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世界大戰迄今打了兩次。這樣的計算方法遠遠漏記了大戰的次數。舉例來說,羅馬帝國十字軍東征,按照今天的標準看就是世界大戰,而成吉思汗鐵蹄橫掃歐亞大陸就更是世界大戰了。
把戰爭歸類於是否屬於世界大戰,其實並沒有完全科學的定義,甚至毫無意義。戰爭無論大小,都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破環。比如說,今天進行的俄烏戰爭,每一天要失去多少生命,炸毀多少建築?盡管名義上隻有俄烏兩國在交戰,但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是兩個陣營在角力。
大戰以後有了今天的聯合國。聯合國還是做了一些好事的,但現在看來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聯合國最重要的機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從理論和現實上看,想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懲罰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猶如癡人說夢。在本豹看來,聯合國現在成為了一個龐大的造夢機構。
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是聯合國一貫倡導的。恰恰是這看上去很合理的東西,卻是最糾纏不清的。
國家的名稱,朝代的更替,疆界的更改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自從有了人類以來。要尊重國家的主權和疆界,這賬改追朔到哪一年為止?比如說追朔到1600年,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不追朔到1599年或是1598年?
無論選哪個年代,都不能滿足利益衝突各方的利益。其實這個問題要是倒過來想就容易理解了。各利益衝突方之所以引經據典無非是為了從曆史文化和法理上為己方占有土地/利益/疆界提供依據罷了。因為利益衝突,所以雙方或各方幾乎不可能在證據上達成一致。
人類熱衷戰爭的原因之一就是戰爭是解決衝突的一條“捷徑”,談判可以談幾年,幾十年,可能還是雞同鴨講,但戰爭就可以幾天內改變一切,達到結果。幾天前,阿塞拜疆出兵亞美尼亞的納卡地區並完全占領了納卡地區。這就是戰爭作為終極手段解決問題的例子。
作為二戰的戰勝國,我們很容易會把今天的一切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而忘記了戰爭的殘酷和沉重的代價。
在學術界,有一些學者在沙盤演兵,設想假如盟軍輸掉了二戰,今天的世界的國界將是什麽樣子的。下麵引用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來自一本叫做“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的書。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3/In_the_Presence_of_Mine_Enemies.png
第二個例子來自Amazon TV series :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高高城堡中的人)。
這兩個假想的世界地圖有著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假如德國和日本當年贏得了二戰,那麽今天的世界基本上被德國和日本瓜分。細節有所不用,比如美國西部是被納粹德國占領還是被日本占領。也就是說,假如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獲勝,今天世界上說得最多的官方語言將是德語和日語。
看了這樣的預測,估計多數人不會懷疑當年盟軍浴血奮戰用重大的犧牲打贏二戰的正確性吧。
作為曆史長河中的一瞬間,什麽結果都是可能的。所以,沒有誰能說我的疆土我的邊境是不能動搖的。
最後補充一下,相對於可以逃避大戰戰火的地區,大概就是南美洲部分地區和中亞幾個斯坦及印度部分地區了。
曆史必定會以某種形式重演,希望我們這代和今後幾代都不會看見這樣的大戰。
豹子土狼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