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的國家,約占75%,其次就是是印度人和馬來人。在處理曆史傳統與多種文化的協調上,這個現代化的小小國家做的非常好。公共場所的語言有四種:英語,中文,印度語和馬來語。到新加坡旅遊,牛車水(中國城),小印度和穆斯林社區這三個地方是必遊之處。能在一個地方體驗三種不同的文化和食物,是一個多麽好的機會,怎能錯過?
1)中國城-牛車水
為什麽新加坡的中國城叫牛車水呢?我就不多說,請上網查吧! 我想說的是新加坡的中國城美食很地道,很豐富,很家鄉。下麵這段文字是我到新加坡後第一次到訪中國城後在微信朋友圈裏分享的一段,讀者從中可體驗一下我當時的感受。
棒棒一敲,竹桶蒸糕。這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一個夜晚叫賣動畫片。那是一個老漢挑著一副擔子,一邊是火爐及蒸鍋,一邊是小櫃子,邊走邊敲著一個竹筒,發出梆梆的聲音,蒸米糕的香氣就隨著梆梆聲蔓延在夜晚的街道上空。幾十年過去了,米糕的記憶牢牢在,可一直沒再吃過。到新加坡後在牛車水,竟然發現有賣這種米糕的。雖然火爐蒸鍋變成不鏽鋼的電鍋,竹筒底部也由活動圓鋼片控製米糕的出入,但味道卻沒變。一口氣吃了三個,好過癮呀。謝謝您,新加坡牛車水!
2)小印度
顧名思義,當然就是印度裔新加坡人居住集中的地方了。一到那裏,印度風情十足,色彩繽紛。不光是到處可見的印度紗麗和街道上空懸掛的特色彩旗,印度廟宇才是花哨的厲害。二個主要的印度廟,外麵屋頂和牆壁,都是彩色雕塑神像,裏麵也不少。供奉的神像還掛著花環。隻是神像臉都很小,五官不清楚,不知何故。
3)著名的穆斯林區 - 甘榜格南 (Kampong Glam) 。
該區著名的地標包括金色圓頂的蘇丹清真寺 (Sultan Mosque) 和新加坡馬來傳統文化館 (Malay Heritage Centre),館內展覽以當地歷史為主。
kampong”一詞在馬來語中意思“化合物”,而“gelam”則指當地常見的一種長葉紙皮樹,其可用於造船、醫藥,甚至作為食物調味料。該地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新加坡的殖民時代,當時將該地區分配給馬來人、阿拉伯人和武吉士社區。從那時起,該地區慢慢發展成為時尚旅行者和文化鑑賞家的聚集地。
蘇丹清真寺遊人可以脫掉鞋子進去參觀,穿長衣長褲者可以直接進入,但穿短褲或裙子者會被工作人員送上綠色長袍或棕色下身筒裙套上。緊鄰的建築是隻允許穆斯林進入的。
注:最近在新加坡住了已經快三個月,應該是比較深度的遊了。寫下係列遊記,這是第一篇。今日是小年,準備迎接兔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