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han

用一秒鍾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正文

初遇哈瓦那-丁香老爺車

(2014-01-07 17:29:45) 下一個
回到Casa,一夜酣睡,早上竟是被嘩嘩的雨聲驚醒。不知算是湊巧還是不湊巧,昨夜還是涼爽無風,一早,外麵卻是傾盆大雨。大雨一直不停的下了兩天。畢竟是老房子,我們的房間因為在頂樓,第二天開始從屋頂滲水。因為有空房,主人爽快的給我們換了房間。

大雨把我們困在Casa裏。可以看見街上人們在雨中購物:




傾盆大雨下了兩天。老城的店家竟然難覓一把雨傘。據Casa的主人說,這樣的瓢潑大雨,在11月底的季節並不常見,算是十幾年一遇,竟然讓我們碰上了。我們嚐試著從鄰居兜售小玩藝的小妹那裏買一把舊傘,因為不會西班牙語,雞同鴨講了好半天,才讓她明白。最後財迷的男友嫌她要價太貴,還是作罷。過後又有些後悔,在雨中漫步老城的小巷間,也應該算是個priceless experience,怎麽就財迷上了呢?

期間大雨不經意的消停了幾十分鍾,馬上溜到街上轉轉。街的盡頭是一座有點年代的大教堂:




沒逛多久,大雨又開始傾瀉下來。沒有雨傘,我們找了部三輪。踏三輪的帥哥也是隻說西班牙語。又是一番雞同鴨講,敲定了七刀一小時。瓢潑大雨中,他帶著我們穿行在老城的大街小巷,走過革命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議會大廈這些氣派又有些年代的建築,他鑽進了破舊的,坑坑窪窪的小巷。卡斯特羅的社會主義,沒能夠在經濟上造福古巴,卻無意中造就了哈瓦那特有的魅力。就像澳大利亞的特殊地理位置,保留了澳洲特有的珍稀物種,古巴的與世隔絕和落後,也讓哈瓦那得以保存了很大一部分古巴革命前的原貌。那些年久失修的建築和街道,更給老城增添了一分殘缺美的魅力。

這部黃車的屁股上貼著個“Havana Club”的sticker。後來知道那是古巴著名的朗姆酒的牌子。


三輪車穿行在窄窄的小巷,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路邊擁擠的民宿,拌著雨聲,竟讓我想起那首描寫江南水鄉的詩,雨巷。隻是,代替油布傘和丁香姑娘的,是這人力三輪,和老城隨處可見的各色老爺車。

老爺車,自然是哈瓦那的一大看點。美國的禁運,加上古巴政府限製公民買車的政策,使得人們不得不想盡辦法保留那些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汽車。進入二十一世紀,那些50年以上的老車,在世界各地,都已經進入了古董車的行列。一般隻能在車展或老爺車集會上才能一睹尊容。在哈瓦那,你卻能看到這些各色的老爺車婀娜多姿,打扮光鮮,同時冒著重重的尾氣,行駛在大街上,好像散發著“丁香般的芬芳”,點綴在街頭。在這裏,時光似乎永遠停駐在了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

紅黑雙煞,是pk ... 還是砸場子來了?




一身青蛙綠,在雨中更顯得風韻猶存。




這個,讓人想起希區柯克電影裏的神秘人物的座駕。



雖然有點老態龍鍾,不過還是要帶個紅頭巾:



這個,像動畫片cars裏的doc。




血色的車頭




保養的很不錯的車屁股




小福特身形依然矯健:




這吉普最多是中年吧:



居然碰見個大奔,logo還是帶彩的,不知是原裝還是山寨:




廣場上排著隊列整裝待命的老爺車:




很cute的機動三輪,車主在悉心嗬護他的座駕:




雨停了。帶著雨篷的人力三輪停在小巷一旁歇息。我們坐的就是這種人力三輪:




雨一停,路馬上就幹了。我們便逛出了老城。在去Morro古堡方向的 Malecon路上,看見馬車也出來蹓躂了。可惜沒想起拍照,隻在拍這個taxi時,無意中抓了個馬頭。



大雨瓢潑時,岸邊的海浪曾一度淹到了有名的海景公路 Maceo上,通行的車輛不得不改道行駛。我們在Malecon路上也就隻見到零星車輛開過。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