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講的是三個女人的故事,她們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會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也有諸多的相似,都是有顏值的現代女性。本劇的看點很多;繁華的都市,特殊的人群,不同的職場,激烈的競爭,編劇找到了時代的節奏,也抓住了年輕女性在某個年齡段,必然經曆的種種選擇和放棄,劇情很容易讓觀眾感受到,這些角色離大家都很近,代入感及其強烈。
顧佳的角色最具爭議,因為她敢想敢幹敢冒險,各方麵的綜合能力也很強,一個有野心的女人,既有勇又有謀是件好事,但是在別人眼中很可能,就是虛榮就是不擇手段的。退一步想她首先是個母親,對兒子的愛是她最大的動力,她為自己的小家庭所做的一切,難道還不夠合情合理嗎?林有有這樣的小三,不過是幫了個大忙,讓顧佳早日認清婚姻的本質,所有的背叛在理性的處理下,是一塊彈力巨大的助跳板,人生的漫漫旅途,有多少坎坷就有多少坦途,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獲,顧佳的人設在這部劇裏有非常正麵的引導!
漫妮的角色張馳有度,這讓我想到了買車,大太陽底下誰不怕熱,第一個離開他那舒適的辦公室,基本上我就會為他買單了。漫妮就是這樣一個員工,銷售人員對客人的一視同仁,很大程度顯示一個人的教養與修為,她能賣出上百萬的定製手飾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公司的一個獎勵讓漫妮有了後來郵船上的邂逅,實際是獵人與獵物的相遇,男人的嫖也有不同風格不同檔次的,仗著年輕有事業有模樣的男人,用一場又一場的豔遇標榜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依靠像漫妮這樣的女子成全,姿色不俗又不甘平庸,而她們最大的軟肋是,把婚姻當成了終極目標,按說遊戲人生的主題永遠不變,該不該先問問自己玩兒得起嗎?答案是否定的話,就不該用青春去換車換房了!
曉芹的角色頗大眾化,大都市上海的快節奏快餐快遞閃結閃離,缺乏耐心也不太懂溝通,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吧?這一對兒最貼近時下年輕人的婚姻狀態,兩個孩子的結合,不能共同成長隻好分道揚鑣了。隻不過到了三十歲還長不大,多少有點說不過去了,再不深度撿討一下,有首歌的名字就叫做“為什麽最後受傷的總是我?”說明有其普遍性的。
不得不說林有有這個小三,最大的看點是裝,清純是假的,隨意是假的,讚美是假的,哭也是假的,笑也是個假的,有人說她是本色出演,有人說她就是愛上了有婦之夫,要我說她就是另一個女獵人,無論是誰家的男人她隻想著拿下,不就仗著自己年輕有大把的青春揮霍,有些女孩子的想法就是這麽簡單粗暴!她們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股難以抑製的趨勢。她不偷不搶,法律也拿她沒辦法!
最後八卦一個男人小三,Eric自己開一家設計名片設計餐牌的印刷工作室,也接一些招牌燈箱製作的活兒,有一個姐姐早已出嫁,他與父母同住照顧老人家的生活起居,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他一直單身未婚直到五十歲那年,他陪朋友回廣東娶親,看上了一個比他年輕二十歲的離婚女子,才動了娶媳婦兒的念頭……這麽說吧他與一個有夫之婦搞了二十年的地下情,不單單是女人紅杏出牆,還給她丈夫戴綠帽子,男人小三的殺傷力好像更大呢,當我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是,居然有這樣的事兒?這不亂得有點串味兒了嗎?看他平時正常男人一個,想不到私生活卻如此不堪。二十年後不費吹灰之力,老牛照樣吃嫩草!
美國的小三很少,一是男人離婚損失太大,而是女人要臉。
離題了。三十而已這部劇,我記住了一些經典台詞,比如說: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可是養兒子最大的重要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順其自然。
現在有點姿色年青男女是不是把找小三當小三成為弦酷的部分了?魚兒再接著研究研究。
我認為人還是得有些底線的,不能一切不管不顧。實在受不了,這個社會也給你出路,光明正大光明離了再說。
馬哈分析得很好,最讚同“不得不說林有有這個小三,最大的看點是裝,清純是假的,隨意是假的,讚美是假的,哭也是假的,笑也是個假的,”,她真是太假了,就沒有一點是真的,所以看人不能看表麵,表麵的甜言蜜語不代表任何問題。
生活中的小三也夠電視劇。片片也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