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
2023 (79)
父母搬到這個部隊幹休所的時候我已出國多年,所以基本不認識大院裏的任何人。後來發現有些以前住過的大院裏的父輩們也都搬到這裏了,才算是有了幾個老熟人。盡管是父輩一代的,看見也還親切。父母健康的時候我因為孩子小上班忙往往兩年才能回來一趟,他們聊起周圍的同輩們也都是積極一麵的多,比如誰家老人和他們一起打門球啦,誰又是他們攝影班的同學啦,跳舞場上天天見麵,麻將比賽打過對家等等。
現在他們老了,身體又不好,加上我回國次數逐年增多,就知道了不少周圍人家的煩心事。人老了就會更多地關注周圍朋友的身體健康,家庭是否和諧等日常瑣事,說完聽完免不了互相安慰一番。我在家的時候少不了和老媽整天瞎聊,加上老媽的朋友也會登門造訪,就看到聽到了我平時接觸不到的一個群體:啃老族。
所謂啃老族包括子女生活完全靠在父母身上的全職啃老族,還有就是自己有家有孩子,但日常生活至少有一半或一大半靠著父母長期支持的半職啃老族。我媽有個年輕幾歲的朋友,她老伴也上90歲了,兩人身體都還好。可是家裏常年住著兩個不成器的兒子。倆兒子一輩子沒結婚,有一個中間靠父母出錢去國外混過幾年。具體的我也不清楚,隻知道他們都年過五十了還住在家裏,吃住靠父母。我問老媽:你們老了不是都希望兒女在身邊照顧,現在不是正好嗎?我媽回:他們一輩子都被伺候慣了,怎麽可能反過來照顧父母?還不如請保姆呢!這兩年聽說還是被父母買/租了房子安排出去住了。
這個幹休所住的都是幾個部隊單位的離休幹部,家裏一般不缺錢,不缺房子。如果教育不得當,孩子很容易貪圖父母家的優越條件而長期依賴家裏。照理說這個院子裏看見的年輕人應該大都是保姆,小時工等服務人員,畢竟離休幹部們走的走,病的病,現在剩下的也都八九十歲了,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照顧。可據我所聞,很多子女或自己,或兩口子,或一家三口還住在父母家裏。也有一些離婚,下崗或幹脆自己沒房子的也住在家裏。看起來好像他們可以照顧老人,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老人出錢出力照顧他們。至少我聽到的都是老人的抱怨。
就算是帶著孩子住在外麵的,也有周末和節假日來父母家吃住的。按說父母應該高興啊,孩子隻要有時間就來看他們。可事實上往往是父母周末更累,關鍵是孩子來父母家最多通知一下,並不和父母商量看老人是否願意,是否有空,是否希望有自己自由支配的周末?老人們管這種子女叫“還鄉團”,言語中透著無奈。如果說人在六七十歲,身體尚好的時候願意為了見子女而每周辛苦兩天,過了八十歲的老人往往對此已有心無力了。如果子女回家能貼身照顧老人兩天當然受歡迎,但有幾個晚輩真的能做到這一點?
我媽的另一位也是小了幾歲的好友,是半路嫁到這個院子裏的典型的大家閨秀。她的老伴也八十多了,身體還不錯,兩人感情很好,生活上都是她全權負責,按理說他們應該可以過一個很好的晚年。可惜老頭的一個兒子結婚後一直住在家裏。這個年近七十的後媽居然也照顧了小兩口好幾年。生了孩子以後小兩口終於搬出去了,可好日子沒過幾天,他們又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扔了回來,說是兩人上班照顧不了。這下慘了,這位阿姨當時怎麽也年過七十了,每天帶著一個又不是自己親孫子的嬰兒,又要照顧老伴,周末還要照顧兒子媳婦還鄉團,怎一個“累”字了得!
我聽到這些都有些氣不過,問我媽她幹嘛不一走了之?嚇唬一下他們,自己回女兒家休息幾天也好呀!我媽說她和老頭感情很好,不想讓他為難,隻好自己忍著。清官難斷家務事,我知道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細節的。見到阿姨的幾分鍾也聽她訴苦,隻好安慰並打抱不平對她說孩子都是被父母慣壞的,這種情況屬於兩代啃老。您還是要自己多保重,免得身體出問題了連個端茶送水的都沒有。她在我家呆不了多久就忙著去幼兒園接孫子去了。
在我生活的世界裏隻有奮鬥族,就算是不上班的在家也要照顧孩子,管家,還有更厲害的做著各種生意。哪裏見過這種躺在父母身上的啃老族?不但經濟上啃老,生活上也啃,父母都八十多了還要為晚輩出錢出力,怎麽會有這樣的社會蛀蟲?
不知道該說什麽,為這些可憐的老人們歎息!
林妹妹的評論擊中要害,有些子女和醫院一起狼狽為奸,又割氣管又插管子,就是不讓老人平靜離去。我弟弟回國照顧我老爸的最後日子裏,在臨終關懷醫院裏看多了這種情況,非常氣憤,稱在西方絕對看不到這種不人道且浪費醫療資源的局麵。歸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離休老人的醫療費基本全免,老人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人事不省,仍然每月給子女帶來可觀收入。不過,這批老人也快走光了。其次,中國人的生死觀與西方有著很大不同,我因為遵照老爸囑托,不想讓老爸受罪,沒有給老爸插管子,被發小責難不孝。
高幹子女像陳小魯這樣下海的還是少數,多數‘吃皇糧’在部隊或事業單位‘啃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