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從來都是如此,隻有發生後才是曆史,而發生之前沒有人會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麽,新中國成立後的短短時間裏,發生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很多事件幾乎同時發生,一個個指示,一項項新政策接二連三出台,人們除了緊張地接受一切變化而別無其它選擇。終於停息下來的炮火聲沒過多久,朝鮮戰爭爆發了,緊接著抗美援朝運動開始,在1950年,土地革命,鎮壓反革命運動,及抗美抗朝運動同時進行。
一,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一場本來發生在朝鮮半島的內戰,卻由於美國的強勢介入和直接出兵,演變成國際性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6月28日——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為抗美援朝做準備。
10月8日 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主席發布給彭德懷、高崗、賀晉年、鄧華、洪學智、解方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各級領導的《關於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10月上旬 鑒於美帝國主義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地威脅我國安全,中共中央根據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8日,毛澤東發出《給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誌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誌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並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到達朝鮮前線。從10月25日到12月24日,誌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連續進行了兩次戰役,殲敵五萬餘人,於12月6日收複平壤,並把敵人趕回三八線附近,從而扭轉了朝鮮的戰局。
此時,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正是百廢待興。出兵朝鮮,就要同擁有世界上最優良裝備的美軍交鋒,要冒極大的風險。全麵考慮戰略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黨中央和毛澤東最終作出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的重大決策,“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朝鮮戰爭原因:隨著停戰協議、中美建交、蘇聯解體等一係列事件的發生,史學界普遍認為,是金日成在得到蘇聯同意和支持的承諾後,首先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動突然進攻。
原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主任的阮銘曾向BBC中文表示,實際上當時斯大林跟金日成之間的約定,毛澤東並不知道。毛澤東質疑來中國談判的金日成,是否有能力打下韓國全境,如果美國介入並登陸怎麽辦。“但是金日成拿出斯大林跟他談話的記錄,毛澤東就想2比1,斯大林跟金日成說要打,那他就反對不了。”
金日成領導的朝鮮共產黨軍隊突襲南方,在戰爭最初勢如破竹,當年9月初幾乎攻占朝鮮半島全境。但7月7日,聯合國通過決議組成由美軍指揮的聯合國軍幫助韓國軍隊予以抵抗,9月15日成功實施仁川登陸,一舉反攻,改變戰略態勢,金日成軍隊很快陷入絕境。
10月,聯合國軍北部戰線已經推進到中朝邊界的鴨綠江邊。麵對這種危機局勢,毛澤東感覺非常為難,阮銘回憶,“胡耀邦曾講,毛澤東在朝鮮戰爭時期幾天幾夜抽煙不睡覺,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政治局會議上有人是反對的,另外對美國的意圖也不是很了解,後來主張打的占了上風,周恩來就說,在門外打比較有利。”緊接著,毛澤東又收到斯大林的秘電,要求中共出兵援助北朝鮮。
很多人並未意識到,短兵相接的中美兩國,從未互相宣戰。彼時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剛剛五年,參戰各方都默契地將其控製為“有限戰爭”。中國軍隊是以“誌願軍”名義赴朝,以示中國沒有跟美國宣戰。而美軍也以聯合國軍的名義,而非單一國家參戰。
美國意會到這點,為免與中國全麵開戰,美國拒絕了蔣介石提出的出動33000人部隊進入朝鮮作戰的提議,因為“如果台灣的軍隊出現在朝鮮,北平的共產黨人就可能決定參戰”,所以“絕不允許蔣介石成為對中共戰爭的導火索,這樣的結果可能使我們卷入一場世界大戰”。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
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參加了5次重要戰役,直到1953年7月27日宣布停戰。中國最初的統計數字,在朝鮮戰場上陣亡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為148977人、負傷220218人,失蹤25621人及被俘21400人。
但近些年這一數字有所修改。2010年出版的中國《文史參考》又稱,共有18萬誌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犧牲。
據美國方麵統計,在朝鮮戰場上陣亡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為40萬人以上、負傷48.6萬人及被俘21839人。
相比之下,聯合國軍傷亡較輕,但也非常可觀。聯合國軍共死亡57606人,傷病115183人,失蹤及被俘6973人,總計179762人。 其中,美軍死亡54246人,占外國軍隊死亡總數的94.16%。
二,捐款買大飛機
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建設還沒有完善,戰爭的消費的資金來源糧食供給等都是大問題。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第二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通告,號召全國人民捐獻飛機、大炮。
著名豫劇女演員常香玉和愛人陳憲章決定,通過義演為誌願軍捐獻一架戰鬥機。陳憲章很快寫出了義演的劇本,這就是後來唱響大江南北並拍成電影的《花木蘭》。半年時間裏,香玉劇社行程上萬裏,演出180多場,終於攢夠了買一架戰鬥機的錢,實現了捐飛機的願望。這架飛機被命名為“常香玉號”。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誌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支援了前方作戰。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52年5月,全國群眾捐獻了能夠購買3710架戰鬥機錢款,主要是人民幣(舊幣,下同),共5565062300000多元。河南阜城煤礦工人羅潤生將2年積攢的200多萬工資全部捐獻出來。新疆烏魯木齊103歲維吾爾族老人吾古尼沙汗,把用撿麥穗、紡紗換來的90萬元全部,捐給誌願軍。湖北漢口被服廠女工組長鍾夢月為了趕製捐獻給誌願軍的40套軍衣,她晝夜連軸轉,就在她快將軍衣趕製完成的那個晚上,她的獨女生了病,她將孩子寄托在姐姐家裏,第二天她到姐姐家接孩子,才得知孩子因病夭折了。
而東北做為離朝鮮最近的後方,搶救傷員送軍火糧食的任務都落到了東北三省的人民肩上。下麵的圖片是遼寧人民組織的擔架隊。人們冒著嚴寒酷暑為保家衛國戰鬥著。
在北京,同全中國一樣,全市人民也掀起了愛國支援支援軍的熱潮,各個區有保長挨家逐戶地走訪動員,在每個胡同口都貼著一張大紅紙,上麵是胡同裏某家某戶所捐款的數額。
三,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
除了捐錢捐物,政府號召青年報名參加誌願軍,巜人民日報》報道:自1950年12月10日至1951年1月10日,廣大青年學生、青年工人誌願報名參加各種軍事幹部學校的已達25萬餘人。為此,《人民日報》配發短評《中國青年愛國主義的新高潮》。短評說:有著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的中國青年,響應祖國的偉大召開,踴躍報名參加各種軍事幹部學校,形成了中國青年空前的愛國主義的新高潮。它將推進中國青年運動到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將大大促進全國人民的愛國運動。
為了支援誌願軍抗美援朝作戰,全國也出現了報名參軍的熱潮,僅1950年,全國就有58萬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報名參加誌願軍和軍事幹部學校。當年征兵人員來到山東大學不到2小時,就有514名大學生報名參軍,湖南湘潭縣1.8萬農家子弟強烈要求參軍。全國各地再現“母送兒,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情景。
而在誌願軍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的故事。毛岸英和彭總辦公室的其他成員在10月23日隨十三兵團司令部一起入朝。
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憶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經過》中記敘:10月8日上午7時,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命令與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以及彭德懷指揮所的負責人成普、參謀徐畝亢、龔傑、秘書張養吾、翻譯毛岸英一行乘飛機直飛沈陽,這次航行是絕對保密的。
原中國人民誌願軍組織部部長任榮將軍後來還回憶,出發前,上級對他說:有位俄文翻譯搭乘你的車。一上車,任榮就覺得這位俄文翻譯有點麵熟,但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兩人一問一答交談了好久,翻譯告訴他,自己新婚不久,父親支持他來朝鮮。任榮說當時隻是對這位知書達理的俄文翻譯頗有好感,同時又覺得他父親思想很進步,至於他父親是誰,任榮將軍既沒問,也沒想到要問。直到後來,他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毛岸英到了朝鮮大榆洞誌願軍司令部,主要負責蘇聯駐朝鮮大使、朝鮮戰爭蘇聯軍事顧問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與彭德懷交流中的翻譯。
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將,選擇了金日成成為朝鮮的領袖,1948年任蘇聯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就是他坐鎮在北朝鮮,是蘇聯資深軍隊政治工作者和軍事家。1936年,14歲的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在蘇聯生活了近十年,應該說他的俄語能夠交流,但是,毛岸英是不是能當翻譯,特別是負責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與蘇聯駐朝鮮大使、朝鮮戰爭蘇聯軍事顧問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上將的翻譯,是關係到幾十萬部隊和美國等現代化戰爭的許多軍事術語,是不是能準確翻譯,這就不得而知。
當時在北京很多年輕人都報名參加誌願軍。
1950年12月,北京,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學子被同學們戴上光榮花。
曆史是由人來寫的,由誰來寫就決定了這個曆史的內容。十個人可以寫出十個版本的“曆史”,我是參考了很多資料寫了上麵的綜述,也讓自己對這段曆史有所了解。
美英以炸沉重慶號和侵入內海的行動,實際卷入了中國內戰。如果沒有韓戰,以當時美國的麥卡錫主義,中國也沒有好果子吃。
菲兒的評論非常客氣!
-------------------------
一開始就不是“內戰”,沒有蘇聯和中國的允許和武器部隊支持,金正日即沒有能力,也不敢越過三八線挑起戰爭!
1.最受益的是金家王朝、三代掌權、鼓吹在金太陽的領導下打敗美帝(沒誌願軍的事兒)。
2. 南韓人民受益、從此過上受美帝保護的安穩生活
3. 老毛子把不用的賣軍火給中國、發了戰爭財
4. 台灣人民受益、在美帝保護下免受大陸武力進犯、免受統一後的文革之苦。
5. 中國是受益者、打出來威風、從此確立了大國地位。同時代價也很大、還欠了老毛子一大批軍火債,從此跟美帝為敵(世界上凡是跟美帝為敵的都沒好日子過)、直到1970年代尼克鬆主動示好,才迎來轉機。順便說一句:長津湖之戰跟來美國洋插隊沒有半毛關係!
美帝都是朝鮮戰爭的最大受害者:老美重視自己人的性命。本來美方把金日成打回38線以北就大獲全勝、沒啥大的傷亡,但是麥克阿瑟的傲慢導致在朝鮮白白死了那麽多人,最終還是退回了38線。
金日成是始作俑者、至少承擔一半罪責。
傲慢的麥克阿瑟應當承擔另一半責任,因為這個傲慢的家夥不顧總統杜魯門的指示、擅作主張打過三八線、新中國不得不出兵參戰。
朝鮮戰爭、中國是最正義的一方、被拖下水、不得不戰。
長津湖該不該打、怎麽的打法是一回事、但是這部電影骨子裏宣揚的是扭曲的價值觀: 那就是中國人多的是、死個百兒八十萬不礙事,人命不值錢、尤其是老百姓的命、最好死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電影裏故意醜化兩個美國飛行員、打賭誰打飛的屍體多誰贏、這是明顯撒謊成性的後遺症。
個人觀點、歡迎指教。
當然,誌願軍出兵朝鮮也是應該的,新中國剛剛建立、不能眼看著別人在家門口耀武揚威、自己躲在家裏當縮頭烏龜。
美軍被誌願軍打回38線、南北朝鮮回到原點,雙方死的、傷的上百萬人,始作俑者就是金日成這個混蛋白眼狼,盡管誌願軍出兵朝鮮並不是完全的利他主義行為、但是北朝鮮絲毫不感恩、屬於養不熟的狗。
無論1950年6月開始的朝鮮戰爭是誰先發動的,隻是一個國家的內戰。當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是中俄兩國代表都不在場的情況下通過的,僅僅隻有7個成員國投票讚成。這種微弱的讚成票,在今天的聯合國根本就不可能通過。這種授權聯合國參於一個國家內戰的決議,在聯合國曆史上隻發生了這唯一一次,而且是在聯合國剛成立五年,其機構還很不成熟的時候。即使根據這個非常特殊的決議,也沒有授權聯合國軍幫助南朝鮮去吞並北朝鮮。所以,聯合國軍有什麽合法性,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去侵入北朝鮮,並試圖徹底滅掉北朝鮮?
當然、麥克阿瑟被勝利衝昏頭腦、越過38線、非要滅掉北韓、也是不對的。所以我讚成抗美援朝、但是我認為朝鮮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朝鮮的金日成。
Engraved on granite blocks near the water pool at the east end of the monument are the.
Dead—United States: 54,246,Revised 36,574 (only in Korea)United Nations: 628,833
Wounded—United States: 103,284, United Nations: 1,064,453.
Captured—United States: 7,140, United Nations: 92,970.
Missing— United States: 8,177, United Nations: 470,267.
後來越戰時中國警告美軍不能越過十七度線,美軍遵守了。
這就是韓戰對中國的意義,保證了以後幾十年的國家安全,尤其是當時在歐洲屬於強勢的蘇聯在中蘇交惡後不敢考慮軍事進攻中國。
蘇聯在中蒙邊境部署了百萬大軍,直到七十年代後期才知道是因為害怕中國進攻,而不是用於進攻中國。韓戰是中國近代史以來第一次戰勝西方強國,曆史意義是很不同的。中印戰爭時期麥克阿瑟聽說印度與中國開戰,認為印度瘋了,這是被報道過的。韓戰後中美兩國對這個戰爭的宣傳很不同,多少體現了對自己國家的影響的不同。
韓戰對美國來講是可以選擇的戰爭,但對中國來講是沒有可能選擇的。也就是雙方的期望值不同,對美國來講沒有徹底的勝利就是失敗,否則有什麽打的意義?對中國來講,不輸就是贏。
這就像1812年戰爭對美國的意義,首都被英軍占領燒了,但巴爾的摩的壯烈導致了美國國歌的誕生。這場戰爭美國在軍事上是失敗的,五千首都美軍被英軍五百先鋒部隊打殘,甚至大部分英軍追擊導致脫水中暑,美軍也是狂逃,使得首都被兵不血刃占領。
但讓巴爾的摩保衛戰讓英國意識到美國不可能被征服。這場戰鬥對美國的意義就像韓戰對中國的意義一樣。
聯合國通過那麽多譴責以色列的決議,有時候甚至隻有美以兩國反對,其它一百多個國家讚成。可是決議對美國和以色列有約束力嗎?
-----------------------------------------------------------
viBravo5 發表評論於 2021-10-06 21:05:57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83,
adopted on June 27, 1950, determined that the attack on the Republic of Korea by forces from North Korea constituted a breach of the peace. The Council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cessation of hostilities and for the authorities in North Korea to withdraw their armed forces to the 38th parallel. They also noted the report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Korea that stated North Korea's failure to comply with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82 and that urgent military measures were required to restor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The Council then recommended that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urnish such assistance to the Republic of Korea as may be necessary to repel the armed attack and to restor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area."
The resolution was adopted by seven votes to one against from Yugoslavia. Egypt and India were present but did not participate in voting. The Soviet Union did not veto the resolution because it had been boycotting the Security Council since January 1950, in protest of China's seat at the UN being hel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no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measure adop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UNSC) on June 25, 1950. The resolution demanded North Korea immediately end its invasion of South Korea, the catalyst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Korean War. The measure was adopted by a vote of 9 support, none opposed, and one abstention. The resolution passed since the Soviet Union was boycotting the UN for recognising Republic of China as China
就像你綜述中寫的, 台灣的老蔣當時好興奮啊, 他的日記有記錄。他認為“反攻大陸”的時機到了, 想派兵出戰, 但被美國人拒絕了。 美國已經看透了國民黨的無能和腐敗, 抗戰勝利後就開始逐漸和他“脫鉤”了。
朝鮮戰爭起源於北朝鮮首先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動突然進攻。 美國帶領下的聯合國軍進行反擊,跨過38線,曆史文件證明美國沒有任何進入中國的意圖,因為不想與蘇聯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中的戰爭原本可以避免發生,但由於雙方的誤判,造成幾十萬誌願軍的陣亡和幾萬美軍將士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