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穀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正文

放棄-轉載

(2014-05-15 13:52:17) 下一個
 
古語有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我們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
    外在的放棄讓我們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我們得到解脫。
    生活中的垃圾可以毫不可惜的丟掉,那麽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不必總想著挽回,人生有時需要放棄。

    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選擇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學會放棄。與其說抉擇得當,不如說放棄更好。

    人生苦短,要想獲得愈多,就得放棄愈多,什麽都不肯放棄,就什麽也不能收獲,最終結果必然是對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在碌碌無為之中度過。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便於向前衝刺。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苦強求,明知做不到的事,就不必硬撐著去做。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便得,該失去時,也要大膽地讓其失去。有時我們以為得到了某些東西,其實可能失去了更多;有時我們以為失去了不少,卻獲得了許多。物不已得喜,不已失悲,隻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管它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但我們所需要的,也僅僅是一日三餐。這是人生醒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涵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不留遺憾。因為生命的真義——是平和為美。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請你清早時從這裏向外跑,每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聽了之後就拚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後來,他雖然在太陽落山前跑回來,但已是精疲力竭,摔個筋鬥就再也沒起來,於是,路人便挖了個坑,就地將他埋了。牧師在為這個人做祈禱時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麽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裏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無論是房產、金子、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寄於我們這裏,
暫時使用,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身外之物何須在意!
    卡內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的豁達一點。"
    古希臘哲學家艾比克迪斯塔說:“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於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麽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
    耶穌基督說:人若賺的全世界且賠上自己的性命,又有什麽益處呢。。。
   
    “身外物,不奢戀”,是領悟後的清醒,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