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舌尖上的美食1-童年的回憶
(2014-05-12 15:09:41)
下一個
每個人的美食都和他的成長的環境和記憶相關聯。美食伴隨我們成長,成為我們記憶的一部分。我的美食從小時候的千層餅,油餅,油條,酥餅,燒餅,餃子,紅燒肉,帶魚,到長大後吃過的無數飯店,從小飯館到大飯館,從順峰,人民大會堂到釣魚台國賓館。從北京吃到美國和歐洲。
小時候的記憶都和吃有關。我在北方長大,盡管我煩透了粗糧,可是現磨的玉米麵加人1/3的豆麵作的貼餅子,苞米碴子加入大芸豆做的粥加入白糖,還是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周末父母買回食堂的千層餅,玉米麵油煎餅。或者周末早上買現炸的油餅,油條,油炸糕和豆漿。每周末父母都為我們改善生活,不是包餃子就是做紅燒肉或糖醋肉段,帶魚。肉很有限,包餃子都用肉糜罐頭或素餃子-放入雞蛋和蝦皮。真可惜那時周末才一天。小時候的水果,冬天的紫心蘿卜,凍梨,凍柿子。夏天的西紅柿和香瓜。那時買新鮮玉米真難,夏天必須早上4-5點起床趕早市才能買到。一年隻能吃兩到三次。不知為什麽那時北方西瓜特別少且貴,每次買半個西瓜我們都恨不得把皮都吃了。
那時供應特別緊張,節日才供應特別的食品,所以我們節日記的特別清楚。
開春,我們一定吃春餅,母親做的薄餅非常薄,然後肉絲,韭菜,豆芽,粉絲炒在一起。我們用薄餅卷這些炒好的菜,當然同時還準備蔥白和雞蛋炸醬。那時一年隻這一天才吃春餅。
端午節,家家自己包粽子,北方隻會包豆沙和大棗,到了南方,我們才學會包醃製的五花肉和香菇。那時過節的氣氛特別濃鬱,過節前幾天就開始準備芭蕉葉,提前一天泡糯米,人人動手包粽子。這個節日可以持續一個星期。
中秋節,我們都是買月餅,盡管供應,可是每次隻能買幾塊。我隻記得我負責排隊,快到了我哥哥負責擠著買,盡管排隊,可是接近前麵特別恐怖。我們要買好多月餅,必須重複排許多次隊,我們每人兩塊大月餅,五仁和豆沙,兩塊小月餅,那時月餅非常膩,每次我隻能吃一點就吃不下去了,夠我吃兩個星期的零食。
五一和十一,隻多休息一天,父母會帶我們去動物園或公園,母親會前一晚熬夜做糖餅為我們去野餐做準備。我們通常會在公園中午吃母親準備的糖餅,黃瓜,西紅柿。
家裏任何一個孩子過生日,每人早上都給一個煮雞蛋,過生日的吃兩個,晚上我們一定吃麵條,母親打鹵麵做的特別棒,香菇,黃花菜,豆腐幹,一點點肉。那時的豆製品也非常好吃,素雞豆腐,千張,現做的水豆腐。由於魚肉蛋供應緊張,我們幾乎天天去買現做的豆腐。
當然記憶最深曆時最長的就是春節。那時春節幾乎過一個月,從臘月二十三我們就開始過節,開始天天吃細糧,好吃的全在這一個月吃。二十三用醋泡大蒜,春節可以吃臘八蒜。二十八吃臘八粥,紅豆,綠豆,芸豆,黑豆,花生,大棗,糯米,小米,蓮子,每年不同,看什麽能買到就放什麽,隻要湊齊八樣就行。不斷蒸各種豆包,菜包,肉菜包,吃不完放在外麵凍上,留給漫長的春節。隻有春節才供應一點牛肉,母親做醬牛肉。由於豬頭不要票,一年父母買了一個豬頭,真是麻煩的不得了,從用鑿子和錘子把豬的牙一個個鑿掉到一點點拔毛,用了3-5天才把它做成醬豬頭。以後再也沒買豬頭,太麻煩了。母親做的肉皮凍特別棒,肉皮,黃豆,蘿卜丁熬的白的肉皮凍,隻放鹽和大料,可以吃一個星期,吃時放一點蒜蓉和醬油。隻有春節才能買到帶魚,黃花魚和整條的魚。邊做著吃,邊將炸好的魚放在外麵凍上。我特別喜歡吃炸的小黃魚。母親還喜歡買許多小魚做魚醬,不炸,小魚清理幹淨,放各種調料,不能攪動,小火燉幾個小時,大部分小魚還是整的,可以吃一個月。帶魚炸好就可以吃,本來就是鹹的,剩下放外麵過年燉著吃。做一大鍋紅燒肉,放天然冰箱,每天取一些放白菜和凍豆腐燉著吃,可以吃很長時間。有空就包餃子,初一,初五吃餃子,我們都喜歡吃煎餃子。葵花子和花生害的我春節什麽也吃不下。有時我們也動手炸麻葉,麵趕的很薄,放芝麻,切小長方條,切一小口套過去,放油鍋裏炸。除夕夜最熱鬧,寫下菜譜,不斷更改,至少八個菜,有紅燒肉燉地瓜粉絲/紅燒魚/香腸/涼拌菜-通常是大白菜心,豆腐絲,細粉絲,和肉絲/糖醋肉段/炸蝦片/炒大白菜豆腐皮/蒜苔炒肉絲/芹菜豆腐幹/素炸丸子-胡蘿卜,蘿卜,豆腐,麵粉,五香粉...基本上是有什麽做什麽,那時北方沒什麽菜,蒜苔,胡蘿卜,芹菜就是細菜。每年過年我都很興奮,氣氛特別濃,每個孩子都有200響鞭炮,斷斷續續放十幾天,直到十五吃完元宵,春節才過完!
同感。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