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生長的城市,一般年份糧食供應的比例大概是粗細糧50%/50%,有那麽兩三年,粗糧比例高達70%,對粗糧的惡劣印象至今還是難以忘懷。
粗糧不僅是“粗”,主要還是他們是陳年的庫存糧食,吃起來發苦發澀,難以下咽。體弱者,又沒有其它有營養的副食搭配,容易造成習慣性吐酸水反胃等毛病,引發胃痛等消化係統毛病。
其實當年家庭平均收入高一點的人家也有許多辦法不吃粗糧。我家文革前夜,搬到了工人聚居區,那裏的工人家庭都很貧窮,有些一大家子人,隻靠男主人一個人的收入養家。這樣的家庭,糧本上供應範圍以內的糧食能吃飽,已經阿彌陀佛了,哪敢奢望粗細?
糧站賣的糧食,粗細糧有不小的差價。比如,玉米麵,玉米碴子3分錢一斤,高粱米4分,小米6分,地瓜幹2分。細糧則貴許多,麵粉14分一斤,富強粉18分,一般大米15分,好大米20分。對於那些7,8個孩子,一人工作的工人家庭來說,他們也不追求多吃細糧。
經常有人找上門來要和我家做交易。我家和某家(大家人)一起去糧站買糧,我家實買100%細糧,某家實買100%粗糧。某家的大部分糧食款由我家支付,大概在6-10元之間。我家5口之家,有260元的收入。但我父母認為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堅決不答應。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吃一點細糧的權利。
我父母都是南方人,身體比較贏弱,更不習慣黃金塔窩窩頭。我小學一年級時,開家庭會議,通過了決議,讓我父母帶到工廠吃的午飯(飯盒)裝上米飯饅頭。我媽吃窩頭多了就鬧胃痛胃病。父親是廠長經常誤了工廠食堂開飯的時間,自己帶飯方便。
這樣一來,兄弟三人吃粗糧的機會大大增加,天天要麵對窩窩頭,鋼絲麵(玉米粉製作),鐵絲麵(地瓜幹麵製作)高粱米飯,小米飯。我父母為了我們長身體,想盡辦法在黑市上買來牛羊肉,蛋類給我們兄弟補充營養。用土豆,胡蘿卜燉的牛羊肉湯,拌鋼絲麵條一塊吃,感覺就不一樣了。
下午放了學,在學校裏踢球瘋玩。體育老師把我叫過去問道,你中午吃的啥? 我如實回答,鋼絲麵。老師一臉狐疑,那。。。吃的什麽菜呢?我仍然如實回答,羊肉燉土豆胡蘿卜。老師笑了,TMD難怪你小子跑不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