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客

博客已經流行很久了,現在又微博,微信了。我這敢不上時髦的老土,隻能當超然客了。也好,就隨便寫寫,大家交流,豐富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2012年5月英國遊記

(2014-05-31 13:41:50) 下一個
2012年5月10號到15號英國行
2012年倫敦奧運的風氣,2012年5月到倫敦自助旅遊6天。飛機是9號下午5點59分準時出發,到達倫敦是5月10號的早上6點40分。因為網上關於景點的描寫已經很多,此處我就隻寫寫自己的經驗和基本感受。
5/10:出了機場,根據網上的信息,從希羅機場第1航站轉第5航站,搭公共汽車77號直接到溫莎堡,路上時間約1小時。溫莎堡正常開門時間是早上9點45分,但5月10號那天,9點30分就開門了,我和幾個早去的人就是當天最早進去的訪客,所以遊得比較輕鬆。溫莎城堡之所以盛名遠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現代版傳奇故事。但它也確實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仍有人居住的城堡,是女王伊莉莎白最喜歡的居所之一。城堡的景點濃縮了900年的英國曆史,非常值得一遊。城堡占地26英畝,包括一座宮殿、一個宏偉的禮拜堂以及很多人居住和工作的場所。就在5月13號的晚上,為了慶祝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溫莎堡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個人感受:一日看盡皇家奢華。
提示:4月到10月,國家套房對外開放,門票成年人17.00英鎊(其它日期,國事套房不對外開放,門票:成年人 9.30英鎊)
中午過後,返回機場。在客車站買好5月13號到世界遺產城市巴斯城的車票,坐地鐵進城。出地鐵正遇大雨,多虧帶有雨傘。倫敦雨多,不能沒有雨傘。我預定的倫敦中心青年旅館離牛津街和攝政公園很近,交通很方便。青年旅館最大的好處就是樓下有一間很大的廚房用餐區域,裏麵的所有用具都免費提供給客人使用。當晚就在牛津街及周圍閑逛,順便買些半成品食物,帶回青年旅館(有8個公共小冰箱)。在青年旅館遇到不少中國遊客,和幾個分別從德國,上海,青島等地來的遊客交談過。
 
5/11:上午,從攝政街,穿過牛津街口,步行去了皮卡迪利廣場、中國城(唐人街)、特拉法加廣場、唐寧街、女王養馬處、國會大廈和大笨鍾、西敏寺教堂和倫敦眼。唐寧街戒備森嚴,連10號首相府的門牌也別想看到,隻能透過鐵門望一下那條街長什麽樣。路過女王養馬處的時候碰上騎馬的哨兵換崗儀式,哨兵和馬都很威武。看到別人在和騎馬的哨兵合影,乘機請人也給抓拍一張。
這些地方也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唯有西敏寺教堂要買票進去參觀。門票16英鎊,包括隨聲聽。西敏寺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建築風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國君主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本人不是教徒,就是衝著世界文化遺產這幾個字進去參觀的。因為也不懂建築學,個人感受:除了詩人角和君主墓,和其它哥特式的教堂無大的差別。參觀實際上是在通過聽對君主墓的解釋去了解英國的曆史。
下午先到倫敦橋,再沿河邊走到塔橋。在塔橋上由南朝北走到北塔柱,花8英鎊上到塔高處,看關於塔橋的建築展覽,然後從高層2條玻璃走廊裏在北塔和南塔之間走一個來回,通過玻璃牆和可開的窗口盡情瞭望倫敦城沿河風光。
從橋北下來,就是著名的倫敦塔。時間是5PM,倫敦塔已經關門,隻好沿塔外轉了一圈。剛好看到15號公共汽車到站,遂就跳上去,體驗這雙層BUS。15號公共汽車是旅遊指南上推薦的,從倫敦塔,它的路線經過聖保羅大教堂,穿過特拉法加廣場和皮卡迪利廣場,終點在牛津街口。本想在聖保羅大教堂下來看看,但此時已經很累,一坐下來,就不想動了。
今天,基本上是領略了倫敦城的主要建築風格,最大的感覺就是二個字:“氣派”。 盡管它的每條路都不寬,也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下麵照片上,可以看到工人在在塔橋的北塔柱高處維修,上麵2條就是北塔和南塔之間的玻璃走廊。
 

5/12:今天首先去維多麗亞汽車站,確定了明天去巴斯城的巴士上車地和從旅館過去的路線。然後走到英國的王宮:白金漢宮。它是一座四層樓的正方形圍院建築,宮前廣場上有勝利女神雕像,正麵的大門富麗堂皇,黑色鑄鐵柵欄上的金色裝飾威嚴莊重,厚重鐵門的浮雕營造出與宮殿十分和諧的氛圍,周圍占地廣闊的禦花園為典型的英式風格園林。今天女王不在家,宮殿上方飄揚著英國的米字旗。我到時正趕上了衛兵換崗儀式的開始。門口的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一長方陣形的吹號打鼓的紅衣服兵士從右前方的營房走了出來,接著又一方陣肩搭長槍的走了出來,再接著幾個騎馬的後麵,又有2隊黑衣服走出來。這些士兵走進宮鐵門內,就開始換崗儀式。我因為已經在溫莎堡看過了換崗,就朝對麵的聖詹姆斯公園走去。聖詹姆斯公園曾是國王亨利八世的獵鹿苑,現在是倫敦市中心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公園湖心的“鴨島”是鵜鶘的保護區,有很多鳥類群集在中央的湖麵上。

接下來,我到了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簡稱V&A)。這是專門展出應用和裝飾藝術作品的博物館,在倫敦諸多博物館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博物館以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艾伯特命名,創立於1852年,展示空間共分4層樓,共146個展覽廳室,專門收藏美術品和工藝品。其中的歐洲服飾發展史的展廳和攝影藝術館比較著名。博物館的展品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洲、印度、中國、韓國、日本以及阿拉伯等地區。博物館內有一係列的展館,展出品包括雕塑、玻璃製品、珠寶、教會餐具、盔甲、武器、服飾、紡織品、樂器、鐵製品、彩畫玻璃、金屬製品、陶器製品、家具、建築、圖片和水彩畫等。其中有一個房間專門展出英國的鐵製品,由我所看到的所有與皇家有關的鐵製大門可以感覺到,黑色鑄鐵大門加上金色裝飾是英國皇家最愛。有關中國的展品我看到最早的是商朝的青銅器,最近的是清朝的雕漆木胎龍椅和皇家服裝。

V&A博物館轉了2小時出來,拐到右邊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它是一宏偉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最具標誌性的是巨大的中央大廳裏,幾乎占據了整個大廳的梁龍骨架(看下圖)。本來來之前,我告訴女兒,DC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已經很不錯了,倫敦的自然曆史博物館可以忽略不計。但現在相比之下,就覺得DC的自然曆史博物館有點那個了。不過我沒時間,也隻能是到此一遊。

5/13: 起了個大早,乘巴士到維多麗亞汽車站,搭8點出發的長途巴士到世界遺產城市巴斯城,車程3小時。夜裏沒睡好,在車上補了一覺。快到巴斯城,巴士離開高速公路,看到路邊青青地牧場和安靜地小村莊,還有那黃色的油菜花地,好親切呀!

 


 

 

巴斯城位於倫敦以西159公裏,公元43年由羅馬人建成溫泉城鎮,英文“BATH一詞便是因此而來。遊覽巴斯的主要內容,是參觀已被改成博物館的羅馬浴場遺址(右圖),還有18世紀的建築:皇家新月樓,圓形廣場,普爾特尼橋和埃文運河(左圖,這張是來之維基百科上,我照的不全麵)等。當然,也少不了一個著名的大教堂-巴斯修道院。
 

 
羅馬浴池博物館(ROMANBATHMUSEUM,門票12.5鎊),保存了羅馬帝國時期建造的溫泉浴池遺跡。有位於地下6米的大浴池,國王浴池,曾經獻給泉神薩裏斯的神殿遺址,神像,許願池和各種禮器文物。通過隨身聽,配合小電影和模型,遊客能夠很好的了解這一切。因為氧化的原因,現在的池水是綠色的,但古時候是有覆蓋物的。公元二世紀,溫泉上還蓋有一座木製拱形穹拱建築,分開了熱水浴池,溫水浴池和冷水浴池,還有蒸汽桑拿室。驚歎,古羅馬人在享受方麵真是超前!整個參觀時間至少需要2小時。在露天的古浴池庭院裏休息片刻,中午的陽光將浴池上方的古建築投影在綠色的池水裏。抬頭看,欄杆四周的古典人物雕像在藍色天空下格外莊嚴威武。此刻時光好象靜止。
走出博物館,右邊就是巴斯修道院。當天是周日,裏麵在做禮拜,本人不好意思進去參觀。
 
接下來,朝北步行前往圓形廣場和皇家新月樓。在GAY_STREET路上,有簡.奧斯丁中心。簡.奧斯丁曾經在這裏度了兩次長假,並寫出了成名作《傲慢與偏見》。時間有限,我沒有入內參觀。主要也是因為我非常同意錢鍾書的一句話:“如果你吃了一隻雞蛋,感覺味道還不錯的話,有什麽必要一定要見下這蛋的母雞呢?”  我想,那就更不用看母雞下蛋的地方了。
GAY_STREET路的盡,就是形廣,一排弧形的治式房屋沿弧,中央是小花園,有四棵大,看上去有些年份了。沿廣往西,便是皇家新月樓。30幢采用意大利式裝的大樓連為一體,114柱,成巴斯最恢宏的大型古建築群。裏的道路和房屋都排成新月弧形。新月樓西麵是的有寬闊的草坪和林小徑的多利公園,從草坪上拍照新月樓恰是一個好角度。18紀,巴斯曾經是英國上流生活的主導中心城市,建築業也得到很大地發展,這些建築就是在那段時期建成的。新月樓1號說是博物館,在那裏可以了解英國的等級製度。好像那天閉館,因為沒有人進出。我對等級製度沒興趣,根本沒打算去。
 
5/14: 今天原計劃首先參觀據稱象征英國精神的聖保羅大教堂,坐在15路巴士上遠遠看去,發現前天經過時坐了許多旅客的教堂門前階梯上,隻有幾名警察,四周有線攔起來。看來今天有活動,沒機會參觀了,隻好繼續坐到倫敦塔。
倫敦塔,實際上是英國曆史上的一個特殊的皇家城堡。它的建造從開始就是為了征服,所以它充滿了血腥的曆史遺痕。城堡占地7.2公頃,用巨石築成二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護城河。塔院的中心是諾曼底塔樓,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塊建成,也稱白塔(現在不白了)。白塔裏現在展覽的是兵器盔甲等武器。作為一個防衛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代國王都在此居住過,國王加冕前住倫敦塔成了一種慣例。後來這裏成為宮廷陰謀和王室鬥爭的地方。英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幼子,愛德華之前的國王及堂兄與弟弟,亨利八世的兩個王後,先後被囚禁在這裏並被處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倫敦塔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監獄和刑場。此外,在曆史上倫敦塔還短期充任過造幣館、觀象台、動物園等。
在倫敦塔內,觀眾可以看黑暗的獄室,受刑的現場,拷問的刑具和處死犯人的地方(現在放有一個玻璃製品顯示並用幾種語言告誡觀眾尊重逝去的人)。也可以看到昔日國王的居室及英國曆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兩種明顯地對比,讓人不得不感歎,權力與血腥曾經是不可分開的難兄難弟。現在的民主真是個好東西。

敦塔的票是最的,19英不包括隨身聽。進門後,如想要隨身聽,另交4英。整個參觀時間大概要2小,塔裏麵有快餐

敦塔出來,已是下午2點,搭地直奔大英博物。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共有100多個陳列室,藏有展品400多萬件。主要分為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如果參觀時間充裕,可以在服務台租賃一個講解器。

大英博物館大概是所有遊客的必到之處,我在前麵幾個館都幾乎沒遇上的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在這裏就遇上的太多了。時間有限,我重點參觀了東方藝術文物館的幾個,中國館當然是首選。還有埃及文物館和希臘羅馬文物館。

大英博物館稱古代中國藏品與古代希臘、埃及收藏品一並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每次看到眾多的稀世中國文物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博物館展出時,都有一股矛盾的心結。因為這些文物絕大多數都是被搶被騙來的,代表了中國的屈辱。但是如果沒有被搶被騙,能否在戰爭中,文革裏保存下來也是一個問號。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安慰自己的借口。佛家說,世事隨緣,萬事皆空。中國館裏有一樽判官的雕像,我覺得這位夾著生死冊的判官就正在冷眼看這來來往往的眾人,心裏也許在說:“別看你們現在活的歡,到時候都要由我來清算”。罷了,就此打住。

希臘館和埃及文物館的展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基本都有。埃及文物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館之一,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等。我覺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對待那些木乃伊的展示方法比大英博物館要好。大英博物館讓那些木乃伊就躺在大廳裏明亮的燈光下;而大都會博物館則放在角落裏,燈光也暗,給人一種神秘感,也顯的尊重。大英博物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巴黎的同列世界三大博物3個我都去了,唯有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2次,首次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時間是5個小也是我沒有安排太多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的主要原因之一
 

5/15: 今天下午就要離開倫敦了,還有半天時間得抓緊。老天好象要留客,夜裏就開始下個不停。8點接完帳,行李寄存在旅館,就打著雨傘去逛附近的攝政公園。

攝政公園原為皇室獵場,1817年至1828年由約翰•納什設計為攝政王行宮,但後來僅完成部分別墅,現在是倫敦最著名的公園之一。公園占地166公頃,是倫敦最大的可供戶外運動的公園。位於公園北角的倫敦動物園據說是世界上收養動物種類最齊全的動物園之一,以飼養稀有動物出名,但我是沒時間去了。聽說公園內瑪麗女王花園是倫敦最棒的玫瑰園,我就直奔過去。因為又下雨又是一大早,偌大的公園裏隻有幾個長跑者。玫瑰園並不大,雨中的景色很幽靜,小橋流水,垂柳野鴨,有些江南美的韻味。可惜,玫瑰都還是含苞待放。

看著時間過了9點半,雨也要停了,轉身走出公園,再奔倫敦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就在聖潘克拉斯大街的地站旁,收藏有世界上可追溯的最早的印刷籍,圖書館的很多寶,如莫紮特和多芬手中的樂譜、老地、古藤堡聖、達芬奇的筆(主要是工程設計)、莎士比著作、奧斯汀手裏的等等。所有一切都在一燈光柔和的房裏展著。圖書館有一個畫廊,一樓常常行不同主的(宗教的,文學的等)展

網上的信息,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法,如按架的多少來,美國國會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但如果以藏的數量來看的"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名非大英圖書館莫屬了。圖書館以前是在大英博物裏的,但圖書館擁有了自己的大樓。內還有幾個咖啡小吃部,看這張照片,右是精神糧食,左是物糧食,二者放在一起多協調!


中午時分,走出圖書館,就要和倫敦告別了。總體來說,倫敦給我的印象很好。5天的時間很短,但也能了解一個大概。倫敦人真是愛泡酒吧,旅館周圍幾個酒吧飯館,白天鬼毛都沒一個。一到晚上,門口就聚起一大堆人,人人手裏一個酒杯。奇怪的是,人們都喜歡站在門外邊,裏麵人到不多。我笑猜,大概倫敦雨太多,站在門外飲酒的機會不多。我看到的那幾天確實都是晴天。倫敦的生活費用是很貴的,我用一句順口溜來形容:倫敦一小怪,一條黃瓜切成半個賣。大家可想而知。

再見了,倫敦!希望將來有機會再度來看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