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波爾克在總統任內兢兢業業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並且幾乎沒有過任何休閑式活動。。。他的頭發也全白了-是美國總統中未老先衰現象最為嚴重的。
波爾克主導的戰爭,使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正如曆史上的中國清朝之於“沙皇”俄國,墨西哥之後也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
如橫立“鍘刀”架在密西西比河與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的“大河灣之州”田納西,以其地理﹑文化和經濟的差異分為三個部分。從藍嶺山脈西麓延伸至田納西河穀的一係列山峰和穀地地帶,其中有海拔兩千多米高的著名的“大煙山脈”(Great Smoky Mountains),稱為東田納西;包括密西西比河衝積平原在內的“沿海灣”平原( Gulf Coastal Plain,是墨西哥灣向周邊陸地-包括美國南部﹑墨西哥東部及古巴島擴散形成的低地平原地帶)則占據著西田納西州;位於二者之間的,即是由田納西州的地理奇觀-田納西河“大河灣”兩度流經之後隔離出來的盆地及高地圈區域-中田納西。中田納西有著便利的地形與肥沃的土地,在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初期,這裏是維吉尼亞及北卡羅來納殖民者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向西定居的目的地。而今天,中田納西已成為田納西州的人口﹑交通﹑文化及政治中心,州府納什維爾城就坐落於此。有一項統計顯示,距納什維爾1000公裏的範圍內居住著美國總人口50%(這與田納西州所處的東南部地區,與人口稠密的美國東部及中西部相連的位置有關)。
納什維爾是田納西州次於孟斯的第二大城市,它被譽為美國“鄉村音樂”的聖地,同時也是“南方哈佛”範德比爾大學所在地。納什維爾坐落於九曲回腸的的坎伯蘭河河畔-那是一條發源於肯塔基州境內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流經田納西州中北部,然後又返回到肯塔基州西部的另一個“大灣”之河。 納什維爾城最早由美國探險者詹姆斯•羅伯特森(田納西創建者之一)與約翰•唐納爾森(即後來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嶽父)共同創建,它的名稱則來源於美國獨立革命戰爭期間10名陣亡的愛國者將領之一-法蘭西斯•納什(Francis Nash)。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1812年戰爭”前曾經在納什維爾執業律師和從事政治。1843年納什維爾正式被定為田納西州的首府之後,進行了長達14年的浩大興建,這其中就包括位於坎伯蘭河南岸的田納西州議會大廈。自此之後,田納西州議會大廈所坐落的“議會山”高坡上,不僅成為了田納西州議會和田納西州政府高級官員們辦公的場地,也出人意外地充任著18世紀前葉美國政壇的“黑馬”人物﹑來自田納西的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的長眠之地。
從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官邸及長眠地-“赫米特吉”向西,沿田納西州24號公路“黎巴嫩公路”段10英裏處,即到達坎伯蘭河西南岸的納什維爾城中心地區。而來自東岸的41號公路-“詹姆斯•羅伯特森公路”在跨過坎伯蘭河上的“勝利紀念”大橋後,則作右弧線呈“?”狀繞行而去。坐落於半圓形弧線內部區域的,是高坡處一些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它們即是田納西最高法院﹑田納西州檔案及圖書館,還有最高處的田納西州議會大廈等。從“?”弧線之前順直線的“夏洛特”大道南行,沿途是各種政府性建築或博物館。其中有一幢方形別致的大樓,名為“詹姆斯•波爾克”州辦公大樓,牌子還有“詹姆斯•波爾克”劇院的標誌。有意思的是,這座24層高樓的介紹上說,它是1981年在“安德魯•傑克遜酒店”的原址上建造的。南麵一點兒的第六大道上還有一座“赫米特吉”酒店。第六大道的西末端,即是坐落在高處﹑草坪環繞的田納西州議會大廈。從側麵的石階走到大廈北麵,從低矮的大理石圍牆俯視,看到低處的坡地上有一個四方的平頂亭子。亭子底座四周被黑色的鐵欄杆圍護,裏有一塊石碑。這裏,就是有著“黑馬”總統之稱的詹姆斯•波爾克的長眠之地。
1845年3月4日,詹姆斯•波爾克在華盛頓宣誓就職後,開始了他決不謀求連任的“一任奇觀”。根據幾十年後美國“曆史之父”喬治•班克羅夫特(波爾克總統時期曾任海軍部長)的著述,波爾克上台後製定了四項明確的目標:重建獨立金庫製度;獲得部分或全部俄勒岡地區;降低關稅以及從墨西哥獲得加利福尼亞及新墨西哥地區。在他四年的任期中,波爾克不遺餘力地緊張工作,最終全部完成了這些目標。他冀圖以獲取“非蓄奴“的俄勒岡及“蓄奴”的德克薩斯領土的方式,也使美國北方和南方都感到滿意。波爾克在總統任內兢兢業業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並且幾乎沒有過任何休閑式活動。今天,我們在田納西州哥倫比亞城(摩利郡駐地)的波爾克故居內,看到牆壁上懸掛著波爾克上任和離任總統時的兩幅照片對比-他是美國總統任期內未老先衰狀況最為明顯的一位。繁重的工作最終拖垮了波爾克的身體,他的頭發也全白了。波爾克在離開白宮三個月就病逝了-是美國總統中退休時間最短去世的總統。他後來被評為美國“最勤奮”﹑“最有效率”的總統,但在曆史學家眼裏,波爾克是一位“有著偉大成就,鮮為世人所知”的總統。
記得最初在公開資源中求索詹姆斯•波爾克總統墓的位置時,出人意料地跳出來的,是巍峨的田納西州議會大廈。與最高政府機構同處一地,波爾克總統墓還是頭一遭,“和平共處”之間仍透著一絲奇秘。位於“議會山”(Capitol Hill)西北側坡地上的詹姆斯•波爾克總統之墓,仿若僻靜公園內的一座供人小憩的亭子。它那由四根石柱簡單支撐起來的平頂“亭”式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他“先師”安德魯•傑克遜總統“赫米特吉”希臘廟宇墓的樣式。作為自他而止美國曆史上唯“二”的兩位邊塞出身的總統﹑與傳統東岸“貴族”黨(指美國早期元勳們創建的“聯邦黨”及“民主共和黨”等)相徑庭的民主黨的早期“殿堂級”人物,波爾克與傑克遜似乎都刻意避開了總統先賢們已有的埃及-羅馬式高碑衝天模式,而采用了具有藝術風格的希臘柱式宇蓋建築。而在他們之後,美國總統們的墓葬製式則又逐漸轉回到了從前的露天式。與傑克遜墓的圓身穹頂相異,波爾克墓則呈方體直頂,這兩位有著極大相似的北卡羅來納籍田納西政治家,在生前曆經忘年的政治同盟之交後,逝後似乎依然在戚戚著“天圓地方”的莫逆。
波爾克上台後麵對的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一直牽扯著那個時代每位總統神經而不得安寧的奴隸製問題。波爾克本人一生都是一個奴隸主,他的父親塞繆爾•波爾克留給他超過8000英畝(32km²)的土地,波爾克後來又從父親和已故的兄弟那裏繼承了20名奴隸。1835年波爾克擔任田納西州長後,他又與姐夫一起在密西西比的卡菲維爾購置了一處棉花種植園,並在餘生一直經營著。波爾克很少出售奴隸,在擔任總統期間境況變好時,他又購買了更多的奴隸。波爾克在他長年的政治生涯中,仍然兼有著種植園奴隸主的身份。雖然這在當時也是美國眾多重要的政壇人物,包括前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馬丁•範布倫和約翰•泰勒,甚至反對派的“輝格”黨領袖亨利•克雷以及後來成為總統的“美墨戰爭”英雄紮卡裏•特勒等所共同擁有的生活狀態,波爾克還是在支持奴隸製者、反對奴隸製者和折衷主義者三方派別中都很不討好。在他的任期內,許多廢奴主義者批評他為奴隸主集團的工具,並聲稱德克薩斯合並和之後的“美墨戰爭”加速了奴隸製的膨脹。波爾克在日記中稱奴隸製不應在從墨西哥贏得的領土中存在,但他卻又拒絕簽署條約來禁止它。
從“議會山”沿台階下來,偶爾遇到有穿著黑色大衣貌似高級政府人員的匆匆走過。互致招呼之瞬,冬末的寒冷在口鼻之外轉化為一抹白霧,飄忽在他們深凹的眼眶前方。待至坡度間的平整地麵,是水泥板塊鋪成的簡單人行道路。稍踱幾步來到便道環繞的詹姆斯•波爾克墓的前麵,並沒有任何忌諱的心顫。位於議會大廈重地的詹姆斯•波爾克總統之墓,應該是自“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弗農莊園墓之後,第二個令人有閑適感的逝者長眠之地(華盛頓墓白天遊人眾多,亦有管理人員)。正在圍繞波爾克墓細細瞻仰之際,從坡下的田納西州衛生部大樓方向走上來一位正裝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前往“山”上的議會大廈辦事。我請他幫忙拍張照,他痛快地答應了,並善解人意地問我是否拍“亭子”橫楣上的“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美利堅合眾國總統,1795年11月2日出生,1845年6月5日去世”。他說話的發音極為清晰,使我感觸到“波爾克”的中文與其英文“Polk”(音poυk)發音的深度區別。不過在漢語裏確實沒有與這種音韻可以配合的單字,還是按照我們習慣上的翻譯好了。
波爾克的任期內,以民主黨人確信的“為自耕農場主開辟新的土地,對於共和國力量的成就來說必不可少”-即“昭昭天命”為己任,專心致力領土的擴張。前總統約翰•泰勒在離任前,已經敦促國會通過兩院共同決議批準了德克薩斯加入聯邦。波爾克正式就職的第三天,一直不承認德克薩斯獨立的墨西哥政府就提出嚴重抗議,並隨後與美國斷絕了外交關係。波爾克在支持德克薩斯邊界爭端的前提下派密使前往墨西哥談判,還提出購買墨西哥所屬的加利福尼亞及新墨西哥等地區的進一步要求,遭到墨西哥當局的拒絕。1845年7月4日的美國“獨立日”當天,德克薩斯合並方案被一致通過。詹姆斯•波爾克總統隨即簽署法令,將這個地域廣大的前“孤星共和國”(Lone Star Republic,德克薩斯領土在曆史上被逐漸切割後,變成“星”狀被包圍在美國與墨西哥之間,因此得名。德克薩斯州目前的綽號仍是“孤星”)納入到美國領土,並於1845年12月29日正式成為美國第28個州。波爾克上任伊始的這一強勢舉措,徹底激怒了墨西哥政府,該國的政治人物再三警告這次合並會導致戰爭。這也正是輝格黨人亨利•克雷在總統競選時所擔心的事情:引發美國與墨西哥兩國為領土走上戰爭的道路。而波爾克與政治經驗老道的克雷的區別之處,也正是他敢為其不敢為的“小山核桃”之硬。
詹姆斯•波爾克總統的墓地建築基座四周,被後來安裝的黑色鐵欄杆圍護起來,不得入其內近距離觸之。這種規避遊人過客的冷硬設施,若我們鄰家常見的院落圍牆,在美國是較少使用的。記得在之前的曆任總統百年之地,也僅有喬治•華盛頓與湯瑪斯•傑斐遜這兩位萬眾敬仰的“國父”級總統,以及安德魯•傑克遜這位“印第安人殺手”及田納西“大師”三人的墓前出現過圍護性的黑鐵柵欄。與前兩者不同的是,詹姆斯•波爾克與安德魯•傑克遜墓一樣都是“廟宇”建築本身之後被圍上(圖片資料顯示之前沒有鐵欄,人們可撫碑拍照)。不知道這是否與他們二人所擁有的驅逐印第安人﹑領導“不義”戰爭及爭奪弱勢群體土地的非偉大行為,在後世有遭人責有關。波爾克與傑克遜都是在“西部”拓疆地發跡政治者,開發地殖民者對新土地的渴望和追逐,是以他們為首的民主黨興盛的動力與基石。這一點,在“老山核桃”傑克遜創建的民主黨“昭昭天命”的擴張主義信念中顯露無遺,傑克遜的繼任者馬丁•範布倫也分別在佛羅裏達及密蘇裏幹戈以見。而最終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當屬詹姆斯•波爾克這位“小山核桃”。
1846年初,為穩定新合並的德克薩斯邊界爭議地區的安全,詹姆斯•波爾克派“老粗”將軍紮卡裏•特勒率軍前往格蘭德河一帶(今美國與墨西哥的分界線部分)。1846年5月,懷著侵吞墨西哥土地實質企圖的波爾克政府終於向墨西哥宣戰,墨西哥曆史上最慘痛的疆域丟失戰爭爆發了。美墨戰爭曆時不到兩年,兩軍分別在德克薩斯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地區、新墨西哥地區、墨西哥境內維拉克魯斯至墨西哥城地區四個主要戰場作戰。紮卡裏•特勒率領的主力軍跨過格蘭德河,1847年2月他以4500人擊敗由墨西哥總統者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親自帶領的15000人軍隊,取得著名的布埃納維斯塔(Buena Vista)戰役勝利。紮卡裏•特勒也隨即成為揚名全美國的戰爭英雄,為他日後競選美國總統積累了堅實資本。波爾克總統同時又派遣另一支美軍在和溫菲爾德•斯科特的帶領下從墨西哥東岸登陸,入侵墨西哥中心地區。美軍於1847年9月攻占了墨西哥城,美國國會及政府內外刹時叫囂要吞並整個墨西哥,最後由於輝格黨人的強烈反對而告吹。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簽訂了屈辱性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 Guadalupe Hidalgo,位於墨西哥城以北的小鎮,現屬墨西哥城),美墨戰爭最後以波爾克總統的成功領導取得了勝利。
站在形單影孤的波爾克墓前,偶爾還有跑步溜狗的人悠然而過,他們並沒有稍微停留甚至往這裏瞥上一眼。這位曾經為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攫取大量土地的“田納西之子”,去世一個半世紀後遭遇的是長眠於政府重地卻又無法釋懷地落寞。1848年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中,墨西哥將今天美國西南部,包括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及科羅拉多和懷俄明兩州的一部分割讓給了美國。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獲得多達23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約占今日美國大陸總麵積的1/4。就擴張美國領土而言,波爾克的“功績”僅次於美國第3任總統湯瑪斯•傑斐遜(路易斯安那購地)。這場19世紀中葉於美洲大陸上最強盛的兩個國家之間殘酷的疆域之爭,使一度占據世界經濟大國地位的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而美國從此獲得在孤立世外的美洲的主宰地位,正如曆史上的中國清朝之於俄羅斯,墨西哥之後也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美墨戰爭收尾的一個重要插曲,是1848 年1 月在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當年底,波爾克總統在最後一次國情谘文中證實此事後,一時舉國若狂。人們從各地奔向金礦區,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淘金熱”就此爆發。這一狂熱至1849 年時達到最高潮。
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是繼美國獨立革命戰爭及1812年美英戰爭(包括對印第安人的零星戰爭)之後,南北戰爭之前85年間美國爆發的第三場大規模戰爭。“亂世出英豪”,每一次戰爭都湧現出眾多在後來占據重要曆史角色的響當當人物。這其中除掉“一任奇觀”中坐鎮指揮的詹姆斯•波爾克總統與其國務卿詹姆斯•布坎南(後來的美國第15任總統)外;還有領導戰爭的英雄式人物-紮卡裏•特勒(波爾克下任的美國第12任總統)和溫菲爾德•斯科特(第14任總統競選人)等;更有直接投身戰鬥、後來在美國“內戰”中擔當重任的年青精英軍人,他們是:尤利西斯•格蘭特(聯邦軍統帥、美國第18任總統)、喬治•麥克萊倫(聯邦軍總司令、1864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威廉•謝爾曼(聯邦軍將領、以決不競選總統聞名,謝爾曼坦克名源)、羅伯特•李(聯盟國統帥)、傑斐遜•戴維斯(聯盟國總統)、“石牆”傑克遜(聯盟國將領)及富蘭克林•皮爾斯(美國第14任總統)等。可以說,詹姆斯•波爾克總統發動的美墨戰爭,在將奴隸製引進新兼並土地上的同時,也在為未來因奴隸製導致的南北戰爭充當著領袖們的“演練場”,更是他之後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場內部戰爭赴始繼終的6位總統們的塑造陣地。
波爾克總統的墓碑呈四方基座樣式,高度也僅是齊胸。與他之前奪取中西部地區的“西北之王”、美國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位於俄亥俄河畔的衝天巨碑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刨去華盛頓﹑長眠於教堂地下室的亞當斯父子及詹姆斯•麥迪遜等總統的無碑墓外,波爾克是他之前曆任總統中墓碑最矮小的。如果從整體墓製規模及設計而言,波爾克墓應該亦是最普通的,用尖刻的語言則可稱之為“寒酸”。波爾克墓碑的正麵-即朝向“議會山”方向的南麵,是已經退色黑字刻文,上麵寫著: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的遺體長眠在(墓碑)地下的墓穴裏。他出生在北卡羅來納州麥克倫堡郡,他與父親塞繆爾•波爾克於1806年移居到田納西。接下來則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美德在他的生命中被展示出來;基督徒的卓越在他逝後被體現出來(作者注:此為大致意思)。最底部寫著:莎拉•柴爾德裏斯-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的妻子,1803-1891(生卒年份)。除了墓亭門楣上的“美國第11任總統”的微小字體頭銜外,整座墓地再也沒有第二個字附加表述這位沉睡在地下的主人的身份,或者他生前的豐功偉績。再與處在他們正中間的那位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去世的第9任“短命”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相較,波爾克與傑克遜這兩位具有更大拓疆功績的“7-11”(指他們的任期)總統都表現出的是令人不忍的低調。
波爾克政府在出兵美國西南部奪取墨西哥土地的同時,也開始把矛頭指向了位於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岡地區。地域同樣廣大的俄勒岡地區從19世紀末開始被美英兩國商貿勢力交替控製,1812年美英戰爭後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外交問題。1844年總統競選期間,波爾克的民主黨人曾提出完全占有俄勒岡地區,之後並打出“以北緯54度40分劃界,否則戰爭!”(注:原句為Fifty-Four Forty or Fight!當時的“俄勒岡地區”指介於北緯42 度到54 度40分的太平洋到落基山脈之間的部分地區。包括今天加拿大的西部省份)的口號。鑒於波爾克的強勢態度,不願意訴諸武力的英國最終通過談判在1846年6月與美國簽訂了《俄勒岡條約》。條約中將俄勒岡地區以49度緯線劃界,這與美國最初的提議相一致(這也是今天美國與加拿大兩國在北美大陸中間長達3500公裏“直線”邊界的來源)。波爾克也作了讓步,同意把俄勒岡北半部讓給英國。俄勒岡地區爭端的結果,使美國獲取了後來組成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華州,以及部分的蒙大拿和懷俄明州的大片土地。美國西部邊界推向太平洋的進程遂告圓滿完成,與美墨戰爭一道實現了詹姆斯•波爾克總統與他的民主黨所暢想的“昭昭天命”。
詹姆斯•波爾克總統“一任奇觀”之初,德克薩斯並入到美國;1846年俄勒岡爭端結束那一年底,中西部的愛荷華加入聯邦成為第29州;美墨戰爭結束不久的1848年5月底,“五大湖”地區的威斯康辛又以第30州的身份參與到合眾國。然而,波爾克的“昭昭天命”計劃使命並沒有就此停止。緊接著的1848年6月,波爾克又授權大使前往西班牙商討購買古巴的問題。他提出付給西班牙一億美金,這在那時是筆相當大的數目(相當於現在的27億)。古巴靠近美國,並也有著奴隸製度,所以購買古巴的想法對南方極具吸引力,但在北方卻不受歡迎。然而,由於西班牙政府在古巴仍然存在著諸如食糖、糖漿、朗姆酒及煙草等巨大的經濟利益,波爾克的購買建議被拒絕了。波爾克在白宮殫精竭慮的總統生涯,嚴重地損害了他原本不勝的健康。他剛上任之初,年僅49歲,是人生中最充滿精力與熱忱的時期。然而當他四年後離任時,已經身瘁力竭,體重下降,滿臉皺紋,頭發花白甚至出現了禿頂。波爾克履行諾言,成為了第一位不謀求連任的總統。1848年總統大選的結果,美墨戰爭英雄、輝格黨人紮卡裏•特勒當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波爾克離開華盛頓後,攜夫人莎拉•柴爾德裏斯返回到納什維爾。莎拉重建了新宅,並取名為Polk Place“波爾克宮”。退休後的波爾克又馬上投身到了他的新圖書館新建工作中,強度的工作量最終壓垮了他。波爾克病倒了,之後迅速進入到了病危狀態。1849年6月15日下午-及他總統離任後的第103天,詹姆斯•波爾克在納什維爾的新家中去世,終年僅54歲。波爾克是一位以縮短生命換取“昭昭天命”的可歎總統(代偉語)。他被埋安葬在了“波爾克宮”院內。波爾克去世後,他的夫人莎拉又獨自在“波爾克宮”生活了40多年。美國“內戰”期間,波爾克在密西西比的種植園被毀掉,莎拉失去了生計,生活更加貧困。直到第21任總統切斯特•阿瑟時期(1881-1885年),國會頒發養老金,莎拉的生活才有所保障。莎拉於1891年去世,享年88歲,她與波爾克終生無後。1893年,“波爾克宮”被拆毀,莎拉與波爾克的墓被遷移到了田納西議會大廈旁安葬-也就是今天位於“議會山”北側的詹姆斯•波爾克總統之墓。
附:從詹姆斯•波爾克總統墓向東走不遠,有一尊立於高碑上的威武勒馬青銅像,馬頭朝向波爾克墓方向,那即是“老山核桃”安德魯•傑克遜;從傑克遜雕像再向東走,不遠處又有一尊披衣站立的真人雕像,他則是第3位出生於北卡羅來納、政治發跡於田納西的美國總統-第17任安德魯•約翰遜。有趣的一點是,在這三位總統的家鄉-北卡羅來納州的州府羅利城,即納什維爾城正東方850公裏處,北卡的議會大廈門前也有他們三人的雕像。那是1948年北卡羅來納為回應南鄰南卡羅來納“爭奪”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出生地而樹立的“三總統”雕塑。也許彼時,北卡羅來納政府官員的心底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對峙“搶去”他們這三位總統的西鄰田納西。
附圖1:
附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