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和鏈黴素,挽救我家兩條生命
稍微有點醫學和曆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青黴素(Penicillin)和鏈黴素(Streptomycin)在1940,50年代是世界上最先進有效的抗生素,它的發明和使用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同時因為它的昂貴和缺乏,也使不能及時得到它救助的千千萬萬條生命無奈地消失了。青鏈黴素曾經挽救了我家兩條生命。
青黴素救了大姨夫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竭盡全力對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進行轟炸破壞。大批的誌願軍工程兵/鐵道兵入朝修橋護路。美軍炸毀了橋梁涵洞,誌願軍立即搶救修複。再炸,再修,反複爭奪。早年有本小說叫作“無名川大橋”,說的就是這段故事。
軍隊急需懂行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姨夫是四川大學工程橋梁係的年輕講師,當過地下黨,政治上被信任,於是被抽調隨軍入朝作戰。1951夏,大姨夫在指揮搶修戰鬥中被美軍的汽油彈燒傷,治療中發生嚴重感染,急需使用青黴素(當時是唯一的特效藥)。
自從中國和聯合國軍交戰以來,西方對中國全麵禁運。抗生素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被嚴格封鎖,中國隻能用黃金通過香港走私進口。國內各藥廠剛剛研製成功少量的抗生素,質量不穩定,死亡事故頻繁發生。大批的傷病員急需要抗生素治療。
軍隊隻能下達命令條例,某級別幹部和戰鬥立功人員用進口抗生素;然後是國產藥物,用量多少都有規定。生命是無價的,可是救治生命的順序和力度是有區別的!稍微超出規定就要請示師,軍級司令部批準。好在大姨夫在他的部隊享受高級軍官待遇,進口抗生素得到保障,因此撿回一條性命。
鏈黴素挽回了母親的生命
說來也巧,母親和死神擦肩而過也是在1951年。那年父母同在鞍鋼耐火材料廠工作,兩人都是25歲的大學畢業生,意氣風發。父親是白雲石車間主任,母親是技術員。原料礦石的顆粒不均是個最大的技術障礙,使成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前方戰事緊,生產壓力極大,又沒有條件更新設備。母親聰明能幹,看到那個立窯有29米高,就想到鄉下的揚場曬穀,於是創造性地利用皮帶通廊的落差改造成功一個斜篩,把不合格的小礦石篩掉,從而保正了車間的產量和質量。
母親立了功,鞍鋼黨委授予母親“勞技結合”模範青年,鞍山市的報紙幾次刊登母親的故事。還沒來得及高興,災難就接踵而至。
母親患了當時致命的頸椎結核,俗稱“骨癆”。不能抬頭,穿著化學纖維製成的硬背心,躺在冰冷的石膏床上,奄奄一息。對民間百姓來說,這是絕症。當年大醫院可以用大劑量的鏈黴素擊退結核菌。
鏈黴素?黃金一樣貴重,又被列為軍用物資的藥品,當時隻有鞍鋼的主要領導批準才能拿到少量的國產鏈黴素。偏偏這個時候,外祖父和兩個舅舅在“鎮反運動”中被鎮壓的消息傳來,母親連開口申請的勇氣都沒有了,看上去是沒有多少希望了。
那時父親和母親剛剛交往不久,也沒有明確關係。父親這時向母親求婚,兩人以未婚夫妻身份給鞍鋼主持工作的第一副經理馬賓寫了一封求援信。信是父親親手送到經理辦公室的,不敢有太大奢望,又度日如年地等待消息。
僅僅兩天過後,馬賓經理的親筆批示轉到醫院。馬賓批給母親60隻進口鏈黴素,並且附上為什麽這麽做的批語“模範團員,她的工作成績,就是對抗美援朝的貢獻”。當最後一隻鏈黴素用完時,母親奇跡般地康複了!
1957年底,我父母奉命調到塞外鋼城工作。幾年中父親見過這位領導多次,但從未有過一次私下交往。父親也當麵感激過馬賓先生,每次他隻是擺擺手表示不值一提。有時我也在想,當年的上下級關係是不是童話故事啊?
母親出院時,醫生的忠告是不要懷孕生孩子。因為孕婦需要大量鈣質,會使病情惡化。母親冒險生了一個兒子,結果身體反而更好。後來的研究文獻表明,懷孕生育是好事,促進鈣質吸收。母親隨後又生了兩個兒子,才有今天這篇小文問世,嗬嗬。
附記:
故事來源於88歲的父親最近所寫的回憶文字。我今年夏天回國探視帶回來閱讀,讀著讀著兩眼就被淚水模糊了。
1913年出生的馬賓先生依然健在。在這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到來之際,如果馬賓先生本人或親屬讀到此文,請接受我的誠摯謝意和祝福!
你家二位成員受惠於鏈黴素和青黴素。
我可是因為打多了耳朵聽力受損。
小學頭三年,身體虛弱,常得肺炎,大概三次吧。
那時候父母在軍隊機關,家屬有很好的醫療條件。
醫生猛開青黴素,鏈黴素針。每周三次。
打得我屁股全是針眼。 護士阿姨打針時候還嚴肅地幫我數針眼!!!
結果,聽力受損,耳鳴多年。
現在還是背景有雜音,我就聽不清楚。
我十多歲時,肺炎,去醫院看病時,被注射了過量的鏈黴素,嘴唇發麻,頭暈耳鳴目眩,躺了很長時間才回家。
賊不走空,順道請教一個問題:盡快回複為盼:
以前看到一篇好象是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的一位老教授武忠弼寫的回憶文章,說在35年的129學運中,上海的學生要去南京請願,扒了火車,政府不許司機發車。這時,同濟工學院的學生跳上火車頭就把學生拉倒了南京。原來,同濟校園裏有個火車頭和一段鐵路,工學院學生實習用的。
我的問題是:您父親上同濟是抗戰以後了,實習課還有開火車麽?
另外,寶鋼的副總指揮曾樂先生的先進報告裏說,他也是五十年代初由同濟畢業後就分配到鞍鋼的?您父親和他熟麽?不過熟不熟都沒關係,反正我和他沒關係,我就是名人控。
曾樂先生剛到鞍鋼時,組織上分配個任務,要他低溫天氣條件下鋼梁的焊接問題。他剛到車間,老師傅還看不上這個白麵書生,不惜地和他合作。等曾樂拿起焊槍接上焊條,他們服了,覺得小夥子手藝不錯,再等曾樂配出自己的焊條,他們徹底服了,因為鋼梁在冬天出現的焊接問題解決了。
曾樂說,他們大學一年級的主要課程就是是在金工實習。這讓我想起了現在膾炙人口的藍翔技校,他們的校訓是:你要不好好學技術,和清華北大有什麽兩樣?
我的問題是:一:曾樂的說法是否可靠?大學第一年以金工實習為主?二,如果可靠的話,您父親的絕招是?
PS:如需電話谘詢,話費憑收據報銷。
當年的小夥伴中,也有一位因為用鏈黴素導致耳聾的,十分遺憾。。。
醫藥衛生類400-2.jpg (6073 bytes)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學術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和物理學家弗羅裏對弗萊明的發現大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同,弗羅裏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明。
(圖)澳大利亞病理學家霍華德.弗羅裏因進行青黴素化學製劑的研究,而與弗萊明、錢恩同獲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由於青黴素的發現和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肺炎、腦膜炎、膿腫、敗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時搶救了許多的傷病員。青黴素的出現,當時曾轟動世界。為了表彰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弗萊明、錢恩、弗羅裏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醫藥衛生類400-3.jpg (7023 bytes) (圖)圖中央是青黴菌,周圍是致病細菌。距青黴素最遠的細菌個大、色濃,活力十足;距青黴菌較近的細菌個較小、色較淺,活力較差;而最接近青黴菌的細菌個最小、色發白,顯然已經死亡
http://io9.com/in-case-of-apocalypse-heres-how-to-make-penicillin-in-11109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