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小花崗岩”的美國第十四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在處理南北問題上優柔寡斷,最終作為導火索引發了美國內戰。皮爾斯的“美國總統偉大指數”為4,名列“最糟糕的總統”之中;他的“美國總統曆史排名”介於27-41之間,為最下等級。
皮爾斯是一位極具悲情色彩的總統。他當選伊始,唯一的兒子就在事故中喪命,妻子也自此精神抑鬱。他上任一個月,副總統即病死,留下無法填補的空缺。而那些能把握美國國家命脈的政壇重量級人物,都也在他總統任始就死亡殆盡…。擺在他麵前的,就是困擾數代總統的頑症-南北奴隸製爭端……
從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家鄉-新罕布什爾州南部的希爾斯伯鎮,沿9號公路-“富蘭克林•皮爾斯”公路與康圖庫克河並行向東北不到2英裏,即進入到梅裏馬克郡境內。梅裏馬克郡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南中部,它是希爾斯伯郡的東鄰,因梅裏馬克河自北向南縱貫其中部而得名。富蘭克林•皮爾斯9號公路在穿過“新英格蘭學院”位於的漢尼克鎮後,開始呈大致直線向東進發,而康圖庫克河則繼續蜿蜒朝東北流去(最終在康科德北注入梅裏馬克河)。富蘭克林•皮爾斯公路沿途穿越的,是梅裏馬克郡所屬的新英格蘭地區人煙稀少的曠野與原林地帶。它在與斜向的州際89號高速公路(波士頓與蒙特利爾的交通要道)交叉而過2英裏後,即進入到康科德城的範圍。康科德城位於梅裏馬克河東岸(Merrimack,梅裏馬克河,發源於該州中北部,在馬薩諸塞州東北注入大西洋。昔日王安電腦公司總部就位於它的沿岸。),是一座麵積175平方公裏,人口42000的中小城市。康科德城有著雙重的行政身份:它是梅裏馬克郡的郡政府所在地,也同時是“花崗岩州”-新罕布什爾州政府的所在地。順便一提的是,“康科德”之名來自殖民地時期該地歸屬爭端的最終被調解(Concord意為“和睦”),與位於波士頓西北的美國獨立革命戰鬥名城沒有關聯。
康科德是一座被“富蘭克林•皮爾斯”人文化的州府城市。“富蘭克林•皮爾斯公路”在進入康科德城區後,於南北走向的“主”街作直角北轉,街道兩旁是三層以上的紅磚建築商業房。穿過三個街口後,路西出現一個大廣場布局,有一座穹頂閃爍著金光的宏偉建築坐落在裏麵,那就是新罕布什爾州議會大廈。在議會大廈前麵的鄰街位置,有一尊披著大衣站立的紫銅雕像,雕像腳下的白色花崗岩基座上刻著:富蘭克林•皮爾斯-美國第十四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公路沿“主”再往北,經過華盛頓街到達“富蘭克林”街之後,又作直角右轉跨過梅裏馬克河向東進發。此時,“主”街繼續向北延伸至底,是一條名為“馬蹄塘”的小道。那裏坐落著一處白牆紅頂高煙囪的殖民式大屋,院子前麵的小牌子上寫著:皮爾斯牧師住宅-美國第14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的家。而它的門牌號碼也巧合地為“14”。在皮爾斯住宅的後方,是一個有趣的“馬蹄”外輪廓狀水塘,在水塘的中間,又是一個完美“馬蹄”形的小島。“馬蹄”塘與“馬蹄”島坐落在梅裏馬克河在這一段作的“馬蹄”形彎曲之內,形成了康科德城一道奇異的地理風景線。在馬蹄塘的“蹄”前正對麵500英尺處,有一座“三角鐵”狀的小墓園。它的名字是老北墓園。在老北墓園的入口,有一根曆史標示牌,上麵寫著“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安葬於此…”。
老北墓園始建於1730年,是一個擁有280多年曆史的古老墓園。由於它坐落在康科德城中心(以議會大廈的位置為原點)以北,故名Old North-“老北”墓園。大概是建造之初,城市還沒有如今的規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城中心不遠的老北墓園已經處在住宅的包圍之中,與周邊的房屋融為一體了。與東方逝葬文化迥異的是,西方人認為居住在墓地附近是件愉快的事。因為他們覺得死後要去天堂,而這裏則靠近“天堂的入口”。基於對逝者的敬畏心理,墓園周邊的治安環境也相對安全很多,一般那裏的房地產價值也會相應高出一些。在老北墓園的南、北、西三麵,就可以看到緊靠墓園的成排居民房屋,他們推開窗戶,看到的定是滿眼的大小墓碑。更為貼近的是北麵的一戶人家,墓園裏有些傾斜的墓碑已經“靠”在了他們院子的木柵欄上,並有把木柵欄壓倒之勢頭。墓園的東側是一條名為“北州”的較大街道,那裏來往的車輛較多,也是前往老北墓園的重要路線。在北州街上,佇立有一塊新罕布什爾州曆史標示牌,上書:美國第14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長眠於附近的米諾墓地內。他是新罕布什爾之子、美墨戰爭軍人、州權利的勇敢倡導者。他被譽為“花崗石上的年輕山核桃”。
1842年富蘭克林•皮爾斯辭去參議員返回康科德之後,就與妻子及兩個兒子一同居住在皮爾斯牧師住宅。之後,皮爾斯一邊繼續他的律師職業,一邊積極參與到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派的領導事務中去。這樣過了10年,曆經1844年的詹姆斯•波爾克總統大選、1848年的紮卡裏•特勒總統大選,以及1850年的米拉德•菲爾莫總統繼任,轉眼到了1852年的下一任總統大選時間。1852年6月,民主黨全國大會在巴爾的摩召開,與1844年時的詹姆斯•波爾克“黑馬”現象一樣,民主黨提名的幾位主要候選人-包括前國務卿詹姆斯•布坎南,都沒有得到足夠獲取資格的票數。這樣,在新罕布什爾州主導政壇的民主黨領袖富蘭克林•皮爾斯就被推上了曆史舞台。消息傳到康科德時,皮爾斯的夫人簡•阿普爾頓當場昏倒。皮爾斯的兒子本傑明在寫給媽媽的信中說,希望父親競選總統不要成功,因為他知道母親不喜歡他去華盛頓任職。1852年6月時,輝格黨重要人物亨利•克雷及丹尼爾•韋伯斯特都即將去世(克雷死於6月底,韋伯斯特死於10月)。輝格黨人便推出了美墨戰爭英雄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意圖再度效法威廉•亨利•哈裏森和紮卡裏•特勒兩位成功先例競選總統。然而,對待奴隸製態度的極端分歧使輝格黨在這次競選中表現混亂,成為“曆史上最沒勁的一次總統選戰”。1852年大選的結果,皮爾斯以254對42的選舉人票、51%的普選票率大勝他昔日美墨戰爭時的上級指揮官-斯科特,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黑馬”總統。
老北墓園處於一個長方形的空間之內,它東西寬約500英尺,南北平均長度也為500英尺,占地僅有6英畝。老北墓園是目前唯一一座坐落在康科德市中心的墓園。自從18世紀30年代啟用以來,老北墓園內共安葬了700多位逝者。從它平均每年不到3位的進駐率來看,這應該是一座因位置重要而門檻設限、甚至已經停葬的曆史性城市墓園-它在2008年11月被列入了NRHP-“美國國家史跡名錄”之中。老北墓園內除了安葬有美國第14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及其夫人外,還有一位曾經與皮爾斯一起參加過美墨戰爭、後來成為內戰指揮官的準將,一位曾經被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任命為聯邦地區法官的新罕布什爾州長,以及另外一位新罕布什爾州長和一位參議員。他們也大都與皮爾斯一樣出生在新罕布什爾州。從老北墓園擁有的悠遠曆史與不可多得的位置來說,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安葬於此基本上是可以匹配的。大概是由於本人探訪季節不巧的緣故,老北墓園外圍白色的融雪被路麵的泥水侵蝕之後,顯得髒破不堪,一度感覺這是一個環境不繕的社區。老北墓園因地處所限,沒有專供的停車位置。它的主要入口小門位於墓園的西側,但那條街上住宅密集,路邊的車位整日也被擠得滿滿的。老北墓園東側也有一個敞開的小入口,方便這個方向的來客探訪皮爾斯總統之墓。
富蘭克林•皮爾斯的總統生命是從一樁慘痛的家庭悲劇開始的。1853年1月6日,即總統競選獲勝後幾個星期,富蘭克林•皮爾斯與家人乘坐火車從波士頓返回康科德的途中,火車突然在安多瓦(Andover,位於波士頓以北40公裏處)附近出軌滾落路堤。皮爾斯和夫人簡•阿普爾頓僅受輕傷幸免於難,但11歲的本傑明-即之前寫信希望父親不要當選的皮爾斯夫婦唯一的兒子,卻被車廂撞壓而死,屍首慘不忍睹。因為沒能夠阻擋簡看到那恐怖的一幕,他們兩人之後陷入到長期嚴重的痛苦之中-這或許也影響到皮爾斯日後的總統執行能力。簡認為這是上帝對她丈夫追逐和接受總統職位的懲罰,她給逝去的兒子寫了無數封信,向他道歉自己是一位失職的母親。皮爾斯前往華盛頓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簡留在新罕布什爾也沒有去參加。就職當天,簡從一個堂弟那裏得知,皮爾斯為了獲得提名,實際上已拚搏了很久。她於是更有一種遭欺騙、受愚弄的感覺,她愈加痛苦。一直過了兩周,簡才搬到了白宮去住。而在白宮,她整日仍然沉浸在無法擺脫的憂傷之中,她總身穿素服,和人聊天也都帶著悲傷的氣氛。從今天來看,不可否認簡•阿普爾頓是個性格孤獨內向的女人,她一直扮演的鬱鬱寡歡角色,或許在冥冥中已經注定了皮爾斯日後總統生涯的無比暗淡。
從北州街入口進去,是裸露在厚厚積雪上的各種大小不一的墓碑,也有紀念堂般的墓建。由於新罕布什爾是“花崗岩之州”,康科德又以盛產花崗岩而聞名-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是用它出產的岩石建造的,相信老北墓園裏的石碑也都是來自本地“土產”之物。沿老北墓園北側的欄杆圍牆走約150英尺,右側又出現一處由黑鐵欄杆圍出來的“園中園”墓地。這塊兒小墓地寬約100英尺,長約100英尺,裏麵稀落地分布著一些較為細高的“方尖”式墓碑。依據老北墓園外的富蘭克林•皮爾斯曆史標示牌,這塊兒被“圈”出來的小墓地,即是Minot Enclosure-“米諾”園中園墓地-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長眠之地。從氣度與規模上來說,皮爾斯總統長眠的“米諾”墓地及老北墓園,在他之前的13位總統中,僅可以與“荷裔”馬丁•範布倫總統的肯德胡克墓園相較。而與他的前任-米拉德•菲爾莫的“森林草坪”墓園、紮卡裏•特勒的“特勒國家”墓園,以及詹姆斯•門羅及約翰•泰勒兩位總統長眠的裏士滿城“好萊塢墓園”都有著天地之別。再往多講,則更無法論及與其他擁有私家墓園的8位總統相比了。這樣有大差別的結局,大概有新罕布什爾州地處邊緣的從儉文化因素,也或許更有富蘭克林•皮爾斯逝後被曆史定格為末流總統的緣故。
1853年3月4日,富蘭克林•皮爾斯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14任總統,時年48歲,打破了以往由詹姆斯•波爾克保有的49歲最年輕總統的記錄。基於民主黨四分五裂的現狀,皮爾斯組閣時盡量照顧到各個派係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任命後來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的傑斐遜•漢密爾頓•戴維斯為戰爭部長,戴維斯應皮爾斯的要求領導了橫貫美國大陸鐵路線的勘查工作。波爾克的副總統威廉•金則因為肺結核晚期前往古巴療養,返回美國後不久即去逝。由於當時憲法還沒有副總統的繼任條款,皮爾斯政府的副總統位置就一直處在空缺狀態。皮爾斯執政之時,亦是美國兩黨政壇元老死亡殆盡的悲痛大震蕩時期,這其中包括1849年中的詹姆斯•波爾克去世、1850年中的紮卡裏•特勒去世、1851年9月的裏維•伍德伯裏去世(皮爾斯恩師,曾作為總統競選提名人。就是因為他的去世,皮爾斯才浮出水麵)、1852年中的亨利•克雷去世及1852年10月的丹尼爾•韋伯斯特去世等。應該說,皮爾斯上台伊始,那些能夠從全局把握美國政治命脈的領袖及人物已幾乎沒有了,尤其是在南北奴隸製爭端愈演愈烈、已經到了不可收拾地步的時候。可以說,皮爾斯的總統生涯,是在家破人亡、副手空缺、掌舵無人的三重危機中步入悲情終局的。
在老北墓園,除了北州路旁的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曆史標示牌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帶有皮爾斯名字的指示標誌了,這其中也包括曆史標示牌上注寫的皮爾斯“長眠於附近”的“米諾墓地”。皮爾斯墓是唯一一座安葬在公共墓園內卻沒有進一步標向的總統之墓。大概是他已被當做“常人”處理,亦或是刻意避嫌的低調。在毫無指示的情況下從石碑遍布的墓園內找出皮爾斯總統,還是要花費一些冤枉時間的,盡管事先已經從網絡上觀瞻了皮爾斯墓碑的樣式。待最終在米諾墓地的最北角落發現三碑一簇的皮爾斯總統墓時,我已經在半腿深的冰凍積雪裏奔波了近一刻鍾。皮爾斯總統之墓坐西朝東,背後緊挨著“園中園”墓地的黑鐵圍欄。皮爾斯總統的墓碑基座為長方體的灰白色花崗岩石,上麵是一人多高的同樣質地的紀念碑狀石柱,頂部雕刻著一個粗十字架。與墓園內的其他墓碑相比,皮爾斯總統之墓碑看起來是較為普通化的。若與皮爾斯之前的美國曆任總統之墓相比,皮爾斯墓的整體規模是最小的,應該也是最簡陋的一個。即使與富蘭克林•皮爾斯的前任-也一同樣被納入“最糟糕總統”之列的米拉德•菲爾莫墓相比,皮爾斯墓仍然是最為低矮和寒酸的。
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時期,為了展現給世界一個不同的美國,在國務卿威廉•馬西的主持下,政府繼續加強奉行其始自18世紀40年代的對外擴張政策。1853年底,皮爾斯以修建南方大陸鐵路為由,以1000萬美元的代價從墨西哥手中購得了今亞利桑那及新墨西哥兩州南部,總麵積約78000平方公裏的土地,史稱“加茲登購地”。1854年8月,皮爾斯又乘英、法兩國陷入克裏米亞戰爭之機,威脅以1.2億美元從西班牙購買古巴,後因遭到歐洲國家及本國民眾的反對而作罷。皮爾斯政府還一度計劃兼並位於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也由於其政府忽然倒台而流產。在美洲的擴張屢屢遭挫之後,皮爾斯把眼光投向了太平洋地區。1854年,美國海軍在少將馬修•佩裏的率領下第二次闖入東京灣,強迫日本簽訂了開放門戶的《神奈川條約》。與此同時,皮爾斯還派專使前往中國,窺探正在發生的太平天國革命。在與英法合夥於上海設立一個新海關,攫取了中國關稅權後,從1855年底開始,美國又開始打算武力攻占台灣。應該來講,自詹姆斯•波爾克總統時期大規模侵占墨西哥土地和與英國劃分俄勒岡地區以後,美國在北美大陸的領土擴張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極限。美國後期成功的領土侵占活動(除阿拉斯加外),也大都發生在太平洋地區的島嶼或島國之上。
皮爾斯總統墓地之上有三座相連的墓碑,中間是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左邊是皮爾斯總統的夫人-簡•阿普爾頓,右邊是皮爾斯夫婦的孩子們。皮爾斯總統墓碑的正麵刻著:富蘭克林•皮爾斯,出生於1804年11月23日,去世於1869年10月8日。合眾國第14任總統(任期 1853-1857)。墓碑的底座上則刻有大大的“皮爾斯”字體(圖中被積雪覆蓋)。皮爾斯左邊的墓碑上刻著:簡•阿普爾頓,富蘭克林•皮爾斯的妻子(生卒1806年-1863年)。右邊的墓碑上刻著:他們的孩子們,弗蘭克•皮爾斯,本傑明•皮爾斯。這裏共安葬的四個人,其實也就是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一家人的合葬墓地。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共有過三個兒子,第一個兒子小皮爾斯在皮爾斯任國會議員時的1836年2月出生,但僅3天就夭折了,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了哪裏。第二個兒子弗蘭克出生於皮爾斯任參議員期間的1839年8月,也在4歲時又不幸夭折。他們的最後一個兒子本傑明•皮爾斯,出生在1841年4月。1842年皮爾斯最終在簡•阿普爾頓的要求下放棄參議員職位回到康科德的時候,本傑明還不到一歲。而在一年多後,他的第二個兒子弗蘭克便夭折了。從這個時間推算上來看,當時簡•阿普爾頓催促皮爾斯返回新罕布什爾與家人團聚,應該也是一個情勢所迫的決定。
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任內最受非議、也是將他推入萬劫不複的曆史罪人深淵的,就是著名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1853年1月,伊利諾依州參議員史蒂芬•道格拉斯提出一個方案,修建一條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這條鐵路從大西洋海岸開始,穿過中西部的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地區,最終到達太平洋沿岸的舊金山。由於這兩個地區還處於未開發狀態,鐵路一旦修成,則馬上會吸引大量的人口。方案最終涉及的問題是,將來這裏應該成為蓄奴區還是自由區。1854年1月,道格拉斯在與南方奴隸製勢力洽談後,提出了美國曆史上有名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該法案推翻了1820年《密蘇裏妥協法案》規定的“北緯36度30分以北的地區在設州時,都應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的條款。提出“領土及地區內設立新州的一切有關奴隸製的問題,應給本地居民機會讓他們通過投票自行解決”。這個看似民主的尊重“居民主權原則”,實質上是允許蓄奴區擴張的提議。就這一點,馬克思後來指出,它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取消使奴隸製度不得在領地內擴張的一切地理限製和法律限製”。《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在1854年5月被皮爾斯政府通過後,南北雙方同時發動了移民潮,並在關鍵的堪薩斯地區設立了各自的政府。1856年初,皮爾斯總統宣布自由方政府為非法,蓄奴方部隊開始前往鎮壓,堪薩斯內戰就此爆發。
富蘭克林•皮爾斯執政後采取的親南方的態度,破壞了自1850年起的短暫的奴隸製鬥爭安定局麵,並導致了堪薩斯內戰。堪薩斯內戰(Bleeding Kansas,又稱“流血的堪薩斯”或“邊界戰爭”)混戰的局麵一直繼續到年底,並斷斷續續到1858年。這場規模不大的戰爭,見證的卻是美國奴隸製勢力和禁奴主義勢力之間的第一次公開武裝衝突。這場衝突對當時美國中部的政局,以及之後的美國“內戰”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至1861年1月29日,堪薩斯終於以自由州身份加入了聯邦,廢奴主義者獲得勝利。隨之而來的,即是僅僅不到三個月後南北戰爭的爆發。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1861年到1865年的北美內戰,就是從堪薩斯開始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出台和堪薩斯流血內戰的同時,也加速了美國“輝格”黨的最後崩潰。1854年7月,輝格黨與北部民主黨和其他反對奴隸製的派別,聯合組建成為美國當今的兩大政黨之一-“共和黨”。身為共和黨成員的亞伯拉罕•林肯,也從此正式步入曆史舞台。富蘭克林•皮爾斯雖然試圖解決美國南北之間的衝突,但他簽署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卻成為曆史上最遭非議的法案。正如一位探訪皮爾斯墓的網友說,“老北墓園裏安葬有一位很大程度上被遺忘的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他主要的功績是看起來沒有把我們扯入內戰,而那場戰爭還是在幾年後爆發了”。
從“米諾”墓地內積雪上留下的深淺不一的腳印,可以看出在如此嚴酷的季節裏,仍然有探訪皮爾斯墓的人們。皮爾墓前原本放著的花冠(美國政府在每年聖誕節都會在每位總統墓前擺放花圈)和小國旗,也都被新英格蘭寒冷冬季帶來的厚厚積雪掩埋起來了。作為新罕布什爾州-包括更東北的緬因州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美國總統,那些路過康科德的曆史追尋者,還是會順便瞻仰一下這處位於市中心附近的皮爾斯總統墓的。盡管這是一位美國曆史上知名度很低、也是最糟糕的總統。然而在現實中,曆史的眼光有時卻與當時的社會局勢不太契合的。在1856年又到了下一任總統大選的時間,被今天的我們認為是“為南北戰爭點燃導火線”的皮爾斯總統,竟然還滿懷希望被民主黨再次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卻推選出了詹姆斯•布坎南為下屆總統候選人,皮爾斯總統屆時下台已成定局。他的四年任期內,七名內閣級部長沒有一個撤換,也沒有一個辭職,這在美國曆史裏還是第一次。皮爾斯離開白宮後,與妻子去到了新罕布什爾的樸次茅斯,在那裏做投機地產。之後的三年裏,皮爾斯夫婦又去到非洲西海岸及歐洲等地旅遊。1863年12月初,簡•阿普爾頓在馬薩諸塞州的安多瓦(即她們多年前發生車禍的地方)去世,被安葬在了康科德的老北墓園內。皮爾斯在59歲這年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孤苦伶仃。
1859年皮爾斯從歐洲旅遊歸來後,又回到了康科德城居住。皮爾斯曆來反對廢奴主義運動,他堅持讓北方廢奴主義者“靠邊站,以免造成南方分裂”。他並在1860年初的一篇文章中,謾罵北方廢奴主義者是“發瘋”。 1861年4月美國內戰爆發後,皮爾斯提議當時在世的5位前總統(範布倫、泰勒、菲爾莫、布坎南和他自己)召開會議,共同反對內戰並批評林肯,但沒有人支持他,處境非常孤立。1863年5-7月,北軍在維克斯堡及葛底斯堡兩場戰役中大敗南軍,北方各州正在歡慶之時,皮爾斯又站出來聲討林肯總統,遭致許多人對他嗤之以鼻。由於皮爾斯晚年的固執,人們把他稱之為“叛國者”,連他昔日的朋友們對他都避而不見。1865年4月林肯總統被刺殺的消息傳來後,一大群暴徒聚集在康科德皮爾斯的家門口,質問他為什麽不掛旗致哀。皮爾斯非常氣憤,他表達了對林肯去世的悲痛,但拒絕向公眾致意。皮爾斯講述了他父親及自己一生的軍人和公職服務的經曆,證明自亦是一位愛國者,激動的人群才最終平靜下來。在前麵講過,米拉德•菲爾莫是在晚年與皮爾斯保持最密切聯係的一位前總統,他們頻繁通信,商量如何更有效地反對林肯總統的內戰政策。米拉德•菲爾莫在林肯去世時也遭到民眾的圍攻,他的房屋並被潑灑墨汁。
皮爾斯晚年處於孤獨狀態,他常常酗酒澆愁,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1865年時,他曾與一位不知名的女人有過關係。他也曾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善被關押的前“聯盟國”總統-傑斐遜•戴維斯在門羅堡的待遇。在簡•阿普爾頓去世兩周年忌日,皮爾斯加入到康科德基督教聖公會,以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皮爾斯後來還在康科德買了一處地,自耕自種,並自稱“老農夫”。隨著長期的酗酒,皮爾斯的健康更加惡化,他並患有有嚴重肝硬化。自知去日不多,皮爾斯便雇了一位看護者照料自己。在他最後的日子裏,也沒有一位親人來看望過他。1869年10月8日,富蘭克林•皮爾斯在康科德南主街的“皮爾斯屋”(1981年被拆毀)內去世,終年64歲。皮爾斯在生前曾表達過對尤利西斯•格蘭特(1868年當選第18任總統)上任總統的樂觀,格蘭特是唯一在美墨戰爭中與皮爾斯有過交往的後世總統。皮爾斯去世後,格蘭特總統宣布舉國哀悼,全國各地的報紙都以大幅頭條來報道討論皮爾斯多彩和具有爭議的一生。富蘭克林•皮爾斯被安葬在了老北墓園內他,與他的兒子們和妻子共同長眠於米諾園中園墓地,簡單而安詳。
附: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評論皮爾斯說:“他是一個能力有限、內閣平庸、甘心做那些比他本人更壞、但更強和更有能力的人的奴性十足的工具,並引以為榮的小政客”。
在新罕布什爾州,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富蘭克林•皮爾斯大學;新罕布什爾州大學法學院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富蘭克林•皮爾斯法律中心和富蘭克林•皮爾斯知識產權中心。新罕布什爾州北部有富蘭克林•皮爾斯山,印第安那州有“皮爾斯頓”,達特茅斯學院有授予他榮譽博士…。
附圖1:
附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