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裏種草很久的安徽宏村,今天終於看到了。昨天的齊雲山占去了一整天,傍晚來到了紅村附近住宿,今天要回頭去看西遞古鎮和紅村古鎮。沒想到的是,這兩個古鎮把我對整個中國的所謂古鎮的美好印象幾乎全滅了。我更後悔看了兩個幾乎一樣的,距離不遠的古鎮。弟弟旁敲側擊過幾次,旅遊團都是二選一,我卻一直不想放棄任何一個。悔之晚矣。
先到了西遞,買票入園時就恰逢一個幾十人的旅遊團。高音喇叭加上烏央烏央的人群,首先就興致大減。一進來就看到一個世界遺產的標誌,還有一塊有公園名字的大石頭(國內特別喜歡把景區名字刻在石頭上供人拍照)。有人放了三腳架在那些地方拍照收錢,還真有不少人排隊。我在水塘邊看到了我夢中的古鎮美景,可惜周圍全是人。大太陽底下天氣有點熱,換成去看牌坊群那天的氣候還差不多。
西遞:
我以為我會看到一片安靜的水域,清晨的薄霧,水裏倒映著徽州古建築,那特有的灰白色在飄渺的晨霧裏朦朦朧朧,水墨畫一般。可事實完全相反,小鎮的巷子裏人流穿梭,旁邊全是各種商店。兜售的小販跑到遊人麵前強塞給你食物讓你品嚐。拍照要等很久才能不拍到一排腦袋。有一次被一個小販追著要求品嚐什麽酥,我們說吃過了。她卻說為什麽隻吃別人的,不吃我的?我一般會扭頭就走,弟弟卻常常軟心腸,就範了事。
這種小鎮都是一個模式。首先在村口要有一片水塘,可以種荷花或任何水上莊稼。再有個小橋,江南那種。臨水的一片建築最重要,要特別裝飾成有當地特點的,漂亮的房子。小鎮裏要有幾個大戶人家留下來的老房子,祠堂,牌樓一類的建築,供參觀拍照,還要有曆史介紹。巷子裏可以全是商業,各種都有。當地食品為主,尤其是小吃,因為沒有地方吃大餐。然後是各種小工藝品,木雕就是安徽的特產。還有一種我這次才學會的叫文創店,所謂文化創意商店。其實和其它工藝品沒啥大差別,但更貴。比如冰淇淋,會做成當地建築的模型,卻貴多了。其實我在歐洲也見過類似的,隻是沒有特別的名字。
這次在紅村西遞還看到了很多美術學院的學生,來這些地方寫生。我一直很奇怪不是周末,不是節假日,哪來這麽多年輕人?學校的field trip解釋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弟弟說是單位的團建。這個我沒有經曆過,不就是上班時間出來玩嗎?美其名曰團建。我上班的時候也跟著單位組織的活動去爬過山,也是出遊。但現在的團建動不動就去外地,比如上井岡山,還穿紅軍的軍服等,開眼了。
紅村,還有分不清哪裏照的人像:
這些小鎮的另一個特點是帶動了周邊的餐飲業。小鎮外往往有一大片餐館,東西不貴但也不便宜。兩個人吃一頓兩個菜的中餐一般一百多塊打住,當然看吃啥。景區內不方便坐下來吃正經飯,所以景區外就成了這些開餐館的地盤。
每個小鎮的具體內容網上都能找到,也都大同小異,實在是沒啥可描述的。紅村似乎稍好一點,名氣也大一些,所以更讓我後悔先看了西遞,還開車走了回頭路。如果二選一的話,紅村是最佳選擇。紅村的那片水更漂亮,岸邊有一條林蔭道。小鎮裏也有一片小水塘,時間合適而又沒人的話,可以拍到網上看過的最美照片。可惜我們先去了西遞,到紅村正是人多的時候。
這些小鎮票價都不便宜,所以完全沒有必要連著去兩個以上。一般看一個最有名的就夠了。如果一定要多看一兩個,就要做好功課,找到有獨特景點的去看,不要順便。因為時間和金錢都不值得浪費在雷同的景區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景點吃景點。地方政府要財政收入,當地百姓要活命,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