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堯北漂

體驗一些,思考一些,學習一些,展望一些
正文

所謂左派原來和封建資本一回事兒

(2013-12-26 19:27:52) 下一個

最近一直看些曆史書,尤其是1500年前後開始的世界現代化變遷及資本社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社會邊緣到居於統治地位、從由封建主支配到支配封建主並導致其最終消失等,不由覺得茅塞頓開,對當下中國社會結構及由此引發的眾多的光怪陸離的事情有了更多理解。

理解一:我們目前還處在“半封建、半資本”的社會組織形態中。
所謂封建,強調集權,政府獨大,代表封建主利益,社會管理傾向運用軍警暴力“壓”服百姓。因為要供養軍警,便頻繁從百姓處征稅。百姓不堪重稅,憤而反抗,這時政府動用軍警暴力機構壓製百姓。由此形成社會循環。為什麽強調”稅收“呢?因為不鼓勵市場,不鼓勵商品交換。因為鼓勵了市場/商品交換,久而久之政府/封建主們便會失去對市場中所交換物品/資源的掌控,例如:土地、礦產、農產品等等。這是為什麽乾隆皇帝否決和珅與英國通商動議的根本原因-應該說,乾隆作為一代封建帝王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高屋建瓴的,他要”保江山不變色”,從其自身利益及其封建統治階級利益而言,是對的。

但,從中國整體利益而言,是錯的,因為他阻礙了中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整體進步,使中華民族的這個國家錯過曆史進步的契機。最終,他的子孫們還是沒能看住江山,甚至下場悽慘。

而所謂資本,強調市場,強調貿易交換。當我們看到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起源之一是英國農民/農場主們從中世紀就在進行土地市場化交易的曆史記錄時,我們不但驚訝地合不攏嘴,另一方麵更頓悟現今中國社會土地”公有製“的封建本質。資本社會的啟蒙從1500年代即已開始,經曆早期”商品資本“,到18-19世紀進入”工業資本”,再到現今的“金融資本”,前後共餘500多年!真是大開眼界:我們從小的曆史教育就說是西方資本主義200多年,原來遠遠不止。英國是資本社會重要起源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其封建主們能有的勞動力不太夠,因此不宜采用軍警暴力鎮壓手段(不然沒人幹活,還封建誰去?),於是在市場交易方麵就(不得不)寬容很多。與之對應,歐洲大陸上的封建力量就很強(自然條件好,人口眾多),因此資本社會的自然發展轉型就慢。久而久之,大英帝國終於百煉成鋼,領導世界。美國作為英國資本社會的“親生兒子”,更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超越老子而代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形態便如此演進而來。

資本並不美好,資本以“取利”為根本任務,所以能“取利”的都是其所追逐的,比如:和政府合作進行壟斷經營,雇傭童工壓榨勞工,種植鴉片,... ... 社會不會一邊倒,於是就有勞工組織發展與壯大,政府也要維護社會本身合理運轉,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法律加以製約。於是資本、平民、政府就逐漸形成了一個三方約等邊關係,共同促進社會整體運轉與逐步而均衡發展(當然一定時期也不等邊-話題另敘)。

言至於此,看官們大體明白了現今中國“半封建、半資本”這個判斷的原因。關於”集權、政府獨大“就不說了,地球人都懂。那麽”市場“”稅收“呢?其實如果我們看現今中國土地官有官享官賣,就知道這和以”市民/平民“為主體的真實市場沒啥關係-因此是官僚壟斷。其次,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存在的目的一是將社會核心資源牢牢掌握在統治階級手裏,二是攫取財富,”變相稅收“,從而支撐軍警暴力機關(也即”專政“)的財政需求。至於國有企業市場化,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市場是個交易平台,市場裏各項商品的所有人是不同而力量相對均衡的,有衝突由第三方(法院/政府等)裁決。那我們看到的”市場“呢?其實所有人就一個,都是”黨“的,不過是東西從左口袋到右口袋,即便有非”黨“的平民參與其中,力量相差何其懸殊!當然如果考慮現今的”黨“已地方/條塊分割化,那麽這些人參與的”市場“也許可算得上一定意義上的市場。但是,”仲裁“的第三方呢?沒有。因為根本就是”一奶同胞”,哪來什麽“第三方”。

那麽“半資本”呢?看官,千萬別以為有“封建”就沒“資本”,有“資本”就沒“封建”(媽的我們的政治/曆史都特麽怎麽教的,胡說八道!)。資本在封建社會一直存在,不過是一直“不入流”,一直被“封建”所統治罷了。當財富/權力的聚集不是通過對資源、生產等的直接掌控,而是通過“投資、交易、利潤”的方式產生,那麽這就是資本的方式了。所以改革開放到現在,真正把我黨從單純封建製轉成了封建資本製。

所以我們看到中國社會林林總總的問題/突發事件/...,終於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於是明白,為什麽”左派“們要如此保左,這是現代封建主們,以及經過資本武裝或資本包裝的封建主在保護其真正核心的封建利益。看到最近的拜毛運動,更讓人心驚膽戰-封建力量至今依然如此強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