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和通商,自古都是社會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
盤貨,運輸,搞活經濟,鹽幫,茶馬古道。商人其實可以四海為家,他們需要的是良好的營商環境。假如一個地方讓商人無法獲利,比如治安環境太差,比如高稅收和各種隱形的費用,這樣遲早商家就無法盈利,甚至虧本。天下又有誰辛辛苦苦營生為了以虧本為目的呢?
在元朝,有一種分法將社會上的職業分成十類: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這排名裏,一不小心把商人給漏了。這也說明商人的尷尬地位,明顯錢多富庶,卻偏偏成了隱形人群。我試著把商人加在元朝的排序中,估計最高排名也就是介於匠和娼之間,弄不好還會被排在儒之下,僅僅高於乞丐。
在文革期間,黑五類指“地富反壞右”,商人沒有上惡榜,反而商人上了紅榜:工農商學兵。還排在了知識分子和士兵的前麵。但文革期間有一種罪叫做“投機倒把罪”,就是你私人不能靠倒買倒賣賺差價致富。商業行為是政府把控,基本上是一商局和二商局。這樣的計劃經濟模式活力顯然不足,但對於物價的管控確實十分有效。
短短的幾十年,李嘉誠是否受歡迎也成為商人的風向標。李嘉誠曾經被譽為愛國商人。然而,由於李嘉誠隻是一位商人,他的行為和言論自然受到商業和市場的影響,有時也會做出與國家政策和民意不一致的決策。例如,他曾在2000年代初期將香港電訊公司賣給了英國電訊集團,引發了較大的爭議。他的商業行為和決策也經常受到輿論和社會的質疑。他從中國大陸撤資和在英國的投資,讓他背上了賣國的名稱。https://m.sohu.com/n/489174551/
或許商人就是商人。從前不該給他愛國商人的頭銜,後來也不該給他賣國的頭銜。李嘉誠本人也隻是太平紳士,並無任何官職在身。
一百多年前的胡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著名的商人和官僚。他是清朝道光帝末年至鹹豐年間(1850年至1864年)的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人。胡雪岩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擁有龐大的商業帝國,包括紡織、造紙、碼頭、運輸等多個行業。他的生意遍布全國,與英國、美國等國的商人有往來。他被譽為紅頂商人。
同時,胡雪岩還擔任過福州知府和湖南巡撫等官職,為地方政治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福州興辦學堂、設立慈善機構,改善人民生活,做了不少善事。
然而,胡雪岩的下場也很慘,不僅多次被罷官,而且隨後,被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抄家。前往抄家查封的兵丁發現“所有家產,前已變抵公私各款,現人亡財盡,無產可封“。
可見,胡雪岩再厲害也沒有逃脫商人的宿命。胡雪岩雖然紅了頂,也隻是商人,再有本事官家分分鍾收拾你啊。
再聊聊資本主義的商業。從前我對資本主義的淺薄理解就是一切按經濟規律辦事,小政府,鼓勵競爭自由經濟。但這幾年一出一出大劇讓我深感自己看走眼了。資本主義國家也好,社會主義國家也罷,君王製國家也可以,其實都是名號不同罷了,東家不同。和利益相比,意識形態就太無足輕重了。記得克林頓在任期間,為了減少美日貿易摩擦,公開要求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上漲價。這件事讓我對所謂的自由經濟的幻象被打破。不是說好了自由競爭嗎? 爭不過,就用行政手段甚至立法要求競爭對手讓步,讓利,甚至卷鋪蓋滾蛋。這樣連願賭服輸都做不到,也是讓人三觀大跌。
進入今天的世界,世界上幾個巨型國家成為對手,小國就如猢猻站隊。今天很多的提案都是按照政治掛帥的原則,都聲稱是為了國家利益,從而對商業上成規模成氣勢的公司進行打壓,甚至讓它們卷鋪蓋。通過立法來限製商業活動在曆史上多次被證明是徒勞的。
美國禁酒令,又稱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是指從1920年至1933年期間在美國推行的全國性禁酒,禁止釀造、運輸和銷售酒精飲料。為了禁酒,竟然搞出了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從根本上禁酒。搞得算是完全徹底。後來有凱文---考斯特納出演的電影“Untouchable“就是描寫這段曆史的,電影中的大英雄滅了阿爾—-卡朋家族,取得了勝利。
結果怎麽樣呢?
結果是禁酒令完全失敗。在1920年代,禁酒令依舊被廣泛忽視,並且國家損失了稅收收入。事實上,禁酒令不但沒有使得酒精的消耗減少,反而使得私酒猖獗,假酒泛濫導致民眾失明甚至死亡。為了喝酒,無辜百姓淪為罪犯,執法官員存在收賄腐敗,黑手黨借由從加拿大運販私酒獲得龐大利益,並延伸出其它許多社會問題。 而同期的加拿大,因為向美國銷售酒精,大賺了一筆。在非物質文化影響層麵,毀滅了幾百年來各地移民所帶來的釀酒技術與文化多樣性,讓美國在釀酒工藝方麵更加落後於歐洲國家。
漸漸地,反對力量在全國動員起來,而禁酒令最後結束於二十一修正案的正式批準,該修正案在1933年12月5日廢除了第十八修正案,禁酒時期一共持續了13年10個月又19日。就是說為了禁酒驚動了黨中央搞出來的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再次驚動了黨中央,把第十八修正案給廢了。
這個例子的寓意是不合理不符合人性不受歡迎的法案一樣可以被廢止。
今天的世界,國際政治衝突,地緣衝突都會反應在商業行為裏。大家常聽說的製裁,貿易戰,禁運都是用立法的方式或者行政命令的方式限製商業行為。貿易禁運、製裁、貿易戰等措施可能對目標國家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其有效性取決於多種因素。
首先,這些措施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經濟壓力,以促使目標國家改變其行為,這取決於措施的力度和目標國家的經濟實力。如果目標國家經濟實力強大,那麽這些措施可能隻會造成短期影響。比如,對加勒比島國采用禁運,會對它們的經濟造成相對大的衝擊。相比而言,對中,美,俄這樣的世界性大國采取禁運製裁,效果就有限的多。
其次,這些措施是否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也是影響其有效性的因素。如果其他國家繼續與目標國家進行貿易往來,那麽措施可能會受到削弱。比如俄烏戰爭期間對俄國石油的禁運,可以說沒有效果。因為需求和供給的平衡,石油消費者需要買石油產品,沒有國家能填補俄國石油的缺口。於是,印度這樣的國家就從俄國大買石油,再轉賣給第三國。就這樣,完全無法對俄國石油製裁和禁運,因為各有一群國家在支持衝突的雙方。
最後,這些措施是否被實施得當,也會影響其有效性。如果措施實施過於嚴厲或者不當,可能會導致對目標國家的懲罰效果不佳,同時也可能對實施國家自身產生負麵影響。這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甚至出現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局麵。這些立法和行政命令來約束商業行為的效果很多是複雜的多變量問題,一不小心就是事與願違。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再高的壁壘也擋不住商人賺錢的積極性。有一句話說:斷人財路猶如奪人性命。假如商人生產了很多東西,已經投入了原材料資金人力,產品有一堆的訂單和客戶。忽然間,政府一紙命令說產品不能賣給誰誰誰啦。商家不得不遵守本國法律法規,這樣對商家的業績甚至企業的生存造成大的挑戰。一些商家會鑽空子,賣給法律允許銷售的國家和公司,而那些國家和公司可能作為中轉商再賣給被禁止銷售的國家和公司。比如上麵談到的印度買俄國石油再轉賣的例子。
更多的情況下,商家必須承擔巨大的損失。比如荷蘭政府今天不讓荷蘭的阿斯麥爾銷售光刻機給某些國家,加上阿斯麥爾完全聽政府的話。這樣,阿斯麥爾就會虧損,長期的話會失去競爭力,甚至倒閉。這樣在荷蘭國內就會引起很大的民意問題,比如抗議,失業,等等。
無商不奸無奸不商,商人本性逐利。電視劇“潛伏”裏的角色謝若林的名言,“這兩根金條,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 其實金條就是金條,不存在高尚和齷齪之分。但可悲的是,政客往往讓民眾認為他們不認可的金條就是齷齪的,而他們自己拿的都是高尚的。
豹子土狼 2023-4-12 寫於 Virginia
如果是讓自己發財的話,效果還是有的。
對俄國油氣的禁運,再加上炸斷北溪管道,歐洲隻好大幅度增加進口美國用遠洋輪船運來的液化天然氣,讓美國淨賺了一大筆。
收音機上聽市場分析家說美國遠洋輪船運到歐洲的液化天然氣是俄國管道天然氣價格的兩三倍。
用遠洋輪船把液化天然氣從美國運到歐洲,在海上遠途航行又要燒掉很多能源,比管道輸送要產生多很多的溫室氣體。
嚴格地講,獲利的是商。然而商常能施加影響於官,官在製訂政策時也常能助商。
“聊聊資本主義的商業。從前我對資本主義的淺薄理解就是一切按經濟規律辦事,小政府,鼓勵競爭自由經濟。但這幾年一出一出大劇讓我深感自己看走眼了。資本主義國家也好,社會主義國家也罷,君王製國家也可以,其實都是名號不同罷了,東家不同。和利益相比,意識形態就太無足輕重了。”。 我理解的狼博這段話, 並不是國家/政府之間的不同, 而是“資本主義的商業”。 商業就是“名號”。 一袋米種出來, 你說它是民主的還是獨裁的? 不會有文學城的紅衛兵小將, 腦子裏還是記著文革語言 “寧要無產階級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吧?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4-12 09:34:16
“資本主義國家也好,社會主義國家也罷,君王製國家也可以,其實都是名號不同罷了,東家不同。和利益相比,意識形態就太無足輕重了。”。 是的, 和利益相比,意識形態就太無足輕重了。 所以美國在中國最集權的時代, 會跨過大洋去擁抱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