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是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在人腦中引起的反應。感覺是最簡單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基礎。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年輕人都知道要找感覺,對於自己不喜歡或不願意的都會說,沒有感覺。如果你沒有過有感覺的體會,你就無法了解有感覺和沒感覺的區別。
過去一直不理解的就是很多年輕人在找伴侶的時候,說得很清楚,就是要找有感覺的,而回想起來自己那個階段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自己當時的感覺是什麽。
是不是我們那個時候的人就沒有感覺這個概念呢,也許不理解感覺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吧?那時侯的人頭腦太簡單了,對事物,對現實生活要求的太少了,所以沒有也沒有來得及去考慮那麽多
過去的人都有一個是非標準,凡事兒不偏離軌道,不出格兒就是大方向,現在不一樣了,凡事兒要先找感覺,有感覺才可以,沒有感覺的根本沒有任何考慮的價值。
其實這也是標準的一種吧。沒錯兒。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憑感覺做事兒,或選擇自己需要的選擇是不對的,因為感覺畢竟隻是感覺,你沒有去實踐,沒有去嚐試,怎麽就能斷定你的感覺的對與錯呢?
怎麽說呢?感覺其實就是一種預感,感知,如果你感覺不應當或不喜歡,又非要自己去實踐一下,我不知道是不是應當,如果是我,我會先憑我的感覺行事兒的,因為我感覺都不行,怎麽會去嚐試呢?
當然很多事兒確實,如果你嚐試了,也確實能知道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不去嚐試絕對不知道。所以很矛盾。
這其實也正是我們憑感覺做事兒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當你感覺一件事兒,是不是應當去做的,一個人,是不是應當接近或疏遠的的時候,你會憑感覺先選擇的。如果一件事兒,你認為不該做,那麽你還要去嚐試,其實結果一定不會很理想。
如果說是一個人的話就更是了。當你見到一個人,首先你的感覺會告訴你,他/她對你而言是不是值得接觸,值得交往,即便你一點點都不了解他/她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的。
有人會當即立斷,不再跟這個人來往或認識,而有些人則會把這個感覺放到一邊,進一步去接觸或了解這個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如果這個人的感覺是對的,那麽就沒有必要去進一步接觸了,但如果你的感覺是錯的呢,放棄了接觸這個人,也就放棄了了解這個人的機會,如果他/她是個好人你也就此錯過了他/她,可惜了。
但如果你進一步的接觸依舊覺得他/她不是你要的還好,如果你由於某種原因錯誤地認為他/她不錯,那麽今後你得到的就是痛苦。
前人總結過這樣的經驗,當你無法判斷自己的選擇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就是對的。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起初認識的時候感覺不錯,但當進一步了解的時候卻矛盾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避免矛盾,避免不必要的互相傷害就會選擇放棄,結果不久或很久以後就會後悔,會發現原來那些矛盾並不重要,也並不難解決。這也是感覺給人們帶來的麻煩。
現代人已經很少有耐心了,尤其在對待人跟人的交往上。好像誰離開誰都能活,都能活得很好,甚至比有對方更好。所以很少在有了矛盾的時候試圖去解決矛盾,而是快刀斬亂麻地很快斷絕跟對方的關係。覺得隻有這樣自己的內心才能平衡,不然自己會陷入痛苦,不值得。
日子是過給我們自己的,你的快樂要靠自己爭取。如果沒有能力麵對矛盾,沒有能力化解矛盾的話,也就沒有能力獲得快樂。那種一味地隻能享受快樂不能承受痛苦,不能有任何麻煩的感覺,那種對方的出現隻能給自己帶來益處,而不能有任何負能量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快刀斬亂麻的同時,也斬斷了自己通向快樂和幸福的路,斷送了自己的付出和已經到手的快樂。得不嚐失。
所以,憑感覺判斷也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