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趣事(相聲)
甲:大家新年好!
乙: 嗨,甲先生哎,老沒見了,您老忙什麽那?
甲: 文革五十周年,趕時髦,我也寫個文革回憶錄。
乙: 這樣子呀,敢問您今年多大歲數了?
甲: 我嘛,也就三十多歲吧.
乙: 好麽,您三十多歲寫五十周年以前的文革回憶錄,那您得會穿越才成啊。
甲: 我這說順嘴兒了,我這人是:心理年齡三十多歲,看體型也就四十多歲, 但實際年齡是五十多歲。
乙: 五十多歲也不對呀,那您在文革的時候,還沒記事呢呀!
甲: 我記事早呀。有名的神童嘛。兩歲能背誦唐詩宋詞,三歲開始讀書寫字,四歲就開始上學,課外開始看文學名著,五歲小學就畢業了。
乙: 怪不得能寫文革回憶錄。您既然記性這麽好,能不能告訴我們您兩歲背哪些唐詩宋詞啊?
甲:我背誦的是:蜀道難,賣炭翁,將進酒,西江月,滿江紅(此處用唐詩宋詞作成一灌口)。
乙; 好麽,神童啊,腦子好使
甲: 不光腦子機靈哦,身子骨也不錯,歲數小,身子輕,起小就會旋子,空翻,前滾翻,後滾翻,太空步,拿大頂,鷂子翻身,鯉魚打挺,彎腰劈叉,狸貓上樹,兔兒蹬鷹,就地十八滾,獅子滾繡球,滾滾長江不到頭(此處做成一“貫口”)。
乙: 好麽,文武全才。
甲: 老師一看,行啊,那你就進舞蹈隊武術隊體操隊田徑隊射擊隊吧!
乙: 都能辦個奧運會了。
甲: 奧運會開不了了,因為我剛上了一年學,就畢業了。
乙: 怎麽五歲就畢業了?
甲: 趕上文化大革命了嘛
乙: 文化大革命了怎麽啦?
甲: 學也不用上啦,舞也不讓練了,啥都不用幹了,可不就畢業了嘛
乙: 這麽個畢業了呀!
甲: 可不嘛,必須的,畢業了。
乙: 不上學啦嘛
甲: 不過也不是全不上,就是有用的,語文算術體育手工哦唔得,跟學問有關係的,都不讓上了。
乙: 那老師都幹什麽呀?
甲: 老師挨打呀,上一課就打一頓,所以就嚇得都不敢再上課了。
乙: 那就不用讀書了。
甲: 也不是什麽都不讀,沒用的東西,反倒要年年讀,月月讀,天天讀,
乙: 都讀什麽呀
甲: 全是毛主席的東西。
乙: 毛主席?學什麽東西?
甲: 天天讀他寫的東西。
乙: 全學毛主席寫的東西?
甲: 是啊,個人崇拜嘛。過去學校的傳統科目,全改了由毛主席一人包圓了
乙: 毛主席一人怎麽包圓呀,比如說這語文呢?
甲: 語文學毛選,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詩詞。
乙: 可小學生學古典詩詞,好象有點難了啊!
甲: 我是神童沒問題呀,可別的小孩就慘了,得死記硬背呀!
乙: 死記硬背都未準能背的下來。
甲: 可不麽,比如過去有一首毛主席的七律叫《送瘟神》,其中開頭有兩句是寫舊社會,是這麽說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乙: 什麽意思呢?
甲: 就是說呀舊社會在鄉下人們都在草柯裏隨地大小便,人都死絕了,村子裏隻有鬼在唱歌。
乙: 小學生懂這個麽?
甲: 不懂啊,所以老師得幫助提示。
乙: 怎麽提示呀?
甲: 老師問,學生答。
乙: 老師問什麽呀?
甲: 老師問:千村薜荔誰拉屎?
乙: 學生怎麽回答呀?
甲:(學小孩)“千村薜荔人拉屎”。
乙: 好麽,倒是好懂多了。
甲: 老師再問“萬戶蕭疏誰唱歌”?
乙: 學生呢?
甲: 學生回答:(學小孩)“萬戶蕭疏鬼唱歌”
乙: 這就記住了。
甲: 那還有第二段呢,講新社會了,就不拉屎了,用好詞了
乙: 什麽詞啊?
甲: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乙: 什麽意思啊?
甲: 春天來了,國家出了聖人了。
乙: 好兆頭啊!
甲: 可是小學生不懂啊!
乙: 又得老師提示了
甲: 老師就得問了:春風楊柳多少條啊?
乙: 得,不知道得還以為是上算術課呢!
甲: 學生答:(學小孩)“春風楊柳萬千條”
乙: 大概其。
甲: 老師又問了:六億神州怎麽搖呀?
乙: 怎麽搖哇?
甲: 學生回答:(學小孩)六億神州順著搖。
乙: 淨順著搖呀。
甲: 可不,好歹這語文課就算補上了。手工課也好辦,找點綠豆大米,繡線紗窗,做毛主席像。
乙: 有點浪費糧食。音樂課呢?
甲: 唱毛主席語錄歌
乙: 毛主席語錄還有歌?
甲: 有哇,所有的毛主席語錄都譜上曲子,唱成歌了。作曲者叫李劫夫,前些日子才剛剛過世。
乙: 也是一種出名法,那歌怎麽唱啊?
甲:比如說有一條毛主席語錄是說“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乙: 在《愚公移山》裏說的。
甲: 那要唱出來,是這味兒的
乙: 您給唱唱
甲:(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手舞足蹈)
乙: 還帶做動作的。成,這就算音樂課了,體育課呢?
甲: 體育課更可樂了
乙: 怎麽可樂呀?
甲: 跳“忠字舞”,做毛主席語錄操。
乙: “忠字舞”聽說過,這毛主席語錄操怎麽做?
甲: 比如說,有一句語錄是說:“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乙: 有這麽一句。
甲: 做成語錄操可就好看了,要不要我給您學學?
乙: 您給學學
甲: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做誇張動作,如耍猴一般)
乙: 您別再磕著。
甲: 這就是我們在學校上的小學。這樣能學點東西還算是好的,社會上就比較亂了。
乙: 社會上怎麽樣啦?
甲:社會上更熱鬧啦。什麽西服夾克,都算是奇裝異服,不讓穿了。大家全都穿著軍裝,戴著軍帽,一眼望過去,綠油油黃燦燦烏泱烏泱的,跟鬼子下山似的。
乙: 全民皆兵麽。都出來幹什麽呀?
甲:“破四舊” “立四新”,破壞文物,糟蹋聖人,讓和尚還俗,尼姑改嫁,見女的燙了發的,剪個陰陽頭。後來這個讓美國人學過去了,就是現在的“朋克”。
乙:啊? 感情朋克是從這來的呀?
甲: 可不是嘛。對男的呢,站在路口檢查,見男的有穿尖頭皮鞋的,把尖頭剁了,再穿回去。
乙: 那不成涼鞋了嘛?
甲: 就是呀,可光穿涼鞋的也不好受。
乙: 何以見得呢?
甲: 比如說我當年有一雙涼鞋,就是那種前麵帶頭兒,後麵帶跟兒,中間帶眼兒的那種。
乙: 涼鞋都這樣,不帶眼的那個叫靴子。
甲:可是有個紅衛兵看著看著就挑出毛病來了
乙: 什麽毛病?
甲:(學)”你瞧瞧您這鞋,你這奏是一條反動標語“(說唐山或者天津話)
乙: 此話怎講啊?
甲: (學)”您瞧瞧,您這鞋麵,上邊兩點,中間四橫一豎,再加上一撇一捺,念個什麽字?
乙:(比劃)倆點兒,四橫一豎,一撇一捺,念個什麽呢?
甲: 念個”美”字呀。
乙: “美”字好啊,真善美嘛,多好。
甲: 現在美沒問題,可當時不行。
乙: 當時不讓美。
甲: 當時的“美”字,被紅衛兵認定是指的美國,當時叫美帝國主義。
乙: 美帝國主義,全穿在腳上了。
甲: 可那鞋底上,溝溝叉叉的,被紅衛兵認為是寫著共產黨的共字,那不就是美帝在腳麵上腳踩著鞋底上的共產黨嗎,“這不反動標語是什麽呀?”
乙:這麽個反動標語呀!
甲:“您這反動標語一下就穿出兩條來”
乙:對,殘疾人才穿一隻鞋呢。
甲:所以我為了繼續還能穿這雙鞋,就不得不削去鞋頭,拿菜刀,吭,一刀下去,再一看,更不好看啦!
乙:為什麽呀?
甲:這回就剩下三橫一豎,底下一撇一捺,這念個什麽呀?
乙:(比劃)上邊三橫一豎,一撇一捺,念個什麽呢?
甲:念個“王八”。
乙:可不嘛,美帝變王八,更不好看了。
甲:“那就把鞋帶也剪了吧”
乙:那成什麽了?
甲:鞋帶一剪,涼鞋成 “塔拉板兒”(拖鞋)了。
乙:整個降了一級。
甲:這還不是最好笑的呢。最好笑的是人們說話都變得神經兮兮神神叨叨的,滿嘴都是語錄,跟錄音機似的。
乙:幹什麽都得說語錄?
甲:是啊,還得有行業特點,比如工人得說:“工業學大慶”。
乙:農民呢?
甲:“農業學大寨”。
乙:其他的人呢?
甲:“全國人民學解放軍”。
乙:那解放軍呢?
甲:“解放軍學全國人民”。
乙: 好麽,軍民互粉了。
甲:對,軍民互粉,全民皆兵。
乙:還能壓得上韻。
甲:那是巧了,可不是什麽語錄都能壓得上韻的。
乙:對,那還得分是幹什麽的。
甲:比如說我有一個舅舅,是當警察的。
乙:警察說什麽語錄呢?
甲:警察用的最多的一條語錄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乙:抗大的校訓麽,都知道。
甲:那也得使得是地方才行。
乙: 何以見得呢?
甲: 比如倆小孩打架,讓警察看見了。本來警察應該過來製止一下就行了嘛。可在那個時候不能這麽做。警察過來得先講語錄。
乙:哪段語錄哇?
甲:警察過來了,雙手叉腰,倆眼一瞪,先來一句:“團結!”
乙:嚇小孩一跳。
甲:嚇一跳不要緊,您還得拿語錄接著。
乙:怎麽接呀?
甲:(學小孩)“緊張”。
乙:讓警察嚇的。
甲:那警察還得有詞接著呢:“嚴肅!”
乙:還挺貼切。
甲:那小孩回答就更貼切啦:“活潑” :)
乙: 還真讓您給對上了。
甲: 這個用在小孩打架上還行。
乙: 還能解決問題嘛。
甲: 對,倆小孩打架, 警察過來了, “團結!你們倆怎麽回事?”
乙: 小孩得回答呀?
甲:(學小孩)“緊張。 警察叔叔,我們鬧著玩呢”
乙:開個玩笑。
甲:那警察還得接著教育:“嚴肅!鬧著玩別動手,打壞了就不好了”
乙:用到這正好。
甲:那小孩的回答更逗哏了:“活潑。叔叔,我們承認錯誤。。。。可就是堅決不改!”
乙:孩子嘛,這就還真說得過去。
甲:但這個不是到哪都能用。
乙:何以見得呢?
甲:語錄萬能,但不能亂用。
乙:為什麽呢?
甲:比如說夫妻吵架,警察來了,說語錄?
乙:那就可以用啊!
甲:比如咱倆是夫妻,正吵在興頭上呢,警察來了: “團結!你們倆怎麽回事?”
乙:怎麽回事呀?
甲:“緊張。警察叔叔,我們拌個嘴,逗著玩呢”(天津話)
乙:開個玩笑。
甲:那警察還得接著教育:“嚴肅!拌嘴別動手啊,瞧瞧他那臉,都給抓花啦”
乙:撓人呀! 可您怎麽回這個呀?
甲:“活潑。沒關係,打是疼罵是愛,周瑜打黃蓋,願意打願意挨,我們這都習慣了” (天津話)
甲:拿語錄接著,還真就折求過去了。
乙:這不挺好嘛!
甲:但不是處處都行得通。
乙:何以見得呢?
甲:比如說用在抓小偷上就差點。
乙:抓小偷怎麽就不行呢?
甲:抓小偷用毛主席語錄掛帥?
乙:應該也可以啊!
甲:我您給學學?
乙:您給學學
甲:小偷正偷著著呢,警察過來了, “團結!你這幹什麽呢?”
乙:小偷呢?
乙:“緊張。 警察叔叔,我這上班呢,頭一末幹這事”。
甲:那警察還得說語錄呀:“嚴肅。頭一末? 頭一末也不行啊,你跟我走一趟吧”
乙:這不挺好嘛!
甲:可那小偷不幹啊:“活潑。您看那邊,毛主席來了!”
乙:毛主席真來了嗎?
甲:哪呀,警察一回頭,小偷早跑啦!
乙:那警察還得追呀。
甲:是啊,那警察一邊追一邊還得說語錄:“宜將剩勇追窮寇,你往哪裏跑!”
乙:還是一句毛主席詩詞。
甲:這小偷也得回呀: “遍地英雄一溜煙,白白了您吶!
乙:把毛主席詩詞都給改了。
甲:那警察一愣,不對呀,毛主席說的那個叫“遍地英雄下夕煙“呐!
乙:這是原版的。
甲:那小偷還有詞呢:還是一溜煙好,我們這行就是叫盜版的,要不然你就逮著我啦!
乙:聽著是挺可樂的。
甲:可樂是可樂,可這就是當時的全部娛樂活動了。那些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象相聲啦,快板啦,民歌啦,都沒有了。
乙:文革十年,沒有相聲。
甲:不光相聲,所有的藝術形式,曲藝電影都沒了,就剩下毛主席的語錄歌了。
乙:萬馬齊喑。
甲:在文革後期,因為業餘生活太過貧乏了,所以就讓大家也搞一點曲藝。
乙:比前期強點有限。
甲:因為上頭對文藝的控製有所鬆動,所以這些個民間藝術就開始慢慢地複活了。
乙:慢慢地就解凍了。
甲:這些個民間藝術啊,相聲,快板書,西河大鼓也就都出來了。
乙:老百姓有這種要求嘛。
甲:我舅媽,就是一個唱西河大鼓的,也敢出來唱了。
乙:歇了十來年了,全憋壞了。
甲:舅媽的大鼓唱的好,方圓百裏名聲在外,所以大家都愛聽。
乙:名家嘛,唱什麽呀,《塔玲瓏》?
甲:那哪成啊,隻能唱毛主席的東西。
乙:西河大鼓毛主席語錄?
甲:對,隻能唱毛主席的,語錄或者詩詞。
乙:他包圓了麽。
甲:可她唱戲就有個毛病,愛加佐料
乙:什麽叫佐料呀
甲:就是加個“這個““那個”唔得。這一點和民歌很象。
乙:民歌也是民間藝術
甲:是啊,比如說歌劇《白毛女》,就是很草根的民間藝術。”
乙:我也愛聽這個歌劇,特別是《北風吹》
甲:對, 那個《北風吹》,一唱出來是這味兒的(唱):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
乙:好聽
甲:你注意到沒有,“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裏麵的那個這個那個,就是俗話說的,在歌詞裏加佐料
乙:嗯,不過很好聽
甲:對,聽上去輕鬆,自然,舒服,健康。
乙:原汁原味。
甲:但也不是所有的佐料都能加得很好。
乙:何以見得呢?
甲:比如說剛才咱們說的那個毛主席詩詞,就有一首《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乙:當時家喻戶曉。
甲:開頭有兩句:“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乙:是這兩句,打南京戰上海。
甲:用西河大鼓唱出來是這味的(唱):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乙:好聽。
甲:可是舅媽一加佐料,就出問題了。
乙:出什麽問題啦?
甲:我給你學學。
乙:您給學學
甲:(唱):鍾山(那個)風雨(啊)起蒼(那個)黃啊,百萬(那個)雄師(怎麽能夠)過(那)大江?
乙:噢,合著舅媽不讓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