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內兩種觀點一一之二:中國需要準備多條戰線的戰爭 (轉)

(2017-07-16 19:48:03) 下一個
張誌坤   草根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瘋來鋒語 - 張誌坤首頁
中國需要準備多條戰線的戰爭 
2017-07-17
字號:
 
    今天的中國要不要準備打仗,現在已經沒有多大的爭議了,如果說此前有相當多的中國人對此話題不以為然的話,那麽現在,一切秉承理性思維的人都承認,如今中國所麵臨的戰爭風險,比改革開放以來任何時候都嚴重。當然,個別“公知”依然在大叫大嚷普世潮流,依然大肆鼓噪美國領導下的世界秩序多麽美好,但這已經沒有說服力。因為美國正在準備對中國的戰爭,印度正在準備對中國的戰爭,日本也在準備對中國的戰爭,這都是已經公開了的事實,這麽多國家針對中國磨刀霍霍,中國不準備戰爭行嗎?

    但進一步的問題是,中國該準備什麽樣的戰爭,該怎樣去準備未來的戰爭呢?

    對於這個問題,那可就眾說紛紜了。基於網絡平台這一空前發達的媒體,有關這個話題真可謂是“落霞與霧霾齊飛,汙水共雲天一色”,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是揮舞核大棒,動輒就什麽“核平日本”、“滅掉印度”,“大不了與美國同歸於盡”之類。上述這類說法,當然是網絡媒體草莽化與低智商化的反映,在中國不會有誰真的去這樣策劃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但這提醒我們,認真思考中國該怎樣準備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仍然是值得探討的話題,對這一話題進行粗淺的剖辨,有利於澄清一些人的模糊認識。

    首先是核大戰與常規戰爭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避免發生核武器屠殺,這是人類社會的根本任務,也是中國的根本的任務。所以,中國準備未來戰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避免核戰爭而非刻意追求核戰爭,這樣的目標追求將使中國立足於人類社會道德與道義的製高點。

    這同有的國家截然不同。有的國家從擁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時刻準備用核武器來贏得戰爭的勝利,這樣的國家有美國,有以色列,某種程度上還有法國。美國不僅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更在後來多個局部戰爭中屢屢要動用核武器,並且直到今天也準備隨時動用核武器。可以說,對全人類的核威脅主要來自於美國;在以色列的戰略構想中,以色列準備在關鍵的時候動用核武器,所以它絕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法國也是這樣,前總統密特朗說過,核武器不是法國的最後武器。這些隨時準備動用核武器的國家給人類帶來了可怕的毀滅威脅。

    而中國完全不是這樣,中國並不準備動用核武器,但在核武器的巨大威脅下,中國又不能不擁有強大的核反擊力量,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中國避免遭受核戰爭的荼毒,也才能在相當程度上使人類免遭核戰爭的毀滅。所以,對中國而言,準備未來戰爭的首要任務,是避免核戰爭,要做到這一點,中國就必須建立自己強大可靠的核威懾,這是中國戰爭準備的第一號任務,也是絕對的、壓倒一切的任務。

    接下來就是各種可能的常規戰爭了

    對於常規戰爭,核心的問題是如今中國必須要準備在多個方向、多條戰線上同時打仗。目前,可能發生大戰的方向主要有如下幾個:

    朝鮮半島方向,這個方向的戰爭將主要以陸地為主,牽涉到中國的東北與華北;

    以台灣為軸心的東南方向,這個方向的戰爭將主要以海空戰為主,牽涉到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

    喜馬拉雅--印度方向,這個方向的戰爭將主要以陸地為主,牽涉到中國的西南、西北地區;

    上述幾個方向的戰爭未來都有可能發生,可能同時進行,也可能分別進行。雖然現代戰爭都具有強烈的綜合性,並且彼此密切關聯,但我們仍然看到,在上述幾個方向上,戰爭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比如,中國在東南沿海的力量部署不可能對西南方向的戰爭發揮直接的影響,同樣,中國麵對西南方向的力量也不可能對東北方麵的局勢有什麽直接的作用。這就意味著,上述三個主要方向在戰略上相對獨立而隻能各成體係。如果未來戰爭同時爆發,這三個方向就要各自為戰,而不能指望其它方向的支援。所以,現在中國需要在上述三個相對獨立的體係上分別進行必要的準備,這是中國未來常規戰爭的一個基本特點。也就是說,中國必須準備在未來進行多條戰線的作戰。

    進行多條戰線作戰都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工作呢?

    有關軍事力量的調動與部署以及既定的作戰預案,那是職業軍人的事情。筆者相信,相關的計劃深鎖各級軍事作戰部門的保險櫃中,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加強武裝力量的建設,這當然是任何戰爭準備都必須努力做好的事情,中國也不例外,對此也隻能做好做到位,而別無出路。

    問題是基於中國需要準備多個方向、多條戰線戰爭的特點,中國還要做好符合自身實際的特殊準備,這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

    其一,要做好軍事技術與高科技技術的儲備,也要做好現代化裝備應急研發能力的儲備。因為未來戰爭到底什麽武器管用,在戰爭真的打起來以前,誰也做不到準確預測。任何一場大戰都催生一大批新武器、新方式、新運用,這是人類戰爭的基本經驗。這就需要擁有應急研發能力,要能做到迅速和大規模地將戰場需要的東西研發並裝備起來。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真正的實力之所在。應該說,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具備這個能力,而真正的戰略大國對此又不可或缺。

    其二,要做好關鍵戰略物質的儲備

    這些東西包括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所必須的石油、糧食、鐵礦及各種礦物材料等,生活食糧與工業食糧都必須保證基本需求。至於第三產業,有些可能還有點用,而有些如旅遊、洗腳、按摩之類,這時候就變得狗屁不頂了。

    其三,國民經濟迅速向戰時轉換的準備

    這涉及國家的戰略效率,也是國家實力的一種反映。曆史經驗證明,有的國家能迅速將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因而在戰爭到來的短時間內換發出強大的戰略衝擊力,而有的國家則拖遝慵懶散漫,空有一副可觀的身板或龐大的身軀,卻始終挨打挨揍。這樣的教訓,中國曆史上就曾經有過。至於整個社會的適應力與轉換水平,那更是一個涉及民族性格國家體製的大問題。

    當然,上述三個方麵的準備也還是膚淺了一些,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多條戰線的戰爭準備還應包括新戰場、新戰線在內,比如各種新形式看不見的戰線和看不見的戰爭,如網絡戰、輿論戰、間諜戰、氣象戰、貨幣戰等等,也都需給予高度重視,不可偏廢。

    前幾天,新任印陸軍總長強硬放話,說印軍已經準備好與中巴兩線作戰了。有人說這是吹牛。但不管是不是吹牛,至少這位印度陸軍總長的勇氣可嘉、理想到位,這說明這個家夥在戰略上有一定高度,知道印度必須麵對的現實,筆者以為,這一點值得中國學習。連印度都準備在多條戰線作戰,中國可以無動於衷嗎?(注:這是筆者在2017年1月份寫的一篇文章,現在看來,現在正鬧得歡的中印洞朗事件,印度方麵也許早在年初就策劃好了,印度陸軍參謀長的上述談話就是一個信號,遺憾的是,這個談話大概並沒有引起中國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否則,這個所謂的洞朗事件可能就不會發生了,中國也不會因此變得這般被動難堪)

微信訂閱號:caogenzhiku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