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3)
2015 (70)
2016 (66)
短文盡量不涉及能量代謝等等的理論,怕被繞進雲裏霧裏,說說一般的應用體驗
HIIT的全名叫做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即“高強度間歇訓練”。其實,這樣的稱呼常常有一些唬人的意思。因為真正的高強度運動隻能占一個人日常運動總負荷的很小比例。以最大強度競技運動的中距離跑,場地自行車,中短距離遊泳,自由式摔跤等為例,高強度訓練在總訓練負荷中的比例不會超過30%。不是不想增加強度,而是人體生理代謝限製而不能夠。
HIIT的重點在間歇(interval)。強度很高的一般稱作重複訓練(Repeated Training),要求一次練習達到很高強度,同時需要較長時間的休息,身體完全恢複的程度至少在80%以上,才能進行下一次練習。重複訓練一般是有較高訓練水平和運動素養的人采用。另一種稱作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ing),運動強度不是很高,但是重點強調的是間歇時間。允許的間歇(休息時間)越短越吃力,反之亦然。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訓練效果和水平,都反映在運動強度和間歇時間的關係上了。
商業Gym組織的各種健身課用間歇訓練法比較實用,比如健身操各種體育舞蹈(廣場舞),各種組合的循環練習(Circle Training)就是運動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強度由教練 / 組織者掌控。運動強度和間歇時間的比例決定了單次運動的性質。提高一點強度縮短一些休息時間訓練(代謝性質就變了),在間歇訓練的模式下(interval Training), 這個High Intensity就由教練掌握了。
所有的身體鍛煉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運動負荷是必需的Overloading,而強度Intensity又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要記住的是,沒有一定的運動強度,鍛煉效果要大大打折扣。然而沒有很多的低強度運動量的鋪墊就不能實現高強度的持續運動,把身體素質水平提到一個高度上。
生理上說,白肌肉纖維主導的力量型人容易在HIIT中獲益,很快練的有形有款,但是他們持續運動能力較差,常常聲稱“我最恨長跑”的就是這種人。紅肌肉纖維主導的耐力型人士,長(增加)肌肉比較困難,相對地不容易從HIIT獲得快感,有忽略力量和高強度訓練的趨向,影響鍛煉效果。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
不同人生理上的優勢不同,因此不同人的“極限”也不同。見過一個長跑健將上一堂高強度的體操課,累的晚上睡不著覺。一個舉重冠軍參加一般性的5公裏賽跑後,累的下不了床,發高燒。知己知彼,揚長避短,中和平衡是關鍵。
最後說一下,為啥長跑特別是超長距離跑對所有人都是比較“極限”的運動,人體在運動中代謝是有順序的。理論上講,人體最先是用儲存的糖原功能,肌糖原然後動員肝糖原。運動強度越低(氧氣參與越多)燃料燃燒越充分,產生的廢料越少,感覺很輕鬆。糖消耗的差不多了(4,50分鍾後,不是絕對的)脂肪化解參與供能。脂肪不是常規能源,燃燒不充分,肌肉得不到充足供源,變得僵硬衰竭。長跑艱苦/痛苦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運動Programs鼓吹超級“燃脂”,能不能越過人體供能代謝順序我不敢肯定。高度應急狀態下,脂肪也可以瞬間化解準備供能。比如,讓一隻瘋狗或狗熊追逐,性命攸關,肥肉都給“嚇化了”。第二天少了兩磅體重(脂肪)也是可能的,但那不是常規狀態。
耐心係統的鍛煉身體在什麽年齡段上都是重要/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