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過世,很多人表示喜歡她,有些人表示尊敬她,有些人表示她何許人也,有嘛值得推崇滴?
她是作家嗎?!不過是作家的太太罷了,更有人說,她寫的文章都有什麽有名啊?那有名的雞湯文不是被證明是假的了嗎?
百歲感言是不是真的,我到目前不敢確定,但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把她當作家來寫。
我喜歡她,甚至是敬重她,因為她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女人。
就好比林徽音,那麽有名,讓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卻是她所謂的三角關係,被人扒了個遍,至於她英文書信之優美,在女子無法讀建築係的時代被迫學舞台設計,同時還把建築係的課全部修完,她做過建築和英國文學雙料教授,她丈夫對她推崇之至,但偏偏就有人最熟知“三人行”給人家填各種莫名其妙的猜測,這讓我跌眼鏡。
說到作家的名氣,大家都知道冰心吧,原本謝婉瑩,她的文章《小桔燈》估計很多人現在還會背。為什麽有名,為什麽會背?因為我黨我國推崇她,所以我們就知道她。
至於楊絳,她翻譯過的詩,她寫過的文,網上搜搜就可以找得到,為什麽有人不找找看?難道因為她沒成為當代文壇的女作家嗎?
而她不是女作家正是我喜歡她的第一個原因。
錢先生說他想寫小說,楊絳毅然支持,辭去家裏幫傭,自己當燒火丫頭。我是女人,我願意把自己的腳放到她的鞋子裏感受。老公要寫書,能不能出名不知道,要先做犧牲?犧牲之後都不一定有回報?我千金大小姐還得做粗活?我會幹這些事嗎? 如果我穿越回去,在不知道自己老公是否會成功的情況下毅然做犧牲,恐怕我做不到。
但她做到了,錢先生絕對不是handy man,所以她裏外都操心。
被剔陰陽頭,有些自尊心強的女子,遇到這種事情自殺的有,受不得這種侮辱,但她做了假發套第二天照樣出去買菜。
讓她洗廁所,她洗啊,洗得幹幹淨淨,之後在廁所照樣看書,要是我,非得哭昏在廁所。
她翻譯過一首詩,前兩句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光是這兩句翻譯,就足已讓人蕩氣回腸。
我酷愛寫作,大學主修英文,深知做翻譯之難,若不是中英文俱佳,想翻譯出什麽作品基本不可能。
但她做到了,在那個年代,多麽難得。
但時間用在哪裏總是看得見的,她既然選擇了支持先生,注定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寫大部頭,或者寫大部頭從來不是她的夢想。
即便沒有多大的部頭書也絲毫不能泯滅她的才華與精神。
老年的楊絳對哲學感興趣,甚至開始考慮到神學領域,她認為靈魂不滅,什麽都可消失,唯有你一生所有的努力留在靈魂之上永不磨滅。
她的精神,她的大隱之心,她說道德美好之品格你看不見摸不著但確確實實存在著。
還有很多很多。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
《楊絳文集》先後出版六次,據說今年本來要加上洗澡後續,可惜楊先生已過世,估計以後會整理出書。我出國甚早,隻零星讀過她的一些散文,小說《洗澡》至今未曾讀過,所以不敢多寫其文學造詣,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還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好。
別的領域,諸如林徽音,她是有建築方麵著作出來的,可是不懂建築的有幾個人了解那些作品?她英文之優美倒是很好的,但有多少人去認真仔細欣賞她文字之美?
大家如雷貫耳的郭沫若老年寫的所謂的"詩”曾經讓我大跌眼鏡。
來,貼貼郭沫若的詩:
親愛的江青同誌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
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同一年代,不同的人的不同風骨,比較夠明顯了吧?
到底某個朝代推崇誰,想捧誰,大家經曆過,我無需多寫。
看人,要看其精神,看其文字裏藏有的靈魂,和她特立獨行的思考角度。
倉促寫成此片,回應《此生即餘生——楊絳的一生》,作者寫這麽大的人家一生的題目,然後對她什麽都不了解讓我很費解。寫別人“一生”之前,請放狗搜搜先生文章,在她辭世之際,算是最基本對人的尊重,這是我認為寫文章最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我不是錢粉絳絲,但他們兩位老人學者有足夠讓我敬仰的理由。前兩天,在城裏貼了一篇我寫的文章,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502427.html 為那位經風曆雨的老人送行。
完全同意!支持!!
橫塘雨眠 發表評論於 2016-05-27 11:28:31
最近看了不少對楊絳先生包括錢鍾書先生的貶抑文章。大抵都是指責他倆對苦難和黑暗不發一言,甚至認為沒被打成右派沒在文革中遇難是他們的恥辱。真是奇了怪了。那些平日裏民主啊自由啊人權啊口號喊得震天響的人,就不好好想想,選擇什麽樣的人生走什麽樣的路是每個人的自由。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錢楊二老選擇躲進學問和寫作的象牙塔裏,自得其樂,獨善其身,何錯之有?何罪之有?憑什麽非要人家承擔對苦難和黑暗發聲的義務?再說了當初把錢楊二老捧上神壇也是媒體所為,跟他們本身毫無關係,並不是他們自己想當什麽勞什子的泰鬥或大師的。錢先生生前就非常反對研究“錢學”,早就說了:世間顯學必成俗學。記得已故的中華書局總編傅璿琮先生曾經說過,大意是錢先生的存在就像一個標杆,告訴世人什麽才是真正的做學問。對錢楊二老口出不遜者,恐怕有不少就是在這個標杆的對照之下,顯出了自身做人為學的鄙陋。或許這就是錢楊二老的招人嫉恨處。
學識這個領域,是非常嚴格的,也因此佩服有才華的人。
我不是學文的,不知道怎麽定義一個作家,但在我心目中,她是個值得讓人尊敬的作家和翻譯家。
看著她寫的走到人生邊上和翻譯的裴多,會讓人思考人生的幸福快樂到底是什麽。 :-)
我知道一個流行小說寫作者,僅僅是寫個長篇就被拉去喝茶了,相信我,監獄裏這樣人很多,但我不盼著別人都去坐監獄然後讓某個黨醒過來。
能從自身做起,就是最好了,所以,我從不對別人做過多要求,人可以堅守自己就是風骨,為國為民請願那才是對聖人的要求,我從不覺得這兩位是什麽聖,聖人都是久遠的,老子孔子,之後再無聖人。
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知識分子保持沈默是可以理解的選擇;
在後來對言論管製放鬆的時候還保持沈默,隻能說是中共對知識分子的馴服成功了,而且體製會繼續提倡這種被馴服的「大師」。這是我對兩人被捧為「大師」的不以為然。
古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文文山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中共統治給中國人帶來這麼深重的苦難,如果知識分子集體選擇失憶、保持沈默,這個國家怎麼可能偉大?
當然要求錢楊兩人負起這麼重的責任並不公平,但是我認為他們既然沒有這個勇氣,還是用別的稱呼他們,別稱「大師」了。
然後聊起《朗讀者》,最後刑訊時那些人臉上的冷漠,把責任推給女主角的幸災樂禍,還有女主角的冷漠麻木,宣布她隻是在維護秩序,完全漠視生命的樣子讓人真是從心裏悲涼出來。
When heart is hardened, nothing matters.
就是找羨慕嫉妒恨的對象,也不該找到楊先生的頭上去。
為了要自己顯得跟別人不一樣,連了解都不願意了解的人,年輕人我還認為是逆反,年紀大的人,都不知道拿什麽詞形容好。
看到你貼的文章讓我想起《明朝那些事》裏的文官們,似乎不作為言官死就要不能稱為知識分子的。楊絳當時可不是文革期間的風流人物,她是被人批判,被剔過陰陽頭的,不肯給老公貼大字報已經很好了。
我不明白的是,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為什麽有人去罵知識分子沒有風骨,而不去講講所謂文革小將大將如何泯滅人性肆意害人。
關於人性,我覺得人性原本就是自私的,一個社會管理人群靠的不是口號(我們一直倡導五講四美三熱愛),而是靠製度,還有人心自己的信仰。講真話,若人人都不害人,就已經是美好社會了。
我沒讀過楊絳的作品,隻讀過錢的圍城。要說錢這本小說缺乏什麼,就是缺乏悲天憫人的情懷,因此我對於書中任何一個人物都難有共鳴。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16/big5/24.htm
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是問題,但是如果一個社會提倡的大師都是精明的利己主義者,那就是個問題。
他們兩位描繪的知識分子群像還是有其獨特價值的。
覺得楊絳的小說似乎比錢鍾書的多一層亮色,可能是男人更容易受社會影響。
待我讀完回頭寫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