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Adams Gravesite 約翰•亞當斯長眠地
United First Parish Church 聯合第一教堂
1306 Hancock Street Quincy MA 02169 USA
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中心,由“華盛頓街”﹑“漢考克街”及“漢考克街”分出的單行線-“廟街”(Temple St),組成一個“桃”形的交通環島,而坐落於環島中心的就是被列為“美國國家曆史名勝”(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和“美國國家曆史古跡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的 United First Parish Church-“第一聯合教區教堂”。很顯然,它是昆西這座著名曆史城鎮的最中心地標性建築。
昆西的“第一聯合教區教會”,是“一神普救派”於1639年在馬薩諸塞殖民地區設立的教區(“一神普救派”,Unitarian Universalist;或簡稱UU運動,是一個持開明性神學的包容性宗教。其字眼雖由基督教中的“一神論派”(Unitarianism)和“普救派”(Universalism)合並形成,但 UU 一詞指涉一套獨特的神學。美國“一神論派”運動主要萌芽於新英格蘭,其根源可追溯至清教徒殖民地為管理上的需要而劃分成教區。美國總統中,亞當斯父子及其家族成員,傑斐遜,塔夫特及英國作家查理狄更斯都是該教會員)。而這座教堂,則建成於1828年,是由約翰•亞當斯家族捐贈土地並籌資興建的,教堂用的大量大理石材料也是來自亞當斯家族的采石場。
“第一聯合教區教堂”,就是有美國“獨立巨人”之稱,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長眠之所。
“第一聯合”教堂坐東朝西,其標誌性的穹形銅圓頂高高聳立,由遠及見。正麵與背後是車流量極大的“漢考克”街和“華盛頓”街,整座灰色肅穆的教堂與周邊現代建築與機械洪流形成的大環境顯得很不協調。教堂正麵台階不多,僅有四﹑五級,四根粗圓柱托頂而立。教堂有三個入口大門,通常從中間門口入內。在左邊兩個門口之間的大理石牆壁上,懸掛著一塊發黑的銅牌,上麵寫著:在這座教堂內,安葬著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和夫人阿壁蓋爾•亞當斯。落款是“亞當斯殿堂及學校基金會”。
1789年,在美國第一次總統大選中,亞當斯獲得34票位居第二。受“國父”﹑總統華盛頓的委命,亞當斯成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這也是新生美利堅南北權力平衡的必須選擇。兼參議院院長的亞當斯在新上任第一個月,就深深卷入了國家元首該稱呼“總統陛下”還是“美國總統及自由衛士”的抉擇之中。最終選擇了“美國總統”這個簡單的稱謂。華盛頓幾乎很少就政策事宜過問在副總統位置上的亞當斯,這使擔任八年副總統的亞當斯頗為鬱悶,並曾向夫人抱怨。從那時,美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總統就已開始了它“形同虛設”的“雞肋”政治前景。
“第一教堂”內部不是很大,這當然是與紐約派崔克大教堂相較而言。教堂的穹頂有著漂亮的天花板,整體空間著純淨的白色。除中央大廳內整齊擺放的舊色紅木長椅外,三麵還有二層廂廊設有座位,布局格式有點兒像劇院,但莊嚴肅穆﹑純潔之感沁人心脾。由於建築年代並不遠久,尚無積聚那種常有的古老之氣。中心主台牆壁上懸掛著深紅綢帷幕,尤顯靜謐,兩側牆壁上各有一塊兒精雕大理石刻牌。右側為約翰•亞當斯及夫人,左側為他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及夫人簡介。再往兩側是兩個內部出入門,可通往教堂地下室。
1796年,美國曆史上第二次總統大選開始(華盛頓連任不算在內)。“國父”華盛頓離任後,原有的“第一政黨體製”開始發生了激烈的分化,黨派紛爭也逐漸露出台麵,元勳們之間也出現互相攻讒辱罵。這是與以亞當斯為首的一些老“開國元勳”們建立一個超然於政黨之外純潔的政治體係的最初完美理想相悖的。亞當斯被推舉為“聯邦黨”候選人,與湯瑪斯•傑斐遜領導的“民主共和黨”進行總統競選獲勝。亞當斯在他總統當政期間(1797-1801),基本上沿襲了華盛頓的政府政策,也使他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突破性功績。1800年11月初,他把美國首都從費城搬到了華盛頓特區,自己也住在了正在修建中的﹑還有些潮濕的“總統官邸”(即後來的“白宮”)內,成為第一個入住白宮的總統。
從較窄的樓梯下到地下室,感覺像進入一座花崗岩構築的簡陋的防空洞內,其建造精細程度與規模氣勢是遠遠無法與北京明定陵“地下玄宮”相媲美。地下室的牆壁在燈光的照耀下發出幽幽白光,右手擺放著一個長展櫃,裏麵有亞當斯的文件手稿等個人物品。左手靠牆矗立著一麵國旗,並有一個鐵門敞開的“地宮”式墓穴入口。入口兩側的石壁上各釘著一塊兒長方形白色石板,上麵用黑色字刻著“約翰•亞當斯”和“阿碧蓋爾•亞當斯”。這就是亞當斯總統夫婦的長眠之地。
1799年底,華盛頓去世,“聯邦黨”人失去了一位標誌性人物。1800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在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的強力支持下,“民主共和黨”領袖湯瑪斯•傑斐遜擊敗了亞當斯,二人遂為終生“宿敵”。亞當斯總統離任時心情悲傷,他選擇在傑斐遜就職前離開“白宮”,沒有參加他的祝賀儀式。亞當斯回到了麻薩諸塞昆西的老家“和平之地”,與夫人阿碧蓋爾共度晚年生活,並著手寫作自傳。1809年,兩屆總統傑斐遜退休後,亞當斯一度發表大量文章駁斥傑斐遜當年的盟友亞曆山大•漢密爾頓。1812年,在共同好友的撮合下,亞當斯和傑斐遜這兩位重量級“開國元勳”﹑“獨立三傑”之二(另一位是華盛頓)﹑戰友﹑總統,及政治宿敵終於恢複了書信來往,並且一直持續到他們去世為止。
墓室門口這塊兒用四個黑釘固定在石壁上的石板上,刻製了亞當斯頭銜的順序:《獨立宣言》簽署者;《馬薩諸塞憲法》製定者;最後是“美國第二任總統”。與他的繼任者第三任總統傑斐遜一樣,他們都把《獨立宣言》做為個人曆史功績的最高歸屬,而把“總統”這個權力職位放在了最後,傑斐遜在逝後更甚至“隱藏”掉了總統的名位。這塊兒墓誌牌是1900年由“美國革命女兒”(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一個以美國獨立革命直係後人為曆史保留的非盈利組織)頒發並安置。
約翰•亞當斯與湯瑪斯•傑斐遜兩位老開國元勳在晚年關係的“複合”及不斷地書信來往,成為美國建國伊始諸多開國元勳們之間矛盾與鬥爭的正麵典型。1812年新年,亞當斯首先友好地寄給傑斐遜兩篇他兒子昆西•亞當斯演講筆記,傑斐遜也馬上熱情地回複了一封信,兩位“老友”重敘舊好。他們在接下來的14年裏共通過158封信,信件的主要內容著重於兩人共同做為“總統”和“獨立革命領袖”時期的領悟與探討。1825年,即約翰•亞當斯去世前16個月,他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成為美國第六任總統,這是足以讓心境倀鬱的亞當斯倍感欣慰的一件大事。
從“地宮”門口入內,隱隱散發有黴舊之氣,蒼白燈光中透著昏暗,這確是靜息長眠的意境之地。墓室的空間環境不大,甚至顯得窄恰。門口內左側靠牆放置著一個石棺,齊腰高,看起來較短。石棺蓋上靠裏麵(應該是亞當斯頭部)覆蓋著一麵二十六星國旗(美國建國初期為“十三星”國旗),下麵位置刻有亞當斯的名字。石棺蓋尾部擺放著一束藍紮帶的白色塑膠花朵。石棺周邊的牆壁似乎用灰漆粉飾過,那是天長日久開始有塊兒狀破裂和脫落後的粉飾。不知是因為石料本質顏色,還是一個多世紀來被無數遊人撫摸所致,石棺蓋麵都略顯暗褐陳舊。
182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發布第五十周年,約翰•亞當斯在昆西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高齡。亞當斯是自1799年華盛頓到2001年羅納德•裏根去世(93歲)200餘年間壽命最長的總統。當他被告知是“7月4日”時,他清楚地回答道,“是個偉大的日子,是個好日子”(It is a great day. It is a good day)。據說亞當斯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Thomas Jefferson survives!“湯瑪斯•傑斐遜還活著!”。亞當斯逝世的時間是當天下午六點半左右,而事實上,湯瑪斯•傑斐遜,已比他早五個半小時在維吉尼亞去世了,消息在亞當斯死時還沒有到達波士頓。亞當斯和傑斐遜成為僅有的兩位去世於同一日的總統,也是最早去世於“獨立日”-國慶節的兩位總統。
門口的右側,與亞當斯石棺並列擺放的,是他的夫人阿壁蓋爾的石棺。兩個石棺樣式﹑尺寸與顏色幾乎相同。阿壁蓋爾的石棺蓋上沒有國旗覆蓋,上麵除刻有她的名字外,在頭部也放有一束綠色綴白花冠,花冠中間還插著一張照片大小的肖像,似乎是阿碧蓋爾本人的。在場工作人員解說,亞當斯與阿碧蓋爾兩人的石棺,是後來從地下室頂部“開口”沉降下來的。
亞當斯的夫人阿碧蓋爾早於1818年去世,安葬在昆西中心的漢考克墓園。漢考克墓園位於“昆西廣場”漢考克街上,即“第一聯合教區教堂”正對麵。漢考克墓園源於約翰•漢考克的父親。亞當斯去世後,也與夫人一同葬在了漢考克墓園。1828年,“第一教堂”在亞當斯家族的支持下建造完畢,亞當斯的兒子昆西亞當斯希望父母親能安葬在教堂裏。1828年,約翰•亞當斯及夫人阿碧蓋爾又被轉葬於教堂的地下室內,原非特為石棺放置而存在的地下室空間明顯不夠用。
“第一教堂”不屬於NPS-國家公園局“亞當斯國家曆史公園”管理的範疇,所以是有“門票”的。當從地下室返回到樓上教堂時,有牧師展示“捐款”箱,金額為四美元每人。
出教堂大門,是車水馬龍的“漢考克”大街。大街對麵左邊,是“漢考克”墓園,裏麵安葬有包括“開國元勳”約翰漢考克的父親﹑昆西曆史上大量名望人士及亞當斯家族成員,亞當斯總統父子即夫人也曾安葬於此。大街正麵,是同樣被列為“美國國家曆史古跡名錄”的昆西市政廳。右手,則是昆西紀念廣場,約翰•亞當斯的銅像矗立在路旁,麵向教堂方向。
“第一教堂”北麵過華盛頓大街,是一所名為Haevard Vanguard的醫療機構及美國社保綜合樓。臨街有一家粵式飯店,就近可以勉強吃到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