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複高考以前,七十年代北京中學生的生活還是很輕鬆愜意的。雖然在鄧小平翻案的那段時間裏抓了一點學習,但很快又被反掉了。課堂上隻要是老師水平欠佳或性格太軟,就會被幾個起哄架秧子的男生“哄”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女老師哭天抹淚跑回教研室的有之,男老師吹胡子瞪眼差點沒背過氣兒去的也不少見。問題是這幫男生不跟你吵,隻管起哄,還都一套一套的,您有什麽折?
最通用的起哄就是一個人說:“給他一大哄啊!”然後其他人齊聲和道:“阿哄,阿哄!“那氣勢一看就是文化大革命訓練出來的,整齊洪亮,幹脆利落。起哄的時間地點完全隨機,無組織無準備,隻要是一個人起頭,後麵一定有一小幫人跟上來。看起來這幫調皮搗蛋的男生平時無組織無紀律,但這時都特齊心,絕不會掉鏈子。
記得當時我因為個子高一直坐在後排上課,看盡了搗蛋生的伎倆。我們班幹部坐在後排的不少,老師為了省心,有時也會把調皮生放在後排,美其名曰讓我們看著點,其實就是想眼不見為淨。我雖然在學校一路都是幹部,但也沒正經過,更不會假正經了。有一陣子我們女生興鉤東西,就是那些家裏用的各種白色棉線的墊子,還有網兜,玻璃茶杯套什麽的。我也上癮了,上課的時候眼睛看著老師,手底下卻在飛快地幹著活。一堂課正經能出不少活呢。我旁邊就有搗蛋生,要不是我常替他們瞞著,從不到老師那兒告狀,我的這點小聰明早就被他們告訴老師了。
一般來說數理化課還好,他們不感興趣的聽不懂,最多也就低下說說話,損一損老師同學。但文科的課就不同了,老師稍不留意就會被抓住小辮子。這幫同學提的問題常常暗藏玄機,老師的回答很難滴水不漏。這種時候就是起哄的導火索。一旦引爆,不等到整個程序完成他們是不會罷休的。除了前麵提到的最普遍運用的起哄形式以外,還有其它的套路,隻是我不記得細節了,隻記得很流行搞笑的。一個人說:“給他一鐵絲兒啊!“其他人和道:”大腿直抽筋兒啊!“當整個套路完成以後,全體齊聲以溫柔的嗓音說:”喝粥。。。。“餘音渺渺,繞梁三日。
這種時候全班同學都會以笑聲支持起哄,也是不得已。有水平的老師這時是不會發火的,等到過後再來收拾他們不遲。但有些年頭短,水平不夠的就慘了。這會兒會被幾個搗蛋生整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其實這些搗蛋生很多都挺聰明的,隻是當時的學校製度和老師的講課手法實在不怎麽樣。語文課可以讓我們整堂課都念課文,八排學生輪流念,然後叫人站起來念。後麵就是找課文的中心思想,無聊至極。曆史課老師自己念書,然後讓我們記住事件及發生的年代,這種講法我們怎麽記住啊?可有一段時間來了個特別好的曆史老師,她人不修邊幅,講起課來就像在說書。每次我們都聚精會神地聽到下課鈴響,然後就盼著下次上課。隻要是她來上課班上絕沒有人起哄。有一次她講著講著插在褲袢裏的皮帶掉下來了,要是在平時早有人起哄鬧事了,可這次卻鴉雀無聲。她一邊講一邊把皮帶收拾好,還幽默地自嘲了一番。我們也就是友好地笑笑而已。
現在看到女兒有時上課挑老師,不喜歡的老師就把課drop掉,然後再去試其他老師的課。我當年又何嚐不是呢?隻是沒有選擇而已。好老師影響學生的不隻是一門課,有時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