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上朋友單子很短,一般來說隻會有那麽幾個愛刷屏的。
但就這樣,也夠讓人眼花繚亂的了。
不少轉貼直接跳過,賣藥的,送雞湯的,或者是討論養生的,一旦帖子多了,就目不暇接了。
我還是比較愛看原創的,秀秀小孩兒,秀秀吃的,秀秀活動什麽的,看看還是不錯的。
這年頭大家聚聚是越來越難啦。
記得小時候,電話也沒有,吃過晚飯以後有時會有客人來訪,有時是父母去別家串門,一般來說,大家心照不宣,什麽時候什麽人該來心裏是有數的,偶爾來那麽一個生客,一定是有事情的。
一個朋友說過,她最喜歡的就是小時候她看著家裏高朋滿座,叔叔阿姨們便喝茶邊聊天,熱熱鬧鬧,小小的她坐在小板凳上特別開心。
再以後家家就有電話了,一般去別人家之前先打個電話知會一聲,忽然到訪的慢慢少了,漸漸變成連拜年也是電話拜了。
接著開始有網絡。我記得九幾年那會兒,上網是要用電話線的,接通之後,電流滋滋滋一通叫,連線,爬上網絡。一般家裏隻有一條電話線的,一旦聯網電話就打不進去啦!
網絡之後,手機開始普及。手機最開始隻用來打電話,慢慢智能手機出爐,可以拍照片,可以上網,可以發短信,所有事情在手機上都可以做了。
我開始特別抗拒在手機上發短信,那麽小的屏幕,就那麽幾個鍵,每每都按錯,有那個時間,打一個電話,一分鍾後就說完了。
以至於有一次大老板問我你怎麽可以不會發短信,我笑著看他:我生於七十年代,老古董了,發短信幹嘛?
即便是抗拒,慢慢也習慣發短信了,打字速度沒有電腦鍵盤快,但一般說個事情也足夠了。
也開始發現發短信的好處來,不用麵對麵,不用聽聲音,有話就說,有時還可以沒話找話,有些當麵不好意思說的話,一個短信就過去了。
蘋果機的發明,真是劃時代性的。
我們家雖然算不得果粉,但也有了兩個愛拍,兩部手機了(舊的不算)。兒子目前還在用三星,據說這個淘汰了,他也會開始使用蘋果機。
在家基本靠愛拍看書,看電影,有時甚至還幫接接電話。
出門在外,手機一定要攥在手裏。
昨天跟兒子出去吃飯沒帶手機,立刻覺得象缺了點什麽似的。好在跟兒子還有話說,兩個人聊了學校各種話題,兒子比較懂事,沒給我一個低頭看手機,隻管哼哈哈什麽的。
要不然,我真擔心麵對麵我給他發一短信:好吃不?兒子再回:還不錯。
哈哈哈,一想到這個畫麵,都特別有喜感。
老公稍晚回家,兩個人也是討論當天看到的信息。
比如他手機收音機裏播的《羅輯思維》裏麵講了一個故事,說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女孩兒一向特別乖,特別好,男孩兒比較差。有一次男孩兒表現特別好,媽媽給了他一個大獎勵,這一下女孩兒難過了,說媽媽偏心,她一向表現那麽好,也沒見媽媽有什麽特殊表示,可是男孩兒隻表現好一次就給那麽大獎勵呢。
老公問我的想法,我講半天,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
後來老公跟我分享說別人是這麽說的:那女孩兒本身那麽好,其實就已經是上帝給她的一個祝福了,她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祝福中。而那個男孩兒不那麽好,其實從上帝那裏來的祝福沒有那麽多,他沒那麽幸福,偶爾才好一次得到了媽媽的嘉獎也是應該的。
緊接著又討論到底是人一出生就是好人,還是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不是好人。
哲學課題,生物課題,宗教課題,太深了呀。
說真話,我特別享受這種兩個人麵對麵交流的時光。不是透過電腦,也不是透過手機,是實實在在兩個人麵對麵坐一坐,喝上一杯茶,有時討論一本書,有時爭一個話題,看著彼此的眼睛,即使吵架的時候對方的眼神變成小李飛刀。
人是需要麵對麵的,不能老活在網絡當中。
他會常常光顧我的博客,看看我都寫了什麽,看完之後還會交流。
前段日子,我一直在論壇裏混,他多次表示不高興,因為我一跟別人說話就不理他了。現在論壇不去了,人又有了大塊時間可以看書,可以聊天,還是收獲大大的。
當然,我還是喜歡網的,文學城斷線的那幾個小時,感覺有點不舒服。
不過,萬一呢?萬一有一天沒有電了呢?我們要回到原始社會,走路靠腿,種地靠手,我完全地失了業,領導走五個小時才能到班上,日子要怎麽過呢?
二十年以後,大家會是什麽樣子呢?
我真是打破腦袋也想不出,隻能日複一日,先過著看啦。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277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