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
2023 (79)
國慶節前老公的雞毛信就告知了北京圖書館(如今的國家圖書館)正在展出意大利的龐貝古城藝術品。我想十一長假不宜出行,看展肯定人多,就順手推到節後了。可這幾天出去逛感覺路上沒那麽堵,尤其是公交車,上車必有座。於是就把這個計劃又拎出來了,趕早不趕晚。想想當年在巴黎看盧浮宮的人擠人,這點兒擠應該不算啥吧。
一大早出門,公交車上果然不擠,比地鐵好多了。此展覽放在了圖書館的典籍博物館。現在的圖書館早已超出了借書看書的功能,一連串好幾個館都有不同的展覽。
說起這個圖書館,以前可不在這兒,也不是現在的頗為現代的建築群,而是在一個古色古香,紅牆綠瓦的老建築裏。文革以後雖然恢複了圖書館的借書讀書功能,但去的人並不多。我在準備高考時進去過幾次,在裏麵做練習題。現在想起來太傻了,怎麽沒好好瀏覽一下裏麵的豐富藏書呢,比如小說名著?可那時哪兒敢呀,每分鍾都用來高考複習了。還記得在裏麵找了一本大部頭的微積分習題集,吉米多維奇的,不記得為啥要做那些題了。
我問了門口的保安,就走進去買票入館。買票不困難,掃一掃二維碼就好了。我不到65歲,所以不能半價。此時我好希望自己變老幾歲,20美元的票價不便宜呀!如果是大展覽還好,可看下來太小了。我這個最怕進博物館的人都還沒熱身呢,就走到頭了。但不管怎樣,展覽還是不錯的。有不少雕塑,很舊的畫作,牆上的雕刻作品和瓷瓶一類的。我大部分都拍了照,還看了不少影像資料。其中之一就完整地介紹了洛杉磯附近的Gerry Museum,這個我應該是去過的博物館。可我怎麽卻沒有印象呢?看來還得再去!
國家圖書館和展品:
一圈看下來很快結束了。樓下有個免費的展覽,是關於“茶”的,我看了個開頭介紹就放棄了。我不喝茶,對茶文化也沒啥興趣,還是去附近的紫竹院走路吧。
紫竹院可是我從小就極其熟悉的公園,去過無數次。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小學搞備戰活動,後半夜出發,穿過紫竹院,最後到香山腳下匯合。當時也不知哪來的熱情,不知疲倦,一路急行軍趕到紫竹院,還自己創造了不少所謂的“敵情”。這一路可不近啊,從平安裏開始,到香山會師。上午十點以前我們倒是都趕到了,然後歪歪扭扭坐公交車回家睡覺。
後來的紫竹院一直是北京市民的地盤。公園免費,沒有多少人工景點,可以坐遊船,劃船,餐館也不多。外地來的旅遊團一般不會來這裏,散客由本地人帶來倒是有可能。一進去就是大喇叭放的舞蹈音樂,廣場舞一片一片都是分開的。還有大合唱,小合唱,河邊對著手機獨唱的,獨自吹口琴,笛子的,總之公園裏不安靜,熱鬧非凡。
紫竹院:
我以遊客的身份來回拍照,不知道的肯定以為我第一次來,看啥都新鮮。繞湖一大圈以後買了瓶蘇打水(沒啥氣泡,還有糖,坑人),又在稻香村小店裏買了幾個當年最喜歡的麻醬糖火燒,味道完全不對。
物是人非,我已經不屬於這裏了。走得有點累了,我選擇了最快的地鐵回家。結果一路站著,真後悔沒有坐bus回去,怎麽也能有個座呀!
你的照片不僅值千字,還喚起了多少家鄉的回憶,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