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桑和他的《天鵝》

(2014-04-08 07:16:01) 下一個

聖桑和他的《天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不是在說李清照的詞,本叟聽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的《天鵝》就有這個感覺。特別是配上芭蕾舞《天鵝之死》,更是視覺,聽覺雙重震撼。

老聖是一位屬於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及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天鵝》是老聖寫於一八八六年的《動物狂歡節》中的一節,又譯《動物嘉年華》或《第三交響曲》,並以此獻給當年逝世的好友李斯特。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除了《動物狂歡節》,還有《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等。

老聖的母親及姨母均為音樂愛好者,在他們的薰陶下,聖桑從嬰孩開始便認識到音樂的奇妙,對周圍所有聲音均甚感與趣。兩歲時隨他的姨母習琴,且不久便懂得作曲。成年的老桑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並進修管風琴及師隨阿萊維學習作曲。他的天分及名氣令他與名鋼琴家李斯特結緣,並且成為要好的朋友。十六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樂;他的第二交響樂則以降E大調第一交響樂之名麵世,公演後令到不少作曲家及評論家驚訝。

像鮑羅丁一樣,老聖多才多藝,興趣涉獵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亦是一位數學專家。後來,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寫音樂評論外,他還與歐洲知名的科學家進行討論,以及撰寫關於聲學、巫術科學、羅馬劇院裝修及古老樂器的學術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與《天鵝》堪稱珠聯壁合的芭蕾舞《天鵝之死》, 當年著名的舞蹈大師福金 (Michel Fokine)根據老聖的曲子《天鵝》 ,為俄羅斯芭蕾前輩巨星安娜·巴甫洛娃編導了芭蕾舞單人舞《天鵝之死》。在大提琴那哀婉動人的音樂聲中,一束白色的追光打在一隻瀕臨絕境的白色天鵝的身上。隻見她扇動雙翼,幽婉的神態表現出對生的強烈渴望和熱愛。然而無論怎樣艱難的掙紮,最終她還是默默的倒下了。

東雲子



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

 

蘇聯著名芭蕾大師烏蘭諾娃一九五六年演出的《天鵝之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nmQwU4VUA

 

馬友友大提琴《天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Kjywjo7Q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斌騷客' 的評論 :
茅兄所言極是,最能容易打動人心的藝術形式當數音樂,加上體態輕盈的舞蹈,真的是視覺+聽覺的享受,感謝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謝來訪留言。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非常有創意的組合,大膽的嘗試,別開生麵,很有意思。謝謝silerbug的來訪,介紹。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音樂與芭蕾結合得天衣無縫的表表者。能夠較易推廣。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極美的帖子。

兩三年前馬友友曾和一個街舞少年合作,以hip-hop形式再現了這段《天鵝之死》。 兩人在美各地巡演,小夥還有機會去了北京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一展身手。

Hip-hop詮釋古典天鵝,也是意想不到的栩栩如生,別有一番韻味。

www.youtube.com/watch?v=C9jghLeYufQ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樂園小夜曲' 的評論 :
當年斯特恩帶走培養的幾個音樂學院的學生,現在也都獨擋一麵了,王健就是其一,他的大提琴琴藝直追馬友友。謝康兄留言。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東兄又一好介紹,《天鵝》乃經典一曲,《天鵝之死》乃經典一舞。

在華人大提琴家裏麵,馬友友可說是大哥大了,馬友友的這個《天鵝》視頻我曾經傳給一位朋友,他馬上把之作為自己工作電腦的背景音樂。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晨曦東微' 的評論 :
的確,大提琴的深沉,繆寂更能表達此曲的意境。謝晨兄來訪留言。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橫塘雨眠' 的評論 :
謝橫兄來訪。
晨曦東微 回複 悄悄話 這首優雅、溫柔的大提琴曲《天鵝》和這首改編的芭蕾舞曲《天鵝之死》真的值得一聽。
每一種樂器真的有它的獨到之處。對樂器外行的我,也很喜歡弦樂。聽過吉他與大提琴演奏的《天鵝》,感覺就不如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版《天鵝》那麽感人。
謝謝分享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