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斧的博客

莫以傳統名義傳承罪惡,求真務實才能科學發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認識伊斯蘭的本質,經典名著:《美國、伊斯蘭、聖戰和恐怖主義》

(2013-11-08 00:50:49) 下一個
Silas
 
(本文寫於九一一之後,作者為一位美國的基督徒。透過對伊斯蘭經典及伊斯蘭現狀作過詳細研究,他相信穆斯林有一天會在美國引爆核彈頭。譯文僅僅為原文一部份。)
 
概論
 
 
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將來,我們需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在古蘭經、聖訓和Sira中有關使用暴力方麵——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為聖戰——它的勢力侵略性地伸向了非穆斯林身上,其真正的教義是甚麽呢?這些教義在今天是否仍然有效並且適用呢?
 
是否有真正的伊斯蘭在不咎謀害了三千個美國人並摧毀了世貿大廈這個滔天大罪的背後呢?還是,這些穆斯林恐怖分子所做的事是徹底的在穆罕默德的信仰之外呢?
 
伊斯蘭和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的未來會是怎樣呢?
 
真正的伊斯蘭及其宗教聖典
 
我把“真正”的伊斯蘭定義為穆罕默德所實踐和教導的。真正的伊斯蘭是以穆罕默德的最終教義和行事為基礎的。這些最終的教義記載在古蘭經、聖訓(穆罕默德的傳統和話語)和Sira(傳記資料)當中。
 
這些伊斯蘭的基本聖典包括了穆罕默德二十三年的言行錄,古蘭經在伊斯蘭神學中占了主導的地位。他的許多話語應用於特殊時期或事件中的特殊人身上。隨著穆罕默德環境的改變,他的話語、教義、命令和態度也隨著改變。因此,當形勢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改變,伊斯蘭也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斷定甚麽是真正伊斯蘭關乎聖戰和暴力的教義,就必須從其年代、上下文、範圍和適用性方麵來考查這些聖典。如果斷章取義地將它應用到不相符的環境中,就必定是錯誤或者不誠實的。
 
我所要做的就是考查大量有關聖戰和暴力的古蘭經章節。關於這方麵我會引用一些相關的伊斯蘭聖典,也就是聖訓和Sira,來提供上下文和背景。另外,我還會參考各種早期伊斯蘭學者的注釋(tafsir)。在適當的時候,我還會引用其他穆斯林、基督徒或者非宗教學者或專家所寫的書中的某些內容。
 
並且,我打算更邁進一步∶我打算考查穆罕默德的行為。事實勝於雄辯;因此,讓我們豎起耳朵聽聽他的行為透露出甚麽。它們會說出甚麽呢?——因為它們才是他心靈的真實寫照。一位聖賢說過∶“一個人的行動代表了他本身。”因此,我們必須徹底地細察穆罕默德所作的,因為它們向我們展現了他真正的麵目和真正的信仰。
 
 
讓我們開始吧。
 
洞悉古蘭經批判性的一麵∶廢棄
 
我們必須從古蘭經說起,因為古蘭經是伊斯蘭其中一個基礎。伊斯蘭是建立在古蘭經和“聖行”(Sunnah)——也就是穆罕默德的行為方式——之上。現在許多西方讀者喜歡把他們的邏輯和理解聖經的方法應用於古蘭經上。他們隻看到少數不同古蘭經經文的表麵價值,就認為所有的古蘭經經文在今天都適用。他們可能會爭辯說,因為古蘭經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那就意味著穆斯林不會強迫人加入伊斯蘭。這種見解是錯誤的。古蘭經奇怪的一麵,就是有些經文“廢棄”了其他經文,也就是說,它們抵消了它們,或者說使它們失效,變得不再適用。“廢棄”意味著取消某段古蘭經經文,或者用其他經文取代它。在穆罕默德發表古蘭經的二十三年間,很多事情都改變了。隨著環境的改變,穆罕默德在古蘭經中的規則也相應地改變。所以古蘭經自我廢棄或者取消了許多章節,並且呈現出似乎自相矛盾的說法。穆斯林沒有視這些廢棄為矛盾,反而視為進步,認為這樣能夠更適應穆斯林不同的環境或需要,或者更符合穆罕默德的信仰觀念。例如,許多伊斯蘭學者認為上麵所提到那句2章256節中的經文:“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已經被9章5節所廢棄了(後麵還有更多的例子)。(第2章講話的時間比第9章早七到八年。)
 
《古蘭經術語和概念詞典》第5頁和第6頁說道[2]∶“古蘭經的訓令本身就可能會被廢棄,正如它在數個情況下所發生的。這種廢棄的例子,像24章2節廢棄了4章15至16節中有關通奸要受的懲罰的話。對於古蘭經的研究表明,首先,隻有有限數量的古蘭經經文被廢棄;其次,廢棄隻關乎法律和實際的問題,不屬於教義和信仰的問題。”
 
在《伊斯蘭∶穆罕默德及其宗教》的第66頁[3]中,偉大的伊斯蘭學者亞瑟傑弗瑞(Arthur Jeffery)寫道∶“在所有的聖典中,古蘭經是唯一一部教導有關廢棄教旨的書,根據先知後來的聲明廢棄了他早期的聲明,就是說他早期的聲明無效。由於有必要知道哪一些經文廢棄了另一些經文,就興起了一門稱為Nasikh wa Mansukh的古蘭經學科,意即‘廢棄者和被廢棄的’”。
 
《伊斯蘭百科全書》[4],關於廢棄的敘述如下∶
 
對於在給穆斯林群體製定規則的經文中出現的矛盾,古蘭經學者或者法學家並沒有設法將它解釋過去,而是承認其差異性,同時又堅持任何主題最後的經文,“廢棄”了所有在它之前有矛盾的經文。古蘭經中涉及飲酒的教義或規條,就是個經典的例子,5章90節用強烈的語氣反對飲酒,被認為是一個禁令,這就廢棄了2章219節和4章43節這兩節似乎允許飲酒的經文。
 
因此,環境改變的結果,令許多古蘭經的章節被廢棄,也使伊斯蘭隨著時間改變。在某個特定時期適用的條規,在另一個時期不一定同樣適用。
 
因此,當我們討論伊斯蘭、聖戰和恐怖主義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的,是穆罕默德最後希望穆斯林遵從的教義和命令。他關於聖戰和暴力的最後盼望和教導是甚麽呢?對穆斯林和穆斯林社會來說,今天哪些古蘭經的章節仍然有效力呢?早期關於和平的話語,可能被後來關於暴力的話語廢棄,也可能沒有被廢棄。我們必須考查一下經文的上下文,才會了解哪節經文適用於今天。
 
那麽,如果穆罕默德在經文中呼籲使用暴力的情形隻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為著反對某個特定的人群,為著一個可以理解的理由比如自我防衛、或者減輕受壓迫人民所受的壓迫,那麽批評伊斯蘭的人若說伊斯蘭是一個縱容侵略性的暴行和充滿恐怖主義的宗教,就有欠公正了。另一方麵,如果有跡象表明穆罕默德對伊斯蘭的最終目的是去攻擊、征服和統治所有其他民族,並且,如果要實施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包括恐怖主義,以建立伊斯蘭成為統治權力作為辯護理由的話,伊斯蘭就應該被稱為邪教。這樣的話,凶殘穆斯林的所做所為,就應該被視為真正的伊斯蘭,出於真正伊斯蘭的精神。
 
我還會簡要地回顧一下穆罕默德最親密的“同工”們認為他最後的願望究竟是甚麽,也就是說真主和祂的使者或者使徒的命令。我要提到的四位“受正當指引的哈裏發”是∶艾布伯克爾(Abu Bakr)、歐麥爾(Omar)、奧斯曼(Othman)及阿裏(Ali)。這四位在伊斯蘭神學和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有任何人知道甚麽是穆罕默德真正想要的,他們當然知道。穆罕默德死(被一個猶太女人毒死的——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穆罕默德之死》[5])後,他們繼續遵從他的命令和完成他的願望。他們愛戴穆罕默德,遵從他的命令,為了他不惜再三赴湯蹈火。因此他們的行為,表明他們知道穆罕默德想要甚麽——也就是真正的伊斯蘭。
 
“聖戰(JIHAD)”的定義
 
下麵是幾個有關聖戰的經典定義。我們其後將查考古蘭經、聖訓和Sira中一些關於伊斯蘭聖戰和暴力的章節。“聖戰”一詞或者這個詞的一種形式,在古蘭經中大概出現了三十五次。而且,整本古蘭經中還有其他用來表示各種暴力形式的詞語。
 
由汗納卡西斯(Hanna Kassis)所著,加州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古蘭經索引》(Concordance of the Quran)”[6]中寫道∶
 
JIHAD=JAHADA(動詞)。意思是為信仰而奮鬥、努力、爭戰。
 
以上是我所知道最簡單、最直截了當的定義。卡西斯基本上是從古蘭經的上下文中得出這個定義。
 
《古蘭經簡明百科全書》89頁[7]給予一個更加詳細的定義∶
 
DJIHAD,聖戰。藉著武力傳播伊斯蘭大體上是穆斯林的一項宗教義務。它差一點就被列為第六“支柱(rukn)”,也就是基本的責任,它確實仍然相當受哈裏哲的後裔重視。這種立場是一步一步–但卻很迅速地——取得的。在麥加時期的古蘭經章節中教導說,受到攻擊的時候要保持忍耐,不能采取其他態度。但到了麥地那時期,就明顯教導要以牙還牙並且反抗和征服敵對的麥加人,逐漸演變成一種規定的義務。穆罕默德自己是否認為他的立場暗示了:要對不信道的世界發動堅定和無緣故的戰爭,直到它屈服於伊斯蘭為止,我們不敢肯定這點。傳統在這點上說的很明確;但古蘭經的章節中總是說需要被征服的不信道者是危險或背信棄義的人。他寄語於四周權勢的故事表明,這種普世的立場已經隱含在他心裏,並且理所當然地在他死後立即顯明出來,因為這時穆斯林軍隊已經向阿拉伯半島之外進軍了。它現在是一種“掩飾了的‘ala‘ l-kifaya,是所有自由、身心健全、並且還要有足夠財富進入穆斯林軍隊的成年男性的一種普遍義務,但不是每一個人所必須承擔的義務,然而隻要有一定數量的人這樣做時,就已經是充份地履行此義務了。因此,聖戰必須繼續下去直到全世界都服在伊斯蘭的統治之下。”
 
《古蘭經詞典》一書,出處同上,將聖戰定義為∶
 
“聖戰的字麵意思就是‘鬥爭’。從學術上來講,聖戰就是為了促進真主(神)的目標而作出的任何努力,不管這種努力在性質上是正麵(例如促進良善)還是負麵的(例如根除邪惡),不論采取的形式是社會行為還是個人努力,包括金錢的付出或者肉體的拚搏,也不管對付的敵人是外在的還是裏麵的(亦即對付“自身”)。因此將聖戰簡單地說成“戰爭”是有欠公正的,縱然戰爭是聖戰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古蘭經許多有關聖戰的章節(例如8∶74,75,9∶44)根本是指戰鬥。聖戰更廣泛的本質有29章69節這類經文清楚為證∶“為我而奮鬥的人,我必定指引他們我的道路。”當聖戰采取戰爭形式的時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qital(“戰鬥”)。
 
關於聖戰,《伊本卡錫爾的經注》,卷二,116,117頁中如此說明2章191節[8]∶
 
由於聖戰涉及死亡和殺人,所以安拉引導我們注意一個事實∶不信道者的不信、和多神信仰、還有他們逃避安拉之道,遠比殺人更惡劣。因此安拉說∶“Fitnah(不信道)比仇殺更可怕。”也就是說以物配主(多神信仰)比殺人更嚴重和惡劣。
 
《旅行者的依靠,(伊斯蘭神聖律法經典手冊)》,599頁,是伊斯蘭神學上一部更為全麵和經典的著作。這部有一千二百多頁的書卷包含了伊斯蘭法學上的基本原理,它是由“十三世紀偉大的聖訓學者和法學家”伊姆納瓦威(Iman Nawawi)與其他人一同編寫的。這部著作並非為西方的讀者而寫。納瓦威想創作一部精確論述伊斯蘭律法的書,一本能夠教導真正伊斯蘭價值觀的書。下麵引用了一大段書中有關聖戰的話∶
 
“聖戰的意思是反對非穆斯林的戰爭,這個詞是源於mujahada這個詞,表示為建立信仰而戰。那是低級的聖戰。至於偉大的聖戰,它是一種反對低微的自我(nafs)的屬靈爭戰,這就是先知從聖戰歸來之時這麽說的原因。
 
聖戰方麵的經文根據,比學術上的輿論更早出現於以下這幾處古蘭經的經文當中∶
 
1)戰爭已成為你們的定製(2∶216)
2)你們在那裏發現他們,就在那裏捕殺他們(4∶89)
3)以物配主的人群起而進攻你們,你們也就應當群起而抵抗他們(9∶36)
 
這樣的聖訓就像布哈裏(Bukhari)和穆斯林如此敘述先知所說的話∶
 
“我受命與人類戰鬥,直到他們宣稱除安拉以外再沒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並且謹守拜功、繳納天課。當他們照樣做了,他們就從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財產,除了伊斯蘭在他們身上有權利之外。而他們最終要向安拉交帳。”
 
穆斯林還說到這個聖訓∶
 
“你們要照著安拉之道早晚不停前進奮戰,因為它比全世界和其中的一切事物更好。”
 
聖戰是團體的義務。當有足夠的人履行這個義務並成功地取得了勝利時,它就不再是其他人的義務了。至高的安拉說過∶
 
“沒有殘疾而安坐家中的信士,與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為主道而奮鬥的信士,彼此是不相等的。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奮鬥的人,真主使他們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真主應許這兩等人要受最優厚的報酬,除安坐者所受的報酬外,真主加賜奮鬥的人一種重大的報酬。”(4∶95)
 
當敵人包圍穆斯林時,聖戰也是每一個力所能及的人——無論男女老少——應盡的義務。
 
哈裏發對猶太人、基督徒、和祆教徒(Zoroastrians)發動戰爭,但前提是他首先邀請他們進入伊斯蘭的信仰和實踐,如果他們不依的話,就藉著向非穆斯林征人頭稅(Jizya)來邀請他們進入伊斯蘭的社會體製中…這是依照至高安拉的話而行∶
 
“當與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9∶29)
 
哈裏發與所有其他民族爭戰,直到他們成為穆斯林為止…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我們還可以在《旅行者的依靠》中發現有關聖戰規則的附加敘述,但我隻引用了描繪聖戰的範疇和適用性的有關論述。
 
總結“聖戰”的定義
 
根據伊斯蘭學者的著作,在伊斯蘭裏麵是允許暴力的聖戰,不管是為了進攻還是防禦的目的。穆罕默德吩咐和歌頌它為真正伊斯蘭精神的其中一種最偉大的形式。它要繼續下去,直到所有人都服從伊斯蘭的統治。
 
伊斯蘭允許針對非穆斯林的侵略,但在侵襲他們之前,會給他們一種選擇∶
 
成為穆斯林
 
可以不成為穆斯林,但必須繳交人頭(jizya)稅
 
否則隻有至死抵抗
 
古蘭經中關於聖戰和暴力章節的總列表及其各自的年代順序
 
如前所述,我們必須探究古蘭經章節的上下文及其年代順序。這項工作非常富有挑戰性,因為古蘭經不是按照年代順序來編排的,也沒有人知道它完整的年代表。所有的學者包括穆斯林、基督徒,或者非宗教學者,對於某一章甚至某一章裏的某一部分是在穆罕默德生平的甚麽時候啟示的,都沒有一個標準的年代看法。穆罕默德的一些話語,如古蘭經提到是在他生命的末期所說出來的,摻入了他自稱為先知身份初期所說的一些章節裏麵。因此,古蘭經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大雜燴。要在古蘭經裏麵或者要由它本身來決定它的年代順序,簡直是毫無價值的。(這是古蘭經眾多缺陷的又一個例子。)能夠給我們指引每一章節是何時說出來的參考資料,隻有Sira和聖訓。有時它們在古蘭經經文背後提供了有關年代的細節。然而,總體來說,學者們還是不能完全確定古蘭經的年代順序。因此,他們隻不過是提出他們最佳、最有根據的觀點。
 
弄清古蘭經的年代順序是很重要的,因為穆罕默德生平早期所說的話,不一定適用於後來的事件(就是上麵提過的“廢棄”)。他總是隨時準備改變他的思想、誓言和條規。(參閱摘自《穆斯林聖訓》的節選,[10],卷十五,第4044——4062條。)如果我們要了解真正的伊斯蘭聖戰,就必須確定他有關聖戰和侵略的最終立場。因此,古蘭經按年代順序後期的幾段經文,還有他最親近的同伴和跟隨者接下來的行為,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我在本論文結尾處,有兩篇附錄——附錄一和附錄二,摘自兩本詳細論述許多有關Jihad聖戰和暴力章節的書籍。要注意的是,這兩本書大部分篇章中有關“Jihad聖戰”或者暴力的伊斯蘭名詞都出自第9章。大部分的學者一致認為第9章是最晚期——將近穆罕默德臨終之時——出現的。偉大的伊斯蘭曆史學家?巴裏(Tabari),(他寫了一部三十九卷的伊斯蘭曆史書,還有一部詳盡的古蘭經注釋)[11],在他的第八卷中顯示征服麥加是在公元630年。而Ibn Ishaq(伊本伊斯哈格)在他所著的《Sirat Rasulallah》(此著作是迄今為止最真實的傳記資料)第617頁中,說明主要論及聖戰部分的第9章,是在伊斯蘭紀元9年,亦即公元631年啟示的。而穆罕默德是死於公元632年。所以,第9章是在穆罕默德生平的最後兩年間啟示出來的,不然的話,就是在最後一年。第5章通常被認為是年代順序的最後一章,但它沒有很多涉及聖戰方麵的內容。
 
下麵是引述自《伊斯蘭百科全書》(出處同上)中有關伊斯蘭年代表方麵的問題。引文末尾是取自幾位不同伊斯蘭學者所列出的古蘭經年代表。
 
古蘭經反映出穆罕默德曆史的狀況∶它在迫害時期給予鼓勵,回答跟隨他的人和反對者的問題,還有評論當前的情件等等。在古蘭經裏,從來沒有係統地闡述過有關穆斯林團體主要的教義和教規,而是逐步引進的,並且在整個過程當中常常都是不清楚的。它在信仰和教規的陳述方麵,都有明顯的衝突和矛盾之處,後者有時候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而更改。因此,我們若要完全了解它們的話,就必須知道某些章節大約的日期或者曆史背景,至少要知道其他章節的年代順序。早期的穆斯林學者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在頭幾個世紀專注於這個問題,直到建立起一個相當嚴格測定年代的體係,也得到伊斯蘭正統的認可。在現代,研究古蘭經的年代幾乎成了西方學者的專門領域,然而卻無法在測定年代體係上——甚至在建立此體係的可能性上——達成一致共識,。
 
埃及標準版給出了下麵的章節年代順序,括號中注明了斷定年代有時期差異的章節∶
 
96,68(17——33,48——50麥地那),73(10起,20麥地那),74,1,111,81,87,92,89,93,94,103,100,108,102,107,109,105,113,114,112,53,80,97,91,85,106,101,75,104,77(48麥地那),50(38麥地那),90,86,54(54——6麥地那),38,7(163——70麥地那),72,36(45麥地那),25(68——70麥地那),35,19(58,71麥地那),20(130起,麥地那),56(71起,麥地那),26(197,224——7麥地那),27,28(52——5麥地那,85在聖遷期間),17(26,32起,57,73——80麥地那),10(40,94——6麥地那),11(12,17,114麥地那),12(1——3,7麥地那),15,6(20,23,91,114,141,151——3麥地那),37,31(27——9麥地那),34(6麥地那),39(52——4麥地那),40(56f.麥地那),41,42(23——5,27麥地那),43(54麥地那),44,45(14麥地那),46(10,15,35麥地那),51,88,18(28,83——101麥地那),16(126——8麥地那),71,14(28起,麥地那),21,23,32(16——20麥地那),52,67,70,78,79,82,84,30(17麥地那),29(1——11麥地那),83聖遷2(281後期),8(30——6麥加),3,33,60,4,99,57,47(13在聖遷期間),13,55,76,65,98,59,24,22,63,58,49,66,64,61,62,48,5,9(128起,麥加),110。
 
(注意∶第9章排在倒數第二。)
 
《伊斯蘭百科全書》,出處同上,也詳細列出了三位西方伊斯蘭學者的古蘭經年表。(諾爾迪克(Noldeke)是西方最偉大的古蘭經學者之一)。下麵是麥地那最後期的章節在這書中的排序∶
 
Weil的排序∶2,98,62,65,22,4,8,47,57,3,59,24,63,33,48,110,61,60,58,49,66,9,5。
 
諾爾迪克和Blachere的排序∶2,98,64,62,8,47,3,61,57,4,65,59,33,63,24,58,22,48,66,60,110,49,9,5。
 
(注解∶西方斷定年代的順序在傳統上把古蘭經分成三到四組。最後一組(有時稱為“麥地那的晚期”)就是上麵所列出的,兩個列表都包含了早期的章節,然而,因著篇幅和編輯時間的關係,我隻列出了最後一組的章節。)
 
(注解∶第9章在這三位學者的分組裏麵都是排在倒數第二。)
 
Canon Sell在《古蘭經的發展曆史》一書的204頁[13]中詳述Jalalu-d-Din as-Syuti(一位偉大的穆斯林古蘭經學者)將第9章列為倒數第二,而Sir William Muir(一位偉大的西方伊斯蘭學者)把第9章放在最後。所有上麵提到的參考資料都是將第5章排在年代順序的末端——要不然就是在最後。
 
《布哈裏聖訓》,卷四,#129,[14],上麵說“被啟示的最後一章是Bara’a這一章……”。有些學者正就這一點提出質疑,認為這怎麽能夠與其他文章裏所說的話相符呢,但是,隻需說明,第9章被認為是最後幾章之一,否則就是最後一章。
 
因此∶
 
六位頂尖級的學者,或者說他們的著作,(其中三位是穆斯林,三位是西方人,)都認為第9章若不是穆罕默德所說的最後一章,就是倒數第二章。因為這一章包含了最多關於暴力方麵的經節,它就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由於第九章是啟示的最後一或二章,所以它會主導或者廢棄較早期與之矛盾的古蘭經章節。說了這點後,我們也會查考古蘭經中一些其他有關伊斯蘭暴力和聖戰的章節。
 
古蘭經和聖戰∶進攻和防禦的經文
 
下麵是一些古蘭經中涉及暴力和聖戰的經文。在每一段選出來的經文之後,我會加上我的注釋和參考資料。除非特別注明之外,所有的古蘭經章節都是摘自崇高的古蘭經(The Noble Quran)這個版本,[15]。注意∶括號裏的詞語是譯者為更清楚起見而加進去的。
 
第一段∶從22章39節至41節和2章193節
 
22∶39 被進攻者,已獲得反抗的許可(也就是說信道者反對不信者),因為他們(信道者)是受壓迫的。真主對於援助他們,確是全能的。
 
22∶40 他們被逐出故鄉,隻因他們常說:“我們的主是真主。”要不是真主以世人互相抵抗,那麽許多修道院、禮拜堂、猶太會堂,清真寺--其中常有人紀念真主之名的建築物--必定被人破壞了。凡扶助真主的(大道者),真主必定扶助他;真主確是至強的,確是萬能的。
 
22∶41 如果我使那些人(穆斯林統治者)在地麵上得勢,他們將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勸善戒惡。萬事的結局隻歸真主。
 
2∶193 反抗他們,直到不再有Fitnah(不信並崇拜真主以外還拜其他偶像),並且(所有形式的)崇拜(隻歸)真主。但如果他們不再這樣做的話,除Az-Zalimun(多神論者和做惡者等等)之外,不要侵犯任何人。
 
2∶193 摘自達烏德的古蘭經版本(Dawood’s Koran),[16]∶
2∶193 你們當與他們作戰,直到偶像消除,而真主的信仰至高的統管。如果他們停戰,那末,除作惡者外,絕不要與任何人作戰。
 
(注解∶因為伊本伊斯哈格的著作,我將這些經文組織在一起——請看下文。)
 
注釋
 
你可以在伊本伊斯哈格和?巴裏的著作裏找到以上章節的上下文和背景。接下來引用的話是來自伊本伊斯哈格傳記作品《Sirat Rasulallah》中的內容,出處同上,第212,213頁。括號裏的話是我加上去的。
 
“使者收到作戰的命令”
 
在第二個亞喀巴(Aqaba,地名,穆罕默德與來自麥地那跟隨他的人的立約之地)誓言之前,並沒有允許他們作戰或者殺人。他隻是受命呼召人們歸向真主(神),並且忍受淩辱和赦免無知的人。古萊什人(麥加人當中的主要團體)迫害跟隨他的人,誘使某些人遠離他們的信仰,並驅逐其他人離開他們的家園。他們必須選擇是放棄他們的信仰,還是留在國內受虐待,或者是逃亡出國,有些人去了阿比西尼亞,其他人去了麥地那。
 
當古萊什人對真主(神)變得傲慢無禮,並拒絕祂賜恩的目的,指控祂的先知撒謊,並惡待和驅逐那些服事祂、宣稱祂為獨一的真主、相信祂的先知和堅信祂的人時,祂允許祂的使者去反抗那些侮辱和惡待他們的人,以保護自己。
 
我從歐爾沃本祖拜爾和其他飽學之士那裏聽聞有關這個主題第一句傳送下來的經文,就是∶“被進攻者,已獲得反抗的許可,因為他們是受壓迫的。真主對於援助他們,確是全能的。他們被逐出故鄉,隻因他們常說:‘我們的主是真主。’要不是真主以世人互相抵抗,那麽許多修道院、禮拜堂、猶太會堂、清真寺——其中常有人紀念真主之名的建築物——必定被人破壞了。凡扶助真主的大道者,真主必定扶助他;真主確是至強的,確是萬能的。如果我使那些人在地麵上得勢,他們將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勸善戒惡。萬事的結局隻歸真主。[a]。意思是“我允許他們去反抗,隻因為他們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而他們唯一冒犯人們的地方就是敬拜真主。當他們占優勢地位的時候,他們就將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勸善戒惡,也就是說,先知和他們所有的同工。”然後真主向他傳達∶“你們當與他們作戰,直到誘惑消除,”[b]也就是說,直到沒有一個信士會被誘使脫離他的信仰,“而宗教專為真主”,亦即“唯有真主是配得崇拜的。”
 
當真主提出了戰鬥的許可,而輔士部落保證他們支持他的伊斯蘭,幫助他和跟隨他的人,穆斯林與他們一同避難,使者就命令他的同伴、他移居外地的子民,還有和他一起在麥加的穆斯林,移居麥地那並且與他們的輔士同胞會合。“同胞們,真主將傾向於你們這邊,你們的家會很安全。”因此,他們成群結隊地出去,使者則留在麥加等候他的主允許他離開麥加移居麥地那。”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說明∶兩段古蘭經經文請參考以下章節∶[a]古蘭經22∶39至41,[b]古蘭經2∶193,這就是我把它們放在一起的原因。)
 
伊本伊斯哈格的著作裏麵詳述了上列經文的年代和曆史方麵的上下文。通常來說,穆罕默德現在戰鬥是為了自衛。但是,如果你看仔細一點,你將發現穆斯林被允許去
 
“與他們作戰,直到誘惑消除”——也就是那些正勸阻穆斯林脫離伊斯蘭的人,還有
 
“宗教專為真主,亦即直到隻有真主被崇拜。”這埋下了將來通過使用暴力侵略助長伊斯蘭的種子。
 
?巴裏也有文獻證明這件事情。(說明∶?巴裏經常使用伊本伊斯哈格的著作作為他部分史料的基礎。)下麵是摘自?巴裏一部著作中有關上列章節啟示的時間,出處同上,卷六,137頁。
 
在朝聖期間,接受伊斯蘭的七十個主要代表與來自麥地那真主的使者會麵,並且在亞喀巴發誓要效忠於他。他們對他說出以下的誓言∶“我們屬於你,你屬於我們;無論誰來到我們就是你的同伴中間,或者如果你自己來到我們中間,我們會保衛你如同我們保衛自己一樣。”這事之後,古萊什人開始苛刻地對待他們,真主的使者命令他的同伴們前往麥地那。這是神的使者告訴他的同伴移民和他自己移民期間的第二個痕跡。以下是關於此事真主啟示的經文∶
 
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迫害消除,一切宗教全為真主。(218)
 
注解218說∶這句經文(8∶39)可能是在白德爾戰役之後才啟示的。幾乎如出一輒的經文2∶193似乎是在征服麥加之前不久才啟示的。
 
?巴裏在138頁補充說:
 
曾發第二個亞喀巴誓言效終的奧斯和海茲拉吉的成員,發誓要戰爭,與第一個亞喀巴誓言形成了對比,這時真主允許戰鬥。第一個是婦女的誓言,正如我上麵根據歐巴岱 薩米特的著作所提到的。第二個亞喀巴誓言是要針對所有人發動戰爭(220),正如我在上麵根據歐爾沃祖拜爾的著作所提到的。
 
注解220說∶就是說向任何一個傷害或殺害穆斯林的人發動戰爭。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說明∶翻譯伊本伊斯哈格著作的A.Guillaume認為上麵所參考的最後一節經文是2∶193。然而,翻譯?巴裏著作的W.M.Watt卻認為那經文實際上是8∶39。然而,在《麥加的穆罕默德》[17]一書中,Watt又說明有疑問的經文是2∶193。所以,要麽Watt改變了他的想法,要麽就是他弄錯了。這點無關緊要。這些經文非常類似,要點在於此時就是允許戰鬥的啟示的時間。)
 
關於2∶193,伊本卡錫爾經注(Tafsir of Ibn Kathir),出處同上,117,118頁中說道∶
 
那時,安拉命令穆斯林殺害不信道的人“直到不再有Fitnah。”根據伊本阿巴斯和其他人的看法,“Fitnah”的意思是多神教,“一切宗教(崇拜)專為安拉”意味著安拉的宗教是至高無上的,使其他的宗教都黯然失色。在Sahihayn裏麵,據稱先知說∶“(安拉)命令我與人類的戰鬥,直到他們說∶‘除安拉以外再沒有誰配得崇拜’,當誰這樣說,他們就從我保存性命和財產,除非他們違反了法律(他會公正地受到處罰的權利和條件),而安拉會記下他的帳”。
 
因此,第一段讓我們看到戰鬥得到許可,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曆史著作,Sira為我們提供了它們的年代表——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的早期。這些經文主要是防禦性的,但也帶有侵略的成份,如下麵的經文∶
 
“你們當與他們作戰,直到迫害消除,而宗教專為真主。”
 
穆罕默德料想,他將不再處於防守地位,而是處於進攻地位的時候終會到來。因此,他早期的話語描述了他後來的行動。
 
第二段∶古蘭經2∶216和217
 
2∶216 戰爭(為真主之故而打的聖戰)已成為你們的定製,而戰爭是你們(穆斯林)所厭惡的。也許你們厭惡某件事,而那件事對你們是有益的;或許你們喜愛某件事,而那件事對於你們是有害的。真主知道,你們確不知道。
 
2∶217 他們問你禁月(即伊斯蘭曆每年的一月、七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內可以作戰嗎?你說:“禁月內作戰是大罪;妨礙主道,不信真主,妨礙(朝覲)禁寺,驅逐禁寺區的居民出境,這些行為,在真主看來,其罪更大。迫害是比殺戮還殘酷的。”如果他們能力充足,勢必繼續進攻你們,務使你們叛教。你們中誰背叛正教,至死還不信道,誰的善功在今世和後世完全無效。這等人,是火獄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
 
評論
 
Helmut Gätje在《古蘭經及其注釋》一書的第213頁[18]中,引述了Baidawi關於此經文的一段注釋。Baidawi是早期古蘭經最偉大的注釋家之一。Gätje的話夾在括號內。
 
“他們將問你禁月內可否作戰”∶據記載,在伊斯蘭曆的六月,就是在白德爾(戰役)的前兩個月,先知派遣他父親的堂弟阿卜杜拉伊本Jahsh帶領著一支遠征軍,為了尋找古萊什(部落)的一支商隊,商隊中有阿慕爾伊本阿卜杜拉al-Hadrami和三個(其他)人。他們殺害了阿慕爾,俘虜他人馬中的兩個人,把裝滿了來自塔伊夫貿易商品的車輛開走。這件事發生在七月(Rajab)初,而阿卜杜拉和他的軍隊相信(仍然)是六月份(Jumada l-Akhira)。關於這點,古萊什族(部落的人)說∶“穆罕默德已經(非法地)認為這個月——在這個月本來禁止侵略和戰爭的行為,使那些懼怕的人可以安全,人們可以為謀生而自由地四處奔波——可以侵略和戰爭。這事令遠征軍感到為難,他們說∶“我們不會順從的,除非得到補償。”聽到這話,穆罕默德將俘虜一起歸還了車隊。根據伊本阿巴斯(然而也是據說)的說法,當這節經文傳下來的時候,真主的使者就接受了戰利品。它被認為是伊斯蘭的第一批戰利品。那些質疑(穆罕默德有關禁月)的人都是一些不信道者,因此他們想據此歸咎他誹謗和褻瀆(禁月)。(然而)其他人說,(那些問穆罕默德禁月可否作戰)的人是遠征軍的成員……
 
“你說∶禁月作戰是可憎的事情”∶那就是說是一種極惡的罪。在極大程度上,與阿塔不同,它被認為被真主下麵的話語廢棄了∶“如果他們不退避你們,不投降你們,不停止作戰,那末,你們在那裏發現他們,就當在那裏捕殺他們”(古蘭經4∶91)。在這種情況下,更加特定的說法(就是說,Rajab月禁止作戰)被一般的說法(就是殺害不信道者的普遍命令)所廢棄。然而,在這點上有矛盾之處。它最為接近否定(解釋目前宣稱禁月要絕對禁止作戰的經文)的(真理)。雖然這裏的“作戰”(一詞)並不明確,但它的範圍卻是固定的;因此,(這裏的作戰)不應該(理解成)一般(的作戰)……
 
引用Baidawi的話到此結束
 
這一段文字顯明了一項值得注意的事情——這些經文啟示了穆罕默德在那時所下的命令。他剛抵達麥地那之後,就派他的人馬出去掠奪和搶劫。他們還殺人。他們接受穆罕默德的命令,侵襲和掠取其他人的財產,還殺了一個人。
 
這種行為發生在阿拉伯社會中公認為“和平”的時期。他們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你可以說成是一種被尊重的定律——就是所有人都會尊重禁月而不對其他人發動戰爭。穆罕默德的人馬打破了這條定律。穆罕默德為了證明這種可恥行為的正當性,得到了一個及時的“啟示”,證明這些人犯下的搶劫和謀殺罪是合法的。即使憑著這少數有關聖戰和暴力的經文,我們也看出穆罕默德的狡詐∶環境改變,伊斯蘭也跟著改變。
 
還要注意這段經文違反或者說“廢棄”了第一段經文。2∶216和217允許攻擊,但2∶190至194根本上是命令防禦性的行為。在此,穆罕默德的行為是侵襲一些路過的商人,而他們的貨物並非來自麥加城。
 
第三段∶古蘭經4∶94,95
 
4∶94 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為主道而作戰的時候,你們當事事審慎,你們不要對向你們表示和平的人說:‘你不是信士。’你們欲圖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裏有豐富的福利。以前,你們是象那樣的。但真主施恩於你們,故你們應當事事審慎。真主確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
 
4∶95 沒有殘疾而安坐家中的信士,與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為主道而奮鬥的信士,彼此是不相等的。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奮鬥的人,真主使他們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真主應許這兩等人要受最優厚的報酬,除安坐者所受的報酬外,真主加賜奮鬥的人一種重大的報酬。
 
評論
 
我提出這段經文有兩個原因。
 
表明聖戰和戰鬥在伊斯蘭中是多麽的重要。聖戰被大大的推崇,而那些作戰的人在安拉眼裏都得到很高的評價,還會大受賞賜,
 
在此我們清楚地看到聖戰的侵略意圖。在阿裏的古蘭經譯本4∶94是以這句話開頭的∶“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為主道而出國征戰的時候……”
 
從我們的年代表中可以看到,這章也是麥地那時期啟示的。在Rodwell的古蘭經譯本[19]中,他對第四章的注解是∶“這一章中大部分間接提到的事件發生在遷徙麥地那之後第三年底到第五年底之間。”
 
現在,讓我們看看另一位學者的注釋。摘自伊本卡錫爾經注(Tafsir of Ibn Kathir),出處同上,第145至150頁,(請注意,我不再重複引用上列的經文)
 
引述伊本阿巴斯的話∶“為獲得戰利品,有些穆斯林追殺向他們說“Assalamu Alaykum”(祝你安好)的人。他們殺害他並奪走他的戰利品。因此,上列的經文就啟示出來了。在一部傳記裏提到他的兄弟法紮遷移到先知那裏,以順服他父親的命令去呼籲法紮人皈依伊斯蘭。他在路上的時候,先知的一支部隊在夜晚發現了他。他已經告知他們說自己是一個穆斯林,但他們拒絕他供認的話,還把他殺了。他的父親說∶“我到先知那裏去,他給了我一千第納爾和其他補償,就送我回來了。”然後,上麵的經文就啟示出來了。
 
布哈裏(Al-Bukhari)敘述,根據伊本阿巴斯的權威說法∶“先知對米格達德說∶‘當一個信士在一群不信道者中間隱藏他的信仰,而後來他已經揭露他信伊斯蘭時,你們卻殺了他,你們以前在麥加(Makkah)不也是隱藏你們的伊斯蘭信仰嗎?(1)布哈裏以這種(總結和Mu’allaq)的方式敘述。
 
Iman Ahmed引述伊本阿巴斯的話說∶“一個來自Banu Saalim的人正趕著他的羊,從一群先知的同伴麵前經過,並問候他們。他們說∶‘他問候我們是為了尋求我們的保護。’他們就走上前把他殺了。之後,他們把他的羊帶到先知那裏,於是上麵的經文就啟示出來了。”(2)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引自伊本卡錫爾的注解。1)穆斯林得到允許攻擊非穆斯林並略奪他們的財產。看看那個可憐的牧羊人受到怎樣的對待?他向他們問好,泰然自若毫無威脅,但他卻被殺,因為那些穆斯林認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穆斯林。換句話說,在伊斯蘭曆史上的這個時候,攻擊非穆斯林已經完全得到許可。殺人的穆斯林沒有因為襲擊了別人而受到責備,他們是因為攻擊一個向他們打招呼——就像一個穆斯林打招呼——的、但他們認為不是一個真正的穆斯林的人,而受責備。那個牧羊人要是沒有問候他們,穆罕默德也會為他的殺人找理由辯護。
 
(一個附帶的問題∶為甚麽要殺害一個穆斯林,安拉才把這節經文“啟示”給穆罕默德呢?如果安拉能夠先把它啟示給穆罕默德,並把它並入他的教義,這樣其他人就不會被謀殺了,那樣不是更好嗎?)
 
讓我們繼續看看伊本卡錫爾的注釋。關於4∶95,是如此說∶
 
布哈裏引述白拉的話說∶“上麵的經文啟示出來的時候,先知召栽德伊本薩比特來並命令他把它記下來。伊本烏姆Maktum來到先知這裏,向他解釋自己有殘疾。然後,安拉就啟示∶“除了那些殘疾者之外。”
 
在此再次留意,安拉完成一個啟示要考慮到個人的情況和困境!穆斯林受命要進行聖戰,但有些穆斯林不能作戰——例如一個瞎眼的人。因此,安拉不得不修改祂先前給穆罕默德的啟示,以另一個啟示代替——殘疾的人可以免除參加聖戰的義務。
 
事實勝於雄辯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探討完這三段古蘭經章節。第一段啟示的時間大約在穆罕默德從麥加逃亡到麥地那這段時期。第二段就在他抵達麥地那之後的幾個月當中啟示。第三段是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第三年至第五年之間啟示。
 
現在,讓我們查考一下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曆1到6年間所命令的另一些行為。請注意,實際發生的事件比我所能提及的要多得多,但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關係,我隻能限定一些我要詳述的信息了。
 
在閱讀以下這些事件的同時,問問你自己,真正的伊斯蘭——就是穆罕默德的伊斯蘭——是否允許侵略性的暴力行為和恐怖主義。
 
事件#1——殺害艾布Afak
 
此事大約發生在伊斯蘭曆第2年,穆罕默德要求他的人去謀殺一個名為艾布Afak的猶太老人。艾布Afak已經有一百二十歲了。艾布Afak曾慫恿他的麥地那同胞去質問穆罕默德。下麵是穆斯林史料中所記載的詳情。
 
摘自《穆罕默德生平》,出處同上,第675頁∶
 
艾布Afak是Ubayda部落的一個本阿慕爾本奧夫。當使者殺害了哈裏斯本蘇韋德 本薩米特後,艾布Afak對此表示不滿,說道∶
 
“我活這麽久,還未曾見過
有一群會眾或者一群人
當他們被號召起來的時候
比Qayla的後裔集合起來的時候,
更加忠於他們的承諾和他們的同盟,
推倒大山的、從不屈服的人,
一名騎士來到他們那裏,把他們分裂成兩派(說道)
各樣的事情分為‘允許’和‘禁止’。
你要是相信榮耀或王權
你就會跟從Tubba。”
 
(注解∶Tubba是來自也門的一個統治者,他入侵了現今的沙特阿拉伯地區∶Qayla反抗他)
 
使者說∶“誰願意為我除掉這個老家夥?”因此,本阿慕爾本奧夫的同胞薩利姆本Umayr,是一個“殺手”,前去把他殺了。關於此事,Umama本Muzayriya說道∶
 
你對真主的宗教和阿罕默德(穆罕默德)撒了謊!
按你的父親,他所生的兒子是邪惡的!
那晚一隻“蜜蜂”螫了你一下,說:
“無論你多大,都要把艾布Afak幹掉!”
雖然我知道在死亡之夜殺死你的
是人或神靈(我還是會緘口不言)。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在伊本賽爾德所著的《Kitab al-Tabaqat al-Kabir》(一本主修課程的書)卷二[20],第32頁裏有附加的資料,括號裏的話是我加上去的。
 
然後發生了薩利姆伊本Umayr al-Amri(突襲)艾布Afak這個猶太人的“sariyyah”事件。此事發生在伊斯蘭曆十月份(Shawwal),也就是安拉的使者(於公元622年從麥加遷移到麥地那)之後第十二個月的月初。艾布Afak是一位來自Banu阿慕爾伊本奧夫、年近一百二十歲的老人。他是個猶太人,曾經鼓動人們反抗安拉的使者,還寫了不少(諷刺穆罕默德)的詩歌。
 
薩利姆伊本Umayr是一個主要的殺手,曾經參與白德爾之戰,他說∶“我發誓,如果不殺死艾布Afak,就死在他的麵前。他等待下手的機會,直到一個炎熱的夜晚,艾布Afak露天睡覺。薩利姆伊本Umayr得知此事後,就把劍刺入艾布Afak的肝髒,用力一推穿透了床板。這位安拉的敵人尖叫著,他的追隨者聞聲趕來,把他抬進屋子,把他埋了。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下麵是摘自一位當代穆斯林學者——阿裏Dashti——的著作《二十三年∶穆罕默德先知生涯的研究》,[21],第100頁∶
 
“艾布Afak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據說有一百二十歲),他因著諷刺穆罕默德而遭殺害。執行殺害的人是薩利姆本Omayr,他是回應先知的要求∶“誰能為我除掉這個無賴?”殺害這樣老邁的人之暴行,激怒了一位女詩人艾斯瑪 本麥爾旺,於是她也寫了一首無禮的詩歌諷刺先知,結果她也遭暗殺。”
 
阿裏Dashti在列舉所有由穆罕默德下令的暗殺事件之前,在第97頁記述∶
 
“伊斯蘭就這樣從一個有純粹的屬靈使命、漸漸演變成軍事和懲罰性的組織,它的發展是依靠掠奪的戰利品和人們繳納天課的稅收。”
 
評論
 
這裏,有一位年邁的老人在穆罕默德的命令下被謀殺了。他對穆罕默德並不構成人身威脅,他也沒有慫恿人們用暴力去對抗穆罕默德或者穆斯林。穆罕默德沒有與猶太領袖商量,也沒有與艾布Afak對話,這純粹是直接謀殺一個批評穆罕默德的人。艾布Afak鼓動麥地那的人不要相信穆罕默德,並遠離他。他發現穆罕默德說的話既奇怪又獨裁。他為了糾正阿拉伯人對穆罕默德的信任而責備他們。穆罕默德聽聞這些話之後,視這位一百二十歲的老人為他威信方麵——而非生命上——的威脅。沒有一處地方說到艾布Afak煽動穆罕默德的阿拉伯同胞去攻擊或者傷害穆罕默德。然而,這位老人為了他朋友的利益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被穆罕默德謀殺了。
 
可是Umama本Muzayriya最後一句話似乎啟示了某些事情:
 
“雖然我知道在死亡之夜殺死你的是人或神靈(我還是會緘口不言)。”
 
這句話顯示穆斯林確切的知道他們在做甚麽事。他們知道他們遵照穆罕默德的指示幹的是冷血的謀殺。他們想保守這個秘密,他們想最大程度地在百姓麵前掩蓋他們的罪行。這就是Umama說他不會揭發是誰謀殺艾布Afak的原因。
 
事件#2——謀殺艾斯瑪麥爾旺
 
緊接著謀殺艾布Afak的事件之後,就是這次大約發生在伊斯蘭曆2年的謀殺事件。這次事件涉及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人去謀殺的一位名叫艾斯瑪本麥爾旺的婦女。
 
下麵引用Guillaume的話,出處同上,第675,676頁,
 
Umayr本阿迪殺害艾斯瑪本麥爾旺的經過
 
“她是屬本伍麥葉本栽德的人。當艾布Afak被謀殺之後,她對此表示出極大的不滿。阿卜杜拉本哈裏斯本Al-Fudayl按他父親的說法,說她嫁給了Khatma一位名叫耶濟德本栽德的男人。她責備伊斯蘭和它的信徒,說∶
 
“我看不起本馬立克和al-Nabit
還有奧夫和本海茲拉吉。
你們服從一位與你們毫不相關的陌生人,
他既不是Murad,也不是Madhhij。{1}
你們期望從一個殺了你們的領袖之後,
像等待廚師肉湯的餓鬼那裏得到甚麽好處嗎?
難道沒有一個有自尊的人會出其不意地抨擊他,
並且破滅那些想從他那裏得到任何東西的人之希望嗎?”
 
罕桑本薩比特回應她∶
 
“Banu Wa'il 和本 Waqif 和 Khatma
都不如本海茲拉吉。
當她為荒唐之事而痛心疾首時,
死亡已經臨近了。
她激怒了一位有光榮血統、
無論進出都崇高的人。
在午夜前他要使她染上自己的血
而沒有因此招來罪狀。”
 
當使者聽到她所說的話之後,就說∶“誰將為我除掉麥爾旺的女兒?”跟隨他的Umayr本阿迪al-Khatmi聽到了他的話,當天晚上就潛進她的屋子裏謀殺了她。第二天早上,他來到使者那裏告訴使者他所做的,他(穆罕默德)就說∶“Umayr啊,你幫了真主和他的使者一個大忙!”當他問他自己是否要為此承擔惡果時,使者說∶“兩頭山羊不會用牠們的角來撞她的頭。”因此Umayr就回到了他的人群當中。
 
女子麥爾旺被殺事件的那天,在Khatma人當中引起了很大的騷亂。她有五個兒子,當Umayr從使者那裏來到他們當中,說道∶“Khatma的兒子們,我殺了本麥爾旺。如果你們有能力就反抗我;別讓我等著。”那是伊斯蘭第一天開始在Khatma變得有勢力;在此之前,那些穆斯林都隱瞞身分。他們(Khatma)當中第一批接受伊斯蘭的人是Umayr本阿迪(也叫“讀者”)、阿卜杜拉本Aus和本薩比特。本麥爾旺被殺後的第二天,Khatma的人都成為穆斯林,因為他們看到伊斯蘭的勢力。”
 
{1}注解請參閱《也門血統的兩個部落》。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下麵是摘自伊本賽爾德的《Kitab Al-Tabaqat Al-Kabir》(出處同上),卷二,31頁∶
 
“SARIYYAH OF UMAYR IBN ADI”
 
然後(發生)了Umayr伊本adi伊本Kharashah al-Khatmi的sariyyah反抗Banu伍麥葉伊本栽德的艾斯瑪本麥爾旺事件。那時齋月還剩下五個晝夜,在安拉的使者遷移麥地那的第十九個月的月初。艾斯瑪是耶濟德伊本栽德伊本Hisn al-Khatmi的妻子。她經常辱罵伊斯蘭,得罪先知並鼓動(人們)反對他。她寫了一些詩歌。Umayr伊本Adi在一個夜晚潛入她家。她的孩子睡在她周圍。她正在給另一個孩子喂奶。他用手去搜尋她,因為他是個瞎子,並把那個小孩從她那裏抱開。他用劍刺向她的胸膛直穿透背部。之後,他在麥地那與先知一同參加早上的拜功。安拉的使者對他說∶“你殺死了麥爾旺的女兒嗎?”他說∶“是的,還有其他事情要我去做嗎?”他(穆罕默德)說∶“不需要同時用兩頭山羊的角來撞她的頭。”這是第一次聽到安拉的使者說這話。安拉的使者稱他為Umayr,“basir”(明眼人)。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評論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並且正確地觀察此事。
 
穆罕默德把哈裏斯本蘇韋德本薩米特殺了。這激起了艾布Afak的不滿,所以他公開反對此事。所以,穆罕默德也同樣地將艾布Afak謀殺了。這又觸怒了艾斯瑪本麥爾旺,她也大膽地反對這種罪惡行徑。她鼓勵她部落裏的同胞采取行動反抗穆罕默德。當穆罕默德聽到她所說的話,就把她也殺了。
 
請再注意一下罕桑薩比特回應她所作的詩句∶
 
“在午夜前他要使她染上自己的血,而沒有因此招來罪狀。”
 
就算從這裏也可看出,穆斯林知道伊斯蘭是容許謀殺的。他們就算在這時,就意識到穆罕默德采用的方式。他們一直以來都在殺人,薩比特完全知道她將會出現在穆罕默德的暗殺名單上。果然不出所料,穆罕默德派他的黨羽謀殺了她。
 
現在,乍看之下,殺害艾斯瑪的命令對一些看來似乎有點理由。艾斯瑪呼召一些人去殺死穆罕默德。畢竟,他殺了她的朋友。但從穆罕默德的觀點來看,她的呼召給他帶來麻煩,這點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將罪犯的罪行曝光和被人說出來會令他感到煩擾一樣,所以穆罕默德也感到心煩意亂。
 
因此,讓我們更深入探討這件事,並查考一下有關艾斯瑪與她部落關係的背景。
 
1) 首先,艾斯瑪看透了穆罕默德的行動。她看透了他的為人,是一個冷血無情的殺人凶手。她當然要公開反對一個殺人犯。
 
其次,她的部落不在穆罕默德的統治之下。也許他們與穆罕默德有個條約,也許沒有。無論哪種情況,這個女人都有發表意見的自由。如果有一個條約存在,而她越軌的話,穆罕默德可以向她部落的領袖投訴她,他們就會命令她閉口或者控製事態。
 
2) 這事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她被殺之後,穆罕默德說∶“兩頭山羊不會用牠們的角來撞她的頭。”意思就是沒有人會在乎她的死。(當然是除了她的孩子和家人以外。)
 
還要注意的是,她的部落中已經有人成為穆斯林。這些人就當然不會聽她的話了。
 
要點在於∶如果沒有人真正在意她被謀殺的事,那麽也就沒有人會真正地在意她所說的話。她的同族也知道穆罕默德把艾布Afak給殺了,但他們對此也無動於衷。就算在艾布Afak被害的那個晚上,也沒有人把她鼓動人謀殺領導著勢力強大的群體的穆罕默德認真地當一回事。她的同族沒有人願意為她的話置生死於不顧。
 
最關鍵之處,在於艾斯瑪本麥爾旺對穆罕默德並不構成真正的威脅。她沒有恐嚇他,她不是部落的領袖,她隻有一點點或者說沒有影響力。她很渺小,她隻不過是他所討厭的一個人。然而,穆罕默德還是把她殺了,再次使用預謀的冷血手段。艾斯瑪和艾布Afak純粹因為他們拒絕穆罕默德而被殺害。
 
哪一種人才會謀殺睡夢中的平民呢?有人會奇怪穆罕默德為甚麽不親手殺了她呢?因為穆罕默德叫其他人幫他行凶通常更加容易。
 
我們換個情況來看。世界各地都有穆斯林呼籲要用暴力摧毀美國。如果美國的反應像穆罕默德一樣,它就會殺害所有揚言反對它的人。穆斯林會不會以同樣的道德標準,來證明穆罕默德過去同樣的行為是正當的呢?
 
事件#3——穆罕默德與猶太人的衝突,以及他對Banu Qaynuqa部落猶太人的侵襲
 
穆罕默德移居麥地那不久之後,就與猶太人發生衝突。麥地那裏麵和周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猶太部落。Banu Qaynuqa的猶太人是其中一個較大的部落。穆罕默德不顧一切地希望猶太人相信他,但是幾乎所有都拒絕了他。猶太人一眼就看出穆罕默德是一位假先知,並且很快地拒絕了他。他們的拒絕破壞了穆罕默德的信譽,因為他們有“天經”,也就是討拉特或者稱為舊約聖經。這樣一來,他們對穆罕默德就構成了威脅。從早期之時開始,猶太人和穆罕默德彼此就非常反感。隨著穆罕默德勢力的增長,他就開始對抗猶太人。
 
Tabari認為有關Banu Qaynuqa部落的這件事發生在伊斯蘭曆2年。
 
作為引言,我們會開始引用被尊敬的穆斯林聖訓集。“艾布戛西姆”是穆罕默德的另一個名字。
 
《穆斯林聖訓》,出處同上,第19冊,編號4363∶
 
(說明∶圓括號裏的話是譯者Ahmad Sidiqqi加上去的)
 
根據艾布Huraira典據的敘述∶我們(正坐在)清真寺裏麵,這時安拉的使者來到我們這裏對我們說∶(不如我們)到猶太人那裏去。我們就跟著他出去,來到他們當中。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站了起來,對他們大聲叫喊∶哦!你們這些猶太民眾,接受伊斯蘭,(這樣)你們就會安然無恙。他們說∶艾布戛西姆,你(向我們)傳達了(真主給我們的信息)。安拉的使者說∶我希望這樣(也就是說你們應該承認真主已經把信息傳給你們),接受伊斯蘭,你們就會安然無恙。他們說∶艾布戛西姆,你已經傳達了(安拉的信息)。安拉的使者說∶我希望這樣…… 他對他們第三次說(同樣的話)(並且得到同樣的回覆),他又說∶你們應當知道全地都屬於安拉和祂的使者,我想我應該把你們從這地上驅逐出去。你們當中有任何財產的人應當賣了它,不然他們就必須認識到全地屬於安拉和祂的使者(他們必須留下所有東西離開)。
 
留意穆罕默德在此威脅猶太人。他們拒絕他,而他就要求他們離開。還要注意的是,他是多麽希望他們服從他——“哦!你們這些猶太民眾,接受伊斯蘭”。
 
還要注意他是怎樣威脅他們的∶“哦!你們這些猶太民眾,接受伊斯蘭,(這樣)你們就會安然無恙”
 
當注意穆罕默德的自負怎樣美化了他自己——“你們應當知道全地都屬於安拉和祂的使者”,所以穆罕默德如今認為他擁有整個世界!
 
還要注意的是,他的意圖為眾所周知——你們應當知道全地都屬於安拉和祂的使者,我想我應該把你們從這地上驅逐出去。他們之間的敵意越來越重,穆罕默德正在想辦法除掉有損他信譽的眼中釘。
 
Banu Qaynuqa部落的猶太人主要是金匠、商人和工匠。他們處於對他不利的一麵,他等待機會對付他們。他不需要等太久。因著穆斯林和猶太人之間的某個難處,為他創造了機會。關於這個事件有許多的細節。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就不一一深入闡述了。在一篇以這個事件為主題的個別文章裏會提到它。然而,我在此發掘的重要之處,就是顯示穆罕默德幽暗的一麵。就算在他勢力上升的這個階段,攻擊和殺害無數的無辜平民還是他難改的本性。那些與穆罕默德作對和意見不合的人,就是與真主(神)作對和意見不合,因此要麵對真主(神)的憤怒,這怒氣透過穆罕默德表達出來。那些反對他的人隻有受壓迫和死亡。
 
我不會引用全部的細節,隻會保留與重點有關的部分。然而,我會提供資料的參考來源,讓那些感興趣的人可以查到它們,自己進行研究。
 
參考資料如下∶
《穆斯林聖訓》編號4363
《Guillaume》260、364、365頁
《伊本賽爾德》卷二,32頁
 
事件概要∶
 
穆罕默德與Qaynuqa人不和。他們拒絕接納穆罕默德,抗拒他要求他們承認他先知身份的命令。他們反而與他開玩笑和激怒他。他們把他視為一個虛假、荒唐、自以為大和自稱為先知的任性者。穆罕默德自然再也無法容忍他們了。
 
穆罕默德在白德爾之戰勝利後,就把Qaynuqa的猶太人召集起來,堅持要求他們承認他的先知身份,否則,他們的下場就會像戰敗的麥加人一樣(參閱上麵引用的《穆斯林聖訓》)。猶太人拒絕他,並聲稱如果那就是他想要的結果,他們就預備作戰。穆罕默德得到一個有關猶太人的“啟示”——古蘭經3∶12,13。
 
過了不久,在某個菜市場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個Qaynuqa的猶太人對一個穆斯林婦女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使她蒙羞。她的男伴就把那個猶太人殺了。那個猶太人的朋友又殺了那個穆斯林報複。這件事導致了穆罕默德與Qaynuqa人之間的武力衝突。穆罕默德沒有試圖與猶太人解決事情。相反,他受一個“加百列”(吉卜利裏)的靈——起初在一個山洞裏引起穆罕默德企圖自殺的那個靈——造訪。(有關“加百列(吉卜利裏)”的詳情,請參閱我的著作《穆罕默德和魔鬼》,[22],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demons.htm,以及《穆罕默德自殺的企圖》,[23],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suicide.htm。
 
在加百列(吉卜利裏)造訪期間,他給了穆罕默德一個啟示。詳情摘自《Kitab al Tabaqat al Kabir》,出處同上,卷二,第32頁∶
 
接著發生了安拉的使者在星期六對Banu Qaynuqa部落的征戰(ghazwah),那是在伊斯蘭曆10月(Shawwal)中旬,也就是在遷移麥地那後的第二十個月。這些人是猶太人和阿卜杜拉伊本伍拜伊 伊本Salul的盟友。他們是猶太人中最勇敢的人,而且是金匠。他們與先知簽訂了一個協定。當白德爾戰役爆發的時候,他們違反了協定和盟約,對此表現出猜忌和藐視。因此,神聖和至高的安拉啟示祂的先知∶“如果你怕某部落不忠於盟約,你就應當公開地把他們的盟約擲還他們。真主確是不喜歡欺詐者的。”[1]安拉的使者說過∶我害怕Banu Quynuqa部落,但這經文啟示之後,他就向他們揮軍。
 
[1]古蘭經8∶58
 
現在,穆罕默德有了攻打Qaynuqa的藉口(市場上的口角)了,而且安拉允許攻擊他們。他覺得沒有需要與猶太人商討解決問題,相反,他要親自采取行動除掉他們。
 
穆罕默德圍攻了他們大約十五天。於是Qaynuqa投降了。
 
另一個附加的關鍵資料片段是由伊本賽爾德提供的∶
 
他們將自己關在他們的堡壘裏,因此他(先知)猛烈地圍攻他們,直到安拉使他們心中恐懼起來。他們服從了安拉使者的命令,他們的財產歸先知,但是他們得回自己的婦女和孩子。接著他一聲令下,他們的手都被綁在背後。安拉的使者委派賽爾 德伊本Khaythamah部落中Banu al-Silm的al-Mudhir伊本Qadamah al-Slimi,將他們的手綁在他們背後。阿卜杜拉伊本伍拜伊與安拉的使者商討了他們的事,懇求他(放了他們)。於是他(先知)說∶讓他們走吧,願真主詛咒他們和跟他們在一起的人!他放棄了殺害他們的想法,命令把他們從麥地那驅逐出去。
 
另一個與我的論點有關的詳盡關鍵細節,是由《Guillaume》第363,364頁提供的∶
 
我的父親伊斯哈格本業薩爾告訴我從歐巴岱聽到的話——…“當本Qaynuqa與使者打仗的時候,阿卜杜拉本伍拜伊支持他們的行為並保護他們,而身為本奧夫一員的歐巴岱薩米特與阿卜杜拉一樣都是他們的盟友,卻走到使者那邊,支持真主(神)和使者,斷絕為他們擔負的所有責任,並且說∶“真主的使者啊,我把真主、祂的使者和信士視為我的朋友,並且我與這些不信道的人斷絕一切協議和友誼。”關於他和阿卜杜拉本伍拜伊,古蘭經宴席這章流傳了下來(古蘭經5∶51)∶“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為盟友。他們各為其同教的盟友。你們中誰以他們為盟友,誰是他們的同教。真主必定不引導不義的民眾。”你可以看到那些人有心病,也就是當阿卜杜拉本伍拜伊說∶“我害怕環境改變”時所表現的。關於他們草率的行為,他們說我們害怕環境的改變可能會壓倒我們。或許真主會帶來勝利或者一種行動,因此他們會對自己的隱秘的思想感到悔恨,並且那些相信的人會說∶“這些是否就是對真主發出最有約束力誓言的人呢?”(他們和你在一起),至於真主的話∶“你們的盟友,隻是真主和使者,和信士中謹守拜功、完納天課、而且謙恭的人”,提到歐巴岱視真主、祂的使者和信士為他的朋友,與本Qaynuqa斷絕一切條約和友誼,“誰以真主和使者、以及信士為盟友,誰就是真主的黨羽;真主的黨羽,確是優勝的。”
 
評論
 
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處理。我想首先評論的,就是穆斯林作者聲稱在不同的猶太部落與穆罕默德之間所存在的“協議”、“憲章”或者說“條約”的問題。A.Wensinch在《穆罕默德和麥地那的猶太人》[24]第70頁中,對那所謂的“麥地那憲章”或者“條約”作了一個分析,真相揭示了這種“條約”實際上是穆罕默德對猶太人頒布的一個法令,根本不是我們今天所以為的“條約”。穆罕默德把規章的擔子放在猶太人身上,要求他們遵守。但是,這點並非本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穆罕默德與猶太人不合,因為他們拒絕他。穆罕默德在白德爾之役獲勝後,覺得有信心足以威脅到他們了,並對他們采取行動。
 
你有沒有注意到,是同一位稱為“加百列”(吉卜利裏)的靈激發穆罕默德攻擊猶太人的?因此,現在穆罕默德針對猶太人的行動,是一件更加可疑和不光彩的事情。
 
《伊本賽爾德》,出處同上,詳情請看第32頁∶
 
他們將自己關在他們的堡壘裏,因此他(先知)猛烈地圍攻他們,直到安拉使他們心中恐懼起來。他們服從了安拉的使者的命令,他們的財產歸先知,但是他們得回自己的婦女和孩子。接著他一聲令下,他們的手都被綁在背後。
 
猶太人向穆罕默德投降,期望被逐出家園時能把家人帶走。然而,當他們投降後,穆罕默德卻把他們捆了起來。穆罕默德準備屠殺所有男丁!他們似乎期望在可接受的條件下投降,但是現在,在他們無防備時,穆罕默德就把他們捆綁起來並準備屠殺他們。現在,在穆罕默德的曆史記錄中又蒙上了多一個汙點。一個多神教徒與穆罕默德對質,提出這些猶太人不應該被屠殺的要求。穆罕默德受到一個多神教徒的挑戰才沒有犯下惡行。穆罕默德對此變得十分憤怒,從“他臉上的陰影”就看得出。
 
Tabari記述∶
 
真主的使者圍攻他們,直到他們按他的意思投降。當真主把他們服在他的權勢下,阿卜杜拉本伍拜伊本Salul起來反抗,說道∶“穆罕默德,要善待我的mawali(奴隸)”,因為他們是海茲拉吉的同盟者。先知沒有馬上回答他,因此阿卜杜拉又重複一遍∶“穆罕默德,你要善待我的mawali。”先知轉身離開他,他用手抓住(使者)的衣領。真主的使者說∶“放開我!”——他相當的氣憤,以至他們可以看到他臉上的陰影(也就是說,他的臉色變了)。然後他說∶“該死的,放開我!”他回答說∶“不,因著真主,我不會放你走,除非你善待我的mawali。四百個沒有盔甲和三百個穿著鎧甲的人,他們保護著我免受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的侵害,你卻想在一個早上把他們殺死?因著真主,我沒有安全感,我擔心將來會怎麽樣。”因此真主的使者說∶“他們屬於你。”
 
因此,我們看到一個多神教徒強迫穆罕默德放棄殺害七百名猶太男丁的殘忍計劃。誰的道德更高尚呢?這些男丁年齡大概在十四歲以上。伊斯蘭認為,一個少年隻要開始了青春期,就是一個成年人了。
 
我希望所有的讀者都注意發生在伍拜伊和歐巴岱薩米特之間的一件小事情。以下是摘自Sir William Muir所著的《穆罕默德生平》,[25],第13章∶
 
阿卜杜拉責備Obada(他們兩人都是Cainucaa同盟中主要的負責人),因為他擯棄他們的盟友,在他們流亡期間施以援手∶——“為甚麽呢!你想不顧我們與他們結盟的誓言嗎?你是否忘了他們在某時某日是如何地支持我們,為我們流血犧牲?”——他開始列舉他們一起參與的戰役。Obada以堅決的回應打斷了他的話——“人心已經改變了。伊斯蘭已經塗抹所有的條約。”14
 
薩米特歐巴岱與Qaynuqa部落的猶太人有一個盟約。他們曾經並肩作戰,為保護歐巴岱和他的部落而流血,但是,由於穆斯林與猶太人之間的衝突,薩米特違背了與猶太人之間的盟約。因此,還有另一個“啟示”給穆罕默德,以印證和支持這一點。在本文後麵會進一步闡述這一點。
 
我要引用文獻來證明這件事,是因為我不想讀者以為穆罕默德隻是偶然謀殺了少數幾個人。穆罕默德是準備消滅每一個人,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部落。在穆罕默德的思想裏,拒絕他的人就是反對他的人。他一切所求的,就是找一個采取行動的合適理由。
 
問題
 
如果穆罕默德關注的是和平,為甚麽他沒有嚐試解決自己與猶太人之間的問題呢?從一個事件,引發一個“啟示”,引發一次攻擊。縱觀曆史,許多國家遭受他國的欺淩,但不會馬上發動戰爭。相反,他們是盡量把誤解消除。如果穆罕默德被認為是所有人類的模範,他為甚麽如此缺乏耐性和締造和平的技巧呢?
 
隻因著有一個穆斯林在一個事件中被殺,就有必要根除整個部落的人嗎?整個部落的人就應該為此而受到攻擊嗎?如果因著少數穆斯林恐怖分子的行為,美國就想根除所有的穆斯林國家,那麽穆斯林又會有甚麽感想呢?
 
事件#4——謀殺凱爾布艾什拉夫
 
穆罕默德仍然與麥地那周邊那些拒絕承認他自稱為先知身份的各人存在著矛盾。凱爾布艾什拉夫是一位當地的名人。他不相信穆罕默德。凱爾布從沒有拿起武器對付穆罕默德或任何一個穆斯林,他隻是表達他反對穆罕默德的意見,並編輯了一些有關穆斯林婦女的乏味詩歌。穆罕默德視他為一個威脅,所以在一個夜晚把他謀殺了。
 
Tabari說明這次謀殺事件發生在伊斯蘭曆3年。
 
引自《布哈裏聖訓》,出處同上,卷五#369∶(說明∶這是一篇很長的聖訓。同時注意此聖訓中所說到的真正殺手是另一個名叫穆罕默德本麥斯萊邁的男人。我稱他為麥斯萊邁。)
 
“賈比爾阿卜杜拉敘述∶”安拉的使者說∶“誰願意去殺死那位中傷安拉和祂使者的凱爾布艾什拉夫?”於是麥斯萊邁站起來說∶“安拉的使者啊!你願意讓我去殺死他嗎?”先知說∶“好的”。麥斯萊邁說∶“那得允許我說一件(虛假)的事情(也就是去欺騙凱爾布)。先知說∶“你可以說謊。”
 
麥斯萊邁來到凱爾布麵前,對他說∶“那個人(指穆罕默德)命令我們納Sadaqa(即Zakat)(課)(稅),他使我們感到煩惱,我今天是來向你借點東西。”對此,凱爾布說∶“我向安拉發誓,你會討厭他的!”麥斯萊邁說∶“現在由於我們已經跟從了他,我們不想離開他,除非和直到我們看到他會有甚麽下場。我們現在希望你借給我們一到兩匹駱所承載的食物。”凱爾布說∶“可以,不過你們必須抵押一些東西。”麥斯萊邁和他的同伴說∶“你想要甚麽?”凱爾布回答說∶“把你們的女人抵押給我。”他們說∶“我們怎麽能夠把我們的女人押給你呢?而且你又是阿拉伯人中最漂亮的人。”凱爾布說∶“那就抵押你們的兒子吧!”他們說∶“我們怎能把自己的兒子抵押給你呢?過後,他們會被人們淩辱,說他們為了一匹駱駝的糧食就被抵押。那樣會令我們大大蒙羞,但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兵器抵押給你。”
 
麥斯萊邁和他的同夥向凱爾布承諾麥斯萊邁會把糧食還給他。晚上,他跟凱爾布的奶兄弟艾布Naila一同來到凱爾布那裏。凱爾布邀他們進到他的堡壘,然後跟他們一同下去。他的妻子問他∶“這個時候了你還到哪裏去?”凱爾布回答∶“沒甚麽事,隻是麥斯萊邁和我的(奶)兄弟艾布Naila來了。”他的妻子說∶“我聽到一個聲音似乎是血從他身上滴下來的聲音。”凱爾布說∶“他們不是別的人,隻是我兄弟麥斯萊邁和我的奶兄弟艾布Naila。一個大方的人必須對一個晚上的訪問作出回應,就算是被邀去受害。”
 
麥斯萊邁與兩個人同去。如此麥斯萊邁與兩個人一起進去,並對他們說∶“當凱爾布來的時候,我會去摸他的頭發並聞聞它的味道,當你們看到我按住他的頭的時候,就打擊他。我會讓你們聞他的頭。”
 
凱爾布艾什拉夫裹著他的衣服來到他們那裏,還散發出香味。麥斯萊邁說∶“我從沒聞過比這還香的味道。”凱爾布回答說∶“我有一位最了不起的阿拉伯妻子,她知道怎樣使用高級的香水。”麥斯萊邁請示凱爾布∶“你可不可以讓我聞一聞你的頭?”凱爾布說∶“可以”。麥斯萊邁聞了一下並讓他的同夥也聞了一下。然後他們再次請示凱爾布說∶“能不能讓我(聞你的頭)?”凱爾布說∶“可以”。當麥斯萊邁大力抓住他的時候,他(對他的同夥)說:“殺死他!”所以他們殺了他,然後來到先知那裏向他報告。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下麵的故事是由伊本伊斯哈格講述的,出處同上,第365頁∶
 
他(麥斯萊邁)說∶“哦!真主的使者,我們必須撒謊。”他回答說∶“隨口欲言,因為你在這件事上可以無拘無束。”
 
於是他和Silkan(艾布Naila)、阿巴德、哈裏斯和艾布賈比爾共謀,在他們到達Silkan到真主的敵人那裏之前,先派遣凱爾布前去。他約了某個時間跟他聊聊天,並彼此朗讀詩歌,因為Silkan喜歡詩歌。然後他說∶“哦!伊本艾什拉夫,我來請教你一件事,我想告訴你並希望你保守秘密。”凱爾布回答說∶“好極了”。他繼續說∶“這個人的出現對我們來說是個大災難。它激起了阿拉伯人的敵意,他們都聯合起來對付我們。道路都無法通行,所以我們的家庭都陷入了貧困和缺乏,並且我們和我們的家人都大為窮困。”凱爾布回答說∶“我向真主發誓,哦!伊本賽萊邁,我不斷地告訴你們,我警告你們的那些事情總會發生的。”Silkan對他說∶“我希望你把糧食賣給我們,我們會保證你的安全,而你在此事上要慷慨處理。”他回答說∶“那你能不能以你們的兒子為抵押呢?”他說∶“你想侮辱我們。我有朋友與我有同樣的想法,我想把他們帶來,因此你可以賣給他們並表現出你的慷慨,而我們會給你足夠的武器為上好的抵押品。”Silkan的目的就是當他看到他們帶著武器來,不會提高警覺。凱爾布回答說∶“武器倒是個好的抵押品。”
 
於是,Silkan回到他的同伴當中,告訴他們發生的事情,並吩咐他們帶上武器。接著他們走開又與他會合,然後去見使者。”
 
騷爾告訴我說,使者與他們同行直到Gharqad。之後他送他們走,說道∶“奉真主之名去吧;哦!真主幫助他們。”如此說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家。那是一個有月光的晚上,他們一直走著,來到他的城堡,艾布Naila大聲地叫喚他。他剛結婚不久,從床單裏麵跳了起來,他的妻子抓住床單的另一頭說∶“你仿佛是在戰場上,那些作戰的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去呀。”他回答說∶“那是艾布Naila。他要是發現我睡著了就不會叫醒我。”她答道∶“我向真主發誓,我覺得他的聲音有惡意。”凱爾布回答說∶“即使是叫我去受害,一個勇敢的人也必須作出回應。”
 
因此他走了下去並與他們談了一會,他們也與他談話。之後艾布Naila說∶“你願意跟我們一起去Shib al-ajmuz嗎?這樣我們就可以聊到天亮了。”他回答說∶“隻要你喜歡的話,沒問題”。所以他們一起走著離開了。過了一會兒,艾布Naila伸出手在他(凱爾布)頭發上摸過去。然後他聞一聞自己的手,說∶“我從沒聞過比這個還香的味道。”他們繼續往前走,艾布Naila同樣聞了一下,因此凱爾布沒有察覺到惡意。又走了一段路程,他第三次聞他的頭發,並大聲叫道∶“擊打真主的敵人!”所以他們動手重擊他,他們的劍擊在他身上卻沒有效果。麥斯萊邁說∶“當我看到我們的劍沒有用的時候,我想起我還有一把匕首,我就把它拔了出來。此時這個真主的敵人大聲地嚎叫,以至於我們周邊的城堡都亮起了燈。我將匕首刺進了他的下體部分,然後用力往下鑽直達他的生殖器,真主的敵人這才倒在地上。
 
哈裏斯受了傷,傷口不是在頭上就是在腳上,是我們的一把劍刺到他的。我們逃跑,經過了伍麥葉和Qurayza,接著又經過這兩處,直上到Urayd的哈拉。我們的朋友哈裏斯落在後麵,因為失血而變得虛弱,所以我們等了他一段時間,直到他隨著我們的足跡跟了上來。我們背負他,在快天亮的時候把他帶到使者那裏去。當使者站者禱告的時候,我們向他敬禮,他出來見我們,我們就告訴他我們已經殺死了真主的敵人。他在我們同伴的傷口上吐了一點口水,他和我們都各自回自己家。我們對真主敵人的襲擊在猶太人中投下了恐怖的陰影,麥地那沒有一個猶太人不擔心自己的性命。”
 
第442頁,有一首敘事詩的其中幾句論到凱爾布的謀殺事件。這首詩是一個穆斯林寫的,這幾句話說道∶
 
受穆罕默德的命令,他半夜秘密地派遣凱爾布的兄弟去凱爾布家,他誘騙他並用詭計打死了他
 
引用《Sirat Rasulallah》的話到此結束
 
伊本賽爾德的Kitab al-Tabaqat al-Kabir在這個故事上又添加了另一樣值得注意的特點。摘自《Tabaqat》,卷二,第37頁∶
 
“然後他們砍下了他的頭並把它帶走…… 他們把頭拋到他(穆罕默德)麵前。他(先知)因他被殺一事而頌讚安拉。”
 
引用伊本賽爾德的話到此結束
 
注意這裏發生甚麽事。凱爾布激勵穆罕默德的敵人,並編寫了一些有關穆斯林婦女的詩歌。穆罕默德看不順眼,就把他殺了。為了完成他們謀殺凱爾布的行動,穆罕默德允許他們對凱爾布撒謊,目的是使他降低防備和信任他們。他們殺害凱爾布之後,還把他的頭砍了下來,把它帶到穆罕默德那裏。穆罕默德看到他的頭顱時,還因著凱爾布的被殺讚美真主!
 
問題
 
穆罕默德有沒有遵守他與猶太人之間所簽訂的條約呢?在黑夜的掩護下謀殺他們的一位領袖——就像罪犯所作的——是否正當呢?
 
這表示了伊斯蘭的甚麽律法觀念呢?如果凱爾布真的是一名罪犯,穆罕默德就不能夠根據當地律法或者他與猶太人之間達成的諒解來處理他嗎?為甚麽為了伊斯蘭宗教的緣故,就可以不受律法的約束呢?
 
對任何一個社會而言,這意味著甚麽呢?實際上,穆斯林能不能在夜晚謀殺那些反對他們或者伊斯蘭的人呢?
 
還有哪一類人會派人在晚上進行謀殺呢?
 
事件#5——謀殺伊本Sunayna
 
穆罕默德與各個猶太人之間的問題還沒有結束。他們還是拒絕他,因此他無法容忍這事。他對他們的仇恨變成了一種偏見。剛謀殺完凱爾布之後,在吳侯德戰役(伊斯蘭曆3年)爆發之前,穆罕默德命令他的追隨者“殺死任何在你們控製下的猶太人”。
 
下麵摘自《Guillaume》,出處同上,第369頁∶
 
使者說∶“殺死任何落在你們掌心的猶太人。”於是,穆哈伊塞本麥斯歐德靠在一個彼此有社會和生意關係的猶太商人伊本Sunayna身上,把他殺了。穆哈伊塞雖然是大哥,但他那時還不是一個穆斯林。穆哈伊塞殺了他之後,穆哈伊塞動手打他,對他說∶“你這個真主的敵人,你殺了他,而你的肚子是他的財富所養肥的!”穆哈伊塞回答說∶“要是那個命令我殺他的人命令我去殺你,我也會把你的頭砍下來。”
 
引用的話到此結束
 
這個故事也得到以下內容的支持:《艾布達烏德聖訓》,[26],19冊,第2996∶
 
穆哈伊塞敘述∶安拉的使者說∶如果你戰勝了猶太人,就殺了他們。因此穆哈伊塞撲到一個猶太商人Shubaybah身上——他與他們有親密的關係——他就這樣殺了他。當時Huwayyisah(穆哈伊塞的兄弟)還沒有信奉伊斯蘭。他比穆哈伊塞年長。當他(穆哈伊塞)殺了他(商人)時,Huwayyisah就打他,說道∶哦!安拉的敵人,我向安拉發誓,你肚子很多肥肉都是因著他的財產而有的。
 
引用的話到結束
 
評論
 
這又是另一次根據穆罕默德的命令而進行的謀殺。注意穆哈伊塞可以很隨意就殺死一位家庭成員。此處的穆罕默德與一個執迷不悟的犯罪頭子沒甚麽兩樣,命令他的人放肆地殘殺猶太人。這是希特勒的所為。
 
下麵是摘自一位伊斯蘭學者——Wensinck——所著的《穆罕默德和麥地那的猶太人》,出處同上,第113頁∶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將穆罕默德最殘忍的行為——也就是說圍攻Qaynuqa人、謀殺凱爾布,還有攻擊Qurayzah人的事——歸結為真主的命令。安拉的良知好像比祂所造之物更有彈性。”…… 伊本伊斯哈格和al-Waqidi報導說,先知在(凱爾布艾什拉夫)被殺之後的第二天早上說:“把你們所能攻擊的任何猶太人統統殺掉。”
 
這件事表明穆罕默德使一批可信任的人——那些人甚至與穆斯林有很好的關係——被冷血地謀殺,純粹因為他們是猶太人。除了因為猶太人不是穆罕默德的追隨者之外,沒有正當的理由可以殺害他們。這些謀殺行為就是穆罕默德的恐怖分子所進行的工作。
 
事件#6——攻擊Banu奈迪爾部落的猶太人
 
類似於攻擊Qaynuqa部落那樣,攻擊Banu奈迪爾部落也是穆罕默德想找機會用行動對付那些拒絕他的權勢的人所造成的。
 
Tabari說這是發生在聖遷的第四年期間。
 
這件事和侵襲Qaynuqa部落一樣有大量的詳細資料。我不希望沒必要地加長這篇文章的篇幅,所以我隻會提供與這個議題有關的部分文獻來證明。然而,我會為讀者提供所有參考資料,這樣如果他喜歡的話,可以自己閱讀全部的記錄。
 
參考書∶
 
《Tabari》,卷七,第156頁起
《穆斯林聖訓》,編號4324,4347
《艾布達烏德聖訓》,編號2676
《Sirat Rasulallah》,伊本伊斯哈格著,A.Guillaume譯,《穆罕默德生平》,第265,437頁
《Kitab al-Tabaqat al-Kabir》,作者伊本賽爾德,卷二,第68至71頁
《穆罕默德生平》,Muir著,內容可見於以下網址∶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Books/Muir/Life3/chap15.htm
 
我要詳述這事件的原因,不是為了揭露穆罕默德侵襲奈迪爾不公平的理由,而是要顯示聖戰的另一麵。
 
這件事情是由於穆罕默德去到奈迪爾人那裏要求他們支付血債(bloodwit)也就是經濟賠償,因為有一個人被他們部落中的某個人殺害了。奈迪爾人同意賠償。但在那裏,有人聲稱有些猶太人決心殺死穆罕默德,計劃從附近建築物的屋頂推下一塊巨石去砸他。根據資料記載,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認同殺他的企圖。然而,穆罕默德得到了一個“來自天上的警告”(可能那是來自那個所謂加百列/吉卜利裏的靈的話),說他們試圖殺害他,因此他趕快離開了奈迪爾地區。接下來,穆罕默德就攻擊他們。他圍攻他們的城堡。在包圍期間,穆罕默德下令他的手下燒毀奈迪爾人的海棗樹。這片棗子林很大,是奈迪爾人的食物和經濟來源。由於穆罕默德毀掉了他們的樹林,奈迪爾人就質問穆罕默德∶
 
那些猶太人在他們的城堡裏避難,使者下令把所有的海棗樹砍下來燒掉,他們就向他大聲呼喊∶“穆罕默德,你曾經禁止肆意地毀壞海棗樹,並且譴責那些毀壞的人的罪行。那你現在為甚麽又砍倒和燒毀我們的海棗樹呢?”
 
猶太人這樣說,是因為穆罕默德先前告訴過他的人不要毀壞糧食樹。但猶太人在此看到穆罕默德自相矛盾,並違背他自己的教導。為了回應此事,穆罕默德又得到了一個及時的啟示∶
 
“無論你們砍伐海棗樹,或任其依然存在,都是真主所允許的”。(古蘭經59∶5)
 
《Tabari》,出處同上,第158頁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當真主使者的同伴回去之後,他們去找他,發現他坐在清真寺裏麵。他們說∶“哦!真主的使者,我們一直在等你,但不見你回來”。他回答說∶“猶太人想要殺害我,但真主把這事告訴了我。去給我把穆罕默德本麥斯萊邁叫來。”穆罕默德本麥斯萊邁來到之後,穆罕默德叫他去到猶太人中對他們說∶“離開我的疆土,不要跟我生活在一塊。你們已經打算背叛了。”然後穆罕默德本麥斯萊邁來到他們那裏對他們說∶“真主的使者命令你們遠離他的土地。”他們說∶“穆罕默德,我們從沒想過一個奧斯的人會把這樣的信息帶到我們這裏來。”他回答說∶“心態已經改變了,伊斯蘭已將舊的約定一筆勾銷了。”他們說∶“我們會走的”。
 
一句耐人尋味的經文現在啟示出來了∶
 
摘自《艾布達烏德聖訓》,出處同上,14冊,第2676條∶
 
阿卜杜拉伊本阿拔斯敘述∶當一個婦人的孩子(在伊斯蘭出現以前的時代)無法生存時,她對自己發誓說,如果她的孩子生還,她就會讓他皈依成一個猶太人。當Banu奈迪爾人被逐出(阿拉伯半島)時,在他們當中有一些Ansar(輔士)所生的孩子。他們說∶我們不該丟下我們的孩子。所以至高的安拉啟示道∶“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
 
在穆罕默德艾優卜所著的《古蘭經及其詮釋》,[27],卷一,第252至256頁當中,關於這句經文,出現了幾個不同的經注。艾優卜介紹了Wahidi的經注∶
 
Wahidi根據賽爾德伊本朱拜爾的典據敘述,而賽爾德伊本朱拜爾又是根據伊本阿拔斯的典據敘述,“當一位輔士的女人生的孩子全都在嬰兒期就死去的時候,她就發誓,如果有一個孩子養活的話,她就會把他當成一個猶太人養大。因此,當奈迪爾部落的猶太人被驅逐出麥地那(4/625)時,在他們當中有輔士的孩子。輔士說∶“哦!真主的使者,我們的孩子怎麽樣呢!”因此真主傳下了這句經文。賽爾德伊本朱拜爾說∶“因此,誰想加入他們就這樣做;而誰想加入伊斯蘭也這樣做。”
 
雖然艾優卜列舉了這句經文的其他經注,其中有些支持人們並不會被強迫加入伊斯蘭的觀點,但我從聖訓集中找到的唯一經注是上麵這一個。而其上下文沒有提到不會強迫人們加入伊斯蘭,相反,它允許穆斯林有一些家庭選擇權。後麵還會詳述這點。
 
事件#7——謀殺牧羊人
 
根據《Guillaume》,出處同上,第673頁,詳述了發生在大約伊斯蘭曆4年的一件事情。它涉及到另一個名叫阿慕爾伍麥葉的穆斯林,就是穆罕默德派去謀殺他敵人艾布蘇富揚的那人。然而,他們的暗殺陰謀失敗了。當他返回家的時候,遇到一個獨眼的牧羊人。那個牧羊人和這個穆斯林都認得出對方是同一個阿拉伯部落的人。睡覺之前,牧羊人說他決不會成為一個穆斯林。伍麥葉等那個牧羊人睡著後,就下手了∶
 
“那位牧羊人一睡著並打鼾的時候,我就起來,用比殺任何一個人都殘忍的手法殺了他。我把弓的末梢射在他那隻健全的眼睛裏,一直壓下去直到穿透他的脖子背麵。”
 
伍麥葉回來和穆罕默德談話。他敘述說∶
 
“…… 他(穆罕默德)問我有甚麽消息,當我告訴他發生的事情,他就祝福我。”
 
穆罕默德這樣祝福一個殺害熟睡的獨眼牧羊人的人。這個牧羊人並沒有攻擊過穆罕默德,隻是不相信他。牧羊人沒有激起反對穆罕默德的戰爭。然而,他隻希望有信仰的自由。他隻是想自己作主,他隻是拒絕穆罕默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又一個不想跟從穆罕默德的人被理所應當地謀殺了——純粹因為他不想跟從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血跡越流越長。
 
先停一下!
 
到這一點先總結一下
 
我們已經論及大量的資料,我想暫停下來作個簡短的回顧。我們已經探討了近半我想論及的古蘭經經文,我大約涵蓋了穆罕默德最後十年生平的一半。我們還沒有論及所有古蘭經中有關聖戰的經文,直到這裏,也沒有完全論及穆罕默德生平中所有關於聖戰的暴力行為。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在穆罕默德抵達麥地那之後不久,血腥屠殺那些反對或拒絕穆罕默德統治的人的觀念和默許得到支持和授權。這樣一來,當穆罕默德一擁有了軍事勢力,他就開始訴諸武力,不擇手段地擴張他的統治。
 
我們看到穆罕默德謀殺了平民,消滅了一些部落。母親們、老人們、友好的非穆斯林商人、和藹的牧羊人、批評的人,都倒在他的刀劍下死去。要不是被一個多神教徒製阻止,他還會屠殺了整個猶太部落的成年男子。同樣的,他告訴另一個部落(Banu奈迪爾)的人限他們在十天內離開,否則會被砍頭。為了謀殺他的敵人,他允許追隨他的人撒謊和欺騙他們。我們看到他為了擊敗一個部落,就摧毀他們的經濟來源。那些跟隨穆罕默德的人為了違背和采取針對他們的行動,就違反了他們與朋友和其他部落間的盟約。
 
早些時候,我已經提過一些問題。這裏再問一遍。
 
在古蘭經、聖訓和Sira中有關使用暴力方麵——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為聖戰——它的勢力侵略性地伸向了非穆斯林身上,其真正的教義是甚麽呢?這些教義在今天是否仍然有效並且適用呢?
 
 
是否有真正的伊斯蘭在不咎謀害了三千個美國人並摧毀了世貿大廈這個滔天大罪的背後呢?還是,這些穆斯林恐怖分子所做的事是徹底的在穆罕默德的信仰之外呢?
 
 
伊斯蘭和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的未來會是怎樣呢?看到這裏為止,你有何感想呢?
 
當我們繼續查考古蘭經的經文時,我們會看到它們侵略的範圍擴大了;當我們考察穆罕默德行為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他留下的血跡越來越長。
 
再回到古蘭經的章節上來
 
第四段經文∶古蘭經2∶190至192
 
2∶190 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這經文是有關聖戰最早的啟示,但由另一節經文補充(參考9∶36))。
 
我再重複一下2∶190,摘自達烏德的古蘭經譯本,出處同上∶
 
2∶190 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但不要攻擊他們在先。真主是不喜愛侵略者的。
 
2∶191 你們在那裏發現他們,就在那裏殺戮他們;並將他們逐出境外,猶如他們從前驅逐你們一樣,迫害是比殺戮更殘酷的。你們不要在禁寺附近和他們戰鬥,直到他們在那裏進攻你們;如果他們進攻你們,你們就應當殺戮他們。不信道者的報酬是這樣的。
 
2∶192 如果他們停戰,那末,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注釋
 
有兩位穆斯林作者,Asad和阿裏,都說明這章節的年代大約出現在侯代比亞條約之後。
 
在《神聖的古蘭經》,[28],第77頁,阿裏的注釋上說∶
 
這段章節說明的是聖遷第六年發生在侯代比亞的一些事件;雖然不清楚它是否就在那個場合啟示的。穆斯林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並具有影響力的群體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被逐出麥加,因為多神教徒在那裏建立了一個不容異己的專製政權,他們迫害穆斯林,阻止他們看望自己的家園,甚至在普遍公認的休戰期,用武力迫使他們不能來朝覲。這是極度的不容異己、壓迫和專製。穆斯林純粹的願望,就是不用流血犧牲,就能藉著一個穆斯林都忠心遵守的協定,執行阿拉伯公民的權利。
 
而Asad在《古蘭經信息》,[29],第41頁記述∶
 
這裏提及麥加附近的這場衝突,是由於事實上啟示這節經文的時候,聖城仍然被那些對穆斯林有敵意的多神教古萊什人占領。
 
如果上麵穆斯林說的年代正確的話,那麽這段章節大概在穆罕默德征服麥加的前兩年出現的,也就是大約在簽訂侯代比亞條約的時候。這是在穆斯林征服麥加之前,對我來說,這聽起來似乎較合理。在立約之後大約一年的時候,穆斯林得到允許去朝聖,但他們那時並沒有統治麥加或附近地區。穆斯林現在很強盛了,也有能力保護自己,但他們在這個地區還不是最有勢力。所以,穆罕默德吩咐他們保護自己防禦麥加人的進攻,但不做侵略者,因為他們立了條約。然而,在麥加之外,穆罕默德就可隨意攻擊那些沒有與麥加人結盟的非穆斯林部落了。他就是這樣做!
 
還需要注意的是,穆斯林和麥加人之間達成的協定(pact)並非西方人眼中的“條約”(treaty)一詞的意思。更確切地說,它是一個休戰協定,也就是說雙方停止敵對的協定,有效期為十年。十年之後,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其他協定,他們將再起紛爭。
 
《伊本賽爾德》,出處同上,卷二,第131頁記載∶
 
“…… 他(穆罕默德)宣讀∶我們已經給了你(穆罕默德)一個勝利的記號[1]。他(Mujammi)說∶穆罕默德同伴中的一個人說∶哦!安拉的使者!它代表勝利嗎?他回答說∶奉祂之名,祂手裏是我的靈魂!它當然是代表勝利了。他(Mujammi)說∶海白爾繳獲的(戰利品)分配十八分給每一個參加侯代比亞戰役的人。軍隊包含了一千五百人,其中三百人是騎兵,而每個騎兵得到2份。
 
就在穆罕默德達成侯代比亞條約之後的第六個星期,他進攻和掠奪了大型的猶太人居住點海白爾。我們稍後會引用後麵的那件事情來敘述。
 
讓我強調有關古蘭經和侯代比亞條約的兩點∶
 
他們是想停止他們——亦即麥加人和穆斯林——之間的敵對狀態。因此,古蘭經2∶190說∶“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但不要攻擊他們在先。真主是不喜愛侵略者的。”
 
 
穆斯林得到允許去攻擊那些沒有與麥加人結盟的群體。
 
《布哈裏聖訓》,出處同上,3.891∶毫無疑問,戰爭削弱了古萊什人的力量,而他們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因此他們願意的話,我會跟他們達成休戰協定,不過休戰期間,他們必須停止幹涉我和人們(指除古萊什人之外的阿拉伯多神教徒)之間的問題。如果我贏了那些多神教徒,古萊什人若願意的話,可以像其他人一樣選擇信奉伊斯蘭;他們至少要變得夠強大才能作戰。
 
所以,我們在此看到兩類人∶
 
麥加人和他們的盟友,
 
生活在穆罕默德附近的多神教部落。
 
這個條約允許穆罕默德去攻擊未有結盟的多神教徒,而不用擔心來自麥加人的幹涉。所以,侵略性的聖戰繼續在侵犯著穆罕默德疆土附近的多神教徒。
 
(注意∶你有沒有看到年代的混亂?從Baidawi的經注中我們看到2∶193是在穆罕默德剛剛遷到麥地那之後啟示出來的。這大約在第9章的前八年啟示的,大約比上麵的2∶190–192早6年。2∶216,2∶217和2∶193比2∶190——192早出現6年,然而2∶193在古蘭經中的位置卻放在2∶190——192之後。)
 
像先前引用的話一樣,《伊本卡錫爾經注》,出處同上,如此說明經文2∶191∶
 
由於聖戰牽涉到死亡和殺人,所以安拉要我們注意一個事實,就是不信者的不信和多神教、還有他們逃避安拉之道,比殺人更不好。因此安拉說∶“不信(Fitnah)比殺戮更不好”。也就是說shirk(多神教)比殺戮更嚴重和不好。
 
大體上,經文2∶190至192隻是針對麥加人和他們的盟友方麵提出的自衛,而且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內(十年)。它們在應用和時間上都有限定。它們不是廣泛性地針對所有群體。因此,它們不是必然應用在今天的伊斯蘭神學或者我們這個時代的事件上,不能以此證明伊斯蘭不具侵略性或者隻有防禦性。
 
第五段∶古蘭經9∶1至7
 
9∶1 (這是)一篇解除盟約的宣言,從真主及其使者傳示那些曾與你們締約的以物配主者(多神教徒、異教徒、崇拜偶像者、不信唯一真主者)。
 
9∶2 (以物配主者啊!)你們可以在地麵上漫遊4個月,你們須知自己不能逃避真主的譴責,(須知)真主是要淩辱不信道者的。
 
9∶3 (這是)從真主及其使者在大朝之日(聖遷的第十個月——伊斯蘭曆的12月)傳示眾人的通告:真主及其使者對於以物配主者是無幹的。如果你們悔過,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背離,那末,須知你們不能逃避真主的譴責。你以痛苦的刑罰向不信道者報喜吧。
 
9∶4 但以物配主的人們中曾與你們締結盟約,而沒有任何違背,也沒有資助任何敵人者,你們應當遵守與他們締結的盟約,直至滿期。真主確是喜愛敬畏者的。
 
9∶5 當禁月(伊斯蘭曆的1月、7月、11月和12月)逝去的時候,你們在哪裏發現以物配主者,就在那裏殺戮他們,俘虜他們,圍攻他們,在各個要隘偵候他們。如果他們悔過自新,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你們就放走他們。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9∶6 以物配主者當中如果有人求你保護,你應當保護他,直到他聽到真主的言語,然後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是無知的民眾。
 
9∶7 在真主及其使者看來,以物配主者怎麽會有盟約呢?但在禁寺附近與你們締結盟約的人,在他們為你們遵守盟約的期間,你們當為他們遵守盟約。真主確是喜愛敬畏者的。
 
注釋
 
阿裏的古蘭經注釋,出處同上,第435頁,說明1至29節是在伊斯蘭曆9年的10月份(Shawwal)啟示的,阿裏還大膽斷言兩個月之後在麥加的各種朝聖是一個讓穆罕默德新策略被廣泛聽取的機會。阿裏還說,餘下的各節(30至129節)啟示的時間都比開頭那二十九節要早,他還總結了先知遠征攻擊Tabuk基督徒城鎮的教訓。關於Tabuk,稍後還會詳述。
 
我還讀過一些其他伊斯蘭作者的作品,他們認為第九章的前四十節啟示的時間,可能比41節之後的所有章節要晚。關於年代和各個章節的啟示時間眾說紛紜。然而,所有我看過其著作的學者都一致認為頭二十九節是穆罕默德最後啟示的某些經文。
 
如前所述,這是穆罕默德最後說出的其中一段經文。其背景可以在《穆罕默德生平》一書中找到,出處同上,第617至619頁。注意,我的注釋是加在括號內。這段文字非常長,因此我隻引用了其中一部分。
 
一段話語傳示了下來,(穆罕默德從真主那裏得到一段所謂的啟示),允許解除使者和多神教徒之間的協定,並且當他廢棄它的時候,誰都不需要躲在殿裏,而在禁月期間誰都不必驚慌。他和多神教徒之間有一個普遍的協定;同時使者與阿拉伯部落之間在一特定時期內有特別的協定。關於這點和那些阻止他侵略Tabuk(一個穆罕默德攻擊的基督徒城鎮,他迫使他們向他納稅)的不滿者,還有真主揭露那些掩飾思想秘密的一切言論(啟示),都傳了下來。我們知道他們當中一些人的名字,也有一些名字我們不知道。他說[1]:“這是一篇解除盟約的宣言,從真主及其使者傳示那些曾與你們締約的多神教徒,”即指那些與你製定普遍協定的多神教徒。“你們可以在地麵上漫遊四個月,你們須知自己不能逃避真主的譴責,(須知)真主是要淩辱不信道者的。這是從真主及其使者在大朝之日傳示眾人的通告:真主及其使者對於多神教徒是互不相幹,”也就是說朝聖之後不相幹。“所以如果你們悔過,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背離,那末,須知你們不能逃避真主的譴責。你以痛苦的刑罰向不信道者報喜吧,但除了那些與你們締結了盟約(也就是特定時期的特別條約)的多神教徒之外,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違背你們的地方,也沒有資助任何敵人,所以你們應當遵守與他們締結的盟約,直至滿期。真主確是喜愛敬畏者的。當禁月逝去的時候”,他意思是以他規定的那四個月為他們的時間,“你們在哪裏發現多神教徒,就在那裏殺戮他們,俘虜他們,圍攻他們,在各個要隘偵候他們。但如果他們悔過自新,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你們就放走他們。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多神教徒當中,亦即我命令你們要殺戮的人當中,如果有人求你保護,你應當保護他,直到他聽到真主的言語,然後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是不知情的民眾。”
 
然後他說∶“對那些既不是在聖地也不是在禁月與真主和他的使者締約的多神教教徒來說,他們怎麽會與你們有一個普遍的協定呢?但在禁寺附近與你們締結盟約的人,他們不會威脅你們,你們也不應該威脅他們”……
 
[1]見古蘭經第9章。本篇是對它的注釋。
 
繼續來看第619頁的幾段話∶
 
使者接著下令攻打那些違背了特別協定的多神教徒,以及在那規定的四個月(禁月)之外與他們締結普遍協定的人。隻要他們任何一個人表現出敵意,他就會被殺……
 
再來看看後麵第620頁的幾段話∶
 
接著是他們敵人的故事,直到他提起侯奈因(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一次戰鬥地點),說到那裏發生的事情,他們怎樣從敵人那裏返回,還講到他們彼此離棄之後,真主是如何賜下幫助的。
 
… 接著他提起Tabuk和穆斯林是如何被它壓迫的,還說到當使者號召他們反抗東羅馬帝國時,穆斯林是如何誇大進攻他們的困難……
 
引用伊本伊斯哈格的話到此結束
 
評論
 
在第9章的“啟示”之前,穆罕默德已經與各阿拉伯部落間有不同的“協定”。其中有些協定是為著特定的時期。其他就是允許異教徒去克爾白並舉行他們宗教禮儀的普遍協定。這些部落中,有些與他和平相處,其他的都不喜歡他並惹他傷心。安拉賜穆罕默德一個“啟示”,允許他違背所有這些不同的協定,無論是即時的還是後來的。於是,他可以在四個禁月之後攻擊他們。他會遵守那些在特定時間與部落的人締結的條約,因為這些部落與他還處於友好時期。然而,這些時期一旦過去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侵略的情形。再次,穆罕默德獲得權力,事情就改變了。現在穆罕默德得到允許撒謊——也就是違背他的協定——並發動對異教徒的戰爭。穆罕默德的環境變了——安拉變了,伊斯蘭也變了。
 
注意引用的最後那一段,
 
“…… 多神教徒當中,也就是我命令你們殺害的人當中”
 
被認為是真主吩咐穆斯林出去殺人的。這些人當中有些人與穆斯林和平共處。但因為他們不跟隨穆罕默德,他們遲早會受到攻擊。
 
9∶5是古蘭經中命令穆斯林去攻擊和殺害多神教徒的經文∶
 
“當禁月逝去的時候,你們在哪裏發現以物配主者,就在那裏殺戮他們,俘虜他們,圍攻他們,在各個要隘偵候他們。如果他們悔過自新,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你們就放走他們。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許多人引用這節經文證明伊斯蘭是一個侵略性的宗教。有些穆斯林回應說,這節經文隻是針對與穆斯林打仗的多神教部落而言。然而,縱觀整個上下文,無論是古蘭經還是Sira,都證明了防禦戰得到直接的允許,而侵略戰則可以在這四個禁月結束之後發動。
 
(注意∶這四個禁月在伊斯蘭曆裏不是連在一起的,它們穿插在一年當中,所以有些作者提出,穆罕默德要發動對異教徒的侵略會給他們一年的時間。)
 
我在下麵引用了一係列摘自《伊本卡錫爾經注》的話,出處同上,卷四。
 
第375頁如此論到古蘭經9∶5∶
 
如果他們悔過自新,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你們就放走他們。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
 
艾布伯克爾As-Siddiq用這一句和其他受尊重的Ayat(經文或章節的意思)作為攻打那些拒絕完納天課的人的證據。這些經文允許攻打別人,除非——並且直到——他們信奉伊斯蘭和執行它的統治和義務。
 
第376頁如此論到古蘭經9∶5∶
 
所以當禁月逝去的時候…… 意思是“我們禁止你們攻打以物配主者的那四個禁月,是我們給他們恩典的時期,過後在哪裏發現他們,就在哪裏攻擊和殺戮他們……
 
第377頁如此論到古蘭經9∶5∶
 
這句受尊重的經文被稱為利劍的經文,Ad-Dahhak本Muzahim如此論到它∶“它廢棄了先知與任何以物配主者之間的每一項和平協定,包括每一個條約和每一條規定。”Al-Awfi說,伊本阿拔斯是這樣注釋的∶“自從古蘭經懺悔(Bara’ah)這一章啟示以後,以物配主的人再沒有任何安全的條約或許諾了。”
 
引用伊本卡錫爾的話到此結束
 
評論
 
這節經文是根本上就是一節侵略性的經文。如果多神教徒在條約期限內或禁月攻擊穆斯林,它允許的反抗就確實是為了自衛,除此之外,它還號召冒犯性地侵略行使宗教自由並仍舊為非穆斯林的多神教徒。這節經文並不難理解。攻擊並殺戮多神教徒,如果他們悔改並成為穆斯林的話,就放過他們。這節經文對伊斯蘭的呼籲顯然是強迫性的。
 
第六段∶古蘭經9∶29
 
9∶29 當與
(1)不信真主和
(2)末日,
(3)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
(4)不奉真教(即伊斯蘭)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猶太人和基督徒)
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
 
關於這節經文的曆史背景,我要再次先求助於伊本伊斯哈格的話,出處同上,第620頁。
 
他說(參看28節)∶“以物配主者隻是汙穢,故從今年起不準他們臨近禁寺;如果你們畏懼貧困”,那是因為人們說“市場將向我們關閉,買賣被破壞,我們將失去我們過去享有的好東西,”所以真主說,“如果你們畏懼貧困,真主將以他的恩惠使你們滿足,”意即以一些其他的方式滿足他們,“如果他意欲。真主確是全知的,確是至睿的。當與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也就是說以丁稅作為關閉市場後你們所擔心的損失補償。真主先前從以物配主者那裏中斷他們的,現在要通過丁稅從曾受天經的人那裏得回來,作為補償,賜給他們……
 
引用伊本伊斯哈格的話到此結束
 
再次引用伊本卡錫爾論到古蘭經9∶29,出處同上,第405至409頁∶
 
第404頁∶命令與曾受天經的人戰鬥直到他們交納丁稅。
 
第405頁∶這句受尊重的經文,是和去與曾受天經的人戰鬥的命令同時啟示的。啟示的時間是在多神教徒戰敗,人們大量皈依安拉的宗教,阿拉伯半島在穆斯林的控製下有了安全保障之後。在聖遷的第九年,安拉命令祂的使者攻打曾受天經的人,也就是猶太人和基督徒。他還預備他的軍隊去攻打羅馬人,並呼召他的人進行聖戰,宣揚他的意圖和目的……
 
第405,406頁∶交納丁稅是Kufr(不信道者)和蒙羞的一種象征。
 
安拉說,直到他們交納丁稅,假如他們不選擇樂意地順從伊斯蘭,感覺自己是被征服的,玷汙、恥辱和渺小的。因此,不允許穆斯林去尊重那些順民或者把他們的地位提升至超越穆斯林,因為他們可憐、玷汙和恥辱。
 
我還想補充另一個有關9∶29的經注。
 
摘自《Al-Jalalein經注》,即Al-Jalalein對於古蘭經的注釋。
 
“當與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伊斯蘭廢棄了所有其他宗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意指猶太人和基督徒)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謙卑服從於伊斯蘭政府)交納丁稅(在他們身上課的一種稅)。(9∶29)
 
最後參考一下《旅行者的依靠》是怎麽說的,本文前麵已經引用過∶
 
哈裏發會對猶太人、基督徒、和祆教徒(Zoroastrians)發動戰爭,但前提是他首先用了信仰和實踐來邀請他們進入伊斯蘭,而如果他們不依的話,就藉著向非穆斯林征人頭稅Jizya來邀請他們進入伊斯蘭的社會體製中…… 這是依照至高安拉的話而行∶
 
“當與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9∶29)
 
哈裏發與所有其他民族爭戰,直到他們成為穆斯林為止……
 
對9∶29的一點評論
 
古蘭經9∶29顯然出現了與基督徒和猶太人戰爭和殺害他們的命令。穆罕默德是下令他的追隨者與那些基督徒和猶太人戰爭,使他們皈依伊斯蘭,或者交納丁稅;如果他們不皈依也不交稅,他們就會被殺害,這點很清楚。要麽皈依,…… 要麽恥辱屈從地交稅,否則死路一條,這是很清楚的。
 
這裏再次從《穆罕默德的生平》一書中,找到了這事的曆史背景,出處同上,第620頁∶
 
… “直到他們(猶太人和基督徒)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也就是以丁稅作為關閉市場後你們擔心的損失補償。真主切斷了他們的多神信仰,現在通過從曾受天經的人那裏得來的丁稅,作為補償,賜給他們。
 
穆罕默德教導他的追隨者去鎮壓或殺害非穆斯林。通常,倘若猶太人和基督徒願意交納一種特別的稅,他們同樣獲準生存。在這種情況下,這給穆斯林的稅收就是作為他們不再與多神教徒交易的損失補償。如果猶太人和基督徒拒絕交納這種強迫性的稅款,他們就必須皈依伊斯蘭,否則就會被殺害。
 
還需要注意的是,向基督徒和猶太人征收的稅並非用於維持國家事務,而是用來補償給穆斯林,因為他們在收入方麵有所損失。穆罕默德十足像是黑手黨的老大,強迫他人繳交“保護費”…… 隻是基督徒和猶太人真的需要受保護不被穆斯林傷害!
 
再看看最後一段引自伊本伊斯哈格的話,並注意被穆罕默德歪曲的邏輯∶如果穆斯林會損失收入的話,安拉會藉祂的恩惠補償他們∶穆斯林竟從猶太人和基督徒身上勒索錢財!(參考古蘭經9∶28,29)這又怎麽可以說是安拉的恩惠呢?真主有必要從基督徒和猶太人身上拿錢給穆斯林嗎?如果真主真的與穆罕默德同在,穆斯林為甚麽不能自己賺錢,自力更生呢?穆罕默德是不是把他的偷竊說成是真主的旨意,藉此證明它是正當的呢?
 
還有,你有沒注意到9∶5與9∶29之間的區別呢?非猶太人或基督徒(偶像崇拜者或多神教徒)必須皈依伊斯蘭,否則就會被殺害。一般來講,他們不像猶太人和基督徒那樣,他們不能選擇賦稅。在伊斯蘭後來的曆史上,有些多神教徒有交納丁稅的選擇權,但那不是穆罕默德原來的命令。
 
第七段∶古蘭經9∶30,31
 
9∶30 猶太人說:“歐宰爾是真主的兒子。”基督教徒說:“麥西哈是真主的兒子。”這是他們信口開河,仿效從前不信道者的口吻。願真主詛咒他們。他們怎麽如此放蕩呢!
 
9∶31 他們(猶太人和基督徒)舍真主而把他們的博士、僧侶和麥爾彥之子麥西哈當做主宰(根據他們主宰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安拉的命令所製定的合法或不合法的事情,他們都一一服從)。所奉的命令隻是崇拜獨一的主宰,除祂之外,絕無應受崇拜的。讚頌真主超乎他們所用來配祂的!
 
下麵摘自《伊本卡錫爾的經注》,出處同上,第408頁∶
 
攻打猶太人和基督徒被合法化,因為他們是偶像崇拜者和不信道的人。
 
至高的安拉鼓勵信士們攻打多神教徒、不信道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他們講出這可憎的話並撒謊反對至高者安拉。至於猶太人,他們宣稱歐宰爾是真主的兒子,他們歸於安拉的,並不屬於祂。至於基督徒對於爾撒(耶穌)的訛傳,是顯然的事情。那就是安拉稱他們兩群人都是說謊者的原因。
 
評論
 
這些經文還是穆罕默德反對基督徒和猶太人的激烈言論。他在此提供了一些殺害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論據∶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耶穌(爾撒)是神(真主)的兒子,或者說他們相信歐宰爾(以斯拉)是神(真主)的兒子,這樣就使他們成為多神教徒。(注意,這裏是古蘭經的另一個瑕疵∶也許有小部分猶太人很崇敬歐宰爾(以斯拉),甚至相信他是神(真主)的其中之一個兒子,但是,猶太教從來沒有聲稱過歐宰爾(以斯拉)是神(真主)的兒子。)
 
請注意30節穆罕默德是怎麽說的:“願真主詛咒他們”——因為基督徒相信耶穌(爾撒)是神(真主)的兒子。
 
這與穆罕默德死前最後說的話如出一輒∶“願真主詛咒基督徒和猶太人,因為他們就在眾先知的墳墓邊建造教堂。”
 
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穆罕默德之死的資料[30],請參閱∶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mo-death.htm
 
第八段∶古蘭經9∶123
 
9∶123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討伐鄰近你們的不信道者,使他們感覺到你們的嚴厲。你們知道,真主是和克己者(Al-Muttaqun,敬畏者,參考2∶2)在一起的。
 
下麵摘自《伊本卡錫爾經注》,第546,547頁∶
 
從最近處到最遠處,對不信道的人發動聖戰的命令。
 
安拉命令信道者討伐從最鄰近伊斯蘭國家的,到最遠處的不信道者。這就是安拉的使者在阿拉伯半島開始攻打偶像崇拜者的原因。當他完成與這些人作戰之後,安拉讓他控製了麥加、麥地那、塔伊夫、也門、葉瑪麥、Hajr、海白爾、Hadramawt和其他阿拉伯的省份,許多阿拉伯部落的人大群地皈依伊斯蘭,接著他開始攻打曾受天經的人。先知開始討伐最靠近阿拉伯半島的羅馬人,他同樣有合宜的理由呼籲他們歸向伊斯蘭,特別是因為他們是來自曾受天經的人群。先知一路進軍,直到他抵達Tabuk才折兵返回,因為戰爭極端艱苦,雨水稀少,又沒有甚麽補給。這場戰爭發生在他聖遷後的第九年。
 
評論
 
卡錫爾的注釋表明,早期的穆斯林明白穆罕默德希望他們做甚麽。他們知道他們的宗教是充滿暴力、帶強迫性和征服別人的宗教。有關用戰爭來擴張伊斯蘭,在穆罕默德追隨者的腦海中一點都不神秘。他們狂熱地攻擊非穆斯林。並且,古蘭經從來沒有告訴過他們停止攻擊,卻是要使非穆斯林屈服於他們為止,直到全世界都在伊斯蘭的統治之下。
 
那麽“對於宗教,絕無強迫”這句經文又是甚麽意思呢?
 
第九段∶2∶256
 
2∶256 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誰不信惡魔而信真主,誰確已把握住堅實的、絕不斷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
 
評論
 
這句是最常用來描繪伊斯蘭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宗教的經文。表麵上看來,似乎很好聽。然而,若深入調查早期穆斯林學者對它的看法、它的背景、以及他們對此的評論,就會顯出它稍微不同的端倪了。
 
下麵摘自《艾布達烏德聖訓》,卷14,第2676條∶
 
阿卜杜拉伊本阿拔斯記述∶當一個婦人的孩子(在伊斯蘭出現以前的時代)無法生存時,她對自己發誓說,如果她的孩子生還,她就會讓他皈依成一位猶太人。當Banu奈迪爾人被逐出(阿拉伯半島)時,在他們當中有一些Ansar(輔士)所生的孩子。他們說∶我們不該丟下我們的孩子。所以至高的安拉啟示道∶“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
 
下麵摘自《伊本卡錫爾經注》,出處同上,第37,38頁∶
 
安拉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意思是∶不要強迫任何人信奉伊斯蘭,因為它是無瑕疵的,並且它的證據和跡象已經顯明。凡是安拉引導和開啟心靈歸向伊斯蘭的人,其實已經明顯地信奉了它。凡是安拉沒有引導的人,就封閉他的心靈,塞住了他的耳朵,並蒙上了他的眼睛,無法強迫他信奉伊斯蘭。
 
啟示這節經文的原因,是因為輔士的女人們曾經發過誓,如果她們的孩子還活著的話,就要讓他們皈依猶太教。當Bani奈迪爾部落被逐出麥地那的時候,有一些輔士的孩子在他們當中,因此他們的父母不能拋棄他們;因此安拉啟示道∶“對於宗教,絕無強迫……”伊本哲利爾敘述說,他是根據伊本阿拔斯、艾布達烏德和an-Nasa’l的典據,並根據Bandar、艾布Hatim和伊本Hiban從舒爾拜聖訓、穆賈希德和其他典據。然而,穆罕默德伊本伊斯哈格敘述伊本阿拔斯這麽說∶啟示的經文涉及到Bani薩利姆伊本奧夫部落一個叫做al-Husayni的男人,他的兩個兒子皈依了基督教,但他自己本身是穆斯林。他就告訴先知∶“他們堅信基督教,我要不要強迫他們信奉伊斯蘭呢?”因此,安拉啟示了這節經文。但是,這一句被“討伐”的經文廢棄了∶“你們將被召去討伐一群剽悍的民眾,或他們歸順”(古蘭經48∶16)。安拉還說∶“先知啊!你當對不信道者和偽信者戰鬥並嚴厲地對待他們”(9∶73),“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討伐鄰近你們的不信道者,使他們感覺到你們的嚴厲。你們知道,真主是和克己者在一起的”(9∶123)。
 
因此,應當呼籲全世界所有人都皈依伊斯蘭。如果他們有任何人拒絕這樣做,或者拒絕繳納丁稅,就應當討伐他們直到他們被殺戮。這就是強迫的意思。在《布哈裏聖訓》一書中,先知說∶“安拉對於那些在囚禁中進入樂園的人感到驚訝”,意思是說犯人在伊斯蘭國家被囚禁之後,接著他們誠心地信奉伊斯蘭,成為義人,進入樂園子民之列。
 
伊本卡錫爾在2∶256背後,提供了兩個不同的故事作為理由。第一個故事與強迫人們皈依伊斯蘭一點關係都沒有。第二個故事開始反對強迫,但是,伊本卡錫爾又說這句經文被“討伐”的經文——即48∶16——廢棄了。我要補充的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所能發現的文獻資料,隻有艾布達烏德聖訓支持Banu奈迪爾部落的猶太人被驅逐的故事。因此,無論從哪方麵看,強迫人們皈依伊斯蘭是得到允許的。
 
伊本卡錫爾在這段引用的話一開頭就說∶安拉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意思是∶不要強迫任何人信奉伊斯蘭,因為它很清楚,並且它的證據和跡象已經顯明。凡是安拉所引導並向打開他的心靈歸向伊斯蘭的人,其實有清楚信奉它的證據。凡是沒有安拉引導的人,就封閉了他的心靈,塞住了他的耳朵,蒙上了他的眼睛,無法強迫他信奉伊斯蘭。但是他後來的兩段話又與這段話自相矛盾。
 
有案可查——誰被強迫接受伊斯蘭?
 
既然西方的穆斯林經常說,伊斯蘭是禁止強迫人們皈依它的(2∶256),我就拿出幾個曆史上的參考資料說明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資料,Banu奈迪爾部落的猶太人被驅逐的事情是古蘭經2∶256的“啟示”所導致的。所以,這節經文與是否強迫人們接受伊斯蘭毫無關係。並且,正如我們在古蘭經其他地方所看到的,穆罕默德教導他的追隨者要去討伐那些選擇不皈依伊斯蘭的人。
 
這裏還有一些曆史參考資料說明伊斯蘭強迫人們皈依。請注意它們是摘自伊本伊斯哈格的《Sirat Rasulallah》,出處同上。
 
#1)第668和669頁,艾布伯克爾教導一個伊斯蘭的穆斯林同胞。他說∶“你要求我給你最好的建議,我現在就告訴你。真主差穆罕默德來傳揚這信仰,他為此奮鬥,直到人們自願或者強迫地接受它為止。”
 
#2)第547頁,穆罕默德的主要敵人艾布蘇富揚通過伊本阿拔斯與穆罕默德安全會晤。會晤期間,出現了以下的對話(括號裏的話是我加上的)∶
 
“該死的艾布蘇富揚,現在還不是你承認我(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的時候嗎?”他回答說∶“至於這點,我仍有一些疑問。”
 
我(伊本阿拔斯)對他說∶“在你被斬首之前,服從並作證∶除了安拉別無他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所以他照著做了。
 
蘇富揚本來不想承認穆罕默德,直到他受到生命威脅才肯承認。這是強迫接受伊斯蘭的明顯例子∶皈依否則死亡。
 
#3)第614,615頁詳述了穆罕默德攻打與他為敵的Thaqif人之事。他們的論據如下∶
 
“我們陷入了僵局。你們已經看到這人的事態如此發展。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接受了伊斯蘭,你們又沒有力量攻打他們,所以當心你們的處境。”因此,Thaqif彼此商議此事:“你們沒有看到你們的牧群不安全嗎?你們沒一個人出去不會被斬首。”因此他們一起商量之後,決定派一個人去使者那裏,他們派了歐爾沃(去表示接受伊斯蘭,因此他們和他們的財產才會不受損害,不會被穆斯林殺害和掠奪)。
 
這些人沒有因著想成為穆斯林而成為穆斯林。他們曾獲邀加入伊斯蘭,卻拒絕了。他們甚至把穆斯林的特使殺了!然而,由於他們在武器和人數上都不及別人,所以他們決定,要是打不贏他們,就加入他們。所以他們的皈依是佯裝的,是在強迫下作出的選擇。
 
#4)第645頁記述了穆罕默德的使者哈立德來到Najran地區的Banu哈裏斯本凱爾布部落的事跡。穆罕默德……
 
命令他(哈立德)邀請他們加入伊斯蘭,否則三天之後就會攻擊他們。如果他們接受,那他也會接受他們;如果他們拒絕,他就會攻打他們。因此哈立德被派到他們那裏,他還在各路派遣了騎兵邀請人們皈依伊斯蘭,說道∶“如果你們接受伊斯蘭,你們才會安全”,所以他們被邀請之時,就接受了伊斯蘭。
 
人們皈依伊斯蘭,純粹是因為他們受到威脅。請注意哈立德的話——“如果你們接受伊斯蘭,你們才會安全”。這就是人們真正想要的宗教,一個以死來威脅人們皈依的宗教嗎?
 
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繼續回顧一下穆罕默德的行為。說甚麽並不值錢。在穆罕默德掌握權勢之後,他實際上還做過甚麽別的事情呢?
 
事件#8——穆罕默德屠殺Qurayza的猶太人
 
可以從以下的網站了解此事件的詳細情況和分析∶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Muhammad/Jews/BQurayza/
 
以下是這件事情的概要。
 
穆罕默德生活在許多猶太部落當中。他向他們頒布了一條禁令或法令,希望他們遵從有關居住在麥地那的某些條件。其中一點就是猶太人不能去幫助穆罕默德的敵人。
 
伊斯蘭曆5年(即公元626,627年之間),爆發了一場重要的戰爭“壕溝之戰”。在此期間,穆罕默德的敵人(麥加人和他們的盟友)跟Banu Qurayza部落的猶太人商議,請他們幫助對抗穆罕默德。最後,猶太人沒有背叛穆罕默德。他們不允許古萊什人利用他們的土地來發動對穆罕默德的攻擊,他們也沒有攻打穆罕默德。當然,他們並不是穆罕默德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們看到了他在這麽多人身上施行的暴行和謀殺。
 
古萊什人最終解除了對穆罕默德的圍攻回到了他們的家園。接下來,穆罕默德聲稱,天使加百列(吉卜利裏)臨到他那裏,吩咐他攻打Banu Qurayza人。(注意這裏又是靈“加百列(吉卜利裏)”在攪鬼,鼓動穆罕默德去攻擊!)穆斯林在這個關頭及時意識到Qurayza與古萊什人商議。這次商議引起了穆斯林心中巨大的恐懼和對猶太人的仇恨。穆罕默德的一個高級副手,曾在壕溝之戰受重傷的賽爾德穆阿茲聲稱,在他看到猶太人被覆滅之前,他不想死。當衝突武力衝突開始的時候,一個與Qurayza人關係良好的穆斯林告訴他們,穆罕默德想屠殺猶太人。
 
最後,猶太人再也抵抗不住,就投降了。穆罕默德選出他的手下賽爾德穆阿茲去審判他們的命運。賽爾德說成年男子(包括任何進入青春期十幾歲的男孩,也就是臉上開始長了胡子等等)都得殺頭,女人和小孩就被奴役。因此,穆罕默德屠殺了八百名戰俘,還奴役了他們的女人和小孩。
 
《Sirat Rasulallah》,出處同上,第464頁,記載了一位猶太領袖所說的話∶
 
Huyayy被押了出來,身上穿了一件花形圖案的長袍,長袍上到處都被他戳滿了手指頭大小的洞,以免別人從他身上取走作為戰利品,他的雙手被繩子捆在脖子上。當他看見使者時,說∶“我對真主發誓,我並不會因為反對你而自責,但要是誰離棄了真主就會被祂離棄。”接著他走到使者眾人麵前,說∶“真主的命令是正確的。一本經書、一條法令和屠殺,都是寫來針對以色列的子民。”接著他坐了下來,頭被砍了下來。
 
穆罕默德屠殺八百人,並非因為他們對他發動過戰爭、或者幫助他的敵人,隻是因為他們對他進一步的目標構成了威脅。他們拒絕了穆罕默德和伊斯蘭,而且他們不把他當先知來跟隨他。結果,他們必須被除去。在這個關頭,再也沒有多神教的領袖為這些猶太人求情了(就像伍拜伊為Qaynuqa人做過的)。附近再沒有其他猶太的部落或盟友能夠向他們伸出援手,(他們都被驅逐出去了)。現在,穆罕默德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他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情∶屠殺那些對他構成威脅和拒絕成為穆斯林的人。
 
這些猶太人可以選擇成為穆斯林,但他們拒絕了。我相信據記載隻有四個猶太人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皈依了。猶太人知道穆罕默德是一個假先知。所以他們的領袖寧願被他們屠殺也不願把自己交托給一位假先知。
 
事件#9——基納奈被拷打致死
 
先前我提到在侯代比亞條約簽訂之後,穆罕默德發動了對海白爾猶太人村落的攻擊。其中突顯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以下是史料的記載。
 
伊本伊斯哈格所著的《Sirat Rasulallah》(真主先知的生平)第515頁,詳述了征服海白爾的事件。此事大約發生在穆罕默德被毒死前的三年。海白爾是在麥地那以北九十五英裏遠的一個很大的猶太人村落。那裏的猶太人基本上都是農民。海白爾因其境內有一些最好的海棗樹而聞名於當地。那裏的猶太人生活富裕,因為他們工作勤奮,是應得的。他們與周圍的多神教徒、基督徒和猶太部落有良好的關係。
 
穆罕默德征服海白爾之前,他隻是被麥加人阻止前往麥加朝覲。他在麥加外,還與他們簽訂了一個羞辱性的條約——一個他主要追隨者都不喜歡的條約。穆罕默德為了安撫他們,聲稱有一個“啟示”下來,真主將把海白爾猶太人的財產賜給他們。六個月之後,他進軍海白爾以實現征服和掠奪的目的。
 
第515頁上說∶
 
“保管著Banu奈迪爾部落財寶的基納奈拉比爾被帶到使者那裏,使者要問他財寶的事情。他否認自己知道財寶在哪裏。一個猶太人(Tabari說“是被帶來的”)來到使者跟前,說他每天清早都看到基納奈在某處廢墟走來走去。使者對基納奈說:“你知不知道如果讓我們發現你有藏寶,我們就會殺了你?”他說:“知道”。使者下令挖掘那個廢墟,找到了一些財寶。當使者問他剩下的財寶在哪裏時,他閉口不言,所以使者向祖拜爾Al-Awwam傳令∶“拷問他直到供出他的財寶。”所以他用火石和點燃了火,並烙在基納奈的胸膛上,把他弄得奄奄一息。然後使者將他送到穆罕默德本麥斯萊邁那裏,他就砍下他的頭為自己的兄弟馬哈茂德報仇。”
 
評論
 
我發現穆罕默德為獲得“埋藏的財寶”而下令拷打基納奈,就如同罪犯為掠取人們的錢財時的所作所為。我描述出一個有組織的犯罪人物正在鞭打某個人,或者正在拷問他們,要他們開口。“快說!告訴我們錢在哪兒!否則讓你更難受!”
 
這裏,穆罕默德拷打一個人以迫使他“開口”。最後,當那人快死的時候,穆罕默德就砍下他的頭。
 
問題∶
 
1)仔細想想穆罕默德這句話:“拷問他直到供出他的財寶。”這就是現在手裏有刀劍勢力的伊斯蘭先知的行為。伊斯蘭的先知是一個甚麽樣的人呢?
2)穆斯林控訴波斯尼亞的一些塞爾維亞人對他們所做的事情。但如果每個人都學習穆罕默德這種做法,他們會看到穆罕默德也對人們做過同樣殘暴的事。如果今天的穆斯林覺得他們有權利控訴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那他們是否覺得穆罕默德的行為也應該受譴責呢?
3)選擇跟隨穆罕默德的穆斯林願意支持他的罪行並為他辯護。你們的來世,進樂園或下火獄,為甚麽會交托在像穆罕默德這樣的人身上呢?你們願意把自己的來生都押在他身上嗎?
 
穆罕默德的貪婪驅使他行惡,拷打並謀殺一個人,隻是為了牟取金錢。
 
事件#10——穆罕默德侵襲Tabuk的部落
 
我能舉出許多許多的暴力事件。我用這件事來總結事件的部分,是因為它顯示出穆罕默德有關聖戰的信念和他為著伊斯蘭攻占的使命。穆罕默德並不想和周邊的非穆斯林、甚至遠離他疆土的所有人過和睦共處的生活。非穆斯林因為拒絕他而成為他的敵人。正如古蘭經所記載的,非穆斯林隻有幾種選擇∶成為穆斯林,或交強迫的稅,否則就是戰爭和死亡。
 
這次事件記載於下麵的網頁[31]∶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Books/Muir/Life4/chap28.htm
 
據報導穆罕默德聽說羅馬人想攻打他。他就編製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向北挺進Tabuk城,要與羅馬人作戰。然而,到達那裏之後,他們發現根本不存在甚麽威脅。穆罕默德改為派遣一支特遣隊去Ayla,提前對他們提出幾種選擇∶皈依,交納強迫稅——丁稅,或者死亡。那裏的基督徒領袖決定繳納稅金。
 
我從上麵的網頁中摘錄了以下內容∶
 
“致約翰伊本Rabah和Aylah的領袖們,願平安歸於你們!我要為你們讚頌真主,除祂以外,別無真主。在我如此傳給你們之前,我不會攻打你們。相信,否則就交稅。你們要順服真主和祂的先知,還有先知的使者們。尊重他們並給他們穿上最好的衣服,而非次等的外衣。特別給Zeid穿著最好的衣服。隻要我的使者們高興,我就高興。你們了解稅金的問題。如果你們希望在海上和陸上都安全,就要服從真主和祂的使者,他會衛護你們,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外邦人提出的要求,隻要聽真主和祂的使者提出的要求。但如果你們反對並得罪他們,我就不會接納你們任何一件事情,直到我跟你們戰鬥,奴役你們年幼者並殺戮你們的年長者為止。”
 
穆罕默德對約翰的命令聽起來豈不完全像一個黑幫老大對一個被他屈服的商人的口氣?“照我和我手下的意思做”,“把你最好的商品給我們”,“把你最好的東西給我的兒子”,“如果我的人高興,我就高興,所以你要小心點”,“把錢交給我,你就會沒事”,“讓我不爽,你會後悔的”。坦白說,穆罕默德對約翰說的話讀起來就像《教父》或之類的劇本一樣。
 
你有沒有看到穆罕默德對人們的攻擊怎樣地顯明於古蘭經第9章中?“與基督徒和猶太人戰鬥,除非他們皈依或繳納強迫稅。”真正的伊斯蘭,即穆罕默德的伊斯蘭,在古蘭經中已經清楚地教導,並且也由穆罕默德的行為所顯明。穆罕默德的行為在此更具體的說明了。他們效忠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清楚地描繪出他希望他的追隨者繼續做的事情∶就是攻擊和征服非穆斯林的人民。
 
到目前為止,我是以年代順序來呈現資料的。現在我要呈現一小部分有關本文主題的古蘭經經文。同樣的,我可以選出許多經文,但因著篇幅的緣故,我隻好有所限製了。
 
古蘭經對於基督徒和猶太人的看法——“最敗壞的人,墮落者,惡魔的朋友”
 
98∶1 信奉天經者(猶太人和基督徒)和以物配主者(多神教徒),他們中不信道的人沒有離開自己原有的信仰,直到明證來臨他們。
 
98∶6 信奉天經者和以物配主者,他們中不信道的人,必入火獄,而永居其中;這等人是最惡的人。
 
5∶51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為盟友。他們各為其同教的盟友。你們中誰以他們為盟友,誰是他們的同教。真主必定不引導不義的民眾(多神教徒和罪惡不公義的人)。
 
58∶19 惡魔已經製服了他們(猶太人),因而使他們忘卻真主的教訓;這等人,是惡魔的黨羽。真的,惡魔的黨羽確是虧折的。
 
4∶76 信道者,為主道而戰;不信道者,為魔道而戰;故你們當對惡魔的黨羽作戰;惡魔的計策,確是脆弱的。
 
47∶35 你們不要氣餒,不要(與伊斯蘭的敵人)求和,你們是占優勢的,真主是與你們同在的,他絕不使你們的善功無效。
 
伊斯蘭神學沒有賦予基督徒和猶太人任何特殊的地位。最後,他們被穆罕默德鄙視,今天的古蘭經對他們呈現出憎恨的態度。這又成了攻打他們的另一個理由了(參考古蘭經9∶29)。當穆斯林占上風的時候,他們不是去尋求和平,而是繼續毀滅他們的敵人。
 
古蘭經中與非穆斯林家庭成員關係方麵的經文
 
48∶29 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在他左右的人,對外道是莊嚴的,對教胞是慈祥的。
 
58∶22 你不會發現確信真主和末日的民眾,會與違抗真主和使者的人相親相愛,即使那等人是他們的父親,或兒子,或兄弟,或親戚。這等人,真主曾將正信銘刻在他們的心上,並且以從他降下的精神援助他們。他將使他們入下臨諸河的樂園,而永居其中。真主喜悅他們,他們也喜悅他。這等人是真主的黨羽,真的,真主的黨羽確是成功的。
 
我在前麵已經說過,穆斯林違背與他們結盟部落之間的盟約和斷絕近親之間的關係。古蘭經把它再推進一步。古蘭經58∶22表明家庭的血緣關係被切斷了。伊斯蘭有一種精神,如果穆斯林的親屬抵製穆罕默德的統治,它甚至可以導致他們攻打和殺害自己的親屬。
 
四位“被正確引導”的哈裏發,就是伊斯蘭帝國的統治者之所做所為
 
我先前說過,我會審察穆罕默德一些最親密同伴的行為。尤其是這四位“被正確引導”的哈裏發。穆罕默德死後,這些人統治伊斯蘭全地,一個死後,另一個接上。他們分別是∶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及阿裏(穆罕默德的女婿)。下麵是他們征戰的時間列表。我沒有列出他們所有的軍事行動。它們數不勝數。我這些資料是摘自《Tabari史鑒》(History of Tabari)的不同書卷,出處同上,包括Robert Payne[32]所著的“伊斯蘭曆史”,還有Paul Fregosi[33]所著的“聖戰”。這些著作會提供更多有關伊斯蘭侵略性征戰的記載。這些征戰不是防禦性的,而是進攻性的。這些人為伊斯蘭世界而戰——正如穆罕默德所指示的。我要補充的是,在阿裏執政期間,伊斯蘭的征戰稍為暫停了一下。伊斯蘭帝國在阿裏統治時期經曆了首次內戰(所有一切都是發生在穆罕默德逝世那個年代之內!)。
 
艾布伯克爾統治期
 
伊斯蘭曆11年(公元622,623年):艾布伯克爾對想脫離伊斯蘭的也門人民發動戰爭。
 
伊斯蘭曆12年:穆斯林軍隊攻擊巴勒斯坦的基督徒。
 
歐麥爾統治期
 
伊斯蘭曆13年:攻占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伊斯蘭曆14年和15年: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被征服。
 
伊斯蘭曆15年至21年:伊拉克、波斯南部和埃及被征服。
 
奧斯曼統治期
 
伊斯蘭曆24年:攻占波斯北部和亞美尼亞
 
伊斯蘭曆28年:攻打塞浦路斯
 
阿裏統治期
 
在阿裏統治期間,爆發了兩次內戰。第一次的伊斯蘭內戰是在發生在穆罕默德的女婿阿裏和阿伊莎之間。阿伊莎是艾布伯克爾的女兒,當她還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時就嫁給了穆罕默德。欲知更多詳情,請參閱以下網址[34]∶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childbrides.htm
 
當阿裏擊敗阿伊莎的時候,穆斯林互相殘殺,死去一萬三千人。此後不久,阿裏又與艾布蘇富揚的兒子穆阿維葉作戰。穆阿維葉是派駐敘利亞大馬士革的總督,他發動政變想奪取阿裏的政權。最後,阿裏取得勝利,雙方通過談判,局勢稍為平靜下來。不久之後,阿裏就被穆斯林謀殺了(跟奧斯曼一樣的下場)(歐麥爾是被一個奴隸殺害的)。接著穆阿維葉就奪取了政權成為哈裏發。
 
正如你可以從那簡短的年代記事中得出的結論,眾哈裏發發動的戰爭就像納粹黨一樣。他們不斷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他們傳講的內容和穆罕默德的相同∶皈依,或者繳納強迫稅,否則就是死亡。伊斯蘭,真正的伊斯蘭,他們的伊斯蘭,是一個戰爭、壓迫和侵略的宗教。
 
下麵是有關哈裏發攻占和征服的聖訓∶
 
布哈裏4.386∶朱拜爾本Haiya敘述∶歐麥爾派遣穆斯林到大國當中與多神教徒戰爭。當Al-Hurmuzan信奉伊斯蘭後,歐麥爾對他說∶“我要跟你商量一下我想侵略這些國家的事宜。”Al-Hurmuzan說∶“可以,這些國家和它們的人民都是穆斯林的敵人,可以用一隻長有一個頭、兩支翅膀和兩條腿的鳥來比喻他們。如果其中的一支翅膀折斷,牠就得用牠的兩條腿還有一個翅膀和頭站起來;如果牠另一支翅膀也折斷了,牠還有兩條腿和頭可以站起來;但如果牠的頭被毀壞了,那牠的兩條腿、兩支翅膀和頭都失去作用。那頭代表Khosrau,一支翅膀代表Caesar,另一支翅膀代表Faris。所以,命令穆斯林直接朝Khosrau進攻。”因此,歐麥爾派遣我們(去Khosrau),並委命An-Numa本Muqrin為我們的總指揮。當我們到達敵人領地的時候,Khosrau的代表帶著四千名勇士出來應戰,一個翻譯員站出來說∶“你們派個人來跟我談!”穆吉拉回答∶“隨你喜歡的文。”另一個人問道∶“你們是誰?”穆吉拉答道∶“我們是些來自阿拉伯的人;我們過著一種艱難、痛苦和悲傷的生活∶我們過去饑餓的時候啃獸皮吃海棗石;我們過去穿駱駝皮和山羊毛做成的衣服,並且崇拜樹木和石頭。而我們現在在這個國家,天上和地下的主,祂的名被尊崇,祂的地位是至高的,從我們當中興起了一位先知,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我們的先知,是主的使者,命令我們討伐你們,直到你們單單敬拜安拉或者繳納丁稅(即貢稅);我們的先知告訴我們,我們的主說∶“我們的人當中無論誰被殺了(即殉教),都將進入樂園,過著他從沒見過的豪華生活;我們當中無論誰還活著,都將成為你們的主人。”(穆吉拉責備An-Numa耽誤進攻),An-Nu’man對穆吉拉說∶“如果你陪安拉的使者一起參加過類似的戰爭,他就不會責備你怠慢了,他也不會羞辱你。但是我跟安拉的使者參加過許多的戰爭,他的習慣是,如果他在白天一大早的時候沒有發動進攻,他就會等到風開始刮了起來和禮拜的時間來達之時(即中午過後)。”
 
《穆斯林聖訓》,第1冊,第0029條∶根據艾布Huraira的典據敘述,當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快斷氣的時候,艾布伯克爾被指定為他的接班人(哈裏發),阿拉伯人當中那些想叛教的人都成了背道者。歐麥爾本哈塔布對艾布伯克爾說∶“當安拉的使者宣稱∶真主指示我去攻打人們,隻要他們不承認∶安拉是唯一的主,承認祂的人就可以從我這裏得到生命和財產的完全保護這唯一權利時,你為甚麽要攻打這些人?他的(其他)事務由安拉決定。對此,艾布伯克爾說∶“我向安拉發誓,我一定會攻打那些將禮拜脫離天課的人,因為那是富足人的義務。我向安拉發誓,我將攻打他們,甚至去為了他們用來縛住駱駝的腿的繩索,若這是他們過去(作為天課)賜給安拉使者的,而他們現在卻把它留下。歐麥爾本哈塔布評論道∶“我向安拉發誓,我所發現的唯一事實,就是安拉已經打開了艾布伯克爾的心靈,因為他(感悟到)攻打(那些拒絕交納天課的人是正當的事情),我完全承認(艾布 伯克爾的立場)是正確的。
 
讓大家思想——有關伊斯蘭聖戰和暴力侵略的一大堆聖訓
 
關於暴力和聖戰,我們已經考查了古蘭經的許多節經文,還有從Sira和聖訓中聯想到它們的背景,伊斯蘭學者對它們的評論也一並列出。除此之外,我還羅列出一些展現了伊斯蘭聖戰各方麵的暴力事件。在下麵是摘自許多有關暴力和聖戰的聖訓。我補充這些是為了加深讀者對伊斯蘭聖戰和暴力的理解。有的時候,我不會完整地引用聖訓中的話,因為它的篇幅很長。這些聖訓大部分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可以免費下載。在你閱讀以下內容的時候,請允許我插入這個問題∶“穆罕默德對於使用暴力來促進伊斯蘭的根本立場是甚麽呢?”
 
(說明∶下麵大部分的聖訓是來自布哈裏和穆斯林的聖訓集。對伊斯蘭遜尼派(伊斯蘭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五是遜尼派)來說,這兩部聖訓集被認為是絕對可靠和真實的。艾布達烏德的聖訓集也十分受尊重,但不及這兩部。)
 
穆斯林聖訓,第7冊,第3200條∶蘇富揚本阿卜杜勒祖海爾報導說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如此說∶敘利亞會被征服,有些人會趕著他們的駱駝,帶著他們的家人離開麥地那,如果他們知道的話,麥地那對他們來說是個更好的地方。接著也門會被征服,有些人要趕著他們的駱駝,帶著他們的家人離開麥地那,如果他們知道的話,麥地那對他們來說是個更好的地方。接著伊拉克會被征服,有些人會趕著他們的駱駝,帶著他們的家人離開麥地那,如果他們知道的話,麥地那對他們來說是個更好的地方。
 
布哈裏聖訓,4.175 哈立德本Madan敘述∶歐麥爾本艾斯沃德Al-Anasi告訴他,當他去歐巴岱本薩米特時,他正與(他的妻子)哈拉姆呆在他位於Hims的海濱家裏。歐麥爾說,哈拉姆通告我們,她聽到先知說∶“樂園將會賜給屬於我第一批願意參加海上遠征的追隨者。”哈拉姆補充道,我說∶“安拉的使者啊!我會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嗎?”他回答道∶“你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先知接著說∶“在我的追隨者當中首先進攻凱撒之城的軍隊,他們的罪會得著赦免”。我問道∶“安拉的使者啊!我會不會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呢?”他的回答是否定的。
 
穆斯林聖訓,第19冊,第4294條∶蘇萊曼本Buraid透過他父親的口報導說,當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在委派任何一個人作為軍隊或特遣隊的統率時,他會特別勸誡那個人要敬畏安拉,並要善待他手下的穆斯林。他會說∶奉安拉之名和以安拉方式而戰。對抗那些不信安拉的人。發動聖戰,不要盜用戰利品;不要違背你們的誓言;不要毀壞(死者的)屍體;不要殺害小孩。當你們遇到你們的敵人是多神教徒時,邀請他們選擇三條路。如果他們對於其中任何一種有回應,你們也要接受它,克製自己不要傷害他們。邀請他們(接受)伊斯蘭;如果他們對你們作出回應,就接受他們的回應並停止攻擊他們。然後就邀請他們從自己家園移居到Muhairs人的土地並通知他們說,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就擁有Muhairs人的所有權利和義務。如果他們拒絕移民,就告訴他們,他們將擁有貝多因穆斯林的身份地位,並要像其他穆斯林一樣服從安拉的吩咐,但是他們不能分到任何戰利品,除非他們實際上與穆斯林一起參加了(反對不信道者)的戰爭。如果他們拒絕接受伊斯蘭,就命令他們交納丁稅。如果他們願意交納,就接受它,住手不再攻擊他們。如果他們拒絕交稅,就尋求安拉的幫助攻打他們……
 
穆斯林聖訓:第9章∶倘若不是故意的話,在夜間襲擊的時候,即使殺害了婦女和兒童,也是容許的。
 
穆斯林聖訓,第19冊,第4321條∶根據賽爾卜本加薩麥典據的報導,當安拉的先知(願平安歸於他)被問及夜間襲擊時多神教徒的婦女和兒童被殺一事時,他說∶“他們是其中的一分子。”
 
布哈裏聖訓4.256∶賽爾卜本加薩麥敘述∶先知在一個叫艾卜瓦或稱萬丹的地方從我身邊經過,被問到在夜間進攻多神教軍隊的時候有可能會傷及他們的婦女和兒童,是否允許這事。先知回答說∶“他們(指婦女和兒童)是其中(指多神教徒)的一分子”。我還聽先知說過:“除安拉和祂的使者之外,Hima的製度都無效。”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645條∶據艾布賽爾德胡德裏典據的敘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對他)說∶“艾布賽爾德,無論哪一位欣喜接受安拉為他的主,以伊斯蘭作他的信仰,穆罕默德為他的使者,那他就必定有資格進入樂園。他(艾布賽爾德)對此迷惑不解,說道∶“安拉使者啊,請為我重複一遍。”他(安拉的使者)又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有另一種行為可以提升一個人在樂園裏的地位,可以提升一百級(或更高),每一級之間的高度就相當於從地上到天上的高度。”他(艾布賽爾德)說∶“那是甚麽行為呢?”他回答道∶“為主道而戰!為主道而戰!”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646條∶根據艾布蓋塔岱的典據敘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從(他的同伴)當中站立起來發表他的教誨,他教導他們要為主道而戰,還說對安拉(連同祂所有的屬性)的信仰是所有行為中最值得讚賞的。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安拉的使者啊,你是不是認為如果我為主道而被殺害了,我一切的過犯都會被塗抹呢?”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說∶“是的,假如你為主道而死,而你又是一個有耐性和真誠的人,並且你是時時刻刻勇敢麵向敵人而戰鬥、永不退縮回頭的人。”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681條∶這個傳統是根據阿卜杜拉本蓋斯的說法敘述的。他是從他父親那裏聽說,他父親正在麵對敵人的時候,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說∶“千真萬確,樂園的大門是藏在刀光劍影之下。”一個衣衫襤縷的人站起來說∶“艾布穆薩,你有沒有聽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講過這話?”他說∶“有”。(敘述者說道)∶他轉向他的朋友說∶“我要向你們道別了。”然後打破他的劍鞘,把它扔掉,拿著(赤裸的)的劍朝敵人猛衝過去,與(他們)搏鬥,直至戰死。
 
布哈裏聖訓,4.266A∶記述艾布奈德爾的話∶(歐麥爾本歐拜杜拉獲釋的奴隸)我是歐麥爾的書記。當阿卜杜拉本艾比奧法向Al-Haruriya挺進的時候,他曾寫過一封信給歐麥爾。我讀了這信,信上說安拉的使者在他其中一隊討伐敵人的遠征軍中,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他在人群中站了起來說∶“諸位啊!不要期望與敵人交戰時,祈求安拉給你安全,而是當你麵對敵人的時候,保持忍耐,並記住樂園是在刀光劍影之下。”他還說∶“真主啊!啟示聖書、撥天移雲和擊敗部落者,擊敗他們,讓我們勝過他們。”
 
穆斯林聖訓,第19冊,第4324條∶根據阿卜杜拉的典據敘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下令砍下和燒毀所有Banu奈迪爾部落的海棗樹。這些棗樹是在布韋賴。Qutaibah和伊本Rumh在他們的傳統版本裏補充說∶所以至榮和至高的安拉就啟示了這節經文∶“無論你們砍伐海棗樹,或任其依然存在,都是真主所允許的,他準許伐樹,原為淩辱放蕩者”(古蘭經59∶5)。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597條∶根據伊本阿拔斯典據的敘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在征服了麥加的那一天說∶現在我們沒有聖遷了,但(隻有)聖戰(為伊斯蘭的目標而戰),這種誠摯的目的(會得到巨大的回報);當你們被要求出征時(為伊斯蘭的目標而遠征),你們就要義無反顧。
 
布哈裏聖訓4.79∶根據伊本阿拔斯的敘述∶在(麥加)被征服的當天,先知說∶“征服之後再沒有聖遷,卻有聖戰和追隨的目標。當(穆斯林的領袖)號召你們去戰門的時候,你們要立即受命。”(參閱聖訓第42條)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626條∶根據艾布Huraira的典據敘述,安拉的使者(願平安歸於他)說∶安拉會特別眷顧那些為祂的道而出去征戰,並相信祂和堅守祂使者真理的人。祂承諾會照顧他,因此祂若不是讓他進入樂園,就是讓他帶著豐厚的報酬(或分得的戰利品)回到他出發時的家園…… 因著祂手裏掌握的人就是穆罕默德的生命,如果它對穆斯林來說不是太艱難的話,我就不會落在任何一支為安拉的目標而戰的遠征軍後麵。但我沒有足夠的財富讓他們(聖戰者)有馬騎,他們也(即他們所有人)也沒有足夠的財富(用任何聖戰的方式來裝備自己),因此他們就留在後方。因著祂手裏掌握的人就是穆罕默德,我喜愛為主道而戰,不惜犧牲,百戰不殆。
 
穆斯林聖訓,第20冊,第4652條∶根據艾布賽爾德胡德裏的典據敘述,有一個人來到聖先知(願平安歸於他)那裏,說∶“誰是人中豪傑呢?”他回答說∶“一個耗盡了他的財富並置自己生命於不顧為主道而戰的人就是人中豪傑。”那個人跟著問∶“誰是僅次於他(的美德)呢?”他說∶“僅次於他的是一個住在山穀裏麵敬拜我們那位隱藏的主,不傷害人的信士。”
 
布哈裏聖訓4.177∶根據艾布Huraira的敘述∶安拉的使者說∶“時候不會來到,直到你們與猶太人戰鬥,而猶太人藏身在背後的石頭會說∶噢!穆斯林!有一個猶太人藏在我背後,所以殺了他。”
 
布哈裏聖訓4.180∶根據艾布Huraira敘述:先知說∶“時候不會來到,直到你們與那些穿著毛鞋的人戰鬥為止。時候不會來到,直到你們與那些麵部看來像蓋上皮盾的人戰鬥為止。”(艾布Huraira補充說∶“他們”小眼睛、扁鼻子、臉上看來像蓋上皮盾。)
 
(文中的注解說這些人是土耳其人)。
 
布哈裏聖訓4.355∶根據艾布穆薩艾什爾裏的敘述∶有一個貝多因人問先知說∶“一個人可能是為了戰利品的緣故而戰,另一個人作戰可能是希望揚名立腕,第三個人可能是為炫耀自己的狀態(就是勇氣)而戰,那你認為他們誰是為主道而戰的呢?”先知說∶“是為了真主的道(就是伊斯蘭)而戰,讓它被高舉,為安拉的目標而戰的人。”
 
布哈裏聖訓4.41∶根據阿卜杜拉本麥斯歐德的敘述∶我問安拉的使者∶“安拉的使者啊!甚麽行為是最好的呢?”他回答道∶“在早先規定的時間裏謹守拜功。”我又問∶“其次呢?”他回答∶“孝順善待你們的父母。”我進一步問道∶“再其次呢?”他回答∶“為主的目標參加聖戰。”我沒有再追問下去,如果我再問下去,他還會答下去。
 
布哈裏聖訓4.792∶根據艾布塞伊德胡德裏的敘述∶先知說∶“人們發動聖戰的時刻將會來臨,將會有人會問∶‘你們當中有沒有人享有安拉使者的陪伴呢?’他們會說∶‘有的’。勝利會賜予他們。他們會再次發動聖戰,又有人會問∶‘你們當中有沒有人享有安拉使者的陪伴呢?’他們說∶‘有的’。勝利會賜予他們。”
 
布哈裏聖訓6.493∶根據伊本阿拔斯的敘述∶歐麥爾詢問人們有關安拉所說的話∶“真主援助(你穆罕默德攻打你們的敵人)和征服麥加是在甚麽時候呢?”(古蘭經110:1)。他們回答∶“它象征(穆斯林)未來會征服城鎮和宮殿。”歐麥爾說∶“伊本阿拔斯呀,你認為呢?”我回答說∶“(這Surat)預示了穆罕默德生命的終結。藉著這話,通知他的死期臨近了。”
 
布哈裏聖訓1.387∶根據艾奈斯本馬立克的敘述∶安拉的使者說∶“我受命於人類戰鬥,直到他們說∶除了安拉,沒有誰當受敬拜。如果他們承認這點,像我們一樣謹守拜功,麵向我們神聖的方向,像我們一樣宰殺,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對我們來說就是神聖的,除非合乎律法,否則我們不會幹涉他們,他們的帳會由安拉跟他們算。”Maimun伊本Siyah敘述說,他問艾奈斯本馬立克∶“艾布哈姆紮啊!是甚麽東西令一個人的生命和財產變得神聖呢?”他回答∶“無論誰說:‘除了安拉,沒有誰當受敬拜’,守拜功時朝向我們的聖地,像我們一樣禮拜,吃我們可宰殺的動物,那麽他就是一個穆斯林,那他就享受其他穆斯林一樣該有的權利和義務。”
 
艾布達烏德,第14冊,第2635段∶根據艾奈斯伊本馬立克的敘述∶先知說∶我受命於人類戰鬥,直到他們作證∶除安拉之外,別無真主,穆罕默德是祂的仆人和使者,朝我們的qiblah(禮拜的方向)禮拜,吃我們宰殺的東西,像我們一樣守拜功。當他們這樣做了,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對我們來說就是不當得的,除非不是屬於他們的。他們享有與穆斯林一樣的權利,擔負著與穆斯林一樣的責任。
 
布哈裏聖訓5.568∶根據吳薩麥本栽德的敘述∶安拉的使者派遣我們直向Al-Huruqa挺進,早上我們就攻擊他們,並打敗了他們。
 
布哈裏聖訓5.641∶根據哲利爾的敘述∶在伊斯蘭之前的無知期,有一座叫做祖勒-l-Khalasa或是克爾白Al-Yamaniya或是克爾白Ash-Shamiya房子。先知對我說∶“你願不願意為我解決祖勒-l-Khalasa?”所以我帶著一百五十名騎兵出發了,我們拆除了它,殺戮了那裏的每一個人。之後我來到先知那裏,向他匯報,他為我們和Al-Ahmas(部落)祈福。
 
布哈裏聖訓5.716∶根據伊本阿拔斯的敘述∶星期四!那個星期四是多麽的重要呀!安拉使者的病情(在星期四)加重,他說∶“給我拿東西過來,我要寫點東西交代你,免得日後走入歧途。”(在場的)眾人對這件事上意見分歧,在一個先知麵前有分歧是不對的。有人說∶“他有甚麽毛病?(你覺不覺得)他是精神錯亂(很嚴重的病)?問問他(去了解他這話的意思)。”所以他們去先知那裏,再問了他一次。先知說∶“別管我,因為我現在的話比你們叫我說的話更好。”於是他吩咐他們去做三件事情。他說∶“把多神教徒趕出阿拉伯半島;尊重並送禮物給外國代表團,就如你們看到我怎樣跟他們打交道。”(賽伊德本朱拜爾說,副敘述者說伊本阿拔斯對於第三個吩咐的報酬隻字不提,或者他是說:“我忘了它”)(參閱聖訓第116條,卷一)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478條∶根據伊本Husayn的敘述∶先知說∶我團體中的一部分人要繼續為正道而戰,征服他們的反對者,直到他們最後的人與敵基督者作戰。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493條∶根據艾布馬立克艾什爾裏的敘述∶艾布馬立克聽安拉的使者說∶“為真主之道而衝鋒陷陣的人,如果死亡或被殺,就是一個殉教者,不管他是怎麽死的,無論是從馬背或駱駝背上甩下來扭斷了脖子而死,還是被一劇毒的動物咬死,或是壽終正寢,安拉都認為他是一個殉教者,將會進入樂園。”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496條∶艾布Hurairah報導先知這樣說∶“誰要是沒有參加過戰鬥或者沒有以攻打(不信道的人)為他的本分,那他死時也負有一種偽善的罪惡。”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506條∶根據艾布艾優卜的敘述∶艾布儀姆蘭說∶“我們從麥地那出發打算(攻打)君士坦丁堡。阿卜杜拉赫曼伊本哈立德伊本瓦利德是部隊的統帥。羅馬人死死地躲在城牆後麵。一個人(突然)攻擊敵人。……”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535條∶根據穆阿茲伊本哲白勒的敘述∶安拉的使者說∶“隻要有人為真主的道而戰,哪怕參戰的時間隻有一頭母駱駝兩次下奶時間的間隔那麽長,他也一定會進入樂園。如果任何人誠摯地請求安拉讓他戰死,然後死了或被殺,他就會得到一個殉教者的榮譽。”伊本al-Musaffa在這裏補充道∶“如果有誰為主道而負傷,或遭遇不幸,在複活日那天,他會得到無窮無盡的回報,他的顏色如藏紅花,他的氣味如麝香;如果有人為主道而潰瘍,就有烈士的花環戴在他身上。”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631條∶根據凱爾布伊本馬立克的敘述∶每當先知計劃遠征的時候,他總是假裝去別處,他會說∶“戰爭是欺騙”。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632條∶根據賽萊邁伊本艾克沃爾的敘述∶安拉的使者委派艾布伯克爾為我們的指揮官,我們跟一些多神教徒作戰,我們在晚上襲擊他們,殺戮他們。我們那天晚上的作戰口號就是:“殺死,殺死”。賽萊邁說∶“那晚,我用雙手殺戮了七個家庭的多神教徒。”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664條∶根據賽萊邁伊本準代卜的敘述∶先知說∶“殺了那些多神教的老人,但放過他們的孩子。”
 
艾布達烏德聖訓,第14冊,第2665條∶根據阿伊莎,Ummul Mu’minin的敘述∶除了一個婦女之外,Banu Qurayzah部落沒有婦女被殺。當安拉的使者正在用刀劍殺戮她的同胞時,她跟我在一起,還談笑得(大大地)前傾後仰。突然有一個男人叫她的名字∶“某某在哪裏?”她說∶“我問∶‘你這是怎麽回事呢?’她說∶‘我做了一個新的舉動。’她說∶“這個人帶走了她並砍了她的頭。”她說∶“她雖然知道自己將被殺害,還笑得那麽厲害,我對此印象深刻。”
 
評論總結
 
我在文章的開頭就問過三個問題∶
 
1)在古蘭經、聖訓和Sira中有關使用暴力方麵——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為聖戰——它的勢力侵略性地伸向了非穆斯林身上,其真正的教義是甚麽呢?這些教義在今天是否仍然有效並且適用呢?
 
2)是否有真正的伊斯蘭在不咎謀害了三千個美國人並摧毀了世貿大廈這個滔天大罪的背後呢?還是,這些穆斯林恐怖分子所做的事是徹底的在穆罕默德的信仰之外呢?
 
3)伊斯蘭和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的未來會是怎樣呢?
 
讓我就個人的看法一一來回答這三個問題。
 
1)在古蘭經、聖訓和Sira中有關使用暴力方麵——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為聖戰——它的勢力侵略性地伸向了非穆斯林身上,其真正的教義是甚麽呢?這些教義在今天是否仍然有效並且適用呢?
 
回答
 
對你們讀者來說,顯而易見的,就是伊斯蘭呼籲穆斯林盡可能地使用聖戰、武力和暴力,來擴張伊斯蘭對於非穆斯林人民的勢力。對伊斯蘭來說,聖戰可以采用文字傳遞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暗殺的形式,或炸毀建築物,或者屠殺,或許更恐怖的方式。這些教導今天仍然有效和適用。
 
2)是否有真正的伊斯蘭在不咎謀害了三千個美國人並摧毀了世貿大廈這個滔天大罪的背後呢?還是,這些穆斯林恐怖分子所做的事是徹底的在穆罕默德的信仰之外呢?
 
回答
 
是的。真正的伊斯蘭是支持謀害三千個美國人,它還會赦免摧毀世貿中心的大罪。
 
我的回答有沒有正當的理由?
 
讓我從生活在中東的幾年說起。那時我開始研究伊斯蘭。不久我就意識到許多虔誠的穆斯林是多麽的憎恨美國,他們是多麽希望看到美國被摧毀或滅亡。當我從中東回到美國以後,我開始把這一點告訴我的朋友和同事。到那時,我才意識到他們到底做過些甚麽。我那時才了解吳薩麥本拉登和毛拉歐麥爾最近言論的意思——他們希望安拉瓦解或消滅美國。
 
為甚麽有如此多的穆斯林希望看到美國被瓦解或毀滅呢?
 
美國是僅餘的超級大國,是抵抗伊斯蘭暴力擴張的最強力量。如果美國衰退或者徹底摧毀,那麽穆斯林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有恃無恐地進行恐怖活動。對世貿中心的襲擊不僅是蓄意殺害美國人民。他們要是隻想殺人,他們可以找到更好的襲擊目標。更確切地說,襲擊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同時輔以謀殺和爆炸,實際上是在打擊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其指揮控製中心。如果穆斯林能夠令美國衰退,美國就沒有能力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對付或者追捕他們。正如穆罕默德摧毀了代表Banu奈迪爾部落經濟力量和士氣的海棗樹,還暗殺了他們的主要領袖,同樣的,這些穆斯林也是在打擊美國的經濟力量和動搖美國的領導層。
 
我們來看看目前的阿富汗戰爭。這場戰爭花了美國幾十億美元。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長期支撐這樣的費用。最後,美國反伊斯蘭暴力的能力會減弱。計算一下九一一恐怖襲擊帶來的後果。美國損失了幾十億美元,造成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工作。還導致股市急劇下挫,至今仍動蕩不穩。經濟更加陷入低糜。
 
美國一旦崩潰或摧毀,歐洲和其他地方將成為下個目標。
 
3)伊斯蘭和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的未來會是怎樣呢?
 
回答
 
兩年半之前我回答了同樣的問題——“謀殺、爆炸、恐怖主義”。現在我有更多的補充,我也沒有希望所有的美國人都滿意我的回答。然而,我研究了伊斯蘭多年,確已有獨到見解。
 
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我的回答首先要譴責歐洲和美國。歐洲和美國沒有確實麵對伊斯蘭的罪惡,並設法理解伊斯蘭是多麽的邪惡,而是寧願指望伊斯蘭暴力僅僅是少數個人或激進組織的惡毒行為。歐洲和美國盼望,隻要消滅了阿蓋達(al-Qaida)的“網絡”,伊斯蘭的恐怖主義威脅就會停止。歐洲和美國從不把它當回事,希望並假裝它不會再影響歐洲和美國,然後再度關注足球(利物浦隊怎樣!)或是美式足球(去看看四十九人隊!)還有棒球(聽說亞利桑隊怎樣!)還有麥克爾喬丹重返NBA的新聞。歐洲和美國沉醉於《哈裏波特》、《指環王》和邁克爾傑克遜的最新演出。歐洲和美國因著道瓊斯工業指數繼續堅挺和利率的降低而高興,盼望不景氣很快會過去。然而,那些打算毀滅美國的人繼續活在美國中間,還揚言伊斯蘭是一個和平的宗教。正如麥斯萊邁為謀殺他的好朋友凱爾布而欺騙他一樣,這些穆斯林至始至終都是那樣慎重和耐心地預謀他們下一次的恐怖行為。
 
未來會是怎樣的呢?伊斯蘭暴力仍然繼續。我希望我是錯誤的,但是
 
我相信,穆斯林總有一天會在美國的大城市引爆一枚核彈頭或者導彈頭。
 
如果美國被製服的話,恐怖活動會蔓延到歐洲。它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內發生。這是他們的唯一選擇。世界上的穆斯林知道他們必定要使美國衰落,不管代價有多高。他們非常專注,總會成功引爆他們的彈頭。他們可以從巴基斯坦或前蘇聯國家獲得彈頭或原料。穆斯林知道怎樣著手準備。他們的目標就是要使美國癱瘓。實現這個目標最好的途經,就是通過使用核彈,或者是通過發動大規模的生化襲擊。
 
 
附錄一 – 古蘭經內含有[JIHAD]這個字或其一個形成的節文
 
2:218 (215)
3:142 (136)
4:95 (97) x3
5:35 (39)
5:54 (59)
8:72
8:74
8:75
9:16
9:19
9:20
9:24
9:41
9:44
9:73 (74)
9:81 (82)
9:86 (87)
9:88
16:110 (111)
22:78 (77)
25:52 (54)
29:6 (5)
29:69
29:8 (7)
31:15 (14)
47:31 (33)
49:15
60:1 (1)
61:11 (11)
66:9
 
附錄二 – 關於JIHAD的課題的經文段落
 
從Afzal-ur-Rehman的[Subject Index of the Holy Qur’an] [35],224頁有下列的按題目分類:
 
對於生命和財產的JIHAD的吩咐
 
2:154 – 156,190 – 195,214 – 218,251,261 – 268
3:139 – 157,165 – 175
4:71– 100,101 – 104
5:156
8:15 – 19,39 – 58,60 – 75
9:1 – 36,38 – 42,73 – 99,111 – 123
22:39 – 42
33:9 – 27
49:15
60:8 – 9
61:10 – 11
 
參考
 
[1]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terrorism.htm
[2] Mir, Mustansir, “Dictionary of Quranic Terms and Concepts”, Garland, New York, NY, 1987.
[3] Jeffery, Arthur, “Islam: Muhammad and His Religion”, Bobs Merril
[4] “Encyclopedia of Islam”, published by Brill, Leiden, The Netherlands.
[5]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mo-death.htm
[6] Kassis, Hanna, “Concordance of the Qur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s Angeles, CA, 1983.
[7] “Shorter Encyclopedia of Islam”, edited by H.A.R. Gibb, published by Brill, Leiden, the Netherlands.
[8] Ibn Kathir, “Tafsir of Ibn Kathir” published by Al-Firdous, New York, NY, 2000.
[9] “Reliance of the Traveler”, (A Classic Manual of Islamic Sacred Law), by Ahmad al-Misri, translated by Nuh Ha Mim Keller, published by Amana publications, Beltsville, Maryland, USA 1991
[10] Muslim, Abu’l-Husain, “Sahih Muslim”, translated by A. Siddiqi, International Islamic Publishing House, Riyadh, Saudi Arabia, 1971
[11] al-Tabari, "Ta'rikh al-rusul wa'l-muluk", (The History of al-Tabari), volume 8,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7.
[12] Ibn Ishaq, (d.782), "Sirat Rasulallah", compiled by A. Guillaume as "The Life of Muhammad", Oxford, London, 1955
[13] Sell, Can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Quran”, published by People International.
[14] Bukhari, Muhammad, “Sahih Bukhari”, Kitab Bhavan, New Delhi, India, 1987, translated by M. Khan
[15] “The Nobel Quran”, translated by Dr. Muhammad Taqi-ud-Din Al-Hilali and Dr. Muhammad Muhsin Khan, published by Maktaba Dar-us-Salam, PO Box 21441, Riyadh 11475, Saudi Arabia, 1994.
[16] Dawood, N. J., “The Koran”, Penguin, London, England, 1995
[17] Watt, W. M., "Muhammad at Mec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52.
[18] Gätje, Helmut, "The Quran and its Exegesis", Oneworld, Oxford, England, 1997
[19] Rodwell, J. M., "The Koran", by, published by Everyman, London, England
[20] Ibn Sa'd, (d. 852 AD), "Kitab al-Tabaqat al-Kabir", (Book of the Major Classes), translated by S. Moinul Haq, Pakistan Historical Society
[21] Dashti, Ali, “23 Years: A Study in the Prophetic Career of Mohammad”, Mazda, Costa Mesa, CA, 1994. Translated by F. R.C. Bagley
[22]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demons.htm
[23]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suicide.htm
[24] Wensinck, A., "Muhammad and the Jews of Medina", published by K. S. V.
[25]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Books/Muir/Life3/chap13.htm
[26] Abu Dawud, Suliman, “Sunan”, al-Madina, New Delhi, 1985, translated by A. Hasan
[27] Ayoub, Mahmoud, "The Quran and Its Interpreters" volume II – The House of Imran,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28] Ali, Yusef, "The Holy Qur'an", published by Amana, Beltsville, Maryland, USA, 1989
[29] Asad, Muhammad, "The Message of the Quran", Dar Al-Andaulus, Gibraltar, 1980
[30]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mo-death.htm
[31]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Books/Muir/Life4/chap28.htm
[32] Payne, Robert, “The History of Islam”, Dorset Press, New York, 1990
[33] Fregosi, Paul, “Jihad”, Prometheus Books, Amherst, New York, 1998
[34] http://answering-islam.org/Silas/childbrides.htm
[35] Rehman, Afzal, “Subject Index of the Holy Qur’an”, published by Classical Printers, Delhi, India, 198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