮的白色瞳仁後麵透出來的,是在像紐約這樣的大都市裏早已久違的天真無邪。

     詹姆斯•布坎南期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臨了。1856年,美國新一任總統大選開始,現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因為標誌著南北利益對抗漸趨高潮的“堪薩斯內戰”的爆發,已經聲譽掃地而失去了連任機會。賓夕法尼亞州及民主黨都提名出使英國的布坎南為總統候選人,新組建的共和黨推出了約翰•弗萊蒙特為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米拉德•菲爾莫則以“一無所知”黨人身份參加競選。1856年的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呼籲南北團結、保持經濟繁榮和秩序穩定的競選綱領,以及長久積攢的強大組織力量,最終擊敗了激進反對奴隸製度的共和黨人的第一次競選嚐試,獲得最後勝利。65歲的詹姆斯•布坎南成功當選為美國第15任總統,他也是自威廉•亨利•哈裏森(68歲當選總統)之後第二高齡的總統。1857年3月4日,布坎南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總統,攝影師約翰•伍德第一次用拍照的方式留下紀念。詹姆斯•布坎南的總統之任,麵對的是一個處在內戰陰雲所籠罩的國家,當務之急是解決堪薩斯爭端所造成的危機。然而,布坎南在奴隸製問題上的態度卻十分曖昧,他反對蓄奴,卻又認為奴隸製有憲法根源,他寄希望於最高法院以憲法為依據處理南北矛盾。布坎南與他的內閣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知不覺地淪為了政治妥協的產物,他們消極的政治態度變相地加速了南北分裂的步伐。

     再次從入口向枯樹坐落的高坡處進發,已是胸有成竹。根據之前的經驗,在公共墓園內定位獨一無二的總統之墓,大凡可以參考的幾個要素,通常或地勢的最高處,或有飄揚的國旗,或墓園的中心,或居於某種象征意義的位置,也依墓園的布局而定。伍沃德山墓園內的布坎南總統之墓,是位於其不規則形狀的大致中心及最高處,這一點亦可從穀歌衛星圖上得到確定。衛星圖同時還顯示,這座占地32英畝的伍沃德山墓園,是處於蘭開斯特城南偏東、九曲回腸的科內斯托加河“幾”字形河灣的北岸。科內斯托加河(注:Conetosga,之前小科內斯托加河的主流,也是18世紀前後美國大篷車的著名產地及名城來源)在由東北向西南流經蘭開斯特城南部最終注入薩斯奎漢納河時,連續做的多個“幾”字彎曲簡直有人為般的巧奪天工。這一地理奇巧的水潤豐澤地帶,同時也是其它幾座墓園及一些曆史性種植園、鄉村俱樂部和紀念公園的所在之地。自墓園入口沿坡度從墓碑中走到大樹後的國旗位置,大約需要6、7分鍾。詹姆斯•布坎南總統的長眠之地,就是位於昏鴉亂飛的枯樹後麵的一座小紅磚房子東麵。那是一處隱幽於幾簇綠樹之中的長方形小墓地,它坐西朝東,背對夕陽,在落日餘暉的拂灑下坐享著高處不勝寒的安寧與肅穆。

     在堪薩斯問題上,布坎南仍然順承前任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親南方態度。在堪薩斯要求以奴隸製州身份加入聯邦時,為了能得到國會的讚成,布坎南通過向國會提供關切、任命職位,甚至用金援等各種手段換取投票支持。雖然議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在參議院卻遭到以伊利諾依州參議員史蒂芬•道格拉斯為首的北方民主黨人的抵製。民主黨也隨即分裂為兩派,布坎南成為大多數南方民主黨人及北方一些親南方的民主黨人的領袖。這裏有一個專用曆史名詞Doughface“假麵”(或“麵具”),就是指反對解放奴隸的北方黨人,布坎南由是被稱作President of doughface-“假麵”總統。民主黨兩派的鬥爭從1857年一直持續到1860年,幾乎充斥了布坎南的整個任期。最終布坎南運用自己的總統任命特權,將道格拉斯在伊利諾依州和華盛頓的支持者撤換成親政府人馬。但隨著道格拉斯在1860年連任參議員的獲勝,他的力量又控製了整個北方,布坎南的支持者則削減限於他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州及南方。1857年夏,由國際經濟衰退和國內經濟過度擴張引發的美國經濟大恐慌,在秋季的俄亥俄人壽保險及信托公司宣布倒閉、觸發各地銀行擠兌風潮時達到了高潮。但布坎南政府卻不采取任何行動,使其政府聲望嚴重受損。

      布坎南墓地呈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四周是用清一色白花崗岩石條做的象征性圍護,經年歲月,依然潔白如初。墓地的最東端,是供人進出的花崗岩石台階,台階的中間有一部分斜削平麵,上麵用大寫字母刻著Buchanan“布坎南”。台階右側的花崗岩石條麵上,嵌有一塊銅牌,上麵鐫刻著:墓園維護及墓地修複由蘭開斯特“地皮”俱樂部負責。據公開資源顯示,這個蘭開斯特“地皮”俱樂部是一個國際慈善機構在蘭開斯特本地的一個小分支,且不具有任何官方背景。由是一路看來,布坎南在賓夕法尼亞州一生的足跡,是因特定階段差異被賦予多重曆史定義的。這種錯綜複雜的紀念係統體現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設置布坎南出生地州立公園、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的“斜石”屋、賓夕法尼亞州曆史與博物館部門設立布坎南曆史標示牌及布坎南舊居、默塞斯堡學院保護布坎南出生地小木屋、國家公園局負責惠特蘭官邸,以及最後由“地皮”俱樂部管理布坎南墓地。個中輕重,不難衡量。從布坎南的墓製上來講,他在15位總統中,也是繼詹姆斯•門羅、馬丁•範布倫、約翰•泰勒、米拉德•菲爾莫及富蘭克林•皮爾斯之後第6位安葬在公共墓園內的總統。這其中除門羅之外,其它5位總統幾乎全部位居“美國最糟糕的總統”行列之中。

     布坎南政府在風雨飄搖之中終於迎來了1860年的總統大選。鑒於布坎南曾經作過不謀求連任的承諾,副總統約翰•布雷肯裏奇在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召開的民主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而隨著民主黨的分裂在國會中逐漸崛起的共和黨,則提名亞伯拉罕•林肯為總統候選人。在早些時間,美國軍隊總指揮官溫菲爾德•斯考特將軍曾警告過布坎南,如果林肯當選,至少會有7個州退出聯邦。他建議政府調遣軍隊及大炮前往鎮守,但布坎南總統卻置之不理(布坎南與斯考特也是長期政治敵手)。林肯競選總統獲勝後,脫離聯邦的輿論達到了沸點。布坎南被迫發表年度谘文,他譴責了分裂行為。但也表示:各州無權脫離聯邦,而聯邦也無權製止它們脫離。布坎南的中庸腔調遭到南北雙方的一致譴責,北方認為他沒有去阻止國家分裂,南方則認為他否定了它們退出的權利。隨後,布坎南的內閣成員開始辭呈,國會也采取消極不合作的態度。1860年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第一個宣布脫離聯邦,其它6個蓄奴州也隨後響應,斯考特的預言應驗。布坎南在新內閣的建議下要求國會賦予他發布軍事緊急狀態許可權,但被拒絕了。國會已經把他看作是曆史上最糟糕的總統。1861年2月,南方諸州成立“美利堅聯盟國”,美國宣告走向分裂。

     拾階而上進入布坎南墓地裏麵,腳下是鬆軟之中透著堅實的青黃草地。慢慢踱至中間,微微感覺到頭頂上的美國國旗在隨風幅動。作為唯一能夠代表這處墓地主人特殊身份的標誌,它給布坎南帶來的是不具榮耀的肯定:他曾經是一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在這一點,他比與他一樣背負內戰罵名的前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還是幸運那麽一些:皮爾斯的墓地沒有安置高高飄揚的星條旗。即至位於墓地最西端的布坎南墓時,草地中出現兩塊平嵌的四方石板。一塊上麵刻著Lodge“歸屬”編號43,下麵刻著一幅由G字母、方矩和圓規組成的象征符號。這是詹姆斯•布坎南在律師時期加入共濟會的組織成員標誌。另一塊石板上麵則是一顆銅質五角星,中心的圓圈內刻著“1812年戰爭”軍人。這是詹姆斯•布坎南以二等兵參加與英軍作戰的紀念物。從後世的眼光來看,布坎南早期在蘭開斯特的經曆還是可圈可點的。從兩塊兒石板再向前4、5步,即到達布坎南總統的供台型墓碑與墓位之處。布坎南墓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他那低矮的、呈“工”字形的長方體墓碑。墓碑高起齊胸,頂部平若台麵,頗似供桌方鼎之類。抑或是象征賓州的“拱心石”地位,寓意布坎南在總統任內的南北“平衡”策略,也不得而知。

     1861年3月4日,岌岌可危的布坎南政府終於把處於分裂之中的國家重擔轉交給了亞伯拉罕•林肯。在林肯的就職典禮上,布坎南對這位新任總統說,“如果你入主白宮像我返回惠特蘭(布坎南在蘭開斯特的官邸)一樣開心,你是一位快樂的人”。他同時也坦誠地告訴朋友們:聯邦的航船已經駛入了它的末路。布坎南離任一個多月後,1861年4月12日,位於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灣的薩姆特堡遭到南軍炮轟。隨後,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對南方宣戰,南北戰爭終於爆發。退休後的布坎南積極支持聯邦政府為恢複國家統一而做的各種努力,他同時也號召賓州民主黨人“加入到英勇的愛國作戰中去”。但是,布坎南在晚年大多數時間所做的,是維護他遭到詬悖的名譽。公眾職責布坎南應該對“內戰”負責任,甚至稱這場戰爭為“布坎南戰爭”。他開始收到憤怒和威脅性的信件,商店也張貼布坎南的形像:眼睛被塗成紅色,脖子套著絞索,前額寫著“叛國賊”。報紙媒體也控訴他與“聯盟國”沉壑一氣,年逾七旬的布坎南一度因此病倒和陷於抑鬱。他曾是一位雄心勃勃、勵精圖治的政治家,也夢想過像喬治•華盛頓那樣居功曆史。但後來卻英雄遲暮、庸碌無為,從而成為美國政治史上最具爭議的總統之一。

     布坎南長方形墓碑的南、北及東(正麵)的地上,分別插著三副小國旗。正麵的國旗上還綁著一張布坎南的黑白照片(從他那時,已經有了拍照技術)。布坎南本人身材魁偉修長,相貌還算得上英俊,就是眼睛有點兒斜視的毛病。布坎南墓碑的正麵刻著:這裏安息著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的遺體。1791年4月23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富蘭克林郡,1868年6月1日去世於惠特蘭。布坎南總統墓地僅安葬有布坎南一人,因為他一生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後人。布坎南在28歲時曾在蘭開斯特與一位安妮•科爾曼小姐私下訂婚,因流言他已有女朋友和攀圖財富,他們的婚姻被安妮的父親取消了。安妮•科爾曼後來因服藥過量而死亡,從此布坎南也終身未婚,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單身的總統。後人懷疑布坎南有雙性戀的傾向,他曾與富蘭克林•皮爾斯時期的副總統威廉•金保持長期的曖昧關係,也有謠傳他與皮爾斯總統的遺孀莎拉•諾克斯有緋聞。布坎南與金的“特殊”關係,在當時的華盛頓政壇幾乎是公開的秘密,連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對他們都有不同的私下稱謂。布坎南在白宮期間,“第一夫人”的職責由他的外甥女哈麗塔•萊恩充任。布坎南去世後,萊恩致力於穀口村的布坎南總統出生地修複,直到去世。哈麗塔•萊恩也終身未嫁。

    “內戰”爆發一年半後的1862年10月, 遭到社會各界攻擊布坎南決定為自己的名譽辯護。在與溫菲爾德•斯科特進行大量的信函來往交流後,布坎南著手著寫他的回憶錄《叛亂前夕的布坎南政府》,並於1866年出版。由於布坎南的健康及局勢問題,惠特蘭官邸對麵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也撤銷了他的校長職務。布坎南患有比較嚴重的關節風濕病,加上年邁體弱,精神抑鬱,晚年病情不斷加劇。1868年5月,布坎南身患感冒,病情很快惡化。6月1日,他因呼吸衰竭在蘭開斯特“惠特蘭”官邸的家中去世,終年77歲。布坎南的遺言是:噢!萬能的上帝,你讓我枯萎了。1868年6月2日,《紐約時報》在第5頁刊登訃告,並長篇介紹了詹姆斯•布坎南的生平。報紙的文章最後並說,布坎南出版的他總統任內曆史,乏力而沒有總結性,無法改變這個國家對他的印象。布坎南去世之時,他的後任亞伯拉罕•林肯已經被刺殺身亡3年、南北戰爭也已經結束3年。他臨終前仍感到世人對自己的不公,並憤憤不平。布坎南死後,被安葬於“惠特蘭”官邸東南2英裏處、蘭開斯特城南的Woodward Hill“伍沃德山”墓園。這是一處距離他出生地-默塞斯堡“穀口”村正東100英裏的地方,布坎南也是賓夕法尼亞州12萬平方公裏土地上至今埋葬的唯一一位美國總統。

    詹姆斯•布坎南在臨終的前一天,還一度預測“曆史在將來會還自己一個清白”。然而,曆史學家們就布坎南麵對分裂表現出的不情願與無能提出批評。“美國總統曆史排名”通過對曆任總統的成就、領導能力、失誤及敗績所做的評比,一致把布坎南放到了“最失敗總統”行列之中。2011年,由英國47所院校對美國曆史與政治所做的專向研究中,從施政綱領、國家領導能力、外交領導能力、道德權威及積極曆史意義等5個領域,給予自1789年到2009年間的總統們進行投票評分(在總統任內過早去世的威廉•亨利•哈裏森和詹姆斯•加菲爾除外),詹姆斯•布坎南排在最後(第40名)。布坎南在任內還錯失過其它良機,他否決的“土地撥贈法移居法”在幾年後被林肯簽署通過,成為19世紀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法案:前者增進了這個年輕國家發展所必需的農業與工程研究和教育,後者則加速了西擴的進程。布坎布坎南總統任內有3個州加入到聯邦,它們是:18585月的明尼蘇達、18592月的俄勒岡,以及18611月的堪薩斯。如今在美國3個州-維吉尼亞,愛荷華和密蘇裏,有以“布坎南”命名的郡。在首都華盛頓的東南角,有1930年落成的布坎南銅像及紀念園。

    站在布坎南總統墓所在的伍沃德山墓園高坡處,舉頭仍見成群的烏鴉在夕陽中圍繞那棵高大枯樹飛來飛去,自在若久居之地-它們是布坎南總統墓地最為悲涼一幕的塑造者。向北,可以看到墓園外圍的破舊民居間,有成群的黑人孩子們在黃昏下追逐打鬧,嬉笑怒罵之聲忽遠忽近。依照參觀者的評論,伍沃德山墓園早已經“死掉”了: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它埋滿了逝者,剩下來隻有維修等待再維修,或者-沒有維修;墓園周邊的環境也“差強人意”(less than desirable),這裏沒有明確指出:它昔日“花園式”墓園的周遭,不知從何時起成了大批非洲裔的生活區域。轉頭向南眺望,依稀可見餘輝裏彎曲流淌的科內斯托加河水麵。這條孕育了美國西部大開發時代著名大篷車的搖籃性河流,在曆經蘭開斯特段的曲折激流與跌宕後,開始悠然無波地一路向西直直注入到薩斯奎漢納河。這也仿佛是布坎南一生的寫照:他曾經意氣風發,欲建華盛頓般蓋世功業,亦為之百般曲折奮力不止;當造就輝煌的時機來到時,他卻無為乏力,與曆史一道將“偉大”拱手相送於另一位出生於肯塔基小木屋的伊利諾依州議員律師。

附圖1:

附圖2:

 
上一篇:賓州穀口:“假麵總統”布坎南出生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