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腦漿)有啥特別用途?
(2017-12-27 08:57:17)
下一個
文革中公審大會的情景過來人都知道,不贅述。跟著大孩子們去看執行死刑(槍決),因為刑場並不事先公開,撲空過2次,隻真實看到過一次。
刑場並沒有完全封閉,看熱鬧的人也被限製在幾十米以外。能隱隱看到行刑過程和聽到槍聲,過一會行刑的車隊就離開了,呼啦一下看熱鬧的人群湧到近前圍觀犯人屍體。槍殺一個活人瞬間的事,對小孩子來說很新鮮,震撼。
有一個細節聽人們說起無數次,但是沒有親眼見過。那就是死刑過後,有人上前挖取(收集)犯人的腦漿,不是每次行刑都會發生。
這個行為被多數人不齒。據說有農民(雇來的?)在警戒沒有完全解除時,就強行鑽入刑場。手裏那個小勺和鋁飯盒,快速收集腦漿。這個過程他們不顧刑警叱罵,腳踢屁股。
也有人在行刑車隊離開後,再上前幹這個勾當的。圍觀的人群也會叱罵他們,因此他們的動作極快,然後跑開。采集的腦漿做神馬用途?不知道,諸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吧。
另外,當年的判決書在罪行描述上也頗有特點。比如,有一個罪犯長期埋伏在樹林裏,攔截性侵下夜班(中班)回家的女工。判決書描述一次犯罪過程中寫道:“受害人奮力反抗,X犯將精液噴灑在受害人腰部,大腿部。”
曾有一名極端Nerdy的年輕盧姓工程師,下放到一個工段勞動(那時的標準程序)。不知道什麽原因和其他工人搞不好關係,矛盾激化。在一個寧靜的早晨,盧工程師下夜班和工友交接班時,操起一把木工斧子,連續砍殺了4人,砍傷2人。
事件發生以後,由於盧姓工程師出身地主家庭,案子逐變成了一起 “反革命階級報複殺人案”。判決書的殺人細節寫的非常詳細,用了很大的篇幅。如果簡單地把文字中的 “階級報複”分析(犯罪動機)去除,就是一部濃縮版電影劇本。
多年前的遙遠記憶,往往比剛剛發生幾周的事件還清晰。生命中不可思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