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但認真對照兩者,就會發現電影明顯摻入了戰狼元素,而原作中體現的對人類組織的理性批判的創作宗旨則蕩然無存。
總體來說,改編主要是從下述方麵背離了小說:
1 在時間上提前了約三個多世紀,成為觸目可及的2075年。因為估計很多人的房貸屆時還沒還完,所以故事能夠使人記憶猶新而有切膚之痛。但由於這個期間會被不少人看到,所以我敢和任何人打賭,影片中的任何場景都絕對不會在2075年出現。
2 影片無端增加了原著所沒有的說俄語的宇航員,似乎預示著未來50年中俄將主導聯合政府,以此來增加製度自信。而原來作為女主角的日本妻子,也變成了本來子虛烏有的中國妹妹。自信是增加了,但這沒有美國領導的聯合政府,會有人信嗎?
3 原來人類所遇到的似乎是無法避免的太陽氦閃,在電影中被與木星相撞所取代。這種危險,居然被吳京駕駛著的 空間站用引爆木星的方法給排除了。且不說比地球還大上百倍的木星能否被吳京所引爆,即使有這種可能性,那還不如對著太陽唱紅歌,或直接把太陽幹掉算了。
凡此種種 不一而足。
結論:原作即使是瞎編,也好歹還在科幻小說的範圍內。而一旦改編成電影,就成了赤裸裸的宣傳了。也正因此,維持我對《戰狼2》剛剛上映時所作出的類似的結論如下:
(1)《流浪地球》將難以打破吳京的《戰狼2》的票房記錄,而且主要的票房是國內貢獻的。原因嗎,幾乎不言自明。
(2)《流浪地球》將不會獲得任何大的國際電影節的獎項,甚至可能連國內的類似“金雞”這樣的專業獎項也得不到。
(3)除非徹底開放言論及批評,否則這種國內國際票房的嚴重背馳以及國內專業人士與吃瓜群眾之間的嚴重背馳的現象將會長期持續下去,而且不能得到任何的改善。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至於影片是否政治味道太濃,是否背離科學,這些都不值一爭。本來就是個看熱鬧的電影。不必上綱上線了。
這部片子的弱點是演員問題,太“演”了,與國內朋友談這個他們也有這種看法,吳京和一眾演員都算不上是正經演員,隻能靠情節取勝。
從宣傳什麽角度看屬於挺無聊的概念,有什麽能比independent day更能作為政治宣傳片?連篇名都是體現宣傳的意義,還拍了續集。
1)影片的設定整體看起來不夠科幻,普通的電梯、車輛(科學設定飛機不能飛?不懂),而且那個車輛也不能自動駕駛,整片也沒有所謂的“機器人”;
2)影片的剪輯也有點問題吧,電影的很多時間就是在 躲避掉下來的物品 車躲 人也躲,搞得最後的拯救地球時間反而不多。
3)聯合政府的作用太小了,信息太少。(背景需要大量的聯合政府的消息,不需要畫麵,但是需要大量信息)
4)娛樂 看看而已。用所謂科學的觀點來看科幻電影那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