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親密之旅課堂學來的。
黃維仁和他的太太是大學戀人,後結婚,彼此非常相愛。
黃出身比較好一點,小時候家裏有保姆照顧他。他太太出身比較普通一些,自小在家做很多家事,兩個人性格也差很多,黃比較隨意,有時說起事情愛天馬行空;他太太學習好,邏輯好,做事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多年下來,我看到他們夫妻彼此的接納,真是讓人感動。
黃在台上做演講,講著講著就有點跑題了,然後他太太就安靜地站在他旁邊,耐心地等,終於,黃慢慢地繞了回來,他很感謝他太太,說這麽多年下來,太太一直都是這樣站在他旁邊,等他(跑完題)。
他講過一件事, 他太太喜歡每天起床整理被子,黃覺得沒有必要,反正是要睡回去的,浪費時間嘛。但他太太看到亂的床受不了,開始就一直要求他做,她越要求黃就越覺得她的要求不合理,不愛合作。
後來他太太放棄要求了,不管他,但對他一直都很好。黃到後來不知道為什麽開始整理床了,甚至有時去住酒店也是要整一整,一邊說一邊跟太太邀功說:”太太你說我是不是這樣?“他太太笑了笑,沒有說話,我估計就算說的話,很可能會講:整理是整理了啊,但你的水準。。。。”
其實人就是這樣,他整理床了,你可能會覺得他整得又不夠了;他把床整理程度夠了,你可能又發現他下一個毛病和下一個缺點需要去改了。
人是不能被改變的,除非他自己願意改。
我們能做的,是把改變的動力交給孩子,把改變變成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父母的需要。
自己的需要才會自己滿足,孩子收拾屋子如是,孩子做作業如是。而讓孩子做主的前提是,首先得接受孩子。
我愛你,因為你是你;我給你足夠的愛心,給你力量讓你自己改變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