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容易嘛我?辛辛苦苦碼字兒把讓自己哭的事情拿出來跟大家夥兒分享,然後實時報道啥辦法可行,啥辦法瞎撞牆。咱這裏的高中媽媽受苦的多,享樂的少啊,有木有!
我就象個做試驗的,把一句話換不同方法跟小子說,也象個做算術題的,試圖換不同的解法,看能不能找到最佳解題方法,這裏麵其實是其樂無窮滴呀。
比如我兒子從教會做義工剛回來,一上車我就問了一句:“哎呀,今天出去一天了,鋼琴都沒有時間彈。”小子的臉頓時晴轉陰,我緊接著問:“你們今天都做了什麽呀?累不累啊?”人家根本不理我了。
過了兩天我們再討論這個問題,小子把話說得很清楚:“一見麵你就問鋼琴,我覺得你就隻關心鋼琴,別的都不關心。”
我說:“可是後來我問別的啦!”
他說:“那也沒用了,我已經覺得你隻關心鋼琴了,別的都不想聽了。”
我趕緊跟他澄清:“媽媽當然關心你的義工了,可是現在媽媽腦子裏很煩惱的就是鋼琴,一張嘴不小心就漏這倆字兒,但我真的關心你呀,沒有你,我關心鋼琴幹嘛呀?鋼琴跟我有啥關係啊?你才是中心啊!”
我把細節掰扯這麽詳細,就是想反複地說,一句“鋼琴”引起了對方什麽情緒,對方是怎麽想的,然後他會跟你頂,又把你給頂得腦門子生疼,你再來兩句,這些對話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都在重複,經常倆人掐得想死的心都有,可第二天照樣這麽問,人家照樣這麽頂。
這叫啥呀:惡性循環!
記得聽過一段講座,說有人做試驗看看老鼠是怎麽思維的。他們設計了一個迷宮,把cheese放在一個地方,看老鼠能不能找到;再換一個地方,看看老鼠能不能找到。每換一個地方,老鼠都要走一條新的路線才行。這些科學家們發現,不管怎麽換路線,老鼠都能成功地找到cheese.
也就是說,咱們眼裏比較低級的小老鼠們,為了它們的cheese,肯換路線,換方位思考,因為它知道它的目標是cheese.
然後那位演講者說:“連老鼠都懂得換路線,都不墨守成規,而我們最聰明的人類,明明知道一種溝通方式行不通,還要不停地重複重複再重複。就好像你在一個房間裏拚命按一個開關,怎麽按那個燈也不亮,還要加大力度按。老鼠尚且懂得換路線,人類難道不應該比老鼠更聰明嘛?”
一個數學好的人,知道解題用什麽思維最牛,要透過其表看到其裏。
同樣的,孩子的心理也需要父母透過其表,看到其裏。
人家老鼠都比咱聰明啊。
我一個學文的,跑到一群學理科的人裏麵,把這些東西卸巴開了說,就是想說明:這個為什麽不行,為什麽倆人就吵,吵的時候倆人思維是怎麽思維的。那個為什麽行,小孩兒為什麽一聽那句話毛兒就順了。你說,這個跟解數學題學習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什麽不同?
我把流動的潛意識用文字的方式寫出來,是為了把讓人跳腳的背後的原因用文字表述出來,多不容易啊,比解數學題難多啦!
我這麽一個情緒敏感的人,頂著巨大的磚頭,堅定地走這條少有人走的路,是多麽多麽孤單啊!
一般來說,有人發貼子問我跟孩子的這個問題怎麽解決我都不太敢多說話,除了偶爾從情緒入手幫幫別人理清自己一下。因為我明白這就跟數學題似的,這個問題好像給了答案,但同樣題型來了還是不會,換湯不換藥,思維方式不變,怎麽給結論也還是不能真正解決溝通中的障礙啊。
我曾經在房間裏按了一萬次按鈕,發現那燈還不亮,原來不是按鈕問題,那是保險絲問題啊有木有!
於是我開始討論保險絲,有人說你天天保險絲,你煩不煩啊!
你說我容易嘛我!
話說回來了,就算我挨了大磚頭,我還是要討論保險絲,因為我相信很多潛水的群眾眼睛是雪亮的,很多灌水的人招子也是鋥明瓦亮的,大家都懂得學習使人進步,當爹當媽使人進步,娃就是我們的財富,娃就是我們的考驗,娃就是未來的我們,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娃和我們的生活更好一點,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