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文學城中現象之二---粗口漫罵篇
(2014-03-07 16:15:39)
下一個
中文語言文字學之不易,舉世皆知。但不廣為人知的是其中排列組合之技巧難度與奧妙。相同文字,不同排列可以形成語句的意思有天壤之別的理解。從文字表達與運用中,讀者也不難看出作者所受的專業訓練程度,教育文化程度,文學素質程度,個人整體修養及素質高低以至家教家風等等。正如古話所雲:文如其人。
文學城內,撰文者,評論人,水平高低各不相同。善文者,或文筆清新,如涓涓溪水,林中細風;或大勢磅礴,似金戈鐵馬,雷鳴電閃。此類人物多為專業出身,受過專業訓練。其手中筆運用自如,其文章,情所至,文所達,直抒胸臆;其評論,言簡意賅,直達主題,直戳要害。還有另一類人物--好文者,其文章沒有過多華麗詞藻,成語典故。更多是平鋪直敘,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卻也使文章別有風味。其評論也是就事論事,言辭簡樸卻不失真摯。這類作者多半是文字業餘愛好者。
最為特殊一類“作者”分類實屬不易。如要將其歸屬受過專業訓練一類,但從老漢所有過的經驗與知識來講,還從未聽過見過哪類學校,何種專業教授此類文字運用的寫作方法,因此,不知從何談起“專業”,更無從談其“訓練”。但要將此類作者歸屬業餘一類,此類人物卻又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地操縱一些我們尋常不用的特殊詞匯,使其文章也好,評論也罷充滿“性”趣,活"色"生"香"。其詞匯主要是指人體器官,尤以生殖或排泄器官為主,同時也兼顧某些動物(以家畜為主)的名稱。也常用一些"動詞",這些動詞主要是以生育繁殖為目的的人類或動物之間的活動動作為主。當然此類人物時常也會常以各種不同目的及行為問候一下對方的各種家庭成員,包括直係與旁係的各個成員,以長輩為主,女性為輔。此類”作者“簡單歸類即為有一共同愛好,現代文藝地說法就是“暴粗口”,曆史通俗地講就是“罵人”,按老漢我家鄉活講就是“罵大街”,簡稱“罵街”。
自古以來,“罵街粗口”一直是以口頭文學流傳。見諸文字則是少之又少。即或見之,也隻是起點綴襯托作用。但自網絡用語發明以來,此類詞匯便堂而皇之的被大量使用。從文學城內各種留言評論中,我們經常見到一旦雙方觀點相背,便是惡語相向,粗口勁爆,破口大罵。你談傳統吃喝,他上來就罵你”豬食狗糧“;你講體育獲獎,他馬上扯你”作愛強奸“;你論旅遊天氣,他立即說你”腦殘智障“;如果你要談論政治,更無異於引火燒身,除了被問候家人之外,還要另加被各種未曾謀麵的不明人士”意淫”身體前後生殖排泄器官。真不知這些人物都是什麽“口味”。更感歎這些人物聯想之豐富,手法之狠毒,用詞之陰損,思路之怪異,令人匪夷所思,防不勝防。
老漢我倒是奇怪納悶,忍不住要發問:如果是麵對麵的在公司在學校,遇到聽到你所不喜歡的,這些人士還敢如此這般嗎?!如果是在大街上,遇到陌生人士發表你所不喜歡的談論時,這些人士你還敢如此這般嗎?!如果署名需要報上真實姓名,是男或女,這些人士你還敢如此這般嗎?!有幾個“英雄好漢”敢拍胸脯說:“我敢”!這隻能說明這些人士的膽小,猥瑣,齷齪。躲在背後,放冷槍,施陰箭。即不用付法律之責任,又解心頭陰毒之氣。有何道德可言!
此種暴戾,仇恨,狹隘,不平之性格如何形成?老漢我既不是社會學者,有未專業學過心理學。不能過深地去探討解釋。但老漢有一點明白,肯定與家庭環境背景有密切關係。或耳濡目染,或潛移默化;亦或嬌生慣養,飛揚跋扈,亦或強權壓製,鞭棍辱罵,都會可能產生此種扭曲的性格。與家庭家風是密不可分的。
其實人們對某些事物的看法不同,觀點相異實屬正常。發表個人看法,是你的自由。他人提出異議甚至反對,也屬他人之權利。網上本來就是紙上談兵的地方。人人均可暢所欲言。這裏沒有一言堂。每人都應有包容的心態。一言不合即張口就罵,與一黨專製的強權鎮壓,與“文革”的“砸爛狗頭"有何本質的區別?!漫罵隻能暴露個人的淺薄,無能,粗魯與野蠻。這即不是顯耀於世的資本,也不是"混”社會的方法,更不是為子女的榜樣。理智的爭論,虛心的探討,包容的心態隻能會使混淆的是非更加明朗清晰。
老漢不是上帝,沒有權利為人指點迷津;老漢也不想做出家前的魯智深,路見不平,揮拳相助。我隻是見到這些怪象多時,幾成泛濫。又不忍視而不見,所以忍不住叨擾評論幾句(這幾句似乎長了些)。又可惜老漢三十多年前投“錯”門檻,入“錯”行當,學習理工,以致現今詞乏語拙,文不達意,使老漢更加領會古話所雲“書到用時方恨少”之含義。因此,有讚同老漢拙文者,歡迎繼續探討;相左者,亦歡迎爭論批評。但對仍舊“罵街”者,老漢隻能無語沉默對之。權當是老漢我對貪官講廉恥,與太監談“性”福!這正是:嬉謔怒罵皆由你,惡聲善譽自留名。
下篇續談“漫罵篇”
中文網絡媒體能否辦成嚴肅類型的?很不可能。所能麵對的群體在中文讀者裏太少,沒法生存的。隻能魚龍混雜在一起苟且罷了。自己有個約束,離謾罵花邊標題黨遠一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