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本豹不是半導體業界人士,除了在讀研時讀過兩門半導體腐蝕工藝的課以外,沒有任何半導體芯片的經驗。所以,本文更多的是門外漢的管中窺豹,歡迎批評拍磚。
現在3nm芯片的競爭是在台積電和韓國三星兩家間的,AMD和INTEL是屬於第二梯隊。台積電的高端芯片主要供貨蘋果。
雖然台積電和三星這些公司在芯片設計製造上處於頂峰,荷蘭的阿斯麥爾則是目前光刻機行業的翹楚。說到荷蘭,不得不說這個民族敢闖敢幹。在殖民時期,這樣的闖勁被他們用在征服海外殖民地上,應該說是用錯了地方。比如今天的南非就是當年荷蘭的殖民地,而加勒比海的幾個島至今還屬於海外領地。還有當年的東印度公司也是從事了包括鴉片在內的生意。除了曆史上的錯誤以外,荷蘭民族把自己國家搞得有聲有色。每次去出差都很喜歡荷蘭,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酷愛自行車。。。
荷蘭人一不小心把光刻機給做到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地步。在從前的產業分工中倒也波瀾不驚。知道中國人開始大力投入半導體芯片,開始大量進口光刻機。阿斯麥爾訂單滿滿,賺得金賺得銀。
本來世界一片和諧。沒想到中國人進步太快太猛,加上和美國互相看不對眼。這下子,美國覺得要遏製一下勢頭。於是,除了高端芯片上禁運又解禁,再又禁運;同時還從高端的光刻機上進行限製。
無疑,美國和荷蘭關係極好,絕對的親兄弟。於是,這樣的禁運限製就落實在阿斯麥爾身上。
但這件事本身是靠外交手段做到的,並非商業行為。阿斯麥爾怎麽想呢?按常理想,他們不會很爽。不光阿斯麥爾不爽,換到絕大多數私企,都會對限製自己的產品被銷售到某一地區不爽。這樣的後果就是營收減少。常言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短期這樣的禁運還扛得住,時間長了,被禁運的企業心底裏估計99匹羊駝從心中飄過。
不久前,阿斯麥爾的CEO在采訪中就直言,中國人很聰明,遲早破局。下麵是5天前的報道。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CJPOP305564XT6.html
===
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的CEO溫彼得近期在一次公開講話中對中國科技實力給予了高度認可,並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阿斯麥(ASML)CEO溫彼得在當地電視節目上說道:“完全孤立中國是沒有希望的。如果我們不分享技術,他們就會自己去研究。”
“中國有14億人,而且聰明人很多。他們能想到我們未想到的解決方案,出口管製隻會迫使他們提升創新能力。”近日,談到荷蘭的半導體技術出口管製,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公司CEO坦言,妄圖孤立中國是沒有希望的,“他們做事更努力、更專注、更快,我們太自以為是了。”
===
ASML CEO的話從一方麵是為了能夠為公司賣光刻機找理由;但他說的是事情。東亞人中的精英受教育程度相當高,加上政策大力支持和大把的資金。不突破才是怪事,一切隻是時間問題。大家再牛,也不敢和阿斯麥爾的總裁比誰懂光刻機的市場吧。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論哪個國家,隻要有足夠的錢,就幾乎沒有辦不成的事兒。高級人才,先進設備都會拿得到。商家也很難一直遵守越來越嚴格的禁運。
最好的防禦就是主動進攻,而最差的防守就是死守。一味死守,再堅固的防線也會被破防。
與之相比的是,美國的一些地區搞政治正確,取消高中的閱讀,寫作,數學,為了幫助“有色人種的學生”。看看2021年俄勒岡州長的政績:
按照這位州長的治理,今後孩子們的教育還行不行啊?
豹子土狼 2023-09-17
今天又聽到清華-教授的觀點,中國、華為搞和世不兼容的的芯片是個錯誤,好像是這個意思。
幾個精細化學的催化劑,自1970年代開始攻關,領銜的教授院士也三代了,就是達不到人家那個催化效率。類似的例子真不少。
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們突破基督教在中世紀對藝術的禁錮,轉而從古希臘羅馬神話、普通生活裏的普通人身上尋找靈感,荷蘭和意大利佛羅倫薩就是兩個主要源泉,其中倫勃朗和維米爾又是荷蘭文藝複興代表人物。尤其是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和《倒牛奶的女仆》,完全是普通生活裏的普通人,和宗教無關。
好像台灣過去也是荷蘭的殖民地。
好像印度尼西亞過去也是荷蘭的殖民地。
蘇裏南是一個奇怪的組合:
- 位於南美洲
- 荷蘭的殖民地
- 人口是荷蘭從印度尼西亞運過來的東南亞人種
現在蘇裏南人又逆向移民到荷蘭。
我記得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裏有一個食品店,也賣快餐,各種各樣的糊糊,你要,就給你盛一勺那種。挺好吃的。我問,這是哪個風味的?他們說:是蘇裏南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