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本豹不是研究宗教的,沒有資質來談宗教的區別和比較。本文隻是膚淺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加上一些公開的網絡資訊。還希望讀者分享自己的亮光,加入討論。
巴以雙方目前在加沙地帶激烈熱戰。
直接的導火索是10月7日哈馬斯的陸海空三方麵的進攻,殺死不少以色列士兵和平民,也抓了不少人質。以色列則重拳還擊,幾天的空襲讓加沙地帶不少建築成為廢墟。但中東的事情複雜如同蜘蛛網,盤根錯節。在目前的局勢下,那些聽起來很動聽的祈求和平的願望和禱告能有多少成效,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巴以雙方都殺紅了眼,都不想收手。而巴勒斯坦哈馬斯後麵的老板伊朗在議會開會時就全體高呼要消滅以色列。
宗教是人類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沒有信仰的人群外,就是有信仰的人。世界上的宗教很多,但最重要的幾個就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等。而聖城耶路撒冷又是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這三大宗教的起源地。這三大宗教起初是一致的,後來分開了。可以不誇張的地說,一生能夠去訪問一次耶路撒冷,大概是這三大宗教罕見的共同點,雖然穆斯林更看重的是去麥家朝聖。
這三大宗教都屬於一神教。一神教顧名思義就是隻能信本教的神,那就是唯一的神,除此以外都是異教或者異端。從教義上來說,這三大宗教並無相互包容的理論支撐。
與一神教相對的就是多神教。比如印度教,希臘,羅馬的宗教,日本的宗教,甚至佛教,對信徒拜外教的神沒有特別嚴格的懲戒。但在一神教的信仰中,拜外邦的神或是外教的神,就是對真神的大不敬。大不敬這個罪應該是一神教裏最大的罪了。
在理想的烏托邦裏,假如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土地疆域,各種信仰之間沒有任何的疆界糾葛,各自疆域裏的子民都是隻信自家的神,那麽天下應該是太平的。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現實的世界卻偏偏是各個宗教的疆界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各族各國各宗教因為移民,遷徙,通婚,造成現實的混居。共存和諧也是近代提出並提倡的新意思。畢竟共存要比十字軍東征那樣的宗教戰爭要好。所以,現在的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的歐美,尤其是歐洲,幾乎敞開了大門接受其他信仰的移民。人數之多可以從歐洲各國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規模看出。大量的移民潮造成信仰的多元化和天主教/基督教信仰人口比例的下降。
在伊斯蘭世界,在過去幾百年內,很多國家異教徒的人數急劇下降。其中包括早期基督教盛行的敘利亞,黎巴嫩。
維基百科鏈接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4%BF%A1%E8%80%85
以下等號間文字引用維基百科。
===
七世紀阿拉伯穆斯林的征服結束了拜占庭和波斯對中東的霸權。 這次征服是在七世紀初羅馬-波斯戰爭的一個特別艱苦的時期結束時進行的,薩珊王朝的沙阿科斯老二世占領了敘利亞、埃及、安納托利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拜占庭人 在希拉克略的領導下,直到620年代才進行了一次決定性的反擊。 希臘東正教牧首索弗洛尼烏斯 (Sophronius) 於 637 年與哈裏發歐麥爾 (Omar) 進行談判,以和平方式將耶路撒冷移交給阿拉伯人控製(包括《烏瑪利亞盟約》)。 同樣,埃及對阿拉伯人進攻的抵抗也微乎其微。 這似乎更多是由於整個地區的戰爭疲勞,而不是完全由於宗教差異。
征服之後,穆斯林最初仍然是中東和北非被征服領土上的統治少數群體。 到了 12 世紀,非穆斯林人口已成為少數。這一時期導致這些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的因素和過程,以及皈依發生的速度,是一個複雜的課題,曆史學家尚未完全理解。 除其他新規則外,穆斯林統治者對非穆斯林征收特殊人頭稅,即吉茲亞,這對不皈依伊斯蘭教的人產生了經濟壓力,同時皈依伊斯蘭教的人可以在穆斯林社會中獲得其他社會優勢。 在埃及,伊斯蘭化可能比其他穆斯林控製的地區要慢,直到法蒂瑪時期(10 世紀至 12 世紀),基督徒可能占人口的大多數,盡管對這個問題的學術估計是暫定的,並且因作者而異。
===
以上等號間文字引用維基百科。
我曾經的保加利亞同事給我上過一堂奧斯曼帝國征服保加利亞的曆史課。在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幾百年內,非伊斯蘭教徒隻有兩個選擇,被砍頭或者皈依伊斯蘭教。奧斯曼統治者並沒有給出共存的選項。這樣的強權加上上述的經濟手段,讓穆斯林人數迅速擴張。
再看看維基百科上的引用: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4%BF%A1%E8%80%85
以下等號內文字引用維基百科。
===
不信者,或異教徒(英語:Infidel,字麵意“不信者”)為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對無宗教或異教人士的稱呼。在一神教世界通常為罵人詞匯。不過某些伊斯蘭教學者認為伊斯蘭教中引用“異教徒”一詞為中性詞,泛指有不同信仰的人,不過一般不信教者都統稱為卡菲勒。
基督教
曆史上,稱脫離正統基督教思想的教會團體為“異端”,而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團體或人士則為異教徒。他們還定義否認基督教或基督教聖經的人為異教徒。如果懷疑論者所追求的證據,是用來滿足自己相對於基督教的信仰,則可能不被視為異教徒。這個詞的定義擴大至包括其他懷疑論者如:
在《新約聖經》中,提倡相信神的好處: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麵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11章6節
《約翰福音》則稱不相信聖子耶穌,就失去永生的機會:
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8節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章36節
伊斯蘭教
在希吉拉(622年)之前的時期,即《古蘭經》中“麥加篇章”降示的時期,由於麥加的穆斯林勢孤力薄,所以當時降示的經文主張穆斯林對非穆斯林忍讓。[7]
穆罕默德與追隨者在622年遷到麥地那後,穆斯林的勢力逐漸壯大,這時期降示的《古蘭經》經文被稱為“麥地那篇章”,隨著穆斯林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降示的經文對非穆斯林越不友善:
在真主看來,最劣等的動物確是不信道的人,他們是不信道的。——《古蘭經》第8章55節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不同教的人為心腹,他們不遺餘力謀害你們,他們希望你們遭難,他們的口中已吐露怨恨,他們的胸中所隱諱的,尤為惡毒。我確已為你們闡明許多跡象,如果你們是能了解的。——《古蘭經》第3章118節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為盟友。他們各為其同教的盟友。你們中誰以他們為盟友,誰是他們的同教。真主必定不引導不義的民眾。——《古蘭經》第5章51節
當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古蘭經》第9章29節
先知啊!你當對不信道者和偽信者戰鬥並嚴厲地對待他們,他們的歸宿是火獄,那歸宿真惡劣!——《古蘭經》第9章73節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討伐鄰近你們的不信道者,使他們感覺到你們的嚴厲。你們知道,真主是和敬畏者在一起的。——《古蘭經》第9章123節
===
以上等號內文字引用維基百科。
從上麵的經文可以看出,基督教尤其是伊斯蘭教對於異教徒或者不信的人的嚴厲態度。那些不信教的人也不要以為自己與世無爭。看看上麵的經文自己琢磨一下吧。
從目前的世界宗教分布來看,伊斯蘭世界的擴張遇到的阻力和平衡來自東正教地區(俄國等斯拉夫地區),中國(以人口眾多的漢文化人群為主的國家)。南美中美和北美的墨西哥天主教信仰也讓該區域成為伊斯蘭教擴張的阻力。
北美目前信奉伊斯蘭教人口占比不高。但未來很可能成為高增長點,因為寬鬆的法律和進步派的激進主張都是主因。
在宗教紛爭的大浪來襲時,很少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尤其當我們成為某宗教的異教徒或者不信的人之時。
豹子土狼 2023-10-16
英國人本來信奉天主教,服從羅馬教廷。
後來英國王亨利八世遇上了會迷人的 Anne Boleyn,頓時陷入情網不能自拔。
他決定休掉來自西班牙的凱瑟琳王後而娶 Anne Boleyn。
可是羅馬教廷不批準。
為了娶 Anne Boleyn,亨利八世宣布 Church of England 從羅馬教廷獨立,亨利八世自封為教會首領,從此不再服從羅馬教廷,終於達到休凱瑟琳而娶 Anne Boleyn 的目的。
然後一直傳到現在,伊麗莎白二世和查爾斯都是 Church of England 的首領。
十字軍東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伊朗-伊拉克(兩伊戰爭):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緬甸試圖驅逐英國殖民者從孟加拉國販運來的羅興亞勞工後代:佛教和伊斯蘭教。
人類最早信奉薩滿教,薩滿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其起源地主要在東北亞和中亞地區。
4.2ka事件,天氣變冷,一些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古埃及文明消退,印度河文明和兩河文明消失,中國的古人群也如此。
之後,地中海的古希臘文明蓬勃發展,中國商周在黃河中遊地區崛起。
三大宗教的始祖亞伯拉罕從兩河流域遷移到地中海地區。
古埃及和古希臘都是多神教,古希臘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精華,為現代文明打下了基礎。
公元五百年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控製了地中海周邊地區。
大約1500年後,歐洲文藝複興,重拾古希臘的科學,引領人類走到今天。
以上說法不太準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仰是同一個上帝,耶和華,God,真主阿拉隻是名字不一樣e而已。基督教的聖經中的舊約就是直接抄的猶太教,伊斯蘭教也承認猶太教的摩西和基督教的耶穌是上帝的使者。總之這三大宗教拜的是同一個上帝,隻是祭拜方式有差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