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45)
2020 (1)
2024 (2)
說幾句,台灣至少有二種人比較可惜一一
都是在媒體中或社交網絡中見到的一一
一種是成長於蔣經國年代,與國民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情並參與後來的"後蔣經國時代台灣民主化"一一一他們不讚成用特務恐怖手段來打壓當年的台灣本土派,既看不慣馬英九的"不死不活一但也不讚同今天蔡英文的各方麵的施政蒼白無力……看到或聽不他們在媒體上的言論,往往有這種感覺的 ,有戚戚焉的感覺……他們很不滿意馬,蔡二人對民生的近似漠然的蒼白感,往往是原國民黨人的子弟一一一
另一種是本身幾代都生長在台灣,為日本有說不清,數不完的感受:仔細看,是曆史的懲罰?平頭老百姓的子女,被丟在一個曆史的斷層與空間裏,一部分與綁架者產生了微妙的互動,也有各種不同的社會往來,一來一去幾十年,不可與對中國內陸的感情就分發出來,成為一股股新一代"離心者"的產生,這是多少與依戀美國的一派,不一樣的感情,或是感覺一一見過比較親美的:比較容易理清頭緒,遇到"向日"的一派一派,很難分清界限——一一也隻能說是"曆史的懲罰"吧一一一外加幾句,當年在香港上學-有幾個班主任,中學的:.都是中文十分流利,十分穩重,對學生十二萬分好的本土香港人:雖在港英時代,那幾位男女老師給了我們這些"無國籍小孩":一樣的關心一一沒有因為我們的口音,或是身份證的編碼有別於一般土生土長的香港小孩,而有什麽不一樣……學校給了我與其他本土非本土同學近乎家庭的溫暖,很多時候一離開學校,這個近乎家人的安全罩,就不見了一一一當年還是港英年代,同學與同學,老師與我們,卻沒有今天的港獨不港獨的心態,英國人玩的"分而治之"那套,在當年的香港社會的低下層,根本沒有什麽市場:..…
歸結一下,是這二三十年的重利教育出了問題了?什麽都講"利",但忽略了為人最基本,社會最基本的;是義吧……早幾天在環野看見梁振英的言論,更是不以為然,這種酸味十足的 愛國論調,也隻能哄哄一直生活在 "政治正確"框框裏的老好人或是老頑固罷了……