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葬禮
西元2017年1月20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淒風冷雨,愁霧低回。偌大的廣場,四年一度的例行聚會--雖然規模遠遜四年前、八年前,但依然算得上黑壓壓雲集。眾人神情肅穆,眉頭凝重;不時嘩起一陣強顏歡笑的、應景式的相互問候打趣聲和掌聲,隨即複歸寂悶。軍樂隊努力試圖奏出歡快的曲調,無奈在淅瀝潮濕的空氣中,或低沉而鬱塞,或高銳而突兀……2017-01-26 舉世矚目的第45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特朗普就職典禮舉行。 會場外,蔓延全美、乃至全世界許多大城市,數以百萬人參加遊行抗議活動,衝突不斷,數日不絕。 特朗普的就職演說是一篇戰鬥的檄文、革命的檄文。他說,我們美國已經是那樣的慘,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基建失修;當凱子一樣無度地援助外國、保護外國,卻造成國內無數中產階級沉淪;母親和孩子陷於貧困,教育黑暗、充斥權錢交易,青年失學,犯罪橫行……“這些屠殺行為將永久結束在此地、結束在此刻”。 夠了!是的,特朗普沒有提到長久以來美國人引以為豪的、天堂般美好的“燈塔”、普世價值,這點足以讓中國公知和美迷鬱悶透頂。但特朗普提到了“民主”!雖然貌似並沒有出現這一字眼,但卻抓住了其本質。他說: “今天我們是將權力由華盛頓交接到了人民的手中。”“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政府由哪個黨派掌控,而是政府讓人民做主。2017年1月20日,這一天將會被銘記,美國人重新成為了國家的主宰者。” 什麽意思?因為美國以前實行的是假民主—— “長久以來,華盛頓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實,代價卻要由人民來承受。華盛頓欣欣向榮,人民卻沒有分享到財富。”“這些是正直的人民,正直的公眾發出的合理訴求。但是很多人麵對的現實卻與我們的期望不相符”…… 但,(隨著我特朗普上台),“曾經被忽視的美國人不會繼續被忽視”了! 必須承認,特朗普上台,的確是“民主”的勝利--至少今次美國總統大選,輿論民主方麵比以往大選更勝一籌。眾所周知,美國大選是金錢遊戲,金錢資本掌控的新聞媒體,因為壟斷了輿論導向,往往對大選結果起著主導作用;何況經過精細“頂層設計”、成熟無比的美國民主製,兩黨所派出的候選人,幾乎都是同一個精英圈子裏的自己人--拿特朗普的話叫做“建製派”,總統大選無非就是一場貌似火花四濺的嘉年華而已。互聯網的急速普及顛覆了這一傳統,至少資本精英層低估情勢,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雖然是著名土豪,但具有瘋子氣質的特朗普並非資本精英“圈內人”。憑著天生的狡黠和敏銳,特朗普接地氣、懂民意,一手推特打天下。剛開始可能想借參選總統蹭熱度擴張生意,孰料過五關斬六將登上巔峰。互聯網自媒體打破傳統媒體的壟斷--也即資本和權力的壟斷,使得特朗普以差距一個數量級的競選資金贏了對手,打了整個精英層一個措手不及、目瞪口呆!他們至今內心並不情願接受這個結果(全球風起雲湧的抗議熱潮,多出自他們的推動),隻是暫時必須表麵上尊重既往製定的規則而已。 “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特朗普的勝利,比以往任何總統選舉都更是民主的勝利;但特朗普卻唱響了美國在二戰後、特別是冷戰後一直奉行的普世價值民主製度的挽歌! 他反全球化,要建貿易壁壘,甚至物質的邊界長城,“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界不受其他國家的破壞”,“隻有保護,才能有真正的富強”;他要遣返“非法移民”,“我們將遵循兩條最簡單的原則--買美國的商品,雇美國的工人”;我們文明世界會團結起來,“抵禦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我們會把他們從地球表麵全部清除”,“戰鬥力和精神可以克服任何挑戰”,“現在是時候讓美國的‘鬥士們’再次記起一種古老的智慧”……我們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強大、富有、驕傲、安全”! 總之一句話,特朗普要告別美國在全世界到處強塞、推廣,且甜且毒、已經令人膩得發齁的普世價值,回歸到一種兩三代人之前無比熟悉、且更加痛恨的路數,那就是臭名昭著的-- 帝國主義。 話說當初西方、美國從蘇聯手裏硬生生奪去“民主”大旗,將其包裝成華麗香噴的“普世(普適)價值”;短短數十年,民主將死,普世價值臭了大街。為什麽? 五年前此時,本人因為不忿一位貌似文化不高的青年也敢大話炎炎“說民主”,乃開博作文,以“炮轟民主”為主,論及於此凡幾十篇,在社會上泛了一點點漣漪。在此鄭重惶恐聲明:民主不是被我唱衰的,更不是我轟倒的。民主會死,而且速死,理由千千萬。 首先,西方民主不是真民主。誰當選都差不多,當選者並無太大的經國理政的權力(被“關進籠子”),甚至中央政府空缺幾十天、幾百天都礙不了大事……你說這種選舉遊戲叫做“民主”?別逗了。選出近乎無權、無用者,本身就是西方民主的悖論。西方可以沒有“政府”而保持社會穩定,是因為政府背後還有政權,政權才是社會的定海神針;西方民主選舉的是政府而不是政權,政權從來不是選出來的。但美國在非西方世界強賣民主大力丸,事實上卻是讓這些國家票選“政權”。焉能不亂? 現在特朗普及其政府比以往更接近於“真民主”。他能顛覆建製,革命成功,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政權”,並在此基礎上大展拳腳嗎?難。特朗普未必有希特勒的才幹、精力和機遇,更重要的是美國還沒有淪落到希特勒接手時的德國那種無比困頓、凋敝的程度,美國目前還是世界一哥。特朗普還沒這個能力發動全民為之而戰,建製派的實力也還遠遠超過於他。 其次,百年來“民主運動”的實質是弱勢階級要求生存保障,提高經濟政治地位。它的另一麵--甚至一度占據主導地位的一麵,就是曾經轟轟烈烈、經久蕩滌世界的共產主義運動。作為妥協,西方內部經濟上逐步施行福利製度,培養中產階級;政治上逐步擴大選舉權,讓廣大民眾有了一種“可以當家作主”的幻覺。西方人如此歡天喜地地玩了幾十年,讓無數發展中國家的屁民羨慕嫉妒恨,目之為天堂和燈塔。殊不知,經濟上的高福利是西方民主製的基礎和前提,但他們卻將政治上的票選製度包裝成普世價值,告訴發展中國家:這才是“仙丹”。 西方依靠在帝國主義階段積累的科技、文化和軍事等方麵的優勢,把控了全球大部分的資源和戰略通道,培育壯大了居於利益鏈上遊的產業,因此在其相當長的“民主製度”階段,在自己製定的“公平”自由貿易規則下的全球化時期,可以較輕鬆地實現利益的定向輸送--高附加值的產品外銷、窮國提供廉價原料和低端產品與之交換。巨大的“剪刀差”導致富國愈富、窮國愈窮,富國由此可以寬鬆地發福利,優雅地搞民主選舉;窮國百姓隻能眼球充血地看著他們“人民當家作主”,回頭怨恨本國政府“腐敗”,“製度”落後。 顯然,有錢分(高福利)才有這種民主製度。這種“分錢民主”用更貼切見血的詞說,應該叫做“分贓民主”。高福利分的錢並非從資產階級的原有利潤中勻出來,而是從外界攫取、流入的巨額浮財的一部分。西方資本獲得的利潤反而比原來多得多。 問題恰恰也就出在這裏。資本追求利潤的饕餮無度促使其瘋狂地“全球化”,導致在其母國出現特朗普所說的“我們幫助別人走上了富裕之路,我們自己的財富、力量和自信卻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我們的工廠一個接一個倒閉,而我們成千上萬被落在後麵的工人被長久忽視”。資本和財富之根是其國家的強大、社會的穩定,而資本的全球化正在急劇地走向自己的反麵,將顛覆其本身。“資本沒有祖國”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猶太人腰包裏即使有再多的錢,如果不掌握政權,沒有自己的祖國,他們終歸還是流民,隨時會被“希特勒們”屠殺掠奪。 美國和全西方的底層民眾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特朗普和歐洲許多右翼政治人物也看出了這一點。特朗普們著急地想阻止這一進程,他們要紮緊籬笆,養傷治病,培根固本,再造掠奪世界和財富吸血的超強能力--簡言之,重走帝國主義老路,“去他媽的民主、普世價值!” 他們會成功嗎?基本沒有可能。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安逸享受慣了的人,身懶體衰,鬥誌銳減,“心雖至而力不能往”,絕難重拾吃苦奮鬥強悍打拚的精神--當初的八旗子弟如此,如今的西方人也一樣。上帝的子民也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何況,特朗普們並沒有什麽新招,還是貿易壁壘和民粹主義那一套。幾百年來的曆史告訴我們,貿易壁壘的結果就是戰爭:敲開別人市場的叫做“鴉片戰爭”;列強爭奪市場的叫做世界大戰。民粹主義的後果則是種族屠殺。 何況,“文明”日久、“政治正確”紅線赫然的西方,內部文化和種族混合(不說融合哈)彌深,羈絆掣肘多多,早不複百年以前的驕銳氣盛;更重要的是,他們如今麵對的世界,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可以予取予求的案上魚肉…… 特朗普和特朗普第二、特朗普第三……會接連依靠“民主選舉”而走上前台,接連仰天唱響“再次偉大”的悲吼--那是民主的挽歌。 民主的葬禮正在進行中;而曆史冷眼看著這一切,沒有同情。 ![]() 微信訂閱號:caogenzhiku
|
****
洪先生,
聯邦法官命令執法機關停止執行Trump 移民行政命令。
上周六法官的命令,僅僅對到達美國機場的相關人群予以放行,今天這個法官命令,停止Trump整個移民行政命令的執行。官司最後可能會打到聯邦最高法院。
"人民運動"暫時受到挫折 -- 美國精英依然執政。
洪先生,你要繼續討論美國的事情話,告我一聲兒。
I guess this is it for this discussion.
****
洪先生,
上麵這段話(網上查到),對 un-American一詞做出了解釋。中文大意是:
un-American 是政治對話中的一個貶義詞,指的是那些在美國被廣泛視為偏離(違背)美國基本文化觀、及政治理念(政治價值觀)的觀點、人群、或組織。
就是我說的,違背了美國的"社會良知"。
****
洪先生,
這是我在37樓最後給出的"預測"。
Trump最近頒布了一個總統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7個穆斯林國家的人進入美國。這一命令頒布後,數十名相關國家的人乘機抵達美國後的被美國海關禁止入境,有些甚至被送回去了。
新聞媒體熱報地將消息傳出後,示威的人群迅速出現在美國的幾大機場,舉行抗議活動。多位眾參議院也迅速趕到本州的相應機場,加入抗議隊伍。應人權組織的要求,幾位聯邦法官周末緊急開庭,對Trump的這一行政命令予以部分否決:已經落地的人必須允許入境。這些被扣留在機場的人們得以與家人團聚。
這僅僅是開始。今天收音機中報道,周末有幾百名律師抵達機場了解情況,為日後進一步通過法律渠道應對Trump這一總統行政命令做準備。
大家的一個共同的觀點是:Trump的做法不是美國的行為 -- It's un-American. 這一觀點,就是我上麵那句話中說的"社會良知"的一種表現。
我上麵37樓那段話是個"預測"。話音未落,就變成正在發生的"事實"。
2,作為體製外的人,無論中美,我都不是當局者,隻講事實,不像您持有立場;
****
洪先生,
你這麽說,是忘記了自己的過去。
在38樓,你對中國的未來有這樣一個大膽的"預測":
【"...美國人民希望在改變中有所突破、有所斬獲。這肯定也會對中國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實",是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未來)做出一個判斷的行為,是我對"預測"一詞的理解。
你說自己"隻講事實",似乎"不是事實"。
沒關係,"回憶也可能錯",特別是對那些需要忘卻的過去。
1,如果中國外交部的外交辭令把美國改稱作美利堅共和國,您肯定不會再如是說;
***
洪先生,
不瞞你說,中國外交部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譯成什麽中文我都不在意。在澄清republic 一詞後,我就更不在意了。
***
洪先生,
I
這是我43樓的話,我當時的理解有誤,希望沒有誤導你(答疑是需要負責任的).
正確的說法是,"合眾"與"共和"是美國國家具有的兩個特點:
1."合眾", 是指國家的[組成形式],由最初的13個"小國(州)"及發展到後來的共50個小國(州)【聯合(United)】組成的國家,"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美利堅"合眾國""由此得名;
2."共和", 是指國家的[政權結構形式]。中文"共和"一詞,來自英文"republic", 如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翻譯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把美國的 Republic Party 翻譯為"共和黨".
II
"republic"一詞的英文解釋是:
"a state in which supreme power is held by the people and thei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nd which has an elected or nominated president rather than a monarch"
中文大意:(如果)一個國家, 其最高權力機構由人民及其選舉出來的代表所掌控,且它沒有君主、隻有一個選舉或提名出來的總統。(這樣的國家,就是共和國).
基於這個定義,美國政權結構恰恰具有"共和"的全部特點,所以,美國是"共和國"、法國也是,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不是。
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中, 作者對"republic"一詞給出一個類似的定義:
A common definition of "republic" is, to quote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A political order in which the supreme power lies in a body of citizens who are entitled to vote for officers and representatives responsible to the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volokh-conspiracy/wp/2015/05/13/is-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republic-or-a-democracy/?utm_term=.2c6b90471796
III
如此,你在42樓中那個【大的趨勢是,川普將會把合眾國變成共和國。..】大膽"預測"似乎滯後了200多年, 更像一段回憶。
就如我前麵說的,"預測"都可能錯; 而你這段話,說明"回憶也可會有偏差"。齊活!
二,就像預測大選一樣,你的所謂答疑是錯誤的。事實勝於雄辯;
****
洪先生,
3
"預測"與"答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你引用的我那段評論中,我最後說:"我認為它還會經得住考驗. We'll see."
其中We'll see, 是"We'll see what happens"的簡寫,中文的意思就是"到時候看吧"。結合"我認為...", 明白無誤地說明它僅僅是一個預測,而不是給你的"答疑"。 這其中的區別你看得出來麽?
也許你不知道,是預測都會出錯。
4
如果你如此強調"事實勝於雄辯",那是在否定你自己。我一直說我們沒有在"辯論",更談不上"雄辯"。原因我告訴你了。倒是你,不屈不撓地一直把我們的討論當做"辯論"對待。
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二,就像預測大選一樣,你的所謂答疑是錯誤的。事實勝於雄辯;
三,大的趨勢是,川普將會把合眾國變成共和國...
****
洪先生,
1
"合眾國"與"共和國"僅僅是中文翻譯上的不同,英文都是"republic", 是同樣的國體概念。你弄混淆了這個有關美國國體的基本概念。這是我的理解,
要不,你來解釋一下"合眾國"與"共和國"的不同?
2
如果你如此堅決地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來否定我對的看法,你又如何麵對自己對中國認知?
你可以堅持你的觀點。問題是,你為何如此亟不可待地要去否定他人的看法?這個習慣不好;如果忍不住一定要否定他人,也要弄清楚基本情況、概念後再做。如果以前沒有這個習慣,那就從今天開始培養它。
給您推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瞧瞧,您在草根網忽悠了那麽長時間,卻把中國人民的眼睛越擦越亮,現在中共要領導中國人民在文化領域對西方開始放大招了,不知您現在有何感想。
怎麽樣,中國這“道”還是理解不了吧?既然理解不了中國的“道”,還來草根網賣弄西方文化,獻醜了吧?這是不是又把你們給掀了個底朝天?
(如果你能把你那一長串"==="縮短,這篇文章下的版麵會看上去舒服許多。縮短一半兒就夠了。 )
你38樓的話,與你34樓的問題沒什麽任何關係。
我不認為我們在"辯論", 而僅僅是在"討論"。這一點,我很早之前就說清楚了。我這麽說,一是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二是因為我不認為你(及其他許多人)對自己所說的美國的事情有足夠的了解,真辯論的話,對你不公平。而第二點,在我們"討論"中的形式中似乎都表現出來了:你因為有疑惑提出問題,我來回答你的疑問。
從這點看,更不是"辯論", 而是"答疑",就如我最近對你34樓的問題的回答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