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裏森與他的副總統競選搭檔約翰•泰勒以“小木屋”及“果酒”作為他們的競選標識,並打出“蒂卜坎努與泰勒”的標語,甚至還譜寫了一些競選歌曲。
今天,我們站在科學立場上拋棄迷信色彩來講,“蒂卜坎努”詛咒內容所包含的周期性循環無誤的“20年”死亡之說,也確實過於巧合而匪夷所思。
接上篇:《伯克萊園:“短命總統”哈裏森出生地》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著名的北美“五大湖”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俄亥俄州坐落於伊利湖的南麵,在地理上則位於美國的東北部(注:“中西部”是一個源於19世紀的習慣性稱謂,在今天的美國地理上則指中北部偏東一帶)-那裏在17世紀中期之後曾經是北美土著“易洛魁聯盟”的控製範圍,而Ohio-“俄亥俄”一名的來源,也始自易洛魁語中的ohi-yo’-“大河”。這條當年被印第安人祈為“美麗壯觀“的河流,即是蜿蜒流淌在俄亥俄州南部的自然界河-俄亥俄河,它同時也是俄亥俄州的名字來源。俄亥俄河發源於賓夕法尼亞西部的匹茲堡城,它西去越過邊界線後,即以俄亥俄州南部“界河”的身份曲折西南而下,期間它順勢“繪製”了西維吉尼亞州的西北部邊界。及至肯塔基州東北角時,俄亥俄河又轉向朝西北方向的印第安那州方向悠悠流去,而肯塔基州的北部的輪廓也自然地被勾勒出來。俄亥俄河這種“我行我素”的直接結果,是造就了俄亥俄州那獨特的“布袋”狀地理形體(注:俄亥俄州的東西邊界皆為南北垂直線)。
俄亥俄河是一條有著豐富印第安人生活曆史的河流。在它朝西北轉向之初,便經過一座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麓﹑名為“肖尼”(Shawnee)的巨大州立森林公園,那裏曾經是印第安人部落著名的一支-“肖尼”人的狩獵場地。及行不遠,俄亥俄河北岸又有一處稱作“紅石(Red Rock,印第安人部落名稱)辛辛那提”的自然保留地博物館-那是沿俄亥俄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邊緣保護區”(俄亥俄州最大的生態保護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俄亥俄河的北岸,還有一條沿俄亥俄河彎曲之勢一路並進的美國52號公路段-“俄亥俄河主題風景路”,那是一條將曆史﹑文化﹑考古﹑休閑及觀賞連為一線的優美鄉村公路。主題“風景路”向下遊行約150英裏時,穿過俄亥俄州西南部的著名城市-辛辛那提。之後,“風景路”從52號切換到50號公路,繼續沿俄亥俄河北岸向西北前進。約15英裏處,即將到達印第安那州邊境時,俄亥俄河突然以近90度的彎曲向南急轉而去。其走勢之猛,令如影隨形的風景路“來不及”跟上,隻好繼續北去。這一水陸兩線的分道揚鑣之地,乃是俄亥俄河上一處著名的曆史地景:“大河彎之北”,即North Bend-“北本德”。北本德亦即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美國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的長眠之地。
18世紀80年代,一位名為本傑明•斯蒂茨的人前往肯塔基北部探親時,他的馬匹被印第安人偷走了。斯蒂茨在追尋的過程中來到了蠻荒的俄亥俄西南部。他發現這一帶的土地非常肥沃,便在返回後告訴了他的朋友-新澤西的約翰•西姆斯(即後來威廉•亨利•哈裏森的嶽父),西姆斯便買下了沿“大邁阿密”河兩岸的地區(大邁阿密河流經北本德注入俄亥俄河)。美國獨立革命勝利後,歐州殖民者沿俄亥俄河順流西下至此,以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曆山大•漢密爾頓之名將這一地區命名為“漢密爾頓”郡,並設立了北本德定居地。今天的北本德則是一個麵積不到3平方公裏﹑僅有800多人口的村級單位(在俄亥俄,5000以上人口的為城鎮。1600人以下是較小的村莊)。它所處的位置,就是當年殖民者發現的俄亥俄河“大轉彎”(河曲)以北,故名North Bend(Bend指“彎曲”)。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約翰•西姆斯曾經設想把北本德發展成為新開發的“西北地區”的都會中心,但後來卻被東麵的辛辛那提城占據了主導地位。
在北本德220多年的曆史上,可圈可點的重要人物當屬曾經擔任過美國第9任總統的威廉•亨利•哈裏森。1795,來自維吉尼亞的22歲副官哈裏森在肯塔基邂逅了約翰•西姆斯的女兒安娜•西姆斯,同年底他們便在北本德舉行了婚禮。由於西姆斯對從事軍旅的哈裏森的未來家庭責任能力抱有懷疑,他就把位於北本德的160英畝土地賣給了哈裏森夫婦,哈裏森也就此在北本德安下了新家。在1811年取得著名的“蒂卜坎努”戰役勝利,及1829年駐“大哥倫比亞”公使結束後,哈裏森曾兩度返回北本德擴建其木屋和經營農場,並種植了玉米及釀造威士忌。今天,在“風景路”以北﹑西姆斯大道與華盛頓大道交界處的西南角,佇立有由俄亥俄州曆史協會設立的“威廉•亨利•哈裏森”曆史標示牌,上麵記載著哈裏森在北本德的大部分人生曆程。他曾經生活過的屋宅及農場,早已被普通的民居所取代,而湮沒在世紀更迭的風雨之中。1841年哈裏森在華盛頓去世之後,也安葬在了北本德,長眠於他這個“第二家鄉”的沃土之下。
在50號公路-“風景路”北本德出口的“邁阿密”大道拐角處,佇立著一根色度鮮明的哈裏森墓藍色指示牌。轉至邁阿密大道後,又看到路旁(應該算是村口吧)有一塊兒低矮而具古舊感的North Bend-“北本德”標牌。標牌後麵有三麵高高飄揚的旗幟:中間為紅白藍的美國星條旗,左側是同樣紅白藍但呈“燕尾”狀的俄亥俄州17星環“O”旗(俄亥俄是美國第17州,O即Ohio第一個字母),右側則是代表性的北本德“河曲”旗-白色的旗麵上有一個藍色的大河彎狀。沿邁阿密大道北上,兩旁是稀落的殖民式民居,寬鬆的環境裏散發著中西部悠閑隨意的鄉村氣息。約500英尺左右處,邁阿密大道與一條名為“特勒”的大道交叉,並有一塊兒黑底金字的“哈裏森墓”方向牌。特勒(Taylor)這一極為少見的名字出現於此﹑並且成為去往素有“短命總統”之稱的威廉•亨利•哈裏森之墓地的唯一通路,多少帶有些詭秘感。因為在美國總統曆史上,還有第二位與哈裏森相仿的“短命總統”,而他的名字就是“特勒”。特勒大道西向穿過50號公路天橋後,右手高坡上出現一麵飄揚的國旗,及一座高聳衝天的紀念碑,這裏就是哈裏森紀念園-威廉•亨利•哈裏森總統的長眠之地。
1836年,哈裏森以“輝格”黨候選人競選總統失敗後,馬丁•範布倫便入主白宮就任美國第8任總統。但隨之而來的,是由於金融係統混亂造成的1837“經濟大恐慌”貫穿他整個任期,範布倫也因此被譴責為“範沒落”(原句是Van Buren-“Van Ruin”)。隨著1840年總統大選的逐漸臨近,輝格黨人也越來越信心十足。他們相信,隻要推舉出看好的候選人,就一定能挫敗馬丁•範布倫競選連任的努力。同時,多數的輝格黨人覺得,應該推舉一位戰爭英雄參加總統大選,一個像前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那樣令人愛戴的人,最終曾經取得“蒂卜坎努”戰役勝利的哈裏森再次被選定為候選人。而曾於1823年﹑1832年及本次三度參選總統失敗的輝格黨領導人亨利•克雷,聞訊後氣憤地把自己稱為“政黨曆史上最倒黴的人”。彼時的哈裏森已經67歲之高齡,對手的民主黨人甚至戲稱他為“老太太”,管他作“哈裏森奶奶”。民主黨人的一份報紙報道說,“這個老頭根本不想當總統,”還說,哈裏森更想要的是每年兩千美元的退休金、一桶果酒,和一個小木屋(哈裏森當時在北本德鄉下的生活現狀)。
哈裏森總統之墓坐落於北本德村的西部。這是一處位於森林邊緣﹑南臨俄亥俄河畔的丘陵狀地勢。從轉彎的“峭壁”路麵向封土頂部的哈裏森墓,有一種高高居上﹑欲仰視彌見的不凡氣勢。與以往曆任總統之墓相比,哈利森墓的占地是最廣大的:它獨占著整座10英畝大的土丘。其規模也是最壯觀的:墓園前麵有磚石的短牆,中間鋪設有寬闊而上的長長石階;坡度上並建造有兩根花崗岩門柱,與居於最高處的衝天紀念碑呈拱衛之勢。而其中最為顯眼的,當屬那杆高聳的國旗,它不僅遠遠超過了紀念碑的高度,也是曆任總統紀念地少見的最高的。待拾級而上,發現至門柱之前的台階共有9級-正好是哈裏森的總統任數。兩根花崗岩門柱的頂端,站立著兩隻煞顯威武的展翅對望雄鷹石雕-這也是自“開國總統”華盛頓時期開始把白頭鷹作為美國象征以來,第一次用獨立雕塑出現在總統紀念地的。兩根方直體的花崗岩門柱同時也是一座“功德碑”,在右手(南)的正麵柱身上,刻著:威廉•亨利•哈裏森,1773-1841(生卒年份)。(自下而上)印第安那特區總督﹑美國參議員﹑“1812戰爭”英雄,美國第9任總統。
在1840年的總統選戰中,民主黨除了嘲笑哈裏森的年齡之高“如老太太”外,還譏刺他為“坐在小木屋裏喝烈酒的西北漢子”(當時很多農民的生活就是這樣),認為他隻是一位“普通人”。然而,這卻正好被輝格黨人用以改變其銀行家及商人利益代表的形象,標榜成為一個代表普通勞工和農民政黨的有利武器。他們回應說,“民主黨人說得對,輝格黨就是一個喝果酒、住小木屋的政黨“。哈裏森與他的副總統競選搭檔約翰•泰勒以“小木屋”及“果酒”作為他們的競選標識,並打出“蒂卜坎努與泰勒”的標語,甚至還譜寫了一些競選歌曲。而哈裏森本人則同時也被塑造成了如安德魯•傑克遜那樣來自拓疆地的流行式英雄人物(當時的總統選舉由黨派顧問團操作,競選者本人幾乎不公開發表政治演講)。1840年總統大選被認為是美國建國以來“最不可思議的一次”:民主黨和輝格黨都竭盡全力證明自己是“普通民眾”的朋友。輝格黨人更到處蓋木屋,免費提供果酒,並攻擊範布倫是“路易十五那樣的奢華國王”,稱這是場“木屋與宮殿(指白宮)、果酒與香檳之間的鬥爭”。1840年選舉的結果,哈裏森以234張選舉人票對範布倫60張獲勝,當選美國的第9任總統,成為“輝格”黨成立6年來的第一位總統。
1840年威廉•亨利•哈裏森的總統當選,使他成為美國實行總統製半個世紀以來,繼喬治•華盛頓﹑湯瑪斯•傑斐遜(3任)﹑麥迪遜及門羅(4﹑5任)兩位“詹姆斯”之後,第5位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的總統。哈裏森同時也被認為是第一位“來自”俄亥俄州的美國總統和第二位來自“西部”拓疆地的總統。作為維吉尼亞大世家及美國“開國元勳”之後,哈裏森的發跡曆程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的先天“萌蔭”,反而與卡羅來納貧苦出身的安德魯•傑克遜走著異曲同工的相似道路:他們都過早喪父,非常年輕時(傑克遜20歲,哈裏森18歲)就去往了“西部”;他們都娶了本地名門之女為妻,並生活在小木屋裏;他們都在“1812年戰爭”及對印第安人戰爭中立下顯赫功績,揚名全美;他們都靠自身努力成為大法官或總督,以及參議員,最終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正是由於這些,哈裏森在選舉中參照了頗受歡迎的安德魯•傑克遜“戰爭英雄”套路,使他成為第二位“亂世將軍”版總統-這也是“輝格”黨日後如法炮製的成功總統競選模式。
1841年3月4日,哈裏森在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他的總統就職儀式。當日天氣相當濕冷,哈裏森為了展示他30年前的“蒂卜坎努”戰爭英雄本色依然,同時去掉競選時渲染的那些鄉土之氣,他既不戴帽子也不穿大衣更不乘坐專用的遮蔽馬車,而是騎馬前往典禮現場。他在那裏發表了一篇多達8500字﹑長達兩小時的洋洋灑灑的“美國曆史上最長的就職演說”,使在場每個人-包括他自己都凍得要命。之後,他又騎馬穿過街道加入到就職遊行隊伍中去了。哈裏森此舉,後來被美國作家鮑勃•芬斯特在其撰寫的《人類的愚蠢曆史》裏,以“白癡政治”的章節出現,因為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死亡就職”。哈裏森之後因頭部傷風而病倒,診斷結果認為是由就職當天惡劣的天氣直接引起的。哈裏森的病情在三周後開始異常惡化,並引發致命的肺炎及胸膜炎。他本想在白宮內休養一下,但實在找不出一個安靜的房間(當時美國總統隻住在白宮一地),因為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前來找他尋求職位安排。與此同時,各種藥物治療使哈裏森的病情出現更加危險的征兆,甚至開始神誌不清。1841年4月4日淩晨,哈裏森終於去世。他以30天12小時30分鍾的任期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短命”的總統。
從墓園前的兩根花崗岩門柱繼續沿石階往上,地勢愈加升高,聳立在高坡上的哈裏森墓紀念碑更顯其衝天挺拔之勢。這座由方形花崗岩石塊堆積建造出來的通天大石碑,雖然在高度上低於位於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國家紀念碑,但仍可稱作是美國最大的總統陵墓紀念碑。它遠遠超出了哈裏森以前的曆任-包括華盛頓及傑斐遜等至尊級總統﹑以及安德魯•傑克遜這位亂世“第一將軍”總統的陵墓規模。雖然哈裏森總統在位極短而無功績可陳,但他曾經的擁有的印第安那特區總督及西北“封疆大吏”顯赫身分還是得到了充分昭顯。縱觀美國總統的曆史,威廉•亨利•哈裏森的後人-即他的孫子本傑明•哈裏森在半個世紀也登上了總統寶座,使他們二人成為美國唯一的一對兒“爺孫”版總統,更添這位“老”哈裏森榮耀,這是後話。在挺拔的紀念碑底座,是由顏色較白的花崗岩石建造的哈裏森安葬墓室,入口則被兩道黑色的鐵柵欄門深鎖著。透過空隙朝裏麵觀望,是散發著恐怖感的斑斕微光,及幽暗空間內的磚牆壁及金色棺麵。
在哈裏森所具有的充滿“西部”跌宕紛雜而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中,最為神秘﹑也是在美國民間最為盛傳的一樁神秘事件,就是哈裏森致死的原因-著名的“特庫抹賽詛咒”,也即後來的“美國總統死咒”。這個詛咒的起源,是1811年哈裏森率軍在印第安那中北部的蒂卜坎努河與印第安人爆發的一場戰鬥。在那次被稱為“1812年美英戰爭中次於新奧爾良戰役的第二大著名戰鬥”中,美國著名的肖尼人首領-“特庫抹賽”的軍隊被認為是遭到了哈裏森的殘酷屠殺,特庫抹賽本人後來也在加拿大邊境被哈裏森的軍隊射殺。對哈裏森的深刻怨恨最終引發印第安人“聖哲”降下的神秘詛咒:
聖哲:“哈裏森將會死去…如果他將來做總統,他不會結束任期,他會死在任上”。
質疑者:“(以前)從來沒有總統死於任上?”
”但哈裏森將會,我你告訴”,那位“聖哲”道。“他死了,你就會記得起我兄弟特庫抹賽之死。你以為我已經喪失了那將太陽變昏暗,讓‘紅人’棄火酒的力量了嗎?但我告訴你哈裏森將會死。自他之後,每20年選出的美國偉大首領,他的掌權時間會被縮短。這無須我們的(部落)成員做什麽,或是偉大的神靈帶走他,或是他的人民射殺他(特庫抹賽被手槍射殺),他都會死(於任上)。那麽,每一個死亡,都會使大家想到我們死去的成員。”
由於印第安人的“詛咒”起源於“蒂卜坎努”戰鬥,所以特庫抹賽詛咒又被稱作“蒂卜坎努詛咒”(Curse of Tippecanoe),或者“20年詛咒”。自20世紀30年代起,美國民間才廣泛注意到這個神秘而恐怖的現象,因為自哈裏森當選總統的1840年開始,每隔20年當選的總統都死在了任上。他們分別是:1860年當選的林肯(16任,被刺殺)﹑1880年當選的詹姆斯•加菲爾(20任,被刺殺)﹑1900年當選的威廉•麥金利(25任,再選被刺殺),1920年當選的沃倫•哈丁(29任,被刺殺)。並且在之後-1940年當選的富蘭克林•羅斯福(32任,再選,病逝於任內)﹑1960年當選的肯尼迪(35任,被刺殺)也都沒有逃出“詛咒”的規律。民眾還認為,自裏根總統開始,延續120年的美國“總統死咒”才最終得以破除(裏根為第40任,他於1980年當選,1981年曾遇刺但脫離危險)。縱觀美國的總統曆史,還有一位死於任內的總統-紮卡裏•特勒,似乎沒有包括在“20年”詛咒之內。但他是1850年當選,距離“詛咒”的始發者-哈裏森僅10年之隔,並且他也曾經在“蒂卜坎努”戰鬥中率軍協助過哈裏森與肖尼人的戰爭。今天,我們站在科學立場上拋棄迷信色彩來講,那周期性循環無誤的“20年”死亡之說,也確實過於巧合而匪夷所思。
由於哈裏森墓位於紀念碑底座的墓室之內,而墓室基本上不對外開發,它的實景資料也隻能以引用方式(附圖2)。由照片可以看出,哈裏森的墓葬之處位於墓室內的後牆之中,也就是外部紀念碑後方封土覆蓋之下。這種安葬方式與“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教堂內的羅伯特•李將軍家族墓頗為相似。哈裏森與他的妻安娜•西姆斯並排居中,棺材牆麵則以黃銅刻板密封。位於左下方的,則是他們的兒子約翰•史考特•哈裏森-未來的23任總統本傑明•哈裏森的父親。1841年哈裏森總統離奇去世後,他的葬禮儀式在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城舉行,而哈裏森本人卻被臨時安葬在了華盛頓的國會公墓內。同年6月,他的遺體被運回了北本德,他的家人在自有土地上選取了這塊兒10餘英畝大的“月牙”形坡地作為哈裏森的永久長眠之地。哈裏森死後,繼任總統約翰•泰勒簽發了第一個津貼法令,發放給總統遺孀安娜•西姆斯25000美元的補助。安娜•西姆斯返回北本德後,與兒子約翰•史考特生活在一起,並幫助撫養7歲大的本傑明•哈裏森,她是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總統夫人”兼“總統奶奶”。
威廉•亨利•哈裏森總統的去逝,使雄心勃勃的“輝格”黨人大失所望。他們原本實施亨利•克雷提出的“美國體製”計劃,也因遭到繼任的約翰•泰勒總統否決而泡湯,“輝格”黨自此元氣大傷。哈裏森的猝世,同時也是新生“輝格”黨未來命運多絳的一個災難性前兆,10年後,當“輝格”黨東山再起﹑再度推選紮卡裏•特勒成為總統後,特勒竟然也不久便離奇病逝了。而接任的菲爾莫亦無所作為,更最終導致屢番“懷才不遇”的輝格黨徹底崩潰。“美國體製”倡導者﹑“輝格”黨創始人亨利•克雷曾5次競選總統皆告失敗,他曾懊惱地稱自己是“政黨曆史上最倒黴的人”。而事實上,他所一手創建的“輝格”黨,也堪稱“政黨曆史上最倒黴的政黨”。作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迅速去世於任內的總統,哈裏森也造就了一項特殊的記錄,那就是白宮在一個月內進駐過三位總統:即第8任總統馬丁•範布倫(3月4日離任),第9任總統哈裏森(3月4日上任)及第10任總統約翰•泰勒(4月4日繼任),這是一項災難性的記錄。
站在哈裏森墓園的高處,北麵是茂密的“哈裏森”州立公園,那裏設有威廉•亨利•哈裏森及本傑明•哈裏森兩位“哈裏森”總統在北本德的曆史介紹。南麵不遠處,則是成大彎曲狀緩緩流淌的俄亥俄河寬闊的水麵,這條全長1600公裏﹑流域麵積達49萬平方公裏﹑有著幾千年的印第安人生活曆史﹑最終注入聞名的密西西比河的“偉大河流”(印第安人語),在俄亥俄這片“布袋”形的土地上與來自冰川世紀的伊利湖水南北互潤,曾經養育了多少美國曆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他們之中有:飛機發明人萊特兄弟﹑偉大演員克拉克•蓋博﹑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大發明家”愛迪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及威廉•亨利•哈裏森等(除哈裏森與洛克菲勒外,其他皆出生於俄亥俄)。而真正震蕩美國曆史的,是在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的半個多世紀中,俄亥俄州接連“出產”的7位總統,他們是:尤利西斯•格蘭特(南北戰爭統帥,美國第17任總統)﹑盧瑟福•海耶斯(美國第19任總統)﹑詹姆斯•加菲爾(美國第20任總統)﹑本傑明•哈裏森﹑威廉•麥金利(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塔夫特(美國第27任總統)及沃倫•哈丁(美國第29任總統)等。這7位總統如7片翠綠常青的葉子,組成俄亥俄獨有的豐富堅實的曆史圖案(注:俄亥俄綽號為“七葉樹之州”,故有此說)。
附圖1:
附圖2:
附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