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時間過得真快,這一轉眼又到了2023年底了。看著窗外的寒冬肅殺的景象,就更加理解為什麽許多重要的節日比如元旦,聖誕節,春節都是在隆冬時節。人類靠著過節,大家聚在一起,抱團取暖,一起對抗嚴寒。
我喜歡過聖誕節,喜歡聖誕的燈飾,喜歡電台裏的聖誕歌曲,那些經久不衰的歌曲和經典的唱法。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同事間和公司裏,政策上已經開始回避聖誕節了。最早的時候,大概在2012年,當時本豹在哈斯卡斯坦的苦寒之地上班。那個來自美國南方的洪波經理,他來自深紅的聖經帶,也自稱是虔誠的基督徒。
本豹還是很包容的。在職場不願提政治和信仰,因為每次這樣的對話基本上都不會有共識。大家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國家,各種膚色,各種的信仰,各自的文化,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賺錢。不賺錢誰離開家,背井離鄉來這苦寒之地呢。既然來賺錢,其他也沒有過多的可交流的。
很快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位經理每到穆斯林的各種節日都對團隊裏的穆斯林員工表示熱情的祝賀,而且不少重要點的節日,還特批穆斯林朋友的聚餐。我覺得這樣是很好的,尊重各類的信仰嘛。
但到了聖誕節,這位經理就像啞了火,在公開場合連聖誕節都不敢提。隻敢說“節日快樂!” 更不要說會發郵件表示祝賀了。
而新年過了沒有幾天,到了俄國俄曆新年,就是東正教的新年,這位經理又開始積極對講俄語的員工表示祝賀了。
一連兩年都是如此,當時本報感覺這一切都太擰巴。尊重宗教文化難道不應該對所有的宗教和文化嗎?為什麽他連自己宗教過的節日都不敢在公開場合提及。也就是從這件事情以後,讓我看穿這類言行不一的人。為了政治正確,毫無原則可言。
今天的社會,每天都在上演荒唐的劇本。比如在所謂平等的幌子下,通過一些僅僅某一個或幾個族裔或者特殊的人群受益的法律法案。很多情況下,這樣的利益傾斜是以多數人的代價為前提的。
在文革後期,某些高校群眾對沒有專業知識的工農兵幹部管理學校有微詞。進入80年代,知識分子紛紛重新掌握高校的領導崗位。那些曾經盼望自己的同類掌權後能夠為自己的群體發聲的群眾發現新上來的知識分子領導甚至更離譜,除了更加為自己的利益外,對知識分子更加嚴厲。
這樣的事情在不斷的重複。看似和我們一樣背景,一樣種族的人,被很多同樣背景的人認為大家是一樣的人,是更能代表自己群體的。事實是天真的大眾在不斷被打臉。比如加州的幾位華裔議員,在很多時候的立場和投票並不代表華裔的利益。
這樣的現象很好解釋。這些議員的第一利益就是滿足支持自己的核心選民。華人即使在加州人多,但依舊是少數族裔,議員們的當選要依靠人口更多的團體,比如白人,西裔等等。這也解釋了他們的投票紀錄。無利不起早。更多的時候,他們為了自證沒有偏向自己的族裔,會采取一些更加激進的措施。
無獨有偶,昨天在X和媒體上看見華裔的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籌辦聖誕派對期間,原本隻安排少數族裔市議員參加,但助手卻誤將電郵發送給全體議員,其後再補發信息,解釋隻有少數族裔才獲邀請,引來多方批評。被排除在外的人指責市府這次決定“不幸”,也在不同族裔之間製造分裂。請看下麵來自的X截圖。
我本人對於這些高智商的政客的辯解一般就采用“嗬嗬”,一笑了之。鬼才信呢。這不奇怪,這個本豹曾經的經理回避聖誕節的做法是異曲同工。
所以說,人在一起最終是以三觀區分涇渭;而不是什麽族裔膚色這些外在的元素。
在投票時每個人也要按照內心的感動行事,不要被外表的光鮮亮麗迷惑。一旦選錯了人,後麵幾年也隻有偷偷流淚的份了。
豹子土狼 2023-12-15
不過在哈薩卡斯坦那地方,那個經理有沒有保命的考慮才這麽做的?
20+年前的北美基督教宗教氛圍很濃,新移民皆勤學英文/打工生存/讀書找跟好的工作/學習融入本地文化。。。一切借由序,沒太多雜音。。。
後來尤其是幾年前變了。。。美國早已是逆向歧視,很多修養好專業水平高的白人被趕走,取而代之的是印裔,同樣的事在多倫多有發生,尤其是大銀行。。。強國崛起後華裔的NOISE也不少,趕走加國前總理哈伯/竄騰土豆自由黨上台,華裔功不可沒啊。。。
不過物極必反,看看阿根廷和意大利。。。期待明年的美國/加拿大大選,MAK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