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十二虎臣,為什麼沒有太史慈?
漢末三國時代,劉備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因《三國誌》作者陳壽將其五人共同列為一傳,被後世稱為「五虎上將」,曹操有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和徐晃,被陳壽稱為「五子良將」,孫權呢?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和丁奉,被陳壽盛讚為江表虎臣,也就是「江東十二虎臣」。在這十二虎臣當中,為什麼沒有太史慈呢?
陳壽將程普和黃蓋等十二人共同列為一傳,盛讚這十二人是江表虎臣,《三國誌》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可以說,評價非常之高,但是,這十二人裏卻沒有太史慈,為什麼呢?難道是太史慈沒有他們重要?沒有他們厲害?
我們看《三國誌 太史慈傳》,位列《吳書》第四,在《三嗣主傳》之後,在《賓妃傳》和《宗室傳》之前,和劉繇、士燮共同列為一傳。
先看一下太史慈的簡介,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太史慈是東漢末年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史書記載: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太史慈最開始是劉繇的部下,曾和孫策在神亭單挑,打了個平手,後追隨孫策,助其掃蕩江東,割據一方。
孫權繼承孫策之位後,因太史慈能製劉表的侄子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劉磐非常勇猛,史書記載:劉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死,年僅四十一歲。
再看一下劉繇的簡歷,劉繇(156年-197年),字正禮,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劉繇是東漢末年官員,又是漢室宗親,他比劉備的漢室宗親還要正宗,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的侄子。
劉繇最初被推舉為孝廉,任郎中。後來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先後與袁術、孫策交戰,朝廷加其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不久後病死。實際上,劉繇是駐守揚州的一方軍閥。
再看一下士燮的簡歷,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他是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士燮一開始擔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了孫權,被孫權任命為左將軍。
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被封龍編侯。士燮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226年)去世,享年九十歲。
士燮非常長壽,能和他年齡有一拚的,估計隻有蜀漢的廖化和東吳的丁奉了。
太史慈和劉繇、士燮共同列為一傳,劉繇、士燮都是一方割據軍閥,那麼,太史慈在劉繇手下,雖然不是一方軍閥,但是,位置相當重要,《三國誌》作者陳壽已經把太史慈的地位和劉繇、士燮同等看待,相當於享受一方軍閥的待遇。
因此,太史慈的地位,要高於江東十二虎臣,故不在十二虎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