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兩天前,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在朋友的身上。經過是這樣的,朋友是微軟應用Teams channel的管理員,這個channel有差不多100個成員。一天,朋友突然發現,這個channel下的所有的文件夾都在,包括一層套一層的文件夾也在,但每個文件夾中的文件都不存在了。
因為這是一個很多人使用的channel,而且其中存放了很多的文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文件不翼而飛,讓多位使用者陷入了恐慌。朋友花了一天一夜時間,給位於印度的公司的IT技術支持打了好幾個電話,還立了IT支持ticket。最終算是有驚無險,文件被恢複了。朋友詢問IT,想知道文件是如何失蹤的,最好是知道是誰為此負責。而IT三緘其口,隻是說文件恢複了就好。
這個故事讓作為聽眾的我吃驚。本來微軟應用Teams的目的就是讓團隊在一起分享文件,一起工作,提高效率。但竟然除了無厘頭的案例。據說,IT可以恢複30天之內的文件,假如沒有人在30天之內發現,或是部分文件被修改被刪除,那樣就很難再挽回損失。
接著聯想,假如重要的個人信息,比如出生記錄,銀行賬戶也類似出幺蛾子,那又該怎麽辦呢?
現在各大軟件公司不時就公布新的補丁或是新的版本,很多是有關安全漏洞的。本豹堅信,再完美的係統都不會堅不可摧,就像二戰時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一樣。隻要黑客得到的回報足夠高,被黑客攻擊的目標遲早就會失守。
我給朋友出了一個主意,讓他自己在公司電腦硬盤上做一個備份。
隨後,我開始琢磨備份的方法。但越想越糊塗。從前電腦備份靠磁帶,後來靠磁盤,再後來靠光盤(CD或者DVD)。現在個人基本上都會有USB的移動硬盤。小的也得1個TB,大的可能是4個TB或者更大。 但無論那種介質都有壽命,據說10年吧,CD或DVD長一些,但現在有幾個人有CD和DVD的讀取器呢?即使是CD/DVD,有了劃痕也一樣丟失數據。
於是,我們陷入了一個怪圈。再買新的備份硬盤去作為移動硬盤的備份,以後又有備份的備份。原本給我們帶來方便的科技漸漸成為負擔: 更多的金錢投入,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空間投入,惡性循環。
我們真的需要那麽多的數據嗎?恐怕不需要。比如我們存了幾萬張的照片,對這些照片感興趣的,大概隻有我們本人。所以,絕大多數的數據並沒有那麽重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存好一小部分重要的信息,諸如重要的個人記錄,身份信息,金融信息,醫療信息。這樣的數據量不會很大。
豹子土狼 2023-09-23
於是,我們陷入了一個怪圈。再買新的備份硬盤去作為移動硬盤的備份,以後又有備份的備份。”
——— 我也為個人資料存檔尋找辦法。結論是隻能用蘋果的 iCloud 或者 微軟 的 cloud。但是誰會比
我長命一些?嗬嗬
10TB 可存放五千視頻(一小時高清),五十萬照片(一千萬像素),一百萬本聖經。作為參考,Gmail的免費雲儲存為15GB = 0.015TB.
我這二年下載收集優質視頻,約幾千集用了3TB,寫了二十年日記,每天平均二千字,用了30MB = 0.03GB = 0.000003TB。
去年做了個數據庫,分門別類收錄三千高質文獻,用了50GB = 0.05 TB。
如博主所言,所有存儲體都會失效,時間不定。
我的辦法是二個10TB外置硬盤,每天自動同步一次(Unix cron,Windows at)
如果一個硬盤出問題(5-10年一次),可以換一個。二個硬盤同時出故障幾率很小。基本高枕無憂。拋磚引玉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