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當山之五龍宮遊

(2015-12-30 17:31:55) 下一個

老公從2011年開始學習太極,如今已是整整4年過去了。他一直對太極和道教聖地的武當山心馳神往,其間我們雖然兩次回國去探親,但總也未能去成武當山。

今年是我們第三次回國,我想事不過三,無論如何這次也一定要滿足老公的願望。

出發前,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武當山的資料,除了大量的旅遊攻略外, 我還認認真真地看了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問道武當”和“百山百川行- 武當山”,因此對武當的曆史淵源和人文景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五龍宮遺址。

五龍宮興起於唐朝的一次成功求雨,在曆史的時間長河中幾度被毀,又幾度重修,鼎盛時擁有廟宇800多間,道士3000多人,最後毀於民國時 的大火。視頻裏原址上遺留下來的青石板的空空院落和古井古池,還有那高高寬寬的石階崖壁,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象裏,這裏應該是太極高人習武和練習飛簷走壁的地方吧?

國內近年來很流行重修古鎮和古建築,我和老公對這一類新建的古鎮和古建築都沒有什麽興趣,反倒是鍾情於原始的哪怕是殘破不堪的景觀。

五龍宮之行,就成了我們這次回國旅行最難忘的經曆之一。

我們是從武昌火車站搭夜車去的武當山。第一天早上11點多坐景區的旅遊大巴到了烏鴉嶺,從那裏開始徒步上山,擔心時間不夠而沒有去遊覽紫霄宮。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低估了武當山的山高路陡,在前麵的景區比如南岩宮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路上還在一間茶鋪閑閑地喝了半小時的茶。前半部的山路並不是很陡峭,朝天宮之後的明神道那一坡坡大約60度左右的石梯,讓我們知道了武當山其實並不比華山更容易。尤其是後來聽說山上的紫金城5點以前會關門,情急之下手腳並用,勉強在關門之前趕到了山頂。

10月底的下午5點過,按說應該不會太晚,但山上起了大霧,四下裏白茫茫一片,因此看不到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景觀,天色也顯得有些灰暗。我們沒有打算在景區裏住宿,加上我的右膝在登頂急行的時候被傷到了,再要走幾個小時下去估計很夠嗆,因此坐纜車就成了我們下山的唯一選擇。因為是淡季,平時紫金城的纜車5點就關了,還好有個旅行團和我們到山頂的時間一樣,我們就沾他們的光搭額外加開的纜車下山了。

關於武當山的景區,網上有太多的介紹,這裏我就不贅述了。唯一想說的是徒步上武當山,還是需要一定的體能的。我和老公2013年花了11個小時徒步上下泰山,但是武當山一天之內我們卻未必能夠完成上下來回。另外,帶根手杖會很有幫助的。

總之,武當山還是值得一遊的,據說明年武當山機場就可以開通,那時去武當山就會更方便一些。

艱難的明神道

仙山飄渺

霧鎖紫金城

第二天一早,我們先去拜訪了一位道長開的武館,然後叫了一輛出租車去五龍宮。

五龍宮跟其它的景區不在一個山門入口,盡管從景區裏的南岩宮可以步行6個小時左右過去。前一天跟人打聽到,五龍宮現在並沒有直接對外開放,外麵的車是不可以直接到達的,但也有人說憑景區的門票出租車應該可以進得去,於是我們就去碰碰運氣。

果然,山門口閘門緊閉。門衛說出租車不能進,但我們可以徒步進去。15公裏的山路呢,昨天的登山,我們的腿腳都還沒恢複過來,尤其是我的右膝還有些隱隱不適。照以往來講,老公總是首先退卻的那個,這次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老公卻出乎意料地建議我們進去走走再說,不行就回轉來。

記下出租車司機的電話,我們就進山了。因為山門關閉的緣故,公路上來往的車很少,青山因此顯得很幽靜。路兩邊有山民種的田地,柑橘樹也都掛著橙色的果子。運氣很好,我們才走了半個小時左右,後麵就來了一輛卡車,開車的陳先生是送建材去五龍宮附近正在修建的旅館的。和他談好價格後,陳先生就捎帶上了我們。

據說五龍宮明年才開始全麵修繕,但是附近的旅館和連接武當山景區的纜車線,早已先行一步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建。

從旅館區去五龍宮,不過幾分鍾的路程,但是陳先生給了看管工地的大爺十塊錢,請他帶我們過去。

通往五龍宮的石階已破敗不堪

從殘存的琉璃影壁還能想象出當年的堂皇。照片裏的手杖,我和老公每人帶了一根,爬武當山的時候幫助很大。

彎彎折折的小徑兩側曾經是被稱作九曲黃河牆的宮牆 (這是我們的向導大爺)

據說是摻了糯米砌起來的九曲黃河牆殘體,很堅實

快要坍塌而不得不用木頭支架撐住的五龍宮入口

宮門裏的影壁,紅土牆麵已經斑駁脫落。正對的是琉璃砌的燎爐

宮門裏有兩座碑亭,這是左邊的碑亭。兩座碑亭之間的空地上碼著磚垛,看來重修五龍宮真的要開始了

右邊的碑亭

碑亭所在庭院裏的木構架殿宇,也是五龍宮的第一重廟宇--龍虎殿,左右兩邊有花飾的照壁

龍虎殿左邊的照壁,紅土斑駁模糊,但是琉璃製作的中心花飾還在

第二重殿宇,也是五龍宮裏我最喜歡的部分。一個很寬的用青石板鋪成的庭院。院落裏左右一共有五個古井。整個庭院下麵是一個巧妙設計的用來收集雨水和排洪的地下構築物,由於地下是連通的,所以“一井打水,五井皆動”。上麵的真武大殿是重新修建的。作為很多朝代皇家道場的武當山,宮殿大多修得氣勢恢宏,不同凡響,這點從五龍宮的遺址上可以明顯感受得到。

庭院裏石階的兩邊各有一個青石砌的古池。左邊的是方形的地池,取自“天圓地方”。

右邊的是圓形的天池。天池邊上的石欄杆還有小部分在。兩個池子裏都養了一些金魚。

三層寬寬的青石石階通往高高的在上的真武殿。殿宇因此顯得分外的巍峨高大。石階兩邊的欄杆隻有當時的孔洞還在。

在通往真武大殿的石階上回望,五井兩池的庭院,龍虎殿及其左右的兩個碑亭。不年不節的日子,又是旅遊的淡季,在我們逗留其間的兩個小時裏,幾乎沒有其他的遊客光臨。寬闊的庭院顯得很清靜。

庭院旁邊道士們的居所。 曾經擁有3000多道士的風光年代早已不在,現在據說隻有4,5個道士還在這裏修練。這個寂寥的院落,反而有一種神秘沉靜的氣息。

從真武殿方向眺望道士們的祖所,磚瓦結構的房子,現在也是不多見了。

沒有遊客的聒噪,道士們的生活應該是清閑自在的。一個中年道長在真武殿旁邊的草叢裏刨山藥,草叢是從斷牆瓦礫堆裏長起來的,我看他把一塊塊的磚刨開,第一念頭是這應該嗎?轉念又想該我管嗎?見我遠遠地盯著他看,道長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進屋去喝水,我趕緊放下先前的些許念頭,搭訕著走開了。

新修的真武殿坐落在高台上,新舊台基的分界很明顯。

向導大爺是本地人,自詡跟五龍宮裏的道士們都很熟絡。他徑直從真武大殿裏的供台上抓了一把水果,跟守殿的年輕道長客套了一下,就塞給我們吃,還說吃了供果沒病沒災。年輕的道長低頭看著書,連眼皮都沒抬,似乎對向導大爺的舉動習以為常。我瞠目結舌之下卻也推卻不過,隻好勉強接過幾顆葡萄。老公說在西方的修道院裏,供品也是修道士們的食物來源之一。可我不是修道之人,吃供果心裏總覺得不應該。

從真武殿旁邊的山路,可以繞道去道士們的住所。難以想象從民國的大火之後,這些斷垣殘壁就一直這樣到現在。從斷牆處可以窺見道士們的日常生活。

大爺去和老道士攀談。記憶裏似乎小時候曾在哪裏見過類似的磚牆木門框

老道長說他正在切山藥仔來曬幹。

老道長今年快90歲了,背雖然有些駝了,不知是不是修道的緣故,看上去氣色很好,有鶴發童顏的神采。這麽大的年紀還在勞作,這也許是他長壽康健的訣竅吧。他欣然答應了老公的合影請求。我後來閱讀了網上其他遊客的五龍宮遊記,老道長應該就是他們經常提到的五龍宮主持“五爺”或“武爺”吧。

武當山景區裏其他宮殿的道士們,雖說有各自的職責,但是似乎是不需要為生活而在田地裏勞作的。不知道五龍宮的道士們,是不是因為香火寥寥,而需要通過耕作來貼補日常開銷。看得出來,道長們的生活還是比較清苦的。

後來離開之後,我和老公說起也許我們應該順應道長們的邀請,到屋裏坐坐喝點水,然後借此留下一些錢。我和老公說下次回國希望能夠再次去武當山拜訪五龍宮,我們可以直接聯係陳先生,給道長們捎帶些生活日用品去。

不知修複後的五龍宮,會不會失去它古樸的本色。

這個青石板的院落已經在我的心裏紮了根。如果我有了錢,真希望能在佐治亞北麵山區或大煙山的附近,買下一座山頭,按照五龍宮的樣子也修這麽一個寬寬整整的青石板庭院,和高高的幾坡石台階,上麵也修上一個宏偉的大殿。讓老公和喜歡太極的人,在這個庭院裏練習太極功夫。

可惜我的照片是用手機拍的,並沒有把五龍宮遺址的一些精美的細節展現出來。後來在網上發現了下麵的一篇遊記,我認為它的照片和描述都比我的遊記要強,因此我把鏈接貼在這裏,以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

http://travel.sohu.com/20151207/n430157124.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