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學習擺脫原生家庭負麵影響的個案。
這是一個牧師,在家裏是最小的,上麵有幾個姐姐,小時候都是被管頭管腳的。結婚之後,他娶的太太是家裏的老大,他太太在生活裏對他不管是照顧也罷,還是規勸也罷,都會引起他特別強烈的反彈,他最常說的話就是:“不要管我!”
他們夫妻關係因此一度進入非常緊張的狀態。
但他是牧師,保持家庭和睦是他的本分。他特別願意學習,帶著妻子看心理醫生,探討到原生家庭時才發現了他們之間這種interlocking core concerns的現象,慢慢地明白了不是他不好,或者是妻子不好,而是他妻子的一些建議或要求常常會觸碰到他的心理按鈕(心理按鈕就是心理不安全區域,別人一踩上就容易爆炸的地方 – 參考博文:講一講心理按鈕)。
後來他讓他的妻子做了一個牌子,上麵寫“不是姐姐”這幾個字。每次當他妻子說什麽他又要開始反彈時,妻子立刻拿出牌子來給他看,他就知道自己該休戰了。
這位牧師的做法,其實就是把潛意識裏麵的燈點亮,透過探索新的思維回路用意識蓋過潛意識,在我們做決定的時候不是由潛意識做主(兒童時代的心理程式),而是讓意識做主,讓人在理智的引導下找到更有建設性的方法。
這種走回原生家庭,一點點探索內心世界,了解內在化了的心理程式對人的影響屬於深度心理學領域。探討原生家庭,當然既包括了解原生家庭裏麵好的部分,也包括負麵的部分,這種探討和學習就是要繼承原生家庭裏麵的優良傳統,擺脫原生家庭裏麵負麵的影響,同時也學習接受原生家庭裏麵我們無法改變的部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混淆理解和接受這兩個概念。
我們用我們的不理解來表達我們的不接受。
比如不理解一個人從中間擠牙膏,認為牙膏就該從底部擠,並且說,我就不明白,這麽簡單的事情,你怎麽就改不掉。
而另一個人說,我就不明白,為什麽非得按你的方法擠,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是從中間擠的,牙也刷了,牙膏也沒浪費啊。
其實如果了解了原生家庭傳統這回事,就會理解牙膏可以有不同的擠法的,這種事情沒有對錯。
理解了之後,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不接受。
接受就是其中一方妥協,換一種擠法。
不接受就是一人買一管,各擠各的,但誰也不用看另外一個人不順眼。
我想再寫一寫我在帶組過程中的兩個掙紮。
第一個就是男人對這個課程的抗拒。
我費了很多口舌邀請男士加入這個課程,有的一聽什麽“親密之旅”立刻擺手,有的為了禮貌表示可以嚐試一下,但一聽到說太太也上課立刻搖頭。好不容易千辛萬苦請了幾個男士上課,課堂上一開始討論立刻出現各種難以應付的狀況。
比如其中一個丈夫發表意見說:女人就算結了婚,也應該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精神獨立和經濟獨立都很重要,一個可愛獨立的女人會更容易贏得丈夫的喜歡。他很坦誠地表達了他的觀點,還得到另外一位弟兄的應和。但是在課上甚至下課之後,有的姐妹就一直跟在他後麵問,你說女人經濟不獨立怎麽就不可愛了啊?你說說為什麽不可愛了啊?那位弟兄後來對我說,以後我再也不要來上課了!我再也不要說心裏話了!
當時我很沮喪。
後來仔細思考,才跟黃博士講過的一個道理聯係起來:在一個家庭裏,能夠讓一個人可以暢所欲言表達心聲是何等的重要。當一個人敞開心扉,他是把自己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了對方,對方如果無法擴大自己的心理容器來傾聽他的心聲,也會因此失去了夫妻之間最珍貴的親密好時光。
人生的兩難是,對你說真話你受傷,不跟你說真話我很孤單。可是如果在一段關係裏,我都不能跟你說心裏話,又如何談得上親密呢?
第二個掙紮是女人的苦惱,為什麽在婚姻裏總是我在努力?我在提要求?我在爭取婚姻的幸福?
女人在一起最常說的話是要找一個愛自己多的人,這樣對對方的需要就沒有那麽多,也就不需要做什麽努力,什麽改變。所以,最好是對方為了愛自己的緣故,願意做自我改變來迎合自己。
而事實上呢,任何人,不管愛多還是愛少的那個,是都不願意做改變的。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覺得被愛。
這也是人生的兩難,到底是我掐著你的脖子讓你改變來迎合我呢?還是你掐著我的脖子讓我改變去迎合你呢?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去掐彼此的脖子了,完全忘記了一個事實:掐脖子隻會讓對方窒息,讓對方扭曲,不會讓關係更好。
女人,其實是家裏的情感支柱,是家裏的經理人。就好像在公司裏,能夠當領導的都是那個可以平衡各方麵關係促成團隊合作的人,在家裏,妻子就是那個經理人的角色,在丈夫和孩子之間幫助溝通,促進了解,妻子是家庭關係裏非常重要的總理角色。
為什麽是這樣呢?我會在下一個部分“兩性關係”裏會仔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