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
2023 (79)
日本在我們國人的眼裏一直是一個讓人恨,又令人敬佩的國家。他們的人口密度比我們大,卻處處幹淨,安靜,有條理,人們有禮貌,有耐心。他們的產品吸引著我們,大到電器,小到藥品零食。我們在那裏掃貨的時候絕不會擔心買到假貨和偽劣產品,買的越多免稅額越高。難怪在日本的大城市裏大小店鋪都擠滿了中國人,連店員都是在日本讀書的年輕打工者。
離開台北到日本,開始感到了語言不通的壓力。機場是每個國家說英語最多的地方,越到小城鎮語言障礙越大。我們到達關西機場已經下午,排隊買票去京都耽誤了不少時間,就沒有去排另一個買流量卡的長隊。後來證明大錯特錯,所有可以在機場辦好的事情最好不要留著離開機場以後,比如換錢,買電話卡,買各種車票,買景點聯票等等。因為機場有著最好的英文服務和最方便的售票手續。
到達京都車站天已經黑了。我們沒有導航,隻好邊問人邊自己摸著找旅館。其實旅館非常近,就因為人生地不熟而拖著箱子在街上晃了好久。放下行李出去找晚飯並找電話卡。京都車站很熱鬧,有自己的底下美食城。附近的京都塔晚上有燈,很漂亮。後麵幾天我們每天都會路過京都塔,但最終也沒有上去過,太矮了。旅館的英語已經差了一個等級,基本上隻能回答最簡單的問題,複雜一點的就無法交流了。京都下雨,旅館提供客人用的長柄雨傘。後來才知道日本的旅館都提供雨傘。
夜晚的京都塔:
第二天接著下雨。我們計劃著看幾個有名的神社寺廟。在京都對我們遊客來說買個一天多次使用的公交卡最合算,隻要500日元。還在國慶長假期間,仍有大量的國人在日本遊玩,公交車經常很擠。這裏的規矩是先從後門上車,下車時在前門從司機手裏買票。你能想象出這司機得有多忙嗎?首先他要聚精會神地開車,國外遊客往往不懂規矩,在車上就經常問司機問題,包括要求買票。司機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地解釋買票規則,並客氣地請乘客等到下車。車停了以後每一站都有大量下車的,畢竟這裏是景點最集中的地方。司機於是一個一個地賣票,解釋,最後還要說謝謝,再見!我在車上多坐幾站就能聽到上百次謝謝,再見。而司機每天大概要說成千上萬次,這得有多大的耐心?想想北京公車上的司機吧,隻管開車還動不動就嚷嚷:你不要命了,找死啊!
第一天我們看的比較有名的有清水寺,三十三間堂和二條城。凡是需要脫鞋進入的大殿都會提供放鞋的地方或塑料袋,放雨傘的架子或朔料袋。一路上都有很清晰的標誌讓人們順著規定好的路線參觀,最後自然就出來了,很有秩序。神社一般不要錢,寺廟要買票。但這兩個到底區別在哪裏我還是不很清楚,單從名字上好像也不容易區別。
清水寺:
京都的景點總的來說給人比較一致的印象就是幹淨,漂亮。主殿和付殿都很簡單幹淨,室內地上一般是榻榻米,參觀的路線是木板地。外麵經常有個塔,日本寺廟的特征。院子不一定很大,但經常會有典型的日本花園,小水塘伴著小盆景般的樹木植物。建築顏色一般是原木的或者紅色的。二條城則以黑白色為主。我們一路走一路感歎日本景點的人性化,人山人海但從不擁擠。一切都井井有條,標識清晰,不需要人為的管理,更沒有維持秩序的噪音。是文明世界感化了所有的遊客,還是遊客來到文明世界後變得自覺了?不可思議。
三十三間堂:
二條城,兩道護城河:
每個公交車站都排隊。不管等多久,車來了以後一定是按順序上車,沒人插隊,沒人往前擠。上車以後大家會盡量往裏麵走,不怕下車時下不去。車上有無數個停車按鈕,隻要按鈕變成紅色,就意味著有人下車,司機就會等。日本人沒有提前往前擠的習慣,都是到站了才慢慢往前走,司機一定會等的,周圍的人也會禮讓。絕不會出現國內公車上開著車就往前擠,到站仍被司機留在車上的情況。
1個是説免稅店対外國遊客賣無有効成分的保健品
日本電視中都報道過的
我去三十三間堂的時候正好碰上和尚在敲晚鍾,就是照片裏這個鍾,非常的悠揚靜謐。
比如:
http://today247.info/nattoo/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DG2600S_W1A121C1CC0000/?av=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