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同事,之後去不同的公司上班,一直都有聯係,屬於那種君子之交惺惺相惜的那一種,時不時一起吃頓飯,聊個天,交流一下信息。我喜歡她的爽朗,聰慧,坦率和理智。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聊工作比較多,直到近幾年孩子都到了比較讓人頭疼的年紀了,才開始聊孩子。
我最欣賞她的一點是:她知道自己的短板,並且正視自己的弱點。她對我說:“我知道自己是個很強勢的人,所以我女兒小時候我就告訴她說一定要跟媽媽據理力爭,有事一定要吵出來,否則,她要吃苦的。”
象我這種人,一旦發現自己的弱點就拚命修正自己。而她不同,她會先做可行性分析,知道修正自己難度有多大,這時候,她會想辦法教孩子怎麽應付自己,在這個過程裏,她跟孩子一起磨合成長。
理性的人,如果增大自己的心理容器,給對方機會表達心聲,那才是強大。真正的強大不僅僅是能夠對別人施加影響,更難得的是,允許別人影響自己。
一個不接受別人意見,不受人影響的人是沒有辦法跟別人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關係的。
跟有些父母聊孩子,如果是抱怨,大抵上都會說你看我這麽這麽跟他說,他就是不聽不理。同她聊孩子,可以從她嘴裏聽到很多孩子的心聲。
比如考試考砸了,她發火了,孩子會跟她說:“媽媽,考試考不好本來我心裏挺愧疚挺難過的,想著怎麽辦。可是你一罵,就把我的愧疚罵沒有了,為了跟你吵,我反倒覺得自己理直氣壯了。”
比如考大學孩子沒上藤校,她會自我檢討,覺得孩子高中期間她花的精力不夠。女兒這樣安慰她:“媽媽,你看我學習挺好的啊,還交了男朋友,還去參加各種活動各種聚會,將來也會當醫生,什麽都沒耽誤啊。”其實孩子去的學校也是前二十名的,隻是老媽一顆心希望孩子走到最好。
最最好笑的是金錢方麵。老媽為了讓女兒對金錢有個重視,孩子小時候,她買衣服特意給自己買好一點牌子的,女兒問為什麽媽媽你給我買的衣服沒有你的好,媽媽說你要自己去賺來。結果呢,孩子上大學以後,副修選擇幫助窮困人,暑假要去非洲做義工。
老媽一臉愁苦跟我講:“去那麽遠的地方,我多擔心啊。我本來希望她多看重金錢,結果她自己的理想是救死扶傷。她跟我說,媽媽,人生最重要的是幸福,我這樣過很幸福。”
我笑話她:“你也真是一根筋,你說要錢是為了什麽呢?不也是為了幸福嗎?孩子都已經幸福了,你達到目標了啊。再說了,我們覺得必須得有多少錢才能幸福,可是人家沒那麽多錢也幸福了,不更好嗎?”她無可奈何點頭,我說:“你的女兒,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孩子,心地善良,寬厚,情商又高,多好啊。”
她還是有點愁眉不展,大約還是在擔心孩子去偏遠國家。
那一瞬間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能幹曆練的女人,而是一個溫柔憂愁的媽媽。這麽多年我們在一起吃飯聊天,我一直欣賞她的各個方麵,而那一次她的憂愁,卻是最打動我的一次。就好像回到二十幾歲,聽死黨跟我講她有多麽喜歡一個男孩子。都是真正愛著一個人,為著對方是否過得好,為著自己是否給了對方最好的東西。
女人年輕時候的真愛大多都是男人。到了中年,大抵上真愛對象都變成孩子了。
等到孩子離家了呢,男人地位是否會提升?這個得看男人的表現如何了。
你愛不愛她/他,很多時候取決於她/他帶給你多少幸福和滿足,甚至有些時候痛苦也會帶來某種歡愉。
我以前總說愛是一種選擇,可是到了兒女身上,我發現愛不是一種選擇,既然生了他,就愛他。
血緣是無法選擇的,愛就是愛了,沒有理由的。
有的不愛孩子就是不愛,不會愛的人誰都不愛,想愛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愛。
愛是非常複雜的。
男女之愛,你給我快樂我才愛你,你給我受罪我離開你,離不開你我也跟你吵的天翻地覆,直到你滿足了我的需要為止。滿足不了的,慢慢就變成陌路了。多少夫妻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其實都是形同陌路呢?
可是孩子不一樣。因為有了孩子,才讓我們想變成更好的人,我們因為孩子才懂得了最好的愛。
想到這裏,我看看同事,她依舊美麗,臉上略帶了些疲憊之色,一件藍色的襯衫襯得臉色帶點透明,身材還是好,說話一天比一天柔軟,慢慢開始受孩子影響,多聽孩子說話,看孩子怎麽去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當父母的,能給孩子的越來越少了,重心需要調整了。
我們還是要常常吃飯聊天的,不知道再過幾年我們能夠聊些什麽。我希望不是去聊孫子孫女,最好給我們十年光陰,大家聚在一起聊聊我們要做的事,想過的日子,就象二十歲時候一樣,趁我們不太老,尋歡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