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樣新鮮美麗,但很快就會枯萎消失。隻有拾起來並風幹保存它們才能留芳久遠。
個人資料
AprilMe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式英語還是英式英語?

(2020-12-21 17:18:35) 下一個

自錄一段貌似英式英語,懷念一下過往的經曆:

 

         幾十年前出國的第一站是英國。當時的英語交流能力幾乎等於零,除了打手勢一張嘴就結巴。盡管在國內的時候也算是學了幾年的英國英語和最後的一點美式英語,但真到了國外我希望自己哪怕能說印度英語也好啊,好歹人家能聽懂。

         在英國的一年裏慢慢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英語了,當然是抑揚頓挫的英式英語。我的女導師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著裝一絲不苟,說起話來頗有女王範兒的老太太。我的同學經常閑得無聊了就特別喜歡拿我導師開涮,學她說話的樣子,主要是那股子難拿的勁兒。我倒是挺喜歡導師的,她說話夠慢,我大都可以聽懂。她也知道我們中國學生不喜歡提問或者不太敢提問,所以經常誘導我多提問題。隻要我提問,她就會很高興並耐心解答。

         除了有限的同學之間和室友之間的交流,我提高英語的方法就是看電視了。當時我們共用的廚房裏有個小黑白電視,那是我學英語的最有效工具。語言除了說還要會聽,否則怎麽交流?這個小電視就是我的聽力陪練。除了一些早已沒印象的肥皂劇以外,我唯一記得的就是一部電影。其內容對我觸動很大,以至於至今難忘。

         電影裏的女主人公是個印度少年,很早就失去父母並和舅舅一起生活。舅舅的最大夢想就是要女孩學好女王口音的上等英語,然後有一天躋身上層社會,徹底翻身。女孩每天都要沒完沒了地練習朗讀和背誦英語句子,裏麵有一句我至今記憶猶新。電影整體很悲劇,女孩不可能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她的生活和一切都由舅舅控製。但裏麵的倫敦英語真是好聽。

         在英國的時候我就發現他們在文化上看不起美國,總說美國沒文化,喜歡拿美國的事開玩笑。但年輕人其實挺崇美的,比如年輕的英國女孩本來四季都是穿裙子的,冬天也是又厚又長的裙子。但她們很喜歡我當時從國內帶過去的牛仔褲。我冬天可不敢穿裙子,每天走路上學,又沒有靴子。我隻是在party上穿裙子。後來很快她們也會在校外穿牛仔褲了。很多英國人也承認美國人性格更好,更大方隨和。

         我到美國以後把英式英語正經保留了很久。倒不是我意誌堅定,堅決不改口音。主要是我的環境沒有多少用英語交流的機會。餐館打工用不到多少英語,後來的辦公室工作交流也有限。直到我進了Polaroid,才真正開始了正常的和人打交道的經曆。開會時不能總做啞巴,小組發言我也逃不掉。無奈隻好用我的英式英語打開僵局,一開口就被人認為是英國人。美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人家看你的長相不會固執地認為你是外國人,但會根據你的口音判斷你的上一站在哪裏。

         隨著英語交流的增加,我逐漸膽子大起來,經常和同事們閑聊天。不經意之間我的口音慢慢轉向美式英語,連我自己都沒意識到。我的一個同事說:你不要放棄英國音啊,太可惜了!如果真是一個英國人也許能做到,我後來的一個英國同事就一直保留著她的正宗倫敦音。可我不行,美式英語太有吸引力了,我很快就毫無痕跡地一口美音了。當然,我的英語一直有一點中國口音,無關英式還是美式。

         在美國幾十年了,我看了太多的美劇和美國電影。英國影視劇看得相對少多了。我也更習慣了美國文化,更理解了美式幽默。反而對英劇裏麵的故事不那麽能欣賞了。語言上也一樣,我反而對英式英語裏的吞音習慣不喜歡了,感覺影響對整個意思的理解。英式英語發音短促,語速偏快,口型偏小,說快了經常會因漏掉某個字而導致聽不懂。但無論如何,我對很多場合的英式英語還是非常迷戀的,完勝美式英語。比如機場的航班廣播,女王的演講,一些正式場合的發言等等,英式英語的高大上不言而喻。

         我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的稿子裏麵有幾句倫敦出租司機說的話,有人建議我用英式英語說出來,效果肯定會不一樣。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隻要別人能聽懂,口音不重要,發音正確更關鍵。疫情期間重拾英語自說自話也算是沒有浪費時間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語言比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