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躍進時期農田水利的建設得失問題

(2016-02-28 10:47:23) 下一個


        大辦水利促進了大躍進高潮,也成為農業大躍進運動的重要標誌性成果。大躍進過程中農田水利建沒取得了哪些成績?這是當時及後來人們關注的問題。大躍進時期的水利建設取得了空前成就,是人們較為普遍的看法,也是可以通過大量曆史事實加以說明的。

1959年4月,傅作義指出:1958年,全國共完成土石方580 億公方,擴大灌溉麵積4.8 億畝,初步治理窪澇麵積2.1 億畝,初步控製水土流失麵積32 萬平方公裏,“我國水利建設事業這樣的發展速度建設規模,都創造了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跡。”1960 年月,他對1959 年農田水利建設成績又作了總結:全國共建成蓄水1 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31 座,共可蓄水100 多億立方米,建成中型水庫1000 多座,萬畝以上的灌區1200 多座,另外,還有大量的小型工程。共計完成土石方130 億立方米,擴大灌溉麵積萬畝,初步實施水土保持措施麵積8 萬平方公裏,初步治理窪澇麵積6300 萬畝,發展機械排灌萬馬力。他指出,在1959 年冬—1960 年春的水利運動中,全國水利工地上的工人數最多時曾經達到萬人,全國擴大和改善的灌溉麵積,已經超額完成了2.6 億畝的計劃;完成治澇麵積4000 萬畝,完成土石方270 多億立方米,超額完成了原定250 億立方米的計劃任務。李葆華也指出:“水利建設的成就和發展速度是我國曆史上所從來不曾有過的。”10 年間共增加灌溉麵積7.6 億畝,其中僅1958 年就增加了億畝,為解放前幾千年所累積完成的灌溉麵積的倍。

結合當時的檔案材料,也可以充分說明,大躍進時期水利建設取得了空前成就,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此後水利建設打好了基礎。廣東省水利廳廳長劉兆倫在1961 年全省水利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水利建設運動經曆三年的大躍進和一年的鞏固提高以後,已初步改變了我省的自然麵貌,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為骨幹的水利係統,為實現水利化奠下了穩固的基礎。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成為農業大躍進的主要標誌。這些成績主要體現在:(一)全省用了12 億多個勞動工日,共完成土方11.2 億立方米,石方2656 萬立方米,混凝土方229 萬立方米,等於解放後8 年完成土方總和的三倍多。興建大型水庫宗,中型水庫172 宗,連大躍進前興建的中型水庫宗,共有215 宗。其中已基本完成配套的30 宗,庫區已完灌區未完的22 宗,灌區以完庫區未完的21 宗,庫區灌區均未完成的120 宗,下馬22 宗,小型水庫則近千宗。這就大大改變了大躍進前存在的零散不係統 骨幹少標準低的缺點,及改變了水利工程的分布狀況,使許多水利很落後的地區改變了麵貌,趕上先進地區。(二)在灌溉方麵,現在全省共有可供灌溉的蓄水工程蓄水庫容133.3 億方,引水工程引水流量約秒立方米,蓄引水工程連同機械 電動排灌工程 井灌工程等,合計共有水量230 億立方米,比大躍進前130 億增加77%。(三)在機電排灌方麵,1958 年以來,全省排灌機械由3.9 萬匹馬力增至16.3 萬匹,出現了“大辦水利大增產,小膘水利小增產“的局麵。

1960年6 月,河南省將大躍進以來水利建設成績與建國後8 年的成績作了對比後指出,”大躍進的年和繼續躍進的1959 年水利建設的成績是驚人的,共計完成中小型水庫18000 多座,為解放後年的8 倍多,開挖渠道104000 多條,為解放後8 年的%,其中灌溉萬畝以上的渠道200 多條,塘堰壩萬多處,為解放後8 年的246%,打井60 萬眼,為解放後8 年的72%,添置水庫33 萬部,為解放後年的79%,添置動力排灌機械33 萬多馬力,為解放後8 年的7 倍多。特別是完成了4 處大型引黃灌溉工程,開工了3 座大型水庫,修建了大量的水電站和水力站。2 年內增加灌溉麵積達2784 萬畝,為解放前原有灌溉麵積446%多,為國民經濟恢複時期的5 倍多,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5 倍多,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96%。

1962年11 月,湖南省委對大躍進以來該省水利建設取得了的成就進行了總結:全省現有大小水利工程263 萬處,比1957 年增加11%,其中水庫有39075座,為1957 年的12 倍;新建大型水庫10 座,中型座。蓄引水量全省達208 億立方米,其中有效水量173億立方米,較1957 年增加60%。保證灌溉的麵積達1956 萬畝,較1957 年增加15%。其他水利設施方麵,也都具備了一定規模。由於水利工程的迅速建設和灌溉麵積的不斷擴大,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有了顯著增強。

水利部農村水利司編著的《新中國農田水利史略》,對該時期水利建設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它指出,大躍進運動中的農田水利建設,在連續兩年的冬春修中,都是 出動了上億的勞動力,不論從開工處數之多和完成土石方數量之巨,都是空前未有的,全國很多大型水庫和大型灌區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工興建的,至於中小型工程更 是遍地開花,數不勝數。這些工程除其中一小部分由於質量太差或缺乏水源等原因被廢棄外,大部分經過以後幾年的整修加固續建配套,還是可以陸續發揮作用的。 像安徽的淠史杭,內蒙古的三盛公,北京的密雲水庫等大型樞紐工程都是這一時期建成的,為這些地區灌溉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據1962 年經過核實後的數字,1962 年比年實際增加灌溉麵積5538 萬畝。同時,經過這次全民性的水利運動,對進一步摸清水土資源,掌握治水規律和培養 鍛煉水利隊伍都起到很大作用。《水利輝煌50 年》也認為:此時期水利工作提出了以小型工程為主 以蓄水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的“三主方針”,興起了大規模的興修水利群眾運動,在許多地方取得了相當成績,建沒了大量工程。按照1961 年的統計,大躍進期間,修建了900 多座大中型水庫,主要集中在淮河 海河和遼河流域。灌溉麵積從4 億畝增加到5 億畝,對當時的防洪抗旱 排澇起到很大作用。

山東省水利廳廳長的王玉柱對山東省水利建設成績給予高度旨定:“人們不會忘記那如火如荼的年代,水利工程的建設者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所開創的治水奇 跡:為沂沭河流域的洪水出路而開山劈嶺;在百萬餘畝荒堿地上,建立起科學的引黃灌溉排水係統;在全省各主要河道上,百餘座大中型水庫群,同時以驚人的速度 拔地而起;多種多樣的群眾性小型工程,也如雨後春筍蓬蓬勃勃地建立起來。人們不會忘記,由幹部技術人員和千百萬民工組成的治水大軍,為這一偉大事業,夜以 繼日忘我勞動,常年戰鬥在工地上,以熱血和汗水青春甚至生命,在勾繪的這幅藍圖上,實現了他們人生的自我價值。這是艱苦的年代,是無私奉獻的年代,也是為 山東水利事業奠定基礎的年代。”

渠性英對山西省在大躍進中掀起的水利建設運動作了這樣的闡述:高潮期間,水利工地上馬勞力多達400 萬人。平原 丘陵 高山上到處有開渠築壩挖泉打井 修水庫 截潛流 排澇改堿 引水上山等多種多樣的改造山河的戰鬥。汾河水庫 漳澤水庫 冊田水庫 關河水庫 斤灣水庫以及夾馬口小樊等大型電灌站都是在這個時候動工興建的。這三年全省建設了一大批水利骨幹工程,為山西省以後的水利事業奠定了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